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地制宜搞好潜山县畜牧业循环经济
2014-01-25黄翠云安徽省潜山县农业委员会
文│黄翠云(安徽省潜山县农业委员会)
近年来,安徽省潜山县畜禽生产量呈稳步上升趋势。2013年年底生猪出栏28.2万头,牛出栏0.575万头,羊出栏1.39万只,禽出栏493万只,肉类总产28600吨,禽蛋总产11950吨。畜禽产业基地建设稳步发展,规模养殖比重增加。2013年,新建标准化畜禽圈舍3.87万平方米。生猪规模户572户、家禽规模户334户、肉牛肉羊规模户37户。县级龙头企业12家、市级龙头企业6家、省级龙头企业2家。该县畜牧业稳步发展的同时,在养殖模式、组织化程度、环境保护、抵御市场波动等方面还面临着一些新问题和新矛盾。特别是畜牧业经济发展模式仍为传统的线性循环经济的基本模式,即种植业为养殖业提供了饲草饲料,养殖业为种植业提供了部分肥料。农作物秸秆等副产品资源化利用率较低,用于畜牧业生产的比例也不高。畜禽粪便、尿的回收利用率也较低,畜牧业生产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等。那么怎样结合该县具体情况,因地制宜搞好该县畜牧业循环经济体系建设,促进该县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就成了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
畜牧业循环经济是一个由动物生态系统、植物生态系统、自然生态系统和社会经济等组成的复合系统。循环经济就是对土地、能源及废弃物实行综合利用的生产活动过程。循环经济的目标就是要以最小的资源代价来发展经济,以最小的经济成本来保护环境。其模式总体来说应为“资源—产品—废弃物—再生资源”,把可持续发展理念贯穿于整个循环之中,追求更大的经济效益、更少的资源消耗、更低的环境污染和更多的劳动就业及更好的动物疫病防治和保证畜产品安全的先进经济模式,按照发展主导产业,延伸产业链条,围绕产业结构调整,实现“饲料加工—畜禽养殖—畜产品深加工—废弃物处理—饲料原料”的思路,结合该县具体情况建立“鸡—猪、猪—鱼、种植-养殖-种植、牧草或秸秆—养殖—蘑菇—蚯蚓—畜禽—种植、农作物秸秆—青贮氨化—养殖—种植”等畜牧业循环经济模式,进一步完善畜牧业产业化经营体系,带动畜牧业循环经济的全面发展。就该县的畜牧业现状来说,亦可参考采用以下几项技术措施因地制宜搞好畜牧业循环经济:
一是加强畜禽粪便的有效利用。1头猪1天的排泄物相当于1个人的7倍。出栏1万头猪,就产猪粪200吨,猪尿和冲洗水1300吨,如不妥善处理,将会直接影响周围环境。但牲畜的粪便、尿等排泄物也具有很大的利用价值。利用好粪便不但可以改善环境,还可为农业生产提供大量的有机肥,实现畜牧业和种植业的循环。另外,还可利用畜禽粪便发电,在满足本畜禽场自用电外,还可向社会供电,从而增加经济和生态效益。
二是收集畜禽场的废水、粪便等生产沼气,用于照明和燃料,沼液和沼渣还可用于有机农业生产。
三是利用生物发酵舍零排放技术,就是在猪舍铺上锯末、谷壳、微生物菌种混合成的垫料发酵床。垫料中特定的微生物能把猪粪尿迅速降解消化,所以不再需要对猪的排泄物进行人工处理,达到了零排放。
四是闭合式循环利用技术。该技术模式是“猪-沼-藻-猪”闭合循环,核心是利用小球藻的几何式裂变原理对沼液进行净化。粪便、废水等通过沼气池发酵,解决废物排放污染问题;沼气用于仔猪保温、照明、煮饭等日常热能,节约能源;沼液用于养藻,使沼液净化成可再利用的二级水;以藻为主要原料加工成饲料(添加剂)进行喂猪,提高猪的生长速度和产品质量。
完善政策保障体系。政府等有关部门要搭建信息平台,协调各部门和企业的通力合作,实现资源的合理化利用。
发展畜牧业循环经济必须改变现有生产方式,把注重数量和规模的粗放式外延发展改变为数质并举的集约型发展。要以提升畜牧业循环经济各配套产业的科技水平、加速科技成果转化、以提高农民科技素质为重点,以增强产品市场竞争力为核心,统筹科技资源、整合力量、优化结构,转变机制,搭建布局合理、协调发展的平台。依靠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提高发展畜牧业循环经济的科技含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