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淑云运用耳穴结合针灸治疗崩漏经验
2014-01-25王允娜
王允娜
(甘肃省中医学校,兰州 730050)
李淑云运用耳穴结合针灸治疗崩漏经验
王允娜
(甘肃省中医学校,兰州 730050)
李淑云 崩漏 耳针 针灸
崩漏是指妇女非周期性子宫出血,一般突然出血,来势急,血量多的叫崩;淋漓下血,来势缓,血量少的叫漏。崩与漏的出血情况虽不相同,但其发病机理是一致的,而且在疾病发展过程中常相互转化,如血崩日久,气血耗伤,可变成漏,久漏不止,病势日进,也能成崩,所以临床上常常崩漏并称。正如《济生方》说:“崩漏之病,本乎一证,轻者谓之漏下,甚者谓之崩中。”本病属常见病,常因崩与漏交替,因果相干,致使病变缠绵难愈,成为妇科的疑难重症。本病相当于西医学无排卵型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病。李淑云老师系甘肃省名老中医李子质先生的学术思想继承人,多年从事中医教学及临床工作,对治疗崩漏有独到的见解。她认为崩漏的病机是冲任损伤,不能制约经血,从而引起冲任不固。其常见原因有肾虚、脾虚、血热和血瘀三大类。治疗时应结合出血的量、色、质变化以及全身证候辨明寒、热、虚、实。采用“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的原则,灵活运用。本病以失血为主,止血是治疗本病的当务之急。治崩时宜固摄升提,不宜辛温行血,以免失血过多导致阴竭阳脱;治漏时宜养血行气,不可偏于固涩,以免血止成瘀。崩漏在血止之后,应理脾益肾以化生气血,使之康复。李老师在治疗上强调运用灸法结合针药进行治疗,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典型病例
患者,女,34岁。患者因阴道大出血3d来诊。自述阴道流血量多如注,夹血块。患者神疲乏力,面色㿠白,腰膝酸软,头晕耳鸣,夜尿多,大便溏,舌质淡胖,边有齿印,苔薄白,脉细滑。诊断为脾肾阳虚夹血瘀型崩漏,即予艾灸双侧隐白穴,针中脘、内关、三阴交、足三里、百会。
耳穴处方:卵巢、肾、内分泌、子宫、皮质下、脾。每次选2~3个穴,中等刺激,每日1次,留针20~30min。
治疗1d后阴道流血明显减少,共治6d后阴道流血干净,继续针灸治疗10d进行调理,后未复发。
讨论
崩漏的发生主要与肝、脾、冲任等脏腑及经脉功能失调关系密切,女子以血为本,以肝为用,肝主藏血,喜条达;冲脉为血海,脾为后天之本,统血之脏,生血之源,易受肝木乘克。肝气郁滞克土,而致肝失所藏,脾失统摄,冲任失调,故经血紊乱而下,因此该病的治疗应疏通脏腑经络,调理冲任。《女科经纶》曰:“血属阴也,静则循经荣内,动则错经妄行……治法初用止血,以塞其流;中用清热凉血,以澄其源;末用补血,以复其旧。若只塞其流,不澄其源,则滔天之势不能遏;若只澄其源,而不复其旧,则孤阳之浮无以止,不可不审也。”隐白穴为脾之井穴,为足太阴脉气所起,有“调经统血,健脾回阳”之用,李淑云老师在崩漏急性发作时灸隐白可醒脾益气,统摄血行,以期调经之功。针刺中脘、内关、三阴交、足三里、百会等穴既发挥了塞流的作用,又体现了澄源功效,可谓一举两得。同时给予《傅青主女科》的固本止崩汤原方,意在补阴止崩。
耳针法是通过对耳郭特定区域(即耳穴)的观察和刺激达到诊治疾病目的的一种方法。在针灸医学的各种刺灸方法中,耳针是较为独特的疗法。李淑云老师擅长运用耳穴压籽法治疗内外妇儿常见多发疾病,根据中医脏腑理论与经络循行的路线以及现代医学理论为基础进行选穴,运用卵巢、肾、内分泌、子宫、皮质下、脾进行耳穴治疗。
崩漏病因复杂,治疗时应根据病情的轻重缓急,本着“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的原则,灵活地运用塞流、澄源、复旧三法。针灸既能发挥塞流的作用,又可以体现澄源的功效[1],可谓是一举两得。在进行艾灸止血的过程中及时运用耳穴进行调理善后,从而进一步巩固了疗效。针灸治疗崩漏,价格低廉,方法简单易行,疗效可靠稳定,值得临床推广。
[1]杜巧琳,韩丽琳.针灸治疗崩漏69例[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4,13(23):65.
2013-1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