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时机的不同对于急性肠梗阻患者的疗效影响分析
2014-01-24徐绩
徐 绩
(山东省日照市莒县店子集卫生院,山东 日照 276522)
手术时机的不同对于急性肠梗阻患者的疗效影响分析
徐 绩
(山东省日照市莒县店子集卫生院,山东 日照 276522)
目的 讨论手术时机的选择不同对于急性肠梗阻患者疗效的影响分析。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于2009年2月至2013年8月收治的75例急性肠梗阻患者,当中35例患者在发病24 h内实施的急诊手术,另外40例患者则在发病24 h后实施延迟手术,根据手术时间的区别,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病死率以及术后并发症的概率。结果 两组患者的疗效与病死率均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24h内实施急诊手术组的术后并发症概率为11.43%,明显优于24 h后实施延迟手术患者组的22.50%,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差异具有显著差异,(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针对急性肠梗阻患者,实施早期急诊手术具有术后并发症概率低的优点,但是临床中应当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对应的治疗。
急性肠梗阻;手术时机;延迟手术;急诊手术;并发症
急性肠梗阻(acute obstruction,AO)属于临床外科当中较为常见的一种急性腹症,其具有征象复杂、发病较急、病因多变的特点,对患者的身体影响巨大,具有较高的病死率[1]。所以,进行准确的诊断并选择恰当的手术时机是临床治疗的重要条件。本文通过回顾性分析我院于2009年2月至2013年8月收治的75例急性肠梗阻患者,针对手术时机的选择进行了如下的总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我院于2009年2月至2013年8月收治的75例急性肠梗阻患者,发病24 h内进行急诊手术的患者为35例,其中男性患者为21例,女性患者为14例;年龄范围为22~69岁,平均年龄为(43.2±7.3)岁;导致梗阻的原因为:嵌顿性腹外疝3例,肠肿瘤5例,肠扭转8例,肠套叠7例,肠粘连12例;发病24 h后进行延迟手术的患者为40例,其中男性患者为24例,女性患者为16例;年龄范围为23~72岁,平均年龄为(47.3±8.6)岁;导致梗阻的原因为:嵌顿性腹外疝2例,肠肿瘤4例,肠扭转8例,肠套叠10例,肠粘连16例。两组患者在病程、年龄、性别等基本资料的比较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全部患者在入院之后都实施常规内科的保守治疗措施,包含中药灌肠、营养支持、维持酸碱平衡、纠正水电解质紊乱、抗感染、肠胃减压以及禁食等策略。针对24 h内保守治疗没有缓解的患者实施急诊手术,依照肠梗阻的具体因素采用对应的手术方式:如针对嵌顿性腹外疝患者实施疝高位结扎术、疝修补术或者疝内容物复位,针对结肠肿瘤患者实施肠造口术或者肿瘤根治术,针对肠扭转或者肠套叠患者实施手术复位或者加区域性肠排列术,针对粘连性肠梗阻患者实施肠切除吻合、粘连松解或者肠短路吻合术。针对不愿意接受手术、误诊、诊断不清楚、就诊时间延迟等原因导致患者在24 h内没有实施手术的患者实施延迟手术,具体手术的方式与24 h内急诊手术的方式相同[2]。
1.3 疗效标准。显效:患者的体征与临床症状彻底消失,通过辅助检查的结果表现为正常;有效:患者的体征与临床症状有效改善,通过辅助检查的结果表现为基本恢复正常;无效:患者的体征与临床症状没有变化,通过辅助检查的结果表现为未治愈。
1.4 统计学处理。针对本次研究所得数据采用SPSS13.0软件实施统计学处理,两组的疗效或者计数资料对比运用χ2进行检验,两组的计量资料采用t进行检验,当P<0.05时,表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对比:35例24 h内实施急诊手术的患者当中,显效为20例,有效为14例,仅有1例患者因为病发感染性休克死亡,治疗总有效率为97.14%,病死率为2.94%;40例24 h后实施延迟手术的患者当中,显效为20例,有效为17例,3例患者均因为MODS死亡,治疗总有效率为92.50%,病死率为7.50%。两组患者的疗效与病死率均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2.2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35例24 h内实施急诊手术的肠梗阻患者当中,肺部感染2例,泌尿系统感染1例,腹腔感染1例,术后并发症概率为11.43%;40例24 h后实施延迟手术患者的肠梗阻患者当中,腹腔感染2例,肺部感染4例,泌尿系统感染3例,术后并发症概率为22.50%。24 h内实施急诊手术组明显优于24 h后实施延迟手术组患者,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差异具有显著差异,(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 讨 论
急性肠梗阻属于临床外科当中较为常见的一种急性腹症,其在临床当中主要体现为腹肌紧张、腹部压疼、停止排气排便、呕吐、腹胀、腹痛等症状。CT、X线片以及B超能够检查出肿瘤嵌顿、液平面的变化,通常来说,典型诊断较为容易,然而要做出准确、及时的治疗措施仍然是当前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3]。因为采用手术治疗仍然欠缺一种相知有效的防止粘连的措施,手术完成以后还会出现新的粘连,严重的甚至会扩散,所以当前仍然主张实施非手术治疗。当时,保守治疗措施的不足在于一些患者治疗无效以后,尤其是腹外疝嵌顿或者是肿瘤嵌顿患者,其肠管已经出现缺血与水肿的情况,最终还是需要进行手术切除[4]。所以,针对急性肠梗阻患者来说,选择恰当的手术时机是降低病死率与并发症概率的重要条件,倘若手术过早则会由于患者的身体状况不稳定导致意外发生;倘若手术过晚则非常容易延误患者的病情,也会出现意外。
笔者认为,下面这些状况则必须要实施手术治疗:①病情发展快、起病急、疼痛剧烈,发生中性粒细胞0.80、白细胞升高到15×109/L、脉细弱、发热、血压下降等情况。②出现连续性伴随阵发性加重的腹痛症状,同时伴随有腹肌紧张等腹膜炎情况。③排泄物或者呕吐物为血性。④X线片当中提示孤立巨大的肠袢不随着时间发生变化,亦或是存在液平面的同时伴随有“咖啡豆征”或者“假肿瘤征”。⑤腹部穿刺抽出血性液体。⑥由于肠坏死的原因,3 h以后血磷呈现升高的情况。除此之外,采用水溶性对比剂行消化道造影也被用来判断是否实施早期急诊手术的重要指标。患者口服40 mL的水溶性对比剂,倘若24 h以内对比剂无法进入到结肠当中,则表明其属于粘连性肠梗阻手术的指征。根据大宗病例的研究可知,非手术治疗超过72 h者,绝大多数患者仍然需手术解除梗阻。单纯性机械性肠梗阻在短期(24~48 h)保守治疗无效时采用手术治疗,对于保守治疗有一定效果但病程较长的亚急性肠梗阻,其保守治疗时间控制在1周内[5]。对老年人、小儿肠梗阻手术指征应放宽,不应过分强调典型症状,以免错过最佳手术时机。
通过结合本组研究数据可知,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都较为明显,(P>0.05)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而对于并发症概率来说,24 h内实施急诊手术组明显优于24 h后实施延迟手术组患者,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差异具有显著差异,(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能够证实肠梗阻早期实施急诊手术能够有效降低患者术后的并发症概率,其与相关文献的研究基本一致。这里需要注意的是,针对急性肠梗阻患者,手术时机的选择关系到各个方面的因素,包含患者的影像学检查、心理情况、并发症、临床特征、年龄以及病史等,临床治疗当中应当综合评估患者的实际状况来选择对应的药品与手术时机,以此来降低病死率,提升患者的生存品质。
[1] 郭小刚,张彬,孔凡明.急性肠梗阻患者病因分析及手术时机选择[J].中国实用医药,2009,4(6):354-355.
[2] 吕年.肠梗阻的病因及手术时机分析(附110例临床病例)[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09,18(13):216-217.
[3] 钱韫超.肠梗阻手术时机和预后临床分析[J].当代医学,2013, 18(9):129-130.
[4] 张传飞,陈志峰,丁健.成人急性肠梗阻手术路径探讨[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20(4):451-452.
[5] 李长华.急性肠梗阻手术治疗临床分析[J].现代医药卫生,2009, 25(14):115-116.
R574.2
:B
:1671-8194(2014)31-023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