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例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分析
2014-01-25
(吉林省辽源市中心医院,吉林 辽源 136200)
52例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分析
孙建波
(吉林省辽源市中心医院,吉林 辽源 136200)
目的 总结 UC 的临床治疗方法,提高诊治的效果。方法 统计我科 2010 年 1 月至 2013 年 6 月 52 例住院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相关资料,总结治疗方案及其临床发病特点。结果 治疗用药主要予糖皮质激素或 /及 SASP/5-ASA 治疗为主,病理组织检查均有固有膜活动期非特异性炎症,52 例中未发现癌变者,1 例并发穿孔转手术治疗,患者男性多于女性。结论 结肠镜及活检病理组织检查是诊断溃疡性结肠炎的主要方法,病变主要位于乙状结肠、直肠、左半结肠,本组患者病程相对较短,来院就诊主要以腹泻、黏液血便、腹痛为主,肠外表现相对较多,治疗主要药物以氨基水杨酸盐及皮质类固醇为主,要强调患者定期复查肠镜。
溃疡性结肠炎;临床特点
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病因不明的主要侵犯结、直肠黏膜和黏膜下层的炎症,多累及直肠及远端结肠,也可扩展至结肠其他部位,不足10%者病变可累及末端回肠[1]。临床上以腹痛、腹泻、黏液血便等为主要表现症状,属于病程长不易治疗的一种炎症性肠病。欧美地区高发,近年来我国发病率日益提高。现将我科溃疡性结肠炎住院患者的临床症状、年龄、性别、治疗体会及临床特点进行探讨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2010年1月至2013年6月52例住院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其中:男30例,女12例;年龄19~62岁,平均34.8岁,病程在<1年的患者有34例,占65.4%,<2年12例,占23.1%,2年以上患者6例,52例患者全部行结肠镜检查及结肠钡灌,根据临床症状、排除其他肠道疾病及诊断性治疗后确诊,其他所有患者根据临床症状、内镜表现、影像学和病理学结果确诊,符合成都会议标准[2]。
1.2 观察与治疗
本组根据肠镜所见、结肠钡灌所见将溃疡性结肠炎分为五类:直肠炎、直乙状结肠炎、左半结肠炎、全结肠炎和区域性结肠受累,患者病情分期、临床类型、严重程度均按成都会议标准判断[2]。轻重类型:19例轻型占36.5%,中型30例占57.7%,重型3例占5.8%。临床类型:初发型34例占65.4%,慢性复发型15例占28.8%,慢性持续 型2例 占 3.8%, 暴 发 型1例 占1.9%。 主 要 临 床 表 现 : 腹 痛42例 ,占 80.8%;腹泻39例,占75%;黏液或脓便34例,占65.4%;血便17例,占32.7%;发热5例、39例,占9.6%。贫血4例,占7.7%;里急后重例5例,占 9.61%;腹胀7例,占 13.5%;便秘与腹泻交替7例,占13.5%;疲劳42例,占 80.8%;体质量下降42例,占 80.8%。
轻型患者每日腹泻不足5次,症状较轻微,本组轻中型较多,可能与患者病程较短的较多有关,重型为水泻或血便,有发热症状,每日腹泻在5次以上,腹痛较重,体温可超过38.5 ℃,脉率>90次/分。暴发型起病急骤,腹泻量大,经常便血,消瘦、衰弱、贫血、营养障碍、体温可达40 ℃,病情较少见。部分患者有肠道外表现,如结节性红斑、虹膜炎、慢性活动性肝炎及小胆管周围炎等。肠镜及病理:52例患者均经过肠镜检查,镜下可见组织充血水肿,黏膜粗糙,表面有脓性分泌物,血管纹理不清紊乱。严重患者结肠袋消失,肠腔狭窄。取病理组织回报52例均非特异性炎性改变,5例患者可见局部隐窝脓肿,无癌细胞报告。
病变部位:直肠12例,占总数的23.1%;乙状结肠13例,占总数的25%;左半结肠20例,占总数的38.4%;次全结肠3例,占总数的5.8%;全结肠2例,占总数的3.8%;跳跃分布2例,占3.8%。与国内其他报道UC的发病部位以侵犯直肠、乙结肠、左半结肠为主相近,国外有文献报告溃疡性结肠炎60%~80%的好发于左半结肠[3],文献报告与本组统计的患者相似。
治疗方法:根据52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病情轻重、病变部位、大小主要进行SASP/5-ASA全身或/及局部治疗,有32例联合应用糖皮质激素,17例单用SASP/5-ASA,3例单用激素,有感染性并发症、重症、继发感染者应用静脉抗生素抗感染治疗,危重型UC内科治疗应更为强而有力经积极支持、抗生素、皮质类固醇激素“三板斧”治疗无效者即应及早手术[4]。
本组中1例重症患者住院当日为暴发型结肠穿孔,可能与患者重型结肠溃疡、自发性出血、血便、贫血、半月前曾结肠镜检查有关,经内科治疗无效转外科进行手术治疗。有郑家驹报道:氨基水杨酸盐目前仍是轻、中度活动性UC诱导缓解并防止复发的主要药物,而皮质类固醇仍是中、重度或氨基水杨酸盐治疗无效的主要药物[5]。
2 结 果
2010年1月至2013年6月住院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本组52例中男性多于女性,年龄以中青年居多,主要临床表现腹痛、腹泻、黏液血便、发热、里急后重、贫血等,经结肠镜检查病变以直肠、乙结肠、左半结肠为主,病理检查未发现癌变者,均有固有膜活动期非特异性炎症,并发穿孔1例转手术治疗,其他患者治愈出院。
3 讨 论
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临床常见病,与自身免疫有关的炎症性肠病,病程漫长,易出现复发,陈灏珠,报道其患病率增加明显[6],治疗棘手,多见于青壮年,本病的发生与自身的免疫、遗传过敏、精神因素等有关。本组统计男性多于女性,可能与男性精神压力较大、外环境和感染机会较多、饮食暴饮暴食、酗酒、吸烟、劳累、情绪调节不良等有关,最常见症状为腹泻、腹痛、黏液脓血便、发热、体质量减轻、贫血、疲劳等,病变以直肠、乙结肠、左半结肠为主,可扩散至升结肠、降结肠,也可累及全结肠,诊断主要依靠临床症状结合结肠镜检查,内科用药治疗常用的药物有SASP、5-ASA及激素等,本组有1例患者穿孔转入外科手术治疗,所以,在诊治过程中如发现癌症、穿孔、巨大溃疡不应内科治疗,应及时将患者转入外科进行手术治疗,以免延误病情治疗。
通过肠镜检查,提供了重要依据。医师掌握了病变的范围、分期、病理检查有无癌变,并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为患者制定出治疗方案,病史与结肠镜检查结合病理报告是最可靠的诊断方法。轻型溃疡性结肠炎治疗原则上一般我们不先应用激素治疗,对SA-SP治疗效果不明显的患者可联合应用激素治疗。应用激素应注意减量,正规的应用激素,临床左半结肠溃疡性结肠炎不全身应用激素治疗,可采取激素灌肠,肝功能损害患者慎禁用需经肝脏转化后发挥作用药如泼尼松。UC的并发症以肠梗阻、电解质紊乱、败血症、大出血、肠穿孔与结肠癌等[7]。本组内科治疗总有效率达90.4%,告知患者本病易复发,按医嘱用药,定期复查肠镜,注意饮食、睡眠调节,保持心情舒畅,有情况随时就诊。
[1] 黄雪彪,屈汉廷.溃疡性结肠炎[M]//郑芝田,主编.胃肠病学[M].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775-794.
[2] 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对炎症性肠病诊断治疗的建议[J].中华消化杂志,2001,21(4):236-239.
[3] Huang LJ,Zhu Q,Lei M,et al.Current use of immunosuppressive agents in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patients in East China[J]. World J Gastroenterol,2009,15(24): 3055-3059.
[4] 欧阳钦,温忠慧,万学红.危重型溃疡性结肠炎的诊断、治疗和预后[J].中华消化杂志,2001,21(4):201-204.
[5] 郑家驹.炎症性肠病药物治疗[J].中华消化杂志,2005,25(11): 700-701.
[6] 陈灏珠.实用内科学[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785-1788.
[7] 尤海传,曹永胜,何云天.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特点及治疗体会[J].中国实用医药,2009,4(16):85-87.
R574.62
:B
:1671-8194(2014)30-015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