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医院围手术期患者的心理护理与体会
2014-01-25
(1 吉林省永吉县岔路河中心卫生院,吉林 吉林 132214;2 吉林省永吉县医院,吉林 吉林 132214)
基层医院围手术期患者的心理护理与体会
管雅艳1叶玉兰2
(1 吉林省永吉县岔路河中心卫生院,吉林 吉林 132214;2 吉林省永吉县医院,吉林 吉林 132214)
目的 探讨基层医院对围手术期患者进行心理护理的方法。方法 针对基层医院手术患者的心理特点,对 2009 年 10 月至 2010 年 1月住院手术的 502 例患者进行围手术期心理护理,从术前访视、术中护理及术后随访进行有针对性的阶段性护理。结果 患者保持良好的心理素质、情绪稳定,术后效果良好,住院期缩短,后期生活质量提高。结论 做好围手术期患者的心理护理,可帮助患者维持最佳身心状态,顺利度过手术,对促进术后早日康复具有重要意义。
基层医院;围手术期;心理护理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服务品质的提升已成为医院竞争的焦点,直接关系到基层医院的生存与发展。在病房开展整体护理受到广泛好评的同时,对手术室护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再是配合手术的单纯技术操作,而是以患者为中心的围手术期优质护理也应贯穿于手术治疗的全过程。围手术期护理要求从术前访视、术中护理、术后随访进行阶段性护理,全面了解患者生理、心理需要,消除不安与恐惧,帮助其维持最佳身心状态,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切实做到以患者为中心的整体护理。我院手术室从2009年10月以来,对502例患者进行围手术期心理护理,收到了良好效果,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2009年10月至2010年1月在我科实施手术的患者502例,男221例,女281例;年龄4~92岁。手术种类:普通外科手术128例,泌尿外科手术25例,妇产科手术216例,骨外科手术133例。经过围手术期护理,除6例年龄偏小的患儿依靠基础麻醉进行手术治疗,其余患者均能配合治疗。
2 基层医院围手术期患者的心理特点分析
基层医院围手术期患者的主要心理表现:①基层医院手术患者大部分来源于当地居民和外来务工者,文化程度低,对手术和麻醉缺乏正确认识,存在不同程度的紧张和恐惧心理,怕痛、怕麻醉意外,不配合;②患者经济状况差,担心手术治疗产生昂贵的医药费;③对当地医院设备及医师技术缺乏信任,担心手术失败;④部分患者平时有不良生活习性,产生不利于健康的心态或行为,对医护人员的术后康复指导不支持。
3 围手术期患者的阶段性心理护理措施
3.1 术前访视
术前访视是国际手术室护士协会(AORN)规定手术室护士的职能和职责之一[1]。①手术室的护士应于术前1 d查阅病历,了解病情、术前诊断、手术名称、手术部位、麻醉方法、术前各种检查及皮试结果、既往史及术前讨论记录等。向主管医师了解术式、特殊体位、器械准备及术中可能出现应急措施,对手术做到心中有数。②术前1 d到病房探视手术患者,主动向患者自我介绍,用通俗易懂的言语向患者介绍手术室的环境及设备,简单地介绍有关麻醉的知识,消除患者对麻醉的恐惧感和依赖感,介绍手术的大概过程及所需时间,术中的特殊体位及手术的可靠性及安全措施,为保证患者麻醉安全向患者说明术前禁食、禁水的时间及进手术室前必须卸去饰品、手表及假牙等,为患者适应手术环境做好心理准备。③给病员介绍手术、麻醉医师的资历、水平及特长,如对本医院医师缺乏信心时,可帮助联系上级医院资质较高的医师主刀,直到患者消除顾虑、感到满意为止。通过介绍已康复的病例,树立榜样作用,使患者产生信赖感和安全感,从而减轻焦虑和恐惧心理,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同时也要做好患者家属思想工作,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帮助患者调整好心态。④恰当地告知其大致的手术费用,对于家庭经济困难患者,可采取优惠措施,适当减少手术费用,以解除患者的后顾之忧,使患者安心接受手术治疗。
3.2 术中护理
①调节好室温,巡回护士要微笑迎接患者入手术室,核对无误后,向患者自我介绍,耐心细致地回答患者提出的各种问题,以减轻患者的紧张感。②患者入室至麻醉结束前,巡回护士一直守在患者身边,进行每项操作均向患者解释,动作要轻柔,减少刺激性声响,减轻恐惧感;避免不必要的身体暴露,以维护患者的自尊。③医务人员言行要谨慎,术中禁止议论患者的病情及预后,遇到意外情况保持冷静,及时处理,切忌大喊大叫,以免增加患者的心理负担。④保持患者体位舒适,经常询问患者有无不适,及时调整,可以适当运用肢体语言使患者处于放松状态。如轻握患者的手或按摩手术区以外受压部位等,使患者感受到自己被重视。手术结束后,安慰患者,请你放心,手术已经结束,病灶已经切除。
3.3 术后访视
做好患者的术后心理护理是促进患者早日康复的必要措施。患者经过手术后,他们渴望知道自己的手术效果,由于身体组织受到程度不同的损伤,伤口的疼痛,多产生焦虑不安的心情,患者回病房后,巡回护士应以亲切和蔼的语言进行安慰和鼓励,并且了解患者焦虑的原因,对患者耐心做好解释和劝慰工作,及时告知手术效果,只要忍受几天的不适或疼痛就可恢复健康。术后2~3 d,手术室护士到病房进行随访,通过查阅病历、直接观察患者和患者交谈等活动;对于治疗效果不佳、情绪较低落的患者,应用现身说法、转移疗法、树立目标等心理护理技巧适时进行个性化的心理护理。此外,及时填写术后访视单,了解患者对手术室的满意度,评价护理程序实施的效果,总结经验。
4 体 会
心理护理是护理人员根据心理学的理论,在护理过程中通过人际交往,以行动来影响和改变患者的心理状态和行为,促进其康复的方法和手段[2]。手术是治疗外科疾病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对机体的一种创伤,对患者来说是一个心理应急与适应的过程,这种情绪变化致使神经内分泌系统释放儿茶酚胺增加,导致血压升高,心率加快等变化,处于这种精神紧张状态下施行手术非常不利,其可影响患者睡眠和机体对病毒、细菌、过敏物质的抵抗力而致病,同时,降低了对手术的耐受性,增加手术后发生合并症的机会[3]。因此,做好围手术期患者的心理护理,解除患者的恐惧、紧张心理,增强了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使患者接受手术时处于最佳心理状态,为术后康复奠定基础。通过围手术期患者心理护理的实施,给患者亲人般细心的照顾,朋友般真诚的鼓励,与患者建立起人性化的、亲密的、信赖的护患关系。同时,进一步激发了护士的学习热情,提高了自身素质,从而使手术室工作步入了一个新台阶。
[1] 钱玉秀.中日两国手术室护理的比较[J].实用护理杂志,2001,17 (12):1718.
[2] 朱红.实用心理护理技术[M].太原: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 314.
[3] 顾沛.外科护理学[M].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11.
R473.6
:B
:1671-8194(2014)30-034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