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内分泌肿瘤在内脏肠道内神经位置的临床特点和相应分析

2014-01-25祁学锋宋红雨郭宝强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4年2期
关键词:内分泌胰腺部位

祁学锋 宋红雨 郭宝强

神经内分泌肿瘤是一种异质性肿瘤,主要起源于神经内分泌细胞以及肽能神经元[1]。神经内分泌肿瘤的发病率要低于肠道腺癌的发病率。神经内分泌肿瘤的主要发病位置是胰腺与胃肠道[2]。据某医学研究报道,神经内分泌肿瘤已经成为仅次于肠道腺癌的第二大胰腺以及胃肠道肿瘤[3]。本次研究对80例神经内分泌肿瘤患者的相关病例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总结研究了神经内分泌肿瘤患者的临床特点,现将本次研究的结果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对象选取的是于2000年10月~2012年10月间在本院接受手术切除治疗的肠道神经内分泌肿瘤患者共80例。80例患者中包括50例男性以及30例女性,患者的最小年龄是22岁,最大年龄76岁,平均年龄为(51.3±8.4)岁。80例患者中有65例患者的发病部位在直肠,9例患者的发病部位在十二指肠,6例患者的发病部位在结肠。80例患者均符合世界卫生组织于2010年发布的胃肠胰神经内分泌肿瘤的相关分类标准。80例患者中有50例G1级(即神经内分泌瘤1级)患者,15例G2级(即神经内分泌瘤2级)患者,12例G3级(即神经内分泌瘤)患者(其中包括4例小细胞癌患者以及6例分化较差的神经内分泌癌患者),3例MANEC(即混合型的腺-神经内分泌癌)患者。

1.2研究方法 本次采集到的所有标本均利用10%的中性甲醛溶液进行固定,采用常规方法对标本进行脱水处理,用石蜡进行包埋,每4微米切片一次,采用HE进行染色处理,通过肿瘤镜进行观察[4]。选取其中较有代表性的蜡块并对其进行蜡块中的免疫组织进行化学染色,一共对CgA、CD56、Syn、CD57、NSE、CK8、s-100、AEI/AE3、CDX2、Ki-67、PGP9.5以及CEA共12种抗体进行标记[5]。利用SP法对相关免疫组化标志物进行染色,通过二氨基联苯胺令其显色。对每种抗体设置阴性与阳性对照,染色结果通过对肿瘤细胞进行判断,细胞内是否有定位精确的阳性反应作为判断标准[6]。

1.3统计学方法 本次统计分析采用的是SPSS 16.0软件。

2 结果

2.1临床特点

2.1.1基本资料 本次研究的80例患者中男女比例为1.4:1;男性患者的发病年龄为(50.26±9.31)岁,女性患者的发病年龄为(48.56±9.57)岁。

2.1.2临床症状与发病部位 发病部位位于直肠的神经内分泌肿瘤患者的最常见的习惯改变是排便与便血(60.0%,39/65),26例患者临床表现出腹胀腹痛的症状(40.0%%),其余16例患者并没有显著的临床现象,在某种原因或是常规的体检中发现病情。9例神经内分泌肿瘤的发病部位在十二指肠的患者,其中7例患者临床表现出呕吐、腹胀以及腹痛(77.8%),其余1例患者临床表现不明显(11.1%)。6例神经内分泌肿瘤的发病部位在结肠的患者,其中3例患者有腹痛的症状(50%),2例患者存在排便习惯改变的症状(33.3%),其余1例患者没有显著的临床表现。

2.1.3治疗方式 本次研究的80例患者在接收手术治疗前均接受了内镜检查,通过病理活检证实,其中35例患者进行直肠镜经肛门的局部切除,20例患者通过纤维内镜切除,23例患者行根治性切除术,其余2例患者仅仅进行活检检查。共有15例患者出现肿瘤转移,其中6例患者在手术后采用放疗、化疗进行治疗,3例患者出现肝骨转移,采取介入治疗的方法。

2.2病理学特点

2.2.1肿瘤的发病部位以及肿瘤的形态 神经内分泌瘤的主要发病部位是直肠(84.4%,65/77),且肿瘤多为息肉形状,呈隆起型,4例小细胞癌的发病部位均是直肠,同时溃疡型的肿物占据大多数(75%,3/4)。其余3例混合型的腺-神经内分泌癌患者2例位于直肠,其余1例位于结肠,其形态均呈现出隆起型。

2.2.2肿瘤与组织的关系 77例神经内分泌瘤,其中64例(83.1%)处在黏膜下层以及黏膜的位置。6例分化差的神经内分泌癌,其中4例(66.7%)为肿瘤侵犯纤维膜或是浆膜,剩余2例的发病部位为十二指肠并且肿瘤已经侵犯胃或是胰腺。4例小细胞癌以及3例混合型的腺-神经内分泌癌的肿瘤全部侵犯纤维膜以及浆膜。

2.2.3肿瘤镜下形态 神经内分泌瘤的肿瘤形状多数呈现出排列型的带状、梁状或是巢状,细胞比较相同,异型性较小,细胞的形态较为温和,细胞核呈现出椭圆形或是圆形,核仁不是很清晰,细胞染色质呈现出粗颗粒状。分化差的神经内分泌癌的肿瘤细胞则与神经内分泌瘤的细胞差异较大,其细胞呈现显著的异型性,细胞核呈现出泡状,核仁显像非常清晰,细胞染色质较为粗糙。小细胞癌的肿瘤细胞的体积较小,排列有序,胞浆较少,细胞核呈纺锤形或是椭圆形,染色质呈现出颗粒状,很难看见核仁。3例混合型的腺-神经内分泌癌中,2例为中分化腺癌与小细胞癌的混合,1例为中分化腺癌与神经内分泌癌混合,肿瘤细胞呈现出显著的异型性,有突出的核仁,染色质较为粗糙。

3 讨论

肠道神经内分泌肿瘤主要起源于弥漫神经内分泌系统的肿瘤[7]。据美国癌症研究所监测流行病学及预后中心统计,胃肠道神经内分泌肿瘤的发病率自1973~1977年间的1/105上升至2003~2007年间的3.65/104[8]。近几年,本院的神经内分泌肿瘤患者正逐步上升,2000年~2005年5年间共有36例患者,而2007年~2012年5年间患者人数已然升至90人。患者人数的升高,可能与影像技术等医疗器械的进步、广泛应用内镜技术以及医生关于癌症等相关知识的增加等原因有一定关系[9,10]。

综上所述,虽然肠道神经内分泌肿瘤的发病率比较低,但是近几年以来任然呈现出了上升的趋势。组织学类型不同的肠道神经内分泌肿瘤患者的预后情况、临床表现以及病理特征也都有所变化。

[1] 赵明,姚小刚,黄雨农,等.非功能性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的CT表现.实用放射学杂志,2013,29(5):791-793,858.

[2] 徐建明.重视对胃肠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的认识.中华肿瘤杂志,2012,34(2):158-160.

[3] 周延,刘剑羽,朱翔,等.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多层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特征.中华放射学杂志,2013,47(3):225-230.

[4] 陈丽鸥,刘玉环,孟蕾蕾,等.颈静脉孔区神经内分泌肿瘤切除术后并发偏瘫1例的护理.护理与康复,2012,11(12):1179-1180.

[5] 童明敏,史玉振,田迎,等.腹膜后原发少见肿瘤的CT表现及其诊断价值.临床放射学杂志,2012,31(3):374-379.

[6] 朱磊,郝建朋,郭大伟,等.胰腺内分泌肿瘤的外科诊断和治疗.中国肿瘤临床,2012,39(3):163-165.

[7] 刘尚龙,张太平,赵玉沛,等.胰腺内分泌肿瘤外科诊治现状及进展.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2012,19(10):1059-1062.

[8] 惠永峰,王琦.胰腺内分泌肿瘤的外科治疗(附32例报告).宁夏医科大学学报,2013,35(3):314-317.

[9] 陈鑫,吴诚义.罕见胰腺内分泌肿瘤的诊治.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2012,19(10):1039-1043.

[10] 郝立亮.胰腺内分泌肿瘤23例临床诊治分析.中国医科大学,2013.

猜你喜欢

内分泌胰腺部位
每个女孩都有不允许别人触碰的隐私部位
每个女孩都有不允许别人触碰的隐私部位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相关内分泌代谢疾病
《中华胰腺病杂志》稿约
人文护理在内分泌护理中的应用
分析当归中不同部位有效化学成分
CT,MRI诊断急性胰腺炎胰腺内外病变价值比较
什么是乳腺癌的内分泌治疗?
18F-FDG PET/CT显像对胰腺良恶性病变的诊断价值
五个部位冬天尤其要保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