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咯地尔联合依达拉奉治疗后循环脑梗死的疗效观察
2014-01-24郝服
郝 服
(吉林省神经精神病医院(吉林省脑科医院)神经内科,吉林 四平 130062)
丁咯地尔联合依达拉奉治疗后循环脑梗死的疗效观察
郝 服
(吉林省神经精神病医院(吉林省脑科医院)神经内科,吉林 四平 130062)
目的 探讨后循环脑梗死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应用丁咯地尔联合依达拉奉进行治疗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将72例后循环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给予拜阿司匹林、阿托伐他汀钙片进行治疗,观察组以此为基础,给予丁咯地尔联合依达拉奉注射液进行静脉滴注。结果 观察组治疗效果明显低于观察组(P<0.05)。结论 后循环脑梗死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应用丁咯地尔联合依达拉奉进行治疗,具有较好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丁咯地尔;依达拉奉;后循环脑梗死;临床疗效
后循环脑梗死值得是因为基底动脉发生栓塞或双侧椎动脉发生闭塞所致脑干、小脑及枕叶处脑梗死,临床症状多表现为眩晕和共济失调等,临床治疗过程中比较容易被忽视。但是,该类疾病可发展为脑干梗死等,导致患者昏迷、瘫痪,甚至危机患者生命。因此,需要重视对后循环脑梗死患者的治疗[1]。我院在为后循环脑梗死患者治疗时,采用丁咯地尔与依达拉奉联合治疗时疗效显著,现将相关情况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72例病例均为我院收治后循环脑梗死患者,男37例,女35例,所有患者均通过头颅MRI检查与DWI检查诊断是后循环脑梗阻死,且以将脑肿瘤、大面积脑梗死、颅内出血、严重内脏功能不全等患者排除,且患者近期均无活动性出血,无大型手术时,血常规检查及凝血功能检查结果均显示正常。观察组36例,男21例,女15例,年龄53~74岁,平均年龄为(62.7±6.8)岁;对照组36例,男19例,女17例,年龄52~76岁,平均年龄为(64.2±7.4)岁。对比两组患者年龄和性别等方面,均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对照组给予拜阿司匹林和阿发托汀钙片进行治疗。每日给予患者1次口服拜阿司匹林,每次1片,为100mg。同时,给予患者口服阿托伐他汀钙片,每天1次,每次1片,为20 mg。观察组以此为基础,予丁咯地尔联合依达拉奉注射液进行静脉滴注。应用200mg丁咯地尔溶于250 mL生理盐水,每天1次。100 mL生理盐水中溶入30 mg依达拉奉,每天2次,进行静脉滴注,连续10 d。结合患者具体病情展开补液、防感染、血压控制、营养支持及血糖控制等对照组支持治疗,并对患者进行肝肾功能、生化、凝血功能和血常规等监测。
1.3 疗效判定[2]。痊愈:患者治疗后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程度为91%~100%,病残程度0级;显效:患者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程度为46%~90%,病残程度为1~3级;有效:患者经过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18%~45%;无效:患者经过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18%,甚至出现恶化现象,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增加18%以上。
1.4 统计学意义: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数据的统计与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两数据见有显著差异,且对比具备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在不同时间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对比:经过相应治疗后,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均出现了明显改变:治疗前,观察组评分为(19.06±6.27),对照组评分为(18.23±6.93);治疗第5天时,观察组评分为(12.15±4.62),对照组评分为(15.57± 5.22);治疗第10天,观察组评分为(8.82±3.63),对照组评分为(12.57±5.32)。明显观察组患者神经性功能缺损程度评分下降幅度比较大,高于对照组,表明治疗效果较好。
2.2 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两组患者经过治疗后,观察组36例,痊愈8例,占22.2%,显效12例,占33.3%,有效14例,占38.9%,无效2例,占5.6%,治疗总有效率为94.4%;对照组36例患者,痊愈4例,占11.1%,显效9例,占25%,有效15例,占41.7%,无效8例,占22.2%,治疗总有效率为77.8%。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效果,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具有较好疗效。
2.3 对比两组患者不良反应:两组患者用药前后,均进行凝血功能、肝肾功能和血常规等检测,所有患者均无明显变化,治疗期间患者尿路、颅内及消化道等均无严重的出血现象。
3 讨 论
后循环脑梗死疾病的主要病因为动脉粥样硬化、穿支小动脉病变和栓塞等。脑梗死患者发病后,因为缺血区内灌注下降,形成血栓。患者病理过程仍然继续,神经元、血管内皮细胞和胶质细胞坏死等现象加重,不利于患者病情良好发展。丁咯地尔是一种微循环改善剂,具有多种药理学作用,可竞争性抑制肾上腺素能受体,促使患者血管平滑肌得到有效松弛,同时可将患者血管痉挛状态予以有效接触,促使血管阻力降低,同时增加患者缺血脑组织和末梢血管的血流量[3]。同时,丁咯地尔对于血小板聚集具有显著的抵抗作用,可促使红细胞滤过性及变形能力大大增强,对血液流动性予以有效改善,对侧支循环加以促进,从不同方面促使患者缺血组织循环得到有效改善。血流再灌注后缺血脑组织在氧化应激反应下形成的氢基基团具有大量高度的细胞毒性,同时可导致钙超载而引发细胞凋亡,引发脑水肿,最终造成再灌注损伤[4]。丁咯地尔对钙离子有非特异性拮抗作用,而依达拉奉属于新型自由基清除剂,能够促使患者体内羟自由基浓度有效降低,对脂质过氧化作用予以有效抑制,对脑的新陈代谢进行有效改善,减少迟发性神经元死亡和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减轻脑水肿与脑组织损伤现象的出现,促使缺血半暗带缩小,使患者神经功能得到有效改善。丁咯地尔可对人体微循环予以多角度改善,对脑细胞发挥有效的保护作用,依达拉奉可有效减少再灌注损伤,两种药物联合应用,可增强治疗效果,对后循环脑梗死患者半暗带和缺血区血流灌注予以有效改善,促使患者梗死区神经元功能得到有效恢复,可对后循环脑梗死患者预后予以有效改善[5]本组资料中,应用丁咯地尔联合依达拉奉治疗后循环脑梗死患者36例,痊愈8例,占22.2%,显效12例,占33.3%,有效14例,占38.9%,无效2例,占5.6%,治疗总有效率为94.4%,具有较好治疗效果。而对照组36例,痊愈4例,占11.1%,显效9例,占25%,有效15例,占41.7%,无效8例,占22.2%,治疗总有效率为77.8%,治疗效果明显低于观察组(P<0.05)。
综上所述,后循环脑梗死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应用丁咯地尔联合依达拉奉进行治疗,具有较好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1] 董同忠.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观察[J].中国现代医生,2010,48(20):39-71.
[2] 李静.丹红注射液联合低分子肝素钠治疗后循环进展性脑梗死42例[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4,12(1):56-57.
[3] 张泽坚,傅飞还,林进.依达拉奉联合尤瑞克林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J].中国临床新医学,2014,7(2):141-143.
[4] 张隽.注射用尤瑞克林治疗急性后循环脑梗死40例[J].中国乡村医药,2014,21(7):13-14.
[5] 傅亚明.阿托伐他汀改善动脉硬化性脑梗死患者血脂与神经功能的临床研究[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14,22(1):101-102.
R743.33
:B
:1671-8194(2014)31-010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