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例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内镜下治疗的临床观察
2014-01-25蒋琳
蒋 琳
(重庆市第七人民医院消化内科,重庆 400054)
60例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内镜下治疗的临床观察
蒋 琳
(重庆市第七人民医院消化内科,重庆 400054)
目的 探讨内镜下对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治疗效果,积累与此病有关的治疗经验。方法 随机抽取2012年9月至2013年9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60例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病例资料,对其临床诊治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此研究对确诊患者采用内镜治疗方式,借助内镜对上消化道内出血部位进行止血处理,避免出血加重而破坏消化系统的正常功能。治疗后3个月,对确诊者进行回访调查,评估内镜下非静脉曲张性消化道出血的治疗效果。结果 此研究中,60例患者均确诊为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在内镜下对出血部位均进行了止血处理,全效48例,显效11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达98%以上。结论 消化道出血后果严重,内镜手术处理具有显著的治疗效果。
消化道出血;内镜;止血;治疗效果
对于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治疗,传统的手术止血方式已明显落后,手术者无法掌握患者准确的出血位置。止血药物对于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确切疗效也未能得到证实。内镜在上消化道出血治疗中因具有能够迅速明确出血部位、止血快、疗效确切的优点而得到广泛应用。现对我院收治的60例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进行临床治疗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随机抽取2012年19月至2013年9月,在我院接受内镜止血治疗的60例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病例资料,对其临床诊治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60例患者年龄范围20~68岁,平均年龄(52±2.6)岁;其中,男性42例,平均年龄(55±3.1)岁;女性18例,平均年龄(51±1.9)岁。
1.2 方法
1.2.1 诊断
此研究中,对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诊断,主要诊断依据为患者出现呕血、黑便症状及头晕、面色苍白、心率增快、血压降低等周围循环衰竭征象,同时结合X线钡剂检查、内镜检查等多种检查方式,找出出血部位,明确对60例患者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诊断。
1.2.2 治疗
此研究中,对确诊为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采用内镜治疗方式,借助内镜对消化道内出血位置进行止血处理,避免出血加重而危及患者生命。手术操作过程严格执行无菌操作,避免对消化道部位造成感染。内镜从口腔进入胃内时,严格控制操作流程以免对患者造成并发症。
1.2.3 评估
治疗后3个月,对确诊者进行回访调查,评估内镜下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治疗效果,依《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诊治指南》为参考[1]。将内镜治疗效果分为全效、显效、无效,具体为:①全效:上消化道出血完全止住,无呕血、黑便症状,头晕、面色苍白、心率增快、血压降低等症状;②显效:上消化道出血量0~5 mL/d,上述症状基本消除;③无效:每日出血量>5 mL,上述症状无改善。
2 结 果
此研究中,60例患者均确诊为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在内镜下对出血部位均进行了止血处理,全效48例,占80%;显效11例,占18.3%;无效1例,占1.6%;总有效率达98%以上。其中,1例患者病情较重,失血量过多(1200 mL以上),延长治疗时间后,出血得到控制,恢复良好。
3 讨 论
经内镜对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止血方法有内镜下药物喷洒和内镜下局部药物注射两种方式。
内镜下药物喷洒是在内镜下对准出血灶,在距出血灶1~2 cm处喷洒药物,若发现血管表面覆盖血凝块,可先用冰生理盐水冲去血凝块后再喷洒药物,直到显性出血停止。常用喷洒药物有去甲肾上腺素、孟氏液、精氨酸钠和凝血酶及其复合物。国内报道从内镜活检孔插入药管对活动性出血部位喷洒凝血酶3000~10000 u或孟氏液10~30 mL进行止血,总有效率达95.6%。此法可用于溃疡边缘渗血、出血性糜烂性胃炎、息肉摘除后表面渗血等,对动脉喷射性出血效果较差[2]。
内镜下局部药物注射是在内镜直视下经内镜注射针将止血或硬化药物注射于出血灶内,达到止血目的。常用注射药物有无水乙醇、高渗钠-肾上腺素(HS-E)、凝血酶、5%鱼肝油酸钠及1%乙氧硬化醇,药物可直接注于出血血管内,也可在出血部位周围3~4处注射[3]。国内常用的药物主要是1%乙氧硬化醇和5%鱼肝油酸钠,一般于出血灶周围分4点注射,每点1 mL,注射深度不超过黏膜下层。Kersaketal对硬化剂用于急性上消化道出血进行了研究[4],实验中硬化组的治疗在急诊内镜时注射止血敏、葡萄糖酸钙、肾上腺素和高渗盐水,然后注射1%的乙氧硬化醇。初期止血率达100%,仅7.9%的病例有复发出血,需进行第二次硬化治疗,5.4%的病例进行了选择性手术,此外无其他并发症。
4 结 论
消化道出血是消化系统常见的疾病,其病因是多方面的,给临床治疗造成了很大的难度。内镜应用于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治疗具有操作便捷、感染率低、治疗效果显著的优点,为临床治疗提供了诸多的帮助。
[1] 胡昌盛,周良斌.奥曲肽联合雷贝拉唑治疗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观察[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2,20(6):13-15.
[2] 畅辉军.内镜下喷洒药物治疗上消化道出血48例体会[J].中国现代医生,2008,46(13):151.
[3] 李桂强.内镜下喷药治疗上消化道大出血68例[J].广东医学,2000,21(2):156-157.
[4] 刘军彩,陈金梅,冀润利,等.胃镜下喷洒医用生物蛋白胶治疗消化性溃疡出血50例[J].实用医学杂志,2009(16):2789-2790.
R573.2
:B
:1671-8194(2014)06-006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