APP下载

颈椎复位配合经筋推拿法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52例*

2014-01-25吴文刚孙丽华吴北峰

针灸临床杂志 2014年2期
关键词:推拿法经筋椎动脉

吴文刚,孙丽华,吴北峰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黒龙江哈尔滨150040)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是一种常见的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是由于多种因素引起椎基底动脉管腔狭窄或闭塞,血液流动速度缓慢,导致脑干、小脑、间脑、枕叶、颞叶等供血区域各组织的局灶性神经功能障碍[1]。椎-基底动脉系统(VBA)主要供应脑部后循环,该系统供血不足,可表现为严重的平衡障碍、眩晕、耳鸣、听力障碍、恶心和呕吐、吞咽发呛、四肢无力、偏瘫、半身感觉障碍等症状。其中最常见的首发症状为眩晕,患者常以眩晕为主诉就诊。笔者运用颈椎复位配合经筋推拿法治疗52例门诊与入院VBI患者,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52例中,男性10例,女性42例,发病年龄30~68岁。患病时间1周~10年。

1.2 诊断标准

具备下列症状或体征至少2~3项以上(单一症状或体征不能诊断为VBI):①眩晕、恶心、呕吐加眼震、复视等其他伴随症状和体征;②共济失调;③枕部头痛(并发皮质盲或同向偏盲、象限盲);④单(双)侧痛觉减退或感觉异常、口周麻木;⑤构音障碍、吞咽困难;⑥下肢或四肢无力(包括猝倒发作);⑦头晕、不稳;⑧突发耳聋;⑨发病后2~4 h内,DWI(动力学MRI弥散加权成像)或PWI(动力学MRI灌注敏感成像)、SPECT(单光子断层扫描)、PET(正电子断层扫描)等检查,可能发现与本次发病相关的缺血病灶;⑩椎动脉B超、BAEP(脑干听诱发电位)、ENG(眼震电图)、TCD(经颅多普勒超声)等精密仪器检查有相应的改变;MRA(磁共振影像血管成像)、DSA(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可显示椎-基底动脉的狭窄、先天变异或畸形[2]。

1.3 排除标准

头部CT或/和MRI除外脑干、小脑及枕叶的出血或梗塞;排除全身性疾病(低血圧、贫血、血液病、颅脑外伤、颅内肿瘤、血管炎、癫痫发作等)因素。

2 治疗方法

2.1 手法

2.1.1 颈椎关节复位法 患者坐位,低头15°~30°。术者站在其侧后方,一上肢肘关节屈曲用肘窝将其颌部托住,并用上臂与前臂和手将其头部环抱固定,另一手用拇指面顶住患者颈椎棘突偏患侧的后外侧缘,并使颈椎向对侧侧弯20°左右,然后将其头部向患者颈椎棘突偏外侧拖转至有阻力时,略做停顿,再做一个瞬间快速的小幅度旋转牵拉动作;同时,另一手拇指向相反方向用力推按棘突,使其复位。

2.1.2 经筋推拿法 受试者坐位或俯卧位。术者用一指禅推或点按或拿揉或揉拨等手法沿颈肩部和后头部经筋进行治疗,以膀胱经筋、足少阳胆经筋、手阳明大肠经筋为重点、以“松筋解结”为法,手法由轻到重,刚柔相济,使局部松软为宜。顺次自上而下往返操作3~5遍,时间约25 min。

2.2 疗程

每日1次,每人每次操作30 min左右,5次为一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推拿期间停用一切中、西药物及其他治疗方法。

3 疗效观察

3.1 治疗标准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4年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3],并结合多谱勒超声(TCD)测定的治疗前后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变化判定。治愈:症状、体征及有关实验室检查基本正常;显效:症状及体征明显减轻,实验室检查有明显改善;好转:症状及体征减轻,实验室检查有改善;未愈:症状无改变。

3.2 治疗结果

52例VBI患者经2个疗程治疗后,治愈40例(77%),显效 11例(21%),好转 1例(2%),未愈 0例。患者中男女比率近1∶4,女性明显多于男性,平均发病年龄在52岁。运用颈椎复位配合经筋推拿法77%的患者4日内可以治愈,病程越短治愈率越高,且未能彻底治愈的原因是未能坚持继续治疗。其中2例是治疗12次和13次而愈的,因此以显效计算。

4 讨论

VBI是指椎-基底动脉由于各种原因如颈椎骨质增生或颈椎间盘病变或经筋病之筋急(拘急、痉挛、扭转、强直等)而导致椎体失稳等引起的形态改変,使椎动脉受压或椎动脉周围之交感神经丛受刺激,并使椎动脉痉挛,管腔狭窄,即椎动脉血流动力学功能的异常,进而产生相应灌流区供血不足状态、一系列临床症状和体征。其中以VBI性眩晕为主要症状。笔者以“筋骨整体观”为指导思想,运用颈椎复位配合经筋推拿法,使椎骨正、筋结解、经脉通、气血复运而诸症可除。即根据不同的椎―基底动脉形态学改变的部位和性质,进行定点、定位、定向的手法治疗,调整关节、疏通经脉、行气活血,其作用部位明确,手法针对性强。恢复相应颈椎周围相关组织包括肌肉、韧带、筋膜等的韧性和弹性,改善椎-基底动脉与周围软组织间关系,创造颈椎稳定的内外源性环境[4],有效缓冲对血管和交感神经的刺激,发挥解痉、扩血管的作用,以消除眩晕症状。此外,临床试验证明推拿“可以改善脑组织血液循环,降低血脂,使血液粘度下降,对于中、老年人动脉硬化症……脑供血不足等病症也可起到积极地治疗作用”[5]。手法中的颈椎关节旋转复位法,依靠力学效应,可定向、定位整复颈椎椎体扭转变位,并可展筋舒急、疏通气血、分筋理腱、松解粘连、滑利关节;一指禅推法可行通经脉、行气血;点按法可开通闭塞、调气活血,配合揉法共同发挥化瘀消肿、调卫和营、缓解痉挛的作用,对肌体功能的恢复有确切疗效;拿捏法可祛风散寒、舒筋通络、活血止痛;揉拨法可拨离粘连、消散结聚、解痉镇痛。这些手法协同作用可以使血管扩张,局部血流量增加,加快血液循环,营养脑细胞。对大脑的功能恢复有确切疗效。此疗法疗效颇著,操作简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中华神经外科学会.脑血管疾病分类(1995)[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76 -378

[2]罗毅.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临床诊断[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05,7(3):145 -147

[3]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186

[4]Pope MH,Panjabi M.Biomechanical definitions of spinalinstability[J].Spine,1985,10(3):255 -256

[5]李炎高,杜静波,刘永俭,等.推拿治疗脑动脉硬化的临床观察[J].按摩与导引,1993(1):14 -15

猜你喜欢

推拿法经筋椎动脉
对上颈椎后路手术并发椎动脉损伤防治策略的探讨
足三阳经筋与膝关节痛
中医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探究
脑瘫患儿便秘应用护理干预结合推拿法治疗的效果研究
火针经筋点刺配合针刺治疗Megie综合征验案1则
超声诊断右侧椎动脉罕见变异1例
中医推拿法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的中医学研究
超声诊断先天性椎动脉变异43例
谈“以知为数”
“在外者不能俯,在内者不能仰”之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