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丁苯酞联合羟乙基淀粉治疗前循环脑梗死的临床疗效

2014-01-25

中国医药指南 2014年30期
关键词:羟乙丁苯淀粉

(吉林省辽源市中心医院,吉林 辽源 136200)

丁苯酞联合羟乙基淀粉治疗前循环脑梗死的临床疗效

杨振坤

(吉林省辽源市中心医院,吉林 辽源 136200)

目的 探讨丁苯酞联合羟乙基淀粉治疗前循环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 86 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 43 例,对照组在一般处理的基础上,给予拜阿司匹灵及羟乙基淀粉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丁苯酞治疗,对比观察治疗中两组的疗效。结果 观察组的治疗效果总有效率为 93.0%,明显优于对照组的治疗效果 60.4%,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均明显变好(P<0.05);观察组优于对照组。结论 前循环脑梗死在原有治疗的基础上再应用丁苯酞联合羟乙基淀粉治疗疗效显著,有效改善了前循环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缺失症状,用药过程不良反应较少,具有能够保证疗效准确、安全、不良反应少等优点,值得临床治疗用药推广。

丁苯酞;羟乙基淀粉;脑梗死

我国人口已进入相对老龄化,急性脑梗死更是常见病,起病较急,而前循环脑梗死,病情相对重,在发病急性期,假如能够给予及时有效的治疗,患者的临床预后就可以得到明显改善。丁苯酞是一类新型的药物,有助于恢复脑梗死所致的神经功能缺损,而羟乙基淀粉是一种扩容剂,对血管狭窄以及血容量不足有明显效果,治疗急性脑梗死已经被广泛应用到临床上,并取得明显的效果。现将本院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应用丁苯酞联合羟乙基淀粉治疗前循环脑梗死患者临床观察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2013 年1月至2014年1月神经内科收治的急性前循环脑梗死患者86例,患者均符合“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制定的诊断标准[1,2]。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有43例;在观察组中,选取男31例,女12例;年龄51~74岁,平均(61.5±4.3)岁;在对照组中,选取男25例,女18例,年龄54~76岁,平均(62.7±4.6)岁。两组患者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方面具有可比性。

本组患者病情相对稳定,排除以下的患者:大面积脑梗死患者、昏迷患者、明确诊断为心源性脑栓塞患者、合并严重心、肺、肝、肾功能不全患者、近期有手术史或严重外伤史患者、近期应用抗纤溶、抗凝或抗血小板聚集药物患者。

1.2 药物

①选用丁苯酞注射液-(恩必普药业有限公司,每瓶100 mL,批号H20100041);②羟乙基淀粉注射液-(南京正大天晴制药有限公司,每瓶500 mL,国药准字H20065430)。

1.3 治疗方法

患者来院后根据病情对症给予调节血压、控制脑水肿、维持水电解质平衡,调节血糖及血脂,均给予对症支持常规处理疗法。对照组每天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静脉滴注羟乙基淀粉注射液,1次/天;给予拜阿司匹灵片100 mg,1次/天口服。观察组:在对照组原有治疗的基础上再给予丁苯酞100 mL,2次/天静脉点滴。两组均以连续治疗2周为1个疗程,患者治疗前、后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

1.4 临床疗效判定

基本痊愈率+显著进步率+进步率=总有效率。①基本痊愈:功能缺损评分减少超过90%;②显著进步:功能缺损评分减少46%~90%;③进步:功能缺损评分减少18%~45%;④无效:功能缺损评分减少或增加不超过17%;⑤恶化:功能缺损评分增加18%或以上,日常生活能力评定采用 Bar-thel 指数(BI)。

1.5 统计学处理

所得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①观察组(n=43):治疗前(14.42± 3.54);治疗后(7.32±4.13);②对照组(n=43):治疗前(14.51 ±3.64);治疗后(12.25±5.32)。

2.2 两 组 疗 效 比 较 : 观 察 组 总 有 效 率 为93.0%, 明 显 优 于 对 照 组 的60.4%,两组相比较差异有明确的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基本痊愈5例,显著进步的有19例,其中进步16例,而无变化2例,加重恶化的有1例,总有效率93.0%;对照组基本痊愈2例,显著进步的有11例,其中进步13例,而无变化13例,加重恶化的有4例,总有效率60.4%。观察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

3 讨 论

脑梗死指由于各种病因引起的脑部血液供应障碍,导致脑部组织产生缺血、缺氧性坏死,出现相应的神经功能的缺失。每年存活的600万~700万人中,约75%患者不同程度地丧失了一定的劳动能力,其中重度残疾者约占40%。缺血性脑血管病后其缺血区的半暗带CBF<25%时,95%以上都会发展为梗死区,半暗带CBF>50%时,只有5%会发展为梗死区。75%~80%的患者发病6 h后仍存在缺血半暗带,通过延长半暗带细胞的生存时间,恢复半暗带细胞的血液供应,是挽救半暗带的最重要手段和方法。美国国立神经病学与卒中研究所(NINDS)提出,治疗脑卒中重在保护神经血管单元。由于神经元占脑组织的比例不足5%,所以临床更要关注神经胶质细胞及微血管损害对神经功能的影响[3]。

脑侧支循环建立是指当脑部供血动脉出现严重狭窄或闭塞时,血流可以通过其他的血管(侧支或新形成的血管吻合)到达缺血区,从而使已经缺血脑组织得到不同程度的灌注代偿,在缺血的状态下侧支循环是一个重要的途径。

丁苯酞是消旋体Ⅰ类新药,有效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中枢神经功能,促进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改善缺血性脑组织损伤,清除自由基,重新建构微循环,增加缺血区血管灌注,保护血管结构完整性,恢复血管管径,增加缺血区血流量,增加缺血区周围微血管数量,缩小梗死面积,使细胞结构和功能得到恢复。

影响花生四烯酸(AA),选择性抑制 AA及其代谢物介导的多种病理生理过程,从而解除微小血管的痉挛、从而抑制血小板的聚集,阻止脑血栓的进展扩大,缩小梗死的面积;保护线粒体的结构的完整性,减少细胞的坏死,提高线粒体复合酶IV的活性,提高线粒体ATP酶的生物活性,维持线粒体膜的稳定性。

本研究结果的组间比较发现,观察组的 NIHSS 评分、治愈率、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仅应用常规治疗的对照组,说明对于前循环脑梗死急性发作期的病情改善作用明显。统计显示,患者血生化指标在正常范围,使用过程中未发生不良反应。前循环是颈内动脉供血区包括大脑中和大脑前动脉,未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和锻炼,最终会留下了终身的残疾。本组在基础治疗脑梗的基础上应用丁苯酞联合羟乙基淀粉治疗前循环脑梗死疗效显著,有效改善了患者的神经功能缺失症状,临床不良反应较少,值得临床推广用药治疗。

[1] 王天仁.舒血宁联合丁苯酞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观察[J].医学信息,2010,23(10):95-96.

[2] 中华医学会神经科学分会.各类脑血管病诊断要点[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79-383.

[3] Yamauchi H,Nishii R,Higashi I,et a1.Hemodynamic compromise as a cause of internal border-zone infarction and cortical neuronaldamagein atherosclerotic middle cerebralartery disease[J].Stroke, 2009,40(12):3730-3735.

R743.3

:B

:1671-8194(2014)30-0218-02

猜你喜欢

羟乙丁苯淀粉
国家药监局批准羟乙磺酸达尔西利片上市
从人工合成淀粉说开去
丁苯酞联合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高渗氯化钠羟乙基淀粉围术期应用研究进展
取代硼酸与羟乙基胺化合物间的相互作用研究
MMT/淀粉-g-PAA的制备及其对铬(Ⅵ)的吸附
蕉藕淀粉与薯类淀粉特性对比研究
一种过氧化物交联天然-丁苯绝缘橡胶及其制备方法
丁苯酞对老年血管性痴呆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及作用机制
铱(Ⅲ)卟啉β-羟乙与基醛的碳氢键活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