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动物科学专业课程体系建设与研究

2014-01-25冯永谦肖文博李国政黑龙江农业经济职业学院

中国畜牧业 2014年9期
关键词:基础课专业课课程体系

文│冯永谦 肖文博 李国政(黑龙江农业经济职业学院)

高职院校虽然与本科院校所拥有的资源优势不同,办学实力不等,办学目标有较大差异,但是,各高职院校与本科院校的课程体系设计却非常雷同。

注:此文为黑龙江省教育科学综合性研究规划课题:现代农业视角下农业职业教育课程体系研究GZC1211064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农业是立国之本,畜牧业是农业的支柱产业,畜牧业的发展能够保障我国动物食品安全,推进农业现代化,促进国民经济的快速稳定发展。农业现代化离不开畜牧业现代化,而要推进畜牧业现代化,就必须加快畜禽良种繁育、研发动植物疫病防控技术、完善农技推广社会化服务机制,在这个过程中,人才培养是重中之重。高职院校必须培养出大批的高素质、高技能的人才,才能使畜牧业的现代化建设成为可能,建设合理的课程体系是这一目标实现的基本保障。

一、高职院校学生的特点

随着国家对高职教育的重视,高等职业院校迅速发展,已形成1200余所的规模,近千万的学生数,占到了我国高等教育总数的一半。高职教育是一种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主要形式,以满足社会需求为目标,致力于培养高素质、高技能、应用型复合人才。因此,高职院校着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及实践动手能力。但是,近年来,高职院校由于极速扩张规模、学生水平差异大、招生困难、基本素质不高等原因,课程体系建设跟不上教育改革的步伐,学生学习动机不足、效果不理想,受到了社会的普遍关注。

高职院校学生的主体是“三校生” 和普通高中应届毕业生高考最后一批录取的学生,以及单独招生的学生。这些学生中,普通高中应届毕业生高考最后一批录取的学生素质比较高。然而,这些学生的高考分数要较之本科学生差好多。

由于入学相对容易,以及上学时养成的不良习惯,这些学生在学习方法、学习目标、学习能力及学习动力上都比较欠缺,大多数学生都存在或多或少的心理问题。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学习目标不明确。经笔者对2013届学生的调查显示,大多数学生入学并不是因为自身渴望学习高职专业,而是出于家长强迫要求,或单纯为了有个学上。他们对所学的专业并不了解,更谈不上喜爱,因此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缺乏刻苦钻研精神。

2.学习认知能力不高。高职院校学生认知策略、知识的迁移、记忆策略等学习方法非常缺乏,长时间的学习兴趣低下和学习习惯不良,使这些学生的学习效果较差,难以达到既定的学习目标。

3.无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行为。高职院校学生大部分都是各个学习阶段的后进生,学习基础比较差,学习自主性不强,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行为,对于钻研类的知识理解能力差。

4.存在学习焦虑现象。这些学生自小都是老师和家长眼中的差生,对学习存在恐惧心理,缺乏学习信心,一提到学习,心理压力就会增大,学习焦虑就会加重,反映到学习效果上就是低效率学习。

二、高职院校动物科学专业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

1.高职院校课程体系设计与本科院校雷同。高职院校虽然与本科院校所拥有的资源优势不同,办学实力不等,办学目标有较大差异,但是,各高职院校与本科院校的课程体系设计却非常雷同。课程体系设置思路均为:基础理论课(公共课、学科基础课)-专业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实践课。以动物科学专业为例:公共课一般都是毛泽东思想概论、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大学生思想修养、政治经济学、法律基础、计算机基础、大学英语、体育等。专业基础课一般有分析化学、有机化学、家畜生理学、动物生物化学等课程。专业任选课大多有数量遗传学、饲料卫生学、家禽育种学、特种经济动物养殖、反刍动物营养学、饲料营养与畜产品品质、畜牧业经济管理、畜牧机械、乳牛代谢病、农业信息检索与利用、配合饲料配制技术等。

高职院校课程体系与本科院校雷同,便于课程安排及教学管理,但是,高职院校的学生特点与本科院校学生特点相差比较大,知识接受能力要远远小于本科生,这样的课程体系设计不能满足培养技能型人才的需要,也不适合高职学生的特点。这样开设课程必须假设:只要开设一门课程,就可以将所有理论知识学习均讲解透彻,学生就能立刻消化吸收并掌握。然而,这是绝对不可能的,学生掌握任何一门知识或技能,不可能仅通过一次性学习就可以实现学习目的。

2.重理论轻实践现象严重。高职院校动物科学专业课程设置重基础理论知识的灌输,而轻基本技能培养的倾向明显,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开设的过细,分量偏重且课时量偏多。而专业课课程内容过多,过浅。

例如,某学院《畜牧生产》精品课,课程内容包括:动物遗传、动物育种、家畜繁殖知识及技术、家禽生产、养猪生产、养羊生产、养牛生产、家兔生产、各种动物圈舍部局与设计。这门课程的内容涵盖面非常广,任何一部分单独拿出来都可以做一门课程,甚至是几门课程的综合。这样的课程呈现了多而杂的特点,由于学时限制,每一部分都不能够深入讲解,只能粗略地介绍和说明,学生学完之后仍然非常茫然。

又如,某学院《牛生产学绪论》精品课内容:牛的生物学特性、牛的品种、牛的选种选配、牛的生产性能评定、牛的营养与饲养管理、牛的繁殖、牛场环境控制与牛、牛奶、牛肉的加工以及奶牛场生产管理。这样的专业课课程内容设计,没有安排关于牛的相关基本理论课程,如果以前理论课、专业基础课与本门课程的间隔时间较长,对于高职学院的学生,就会出现遗忘现象,几乎完全忘记以前理论知识印象,对专业课的学习非常不利。

三、高职院校动物科学专业课设置体系设计

1.突现重复、强调记忆、实现技能。动物科学专业是以生物学为基础,研究动物遗传繁殖、生长发育、消化代谢等动物生命基本规律的科学,是一门实践性和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动物类专业所服务的对象包括马、牛、羊、猪、鸡、鸭、鹅、猫、狗等,涉及范围广、种类复杂多样。由于每种动物的生物学特性和功能上的特点均不相同,该专业在课程设计时应考虑让学生掌握扎实的专业基本理论、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能在动物遗传育种、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动物生产与管理等相关领域从事实践工作。这就决定了动物科学专业的课程设置知识面不能过于狭窄,仅限于基本理论知识的传授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要在课程的多样化、灵活性等方面下功夫。

动物学科专业课程体系设置的新思路旨在避免理论过多,避免专业技能过少,减少理论知识内容的讲授,加大实践技能的培养,以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为主。以养殖专业为例,养殖专业可以分为三个方向:养牛,养猪,养鸡,每个方向的专业课要有所差异。

养牛方向的专业课:牛生理与疾病防制:肉牛饲养管理,肉牛产品加工,奶牛营养与饲养管理,奶产品加工。

养猪方向的专业课:猪生理与疾病防制:猪营养与饲养管理,猪产品加工。

养鸡方向的专业课:鸡生理与疾病防制:鸡营养与饲养管理,鸡产品加工。

专业课程开设完毕后,学生对一些基础知识已经有所了解,这时再开设专业基础课,加深学生的印象,并可以深入讲解。专业基础课可以开设:动物生理与心理,动物营养与健康,动物化学与药理,动物遗传,动物育种等。

最后,根据学生的兴趣,可以开设若干选修课,包括特种动物养殖和养殖企业管理等。

这样开设课程的目的是避免理论课程只上过一次,与专业课程学习脱节,利用重复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增强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2.借鉴国外先进经验。高职院校在设置课程体系时,可以参考其他国家的先进经验。例如,美国阿肯色大学农业食品与生命科学学院动物科学系动物科学专业,所开设的专业选修课课程有关养牛方面的课程就有:奶牛饲养管理、肉牛饲养管理和奶制品评定3门课程,而其核心课程中设置的肥犊牛饲养管理、繁殖母牛饲养管理2门课程也是有关养牛学的,这样其有关养牛学方面的课程达5门。这样的课程设计有利于学习的连贯性,适合高职学生的特点。

猜你喜欢

基础课专业课课程体系
中职《医护英语》与专业课的结合教学探索
“互联网+”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新模式
高职Java程序设计课程体系建设思考
“导入课”在高校专业课实施“课程思政”的实践与思考
构建优质学前健康教育课程体系促进幼儿健康成长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探究基础课与专业课互动教学改革
加强青少年中医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及其课程体系构建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原论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原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