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医护理方案在胃脘痛辨证施护中的临床应用

2014-01-24

中国民间疗法 2014年8期
关键词:中脘胃脘情志

王 红

(河南省平顶山市中医院,467099)

为保持发挥中医护理特色优势,提高中医护理效果,规范中医护理行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了重点专科优势病种中医护理方案。该方案在原先优势病种护理常规的基础上进行了优化,根据医生的辨证施治,责任护士进行临症(证)施护、健康教育等方法,规范了优势病种中医护理常规的临床应用,对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生活质量有一定作用。有效提高了护理人员中医护理实践的规范性及主动性,促进了中医专科护理效果的不断提升[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1年11月~2012年9月胃脘痛患者96例,在中医护理方案的指导下,采取中医辨证施护,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证候分类

寒邪客胃:胃痛暴作,恶寒喜暖,得温痛减,遇寒加重,口淡不渴,或喜热饮,苔薄白,脉弦紧。

饮食停滞:暴饮暴食后,胃脘疼痛,胀满不消,疼痛拒按,得食更甚,嗳腐吞酸,或呕吐不消化食物,其味腐臭,吐后痛减,不思饮食或厌食,大便不爽,得矢气及便后稍舒,舌苔厚腻,脉滑有力。

饮食停滞:胃脘胀满,攻撑作痛,脘痛连胁,胸闷嗳气,喜长叹息,大便不畅,得嗳气、矢气则舒,遇烦恼郁怒则痛作或痛甚,苔薄白,脉弦。

肝胃郁热:胃脘灼痛,痛势急迫,喜冷恶热,得凉则舒,心烦易怒,泛酸嘈杂,口干口苦,舌红少苔,脉弦数。

瘀血停滞:胃脘疼痛,痛如针刺刀割,痛有定处,按之痛甚,食后加剧,入夜尤甚,或见吐血、黑便,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脉涩。

湿热中阻:胃脘疼痛,嘈杂灼热,口干口苦,渴不欲饮,头重如裹,身重肢倦,纳呆恶心,小溲色黄,大便不畅,舌苔黄腻,脉象滑数。

胃阴亏虚:胃脘隐隐灼痛,似饥而不欲食,口燥咽干,口渴思饮,消瘦乏力,大便干结,舌红少津或光剥无苔,脉细数。

脾胃虚寒:胃痛隐隐,绵绵不休,冷痛不适,喜温喜按,空腹痛甚,得食则缓,劳累或食冷或受凉后疼痛发作或加重,泛吐清水,食少,神疲乏力,手足不温,大便溏薄,舌淡苔白,脉虚弱。

常见症状及证候施护

1.胃脘疼痛:观察疼痛的部位、性质、程度、持续时间、诱发因素及伴随症状。

急性发作时宜卧床休息,给予精神安慰;伴有呕吐或便血时立即报告医师,指导患者暂禁饮食,避免活动及精神紧张。根据证型指导患者进行饮食调护,忌食辛辣、肥甘、煎炸之品,戒烟酒。调摄精神,指导患者采用有效的情志转移方法,如深呼吸、全身肌肉放松、听音乐等。遵医嘱穴位贴敷,取穴:中脘、胃俞、足三里、梁丘等。遵医嘱穴位按摩,取穴:中脘、天枢、气海等。遵医嘱耳穴贴压(耳穴埋豆),根据病情需要,可选择脾、胃、交感、神门、肝胆、内分泌等穴位。遵医嘱拔火罐,取穴:背腧穴。

2.胃脘胀满:观察胀满的部位、性质、程度、时间、诱发因素及伴随症状。

鼓励患者饭后适当运动,保持大便通畅。根据食滞轻重控制饮食,避免进食过饱。保持心情舒畅,避免郁怒、悲伤等情志刺激。遵医嘱穴位贴敷,取穴:脾俞、胃俞、肾俞、天枢、神阙、中脘、关元等。遵医嘱穴位注射,取穴:双侧足三里、合谷。遵医嘱艾灸,取穴:神阙、中脘、下脘、建里、天枢等。腹部按摩:顺时针按摩,每次15~20min,每日2~3次。

3.嗳气、反酸:观察嗳气、反酸的频率、程度、伴随症状及与饮食的关系。

指导患者饭后不宜立即平卧,发作时宜取坐位,可饮用温开水;若空腹时出现,应立即进食以缓解不适。忌生冷饮食,少食甜、酸之品,戒烟酒。指导患者慎起居,适寒温,畅情志,避免恼怒、抑郁。遵医嘱穴位注射,取穴:双侧足三里、内关。遵医嘱穴位按摩,取穴:足三里、合谷、天突、中脘、内关等。遵医嘱艾灸,取穴:肝俞、胃俞、足三里、中脘、神阙等。

4.纳呆:观察患者饮食状况、口腔气味、口中感觉、伴随症状及舌质舌苔的变化,保持口腔清洁。

定期测量体重,监测有关营养指标的变化,并做好记录。指导患者少食多餐,宜进高热量、高优质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的饮食,忌肥甘厚味、煎炸之品。遵医嘱穴位按摩,取穴:足三里、内关、丰隆、合谷、中脘、阳陵泉等。遵医嘱耳穴贴压(耳穴埋豆),根据病情可选择脾、胃、肝、小肠、心、交感等穴位。

健康指导

1.饮食指导:饮食以质软、少渣、易消化为原则。烹调以蒸、炖为佳。戒烟酒、浓茶、咖啡。忌食辛辣肥甘和壅阻气机的南瓜、甘薯、土豆等品。脾胃虚弱者应益气健脾,用山药60g,切碎煮粥,1日分食。胃阴不足者宜滋阴养胃、清热润燥,用山药百合大枣薏苡仁及大米适量共煮粥食用。脾胃虚寒者宜健脾散寒、温胃止痛,可食生姜粥、红枣粥,或用砂仁、白胡椒、生姜数片及适量羊肉共煮汤服食。肝气犯胃者宜补益脾胃、调理中气,用瘦猪肉与黑木耳同炒后食用。食积者可食萝卜粥。

2.情志调理:责任护士多与患者沟通,了解其心理状态,指导其保持乐观情绪。针对患者忧思恼怒、恐惧紧张等不良情志,指导患者采用移情相制疗法,转移其注意力,淡化甚至消除不良情志;针对患者焦虑或抑郁的情绪变化,可采用暗示疗法或顺情从欲法。鼓励家属多陪伴患者,给予患者心理支持。鼓励病友间多沟通交流疾病防治经验,提高认识,增强治疗信心。指导患者和家属了解本病的性质,掌握控制疼痛的简单方法,减轻身体痛苦和精神压力。

3.用药护理:中药汤剂一般宜温服。脾胃虚寒或寒凝气滞者,中药汤剂宜热服。服制酸药物应选择餐后1~2h;胃黏膜保护药宜在进餐前1h;含铁剂药物忌用茶水送服;成药或药片宜研碎或嚼碎吞服,对胃出血者尤应注意;诊断未明确前忌用麻醉性止痛剂,以免掩盖病情。

治疗结果

通过开展辨证施护、实施中医护理技术和中医个体化健康指导,70%以上的患者认为中医护理配合治疗对改善胃脘痛的主要不适症状有良好的护理效果。

讨论

中医护理技术是中医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疾病的常见症状护理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通过对不同证型胃脘痛患者进行中医辨证施护,并结合护理效果分析评价,患者易于接受,主动性高,且操作方法简单,临床易于实施。同时,胃脘痛中医护理方案在临床护理中的实施,提高了患者的依从性和满意度,促进患者的康复,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值得推广。

[1]郭敬,周姣媚,陈扬,等 .肺癌中医护理方案临床应用实践[J].中国护理管理,2013,13(10):17-18.

猜你喜欢

中脘胃脘情志
中医情志关怀在妇产科护理中的应用
情志护理对肾移植术后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
黄芪建中汤配合食疗治疗脾胃虚寒型胃脘痛临床观察
要想肠胃功能好 按摩中脘不可少
刘勰“文以明道”中的情志主体论
穴位贴敷良附丸对消化性溃疡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
针刺治疗中风后顽固性呃逆验案一则
针药合治胃脘痛40例临床观察
移精变气法在情志病治疗中的运用探讨
曹志群教授运用排气饮治疗胃脘胀痛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