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晋王氏妇科流派活用四物汤治验三则
2014-01-24王金权常珍珍王乾平
王金权 常珍珍 王乾平
(1.山西中医学院附属晋中市中医院,030600 2. 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
四物汤是治疗妇科疾病的良方,原方出自唐代的《仙授理伤续断秘方》,“伤重,肠内有瘀血者”[1]。宋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对其治疗范围进行了拓展,将其加减广泛用于妇科多种疾病。张秉成[2]《成方便读》曰:“夫人之所以赖以生者,血与气耳,而医家之所以补偏救弊者,亦惟血与气耳。故一切补气诸方,皆从四君化出;一切补血诸方,又当从此四物而化也。补气者,当求之脾肺;补血者当求之肝肾。地黄入肾,壮水补阴;白芍入肝,敛阴益血,二味为补血之正药。然血虚多滞,经脉隧道不能滑利畅通,又恐地、芍纯阴之性,无温养流动之机,故加以当归、川芎,辛香温润,能养血而行血中之气者以流动之。”总之,调理一切血证,乃此方所长。该文对四物汤的组方及方义作了较为深刻的解释。而三晋王氏妇科据“血灌五脏而养全身”,得出血与人体的关系最为密切,是生命之须臾不可离者。又因四物汤既能养血补血,又能行血活血,补而不滞,行而不散,故王氏妇科将其作为治疗妇科病的基础方,临床加减,取得较好疗效。
王氏妇科认为,在临床上如遇血行瘀阻,疼痛不移者,宜在四物汤基础上加桃仁、红花,活血止痛,取通则不痛之意,用之得当,药到病除。血行离经,致成崩漏,于四物汤中加阿胶、艾叶,可温经止痛,崩漏可止也。四物汤合黄芪桂枝五物汤,对妇人风寒痹证每收良效。古有“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的理论,就是这个道理。四物汤是妇科血分病常用的方剂,全方四味药,效与不效关键在于“活用”,如以补为主者,重用熟地黄、白芍,少用川芎;有热象者重用生地黄,不用熟地黄,温药减量;以行血为主者,重用赤芍、川芎,甚者可用当归尾;脾胃虚弱者,可用地黄炭以免滋腻;川芎辛窜,用量宜轻不宜重。笔者将三晋王氏妇科活用四物汤的验案三则介绍如下。
经行感冒
患者某,28岁,2010年3月4日初诊。素日寡言,经行延期10d。2年余,经行时伴有寒热往来,时有胸胁胀满,腹部疼痛,时痛时止。2年来头晕,腰酸困痛,舌质淡,苔白,脉弦细。末次月经时间:2010年3月3日。中医辨证血虚肝郁,微感风寒,治以养血舒肝为法,投加味四物汤:熟地黄30g,焦白术15g,炒白芍15g,当归15g,川芎9g,牡丹皮9g,柴胡4g,醋延胡索3g,甘草3g,香附6g,生姜3片,红枣3枚。3剂。水煎,每日1剂,早晚温服。
二诊:2010年3月8日。3剂后寒热往来症缓和,胸胁胀满腹部疼痛症明显减轻,头晕消失,腰酸困痛少作,继上方加太子参15g,嘱服3剂。水煎300ml,每日1剂,早晚温服。
三诊:2010年3月12日。寒热往来症消失,胸胁胀满、腹部疼痛症除,少有腰困乏力之症。嘱上方继服3剂。嘱下次经水前1周服上方5剂,连服2个月。随访病情告愈,3年未复发。
按:经行感冒是妇科临床常见之症,归属于中医“经水不调”诸证。三晋王氏妇科认为是由于妇人适逢经期而感寒,外邪侵入血室,寒、热与血互结,邪正相争,故出现寒热往来之症,发作有时,状如感冒之象,实则非感冒也,证属血虚肝郁,治以养血调肝为法。
所论系指肝郁血虚型月经不调,就临床上使用的方药而言,所用加味四物汤,重用熟地黄滋腻大补之品,其意重在大补其阴血。方中使用柴胡、白芍柔肝解郁,盖肝血不足则无以藏血,故经水至而感冒。肝郁气滞,疏泄不利,故胸胁胀满,腹部疼痛。肝失条达,气机失调,故而往来寒热。药证相符,病情康复。
痛经案
患者 某,女,26岁,已 婚,2010年5月12日 初 诊。患痛经久治不愈,自诉婚后5年日渐加重,每次月经来潮,腹中绞痛难忍,痛则不得卧,绞痛或坠痛,待经行3~4d方可缓解,月经量多色黑。婚后5年未孕,多方求医效果不佳,虽用温经汤、少腹逐瘀汤、失笑散、调肝汤等终不见效。今日临诊,自诉痛经进行性加剧,察脉弦数,舌红绛无苔,颜面红赤,少腹胀痛,小便赤涩,此乃水热互结下焦,阴虚血热所致的痛经。遂用四物汤合两地汤,补血养阴:熟地黄18g,炒白芍12g,当归15g,川芎6g,玄参30g,麦冬12g,地骨皮6g,阿胶9g,白术15g,茯苓10g。经行前连服8剂,药后经行未出现腹痛,以后每月经前服5剂,连服3个月经周期,随访半年,痛经消失。
按:经行腹痛谓之痛经,痛经有虚有实,实者多因气滞、寒凝、湿阻、热结,形成冲任之脉不利,运行不畅,不通则痛,发为痛经。虚者多因血虚、气虚、肝肾亏损,而引起冲任不固,血海空虚,不荣则痛。不通者属实,不荣者属虚,湿热内阻冲任亦可形成痛经,此属虚实夹杂之证。西医认为,痛经多由功能性疾病和子宫内膜异位症所致。功能性痛经一般表现为经前一两天疼痛,月经通畅后即痛止。有一些则表现于月经开始的第3~4天,疼痛有轻有重,重者疼痛剧烈,或胀痛绞痛形式不一,可致休克,同时出现面色苍白,手足冰冷,冷汗自出等。痛经属实者,多选温经化瘀、利湿理气之法。虚者多用补气益血、调肝补肾。而虚实夹杂者以清利湿热、调肝理脾为主。
本案所论痛经是由湿热内阻冲任,冲任之脉不利,运行不畅,不通则痛,发为痛经。此证属虚实夹杂之证。临床所用之方药是四物汤合两地汤加白术、茯苓合方,取其补血养阴之功效。加白术、茯苓健脾以利湿。全方合用共奏补血养阴、健脾除湿之功效。此案之重在养血治痛经,但不忘化湿之法也。
经水推后
患者某,女,28岁,已婚,2012年5月22日初诊。平素经行推后2d,量少,无明显诱因。此次月经退后9d,遂来就诊。现症见:平素胃寒不适,不能食凉,小腹畏寒怕冷,得热则舒,腰部酸困,带下量多,质稀,舌淡红,苔白润,边有齿痕,脉沉弱。末次月经时间:2012年4月13日。中医辨证为虚寒、治以温经散寒、活血调经为法。投熟地四物汤加减:熟地黄30g,炒白芍15g,当归15g,川芎9g,艾叶10g,肉桂8g,吴茱萸8g,甘草3g,黄芪15g,川续断10片,香附10g。4剂。水煎300ml,每日1剂,早晚温服。
二诊:2012年5月26日。患者服药后经水于昨日来潮,量较前增多,有少许血块,偶有腰困,上方加桃仁8g,红花8g。嘱服5剂。水煎300ml,每日1剂,早晚温服。
三诊:2012年6月2日。患者服药后于5月31日经水止,经行量可,血块消失,小腹冷感消失,腰困无。嘱5月22日方继服3剂。嘱下次经水前1周服本方5剂。
四诊:2012年7月1日。患者服药后带下量较前减少,质中等,色白。于6月25日经水来潮,经行5d,量中等,色红,未见血块,腰困无。嘱下次经水前1周服上方5剂。连服3个周期,随访半年,未复发。
按:月经后期的病因病机无外虚、实两个方面。虚者多由水谷不化生精血,或失血耗血,脉道空虚而源竭,或命门火衰,脏腑失于濡养,气血化生迟滞,致精亏血少,冲任失充,血海不能按时满盈,故无血可下;实者多由血为寒凝,或血为气滞,或血为痰滞,致使冲任阻滞,胞脉不通,故血不得下,而使月经周期延长,经行延迟而错后。对于月经后期的传统治疗须辨明虚实,虚证治以温经养血,实证治以活血行滞。
本案所论经水推后是由虚寒致精亏血少,冲任失充,血海不能按时满盈,故无血可下。此证属虚实夹杂之证。临床所用之方药四物汤补血调经,吴茱萸性热,散寒止痛。肉桂补火助阳,引火归源,散寒止痛,活血通经。气行则血行,香附理气,黄芪补气,合当归以阳生阴长。合用共奏温经散寒、活血调经之效。
[1]焦秀珍,孙静.四物汤的出典考略及验案举隅[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10,5(12):323.
[2]邓中甲.方剂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3: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