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重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患者的临床护理
2014-01-24刘轶豪
刘轶豪
(洛阳市消防支队卫生所,河南 洛阳 471003)
严重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患者的临床护理
刘轶豪
(洛阳市消防支队卫生所,河南 洛阳 471003)
目的 探讨严重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的护理管理,为提高患者的救治成功率提供经验。方法 对我科于2006年1月至2012年6月收治的147例严重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患者给予精心护理,包括抗休克、保持呼吸道通畅、创面护理、病房环境管理以及心理护理等。结果 本组患者治愈129例,治愈率87.6 %,无患者有呼吸系统并发症的发生。结论 经过及时治疗以及细致的护理,可减少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严重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的治愈率。
烧伤;吸入性损伤;护理
严重烧伤患者中有很多合并吸入性损伤,吸入性损伤是指患者吸入大量有毒烟雾或化学物质而导致的呼吸道损伤,严重时有可能损伤肺实质。在大面积烧伤,尤其是伴有头面部烧伤的患者较为常见。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的病死率较高,达45 %~75 %[1]。为总结经验,提高治疗效果,现回顾46例严重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患者的临床护理体会,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严重烧伤患者147例,为我科于2006年1月至2012年6月收治,男性106例,女性41例;成人98例,小儿49例;年龄9~73岁,平均年龄35岁。其中火焰烧伤112例,瓦斯爆炸烧伤12例,化学烧伤(强酸碱)11例,融铁锅炉铁水喷射烧伤7例,汽油烧伤5例。烧伤总面积25 %~95 %,平均66.7 %。轻度吸入性损伤46例,中度吸入性损伤79例,重度吸入性损伤22例。患者有呼吸道刺激症状,呼吸困难,声音嘶哑,咳炭末样痰,肺部有哮鸣音。
2 护 理
2.1 病房环境
病房定时通风换气,保持空气清洁,室温21~25 ℃,湿度75 %。病房设专用拖把、抹布,室内地面物品每日用含氯消毒液擦拭1次,空气每日循环风紫外线消毒3次,避免屋内尘土飞扬。每月进行1次细菌培养,对监测工作做好质量监控。专人护理,控制人员出入,护理人员进出病房要洗手,穿专用消毒衣,戴口罩、帽子,每次操作前后要洗手,戴手套。
2.2 抗休克护理
对于重度烧伤合并呼吸道损伤患者,往往伴有不同程度的缺氧症状,应用鼻导管或者面罩吸氧法供氧,氧气流量4~6 L/min,头面部烧伤严重者,采用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以保证呼吸道通畅。迅速建立静脉通道,必要时可深静脉置管或静脉切开,按照医嘱进行输液,根据中心静脉压、末梢血液循环、尿量、患者精神状态调节滴速,维持血压12/8 kPa以上,尿量100 mL/h以上[2]。做好患者出入液量以及危重护理记录。
2.3 气管套管护理
患者气管切开后,使用一次性气管套管,切开局部每日需及时更换敷料,保持局部清洁干燥。用生理盐水清洗切口处,再用碘伏对周围皮肤进行消毒。患者气管打开后,套管开口处缺乏“屏障”保护,需要设立上呼吸道“屏障”,方法是将医用纱布折叠3~4层灭菌消毒后,用橡皮筋双圈固定在气管导管外口。同时要及时观察患者的痰液量以及黏稠程度,及时更换纱布,对患者进行吸痰、排痰,防止出现窒息[3]。
2.4 呼吸道护理
2.4.1 湿化气道:气管损伤或者气管切开后,气道的湿化功能减弱甚至丧失,管腔内分泌物黏结,气道排痰能力以及对细菌的免疫能力减弱,导致细菌极易入侵,因此保持呼吸道恒定的温度和湿度,对维持呼吸道黏膜纤毛系统正常生理功能有着重要意义。对于呼吸机患者,采用雾化吸入的方法,启动呼吸机装置上的加温湿化器,维持温度32~35 ℃,用糜蛋白酶5 g、地塞米松5 mg、庆大霉素8万U、生理盐水20 mL进行雾化吸入,每隔4 h一次。对脱机带管患者,使用无针头的一次性静脉输液针作为湿化管插入到患者气管导管内,配制0.45 %氯化钠注射液500 mL+庆大霉素8万U,24 h持续不间断向患者气管内滴入,速度每分钟5~8滴,以保证气道持续湿化,易于痰液排除[4]。
2.4.2 正确吸痰:吸痰能够有效地将呼吸道中分泌物清除,使患者保持呼吸通畅。在吸痰过程中要严格无菌操作,防止呼吸道感染。首先应选择合适的吸痰管,通常选用多孔透明硅胶管,外径不超过气管套管内径的1/2,采用石蜡油润滑后零负压轻轻插入到气管最深处,选用负压300~400 mm Hg进行吸痰[5]。吸痰过程要动作轻柔,旋转吸引,边吸边提,切勿在气道内反复插提或在同一部位长时间吸引,在15 s内将痰液吸出。气道湿化后吸痰是可用两层无菌纱布垫在套管周围,同时用两层纱布遮挡套管口,以免痰液飞溅。吸痰管一次一换,同一根吸痰管可吸取气道分泌物后再吸鼻腔分泌物。对使用呼吸机患者,胸部听诊有痰鸣音时要及时吸痰,吸痰前后加大供养浓度以提高机体氧气储备,以防止低血压、低血氧症的发生。在患者雾化吸入,翻身扣背后进行吸痰效果较好。
2.4.3 体位排痰:使用翻身床患者每隔2~4 h翻身1次,翻身前后用手掌扣击患者胸背,以便分泌物的排出,扣击方式:五指并拢,掌心空虚,有节奏的进行叩击,每次5~10 min,每日4~6次。对普通床患者协助其翻身侧卧位或坐位,每隔4 h进行一次叩击胸背部排痰,同时要鼓励患者进行有效咳嗽、咳痰,以防止肺不张。
2.4.4 气道灌洗:对于严重烧伤合并重度吸入性损伤患者,坏死的黏膜脱落导致气道中滞留大量黏稠分泌物,单纯的气管吸痰无法完全清除干净,可采用气道灌洗进行清除。气道灌洗不易频繁,每隔4~6 h灌洗1次。灌洗时一人向气道内灌入10~15 mL生理盐水,另一人在患者咳嗽时快速吸痰,吸痰时间20 s内。
2.5 创面护理
烧伤患者在早期补液的同时也应及时进行创面处理,以加强保护性隔离措施,预防感染发生。躯干烧伤应尽可能进行包扎治疗,2~3 d后用磺胺嘧啶银粉保痂;四肢烧伤患者外用生物皮辅料加压包扎,对于烧伤渗出物要及时清理干净,定时更换潮湿垫纱,保持辅料干燥、清洁。应仔细观察敷料的颜色以及创面的颜色,预防细菌感染。合并呼吸道损伤的烧伤患者,往往伴随头、面部的烧伤,应剃干净头面烧伤部位及周边毛发,使创面从分暴露。保持五官清洁,及时清理五官分泌物,眼睑水肿及眼结膜充血水肿明显时每日用0.25 %氯霉素眼药水滴眼,按时清理口腔分泌物,用湿棉签清除鼻腔分泌物,保持鼻腔清洁。
2.6 心理护理
严重烧伤合并气道损伤患者,患者病情严重,呼吸困难,大多数患者有濒死感,心理变化复杂,入院后有恐惧、烦躁、焦虑、绝望等情绪。在护理过程中,应密切注意患者的情绪变化,使患者产生安全感;同情、关怀、体贴患者,以建立融洽的护患关系。及时准确执行医嘱,以认真负责的态度获得患者以及家属的信任。对患者家属要及时告知病情进展,让其理解患者承受的痛苦,认识到家属的鼓励对患者的恢复有着重要作用。通过对患者的精心护理以及与家属的有效沟通,使他们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地配合治疗与护理[6]。
3 结 果
通过有效的治疗措施和精心的护理,本组147患者治愈129例,死亡11例,因其他原因中途放弃治疗5例(高龄、经济困难,家属主动放弃治疗),转院2例,治愈率87.6 %,无患者有呼吸系统并发症的发生。
4 小 结
严重烧伤合并重度吸入性损伤患者,由于热力和化学毒素的刺激,导致患者呼吸道黏膜充血、分泌物增多,易引起通气障碍。在抢救过程中需要护士沉着、冷静,快速建立静脉通路,配合医师进行气管切开,保证气道通畅。严密观察病情,准确记录出入量。对患者24 h守护,耐心、细致满足患者要就。严格无菌操作,防止交叉感染,预防并发症的发生。通过共同的努力,使患者早日度过难关。
[1] 徐蓉.烧伤并发呼吸道吸入性损伤的救治护理[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6,27(13):1645.
[2] 鲜安福,郭志萍,李春燕.严重烧伤患者休克期的护理[J].当代护士(学术版),2010,17(10):32-33.
[3] 李安梅,赵光英.大面积烧伤合并气道损伤患者的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12,27(9):844-845.
[4] 程勇,黄晓元,张明华,等.176例气管吸入性损伤气管切开治疗的分析[J].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2006,12(1):52-54.
[5] 李小寒,尚少梅.基础护理学[M].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 172.
[6] 吴桐,李蓉,刘艳.44例烧伤患者的心理特点分析及护理[J].中国医药导报,2012,7(6):108.
R473.6
:B
:1671-8194(2014)03-023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