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治疗全麻苏醒延迟的临床效果分析
2014-01-24张全霞李志敏王英淑
张全霞 李志敏 王英淑
(山东省威海市中医院,264200)
全麻停止给药后90min以上意识仍不恢复即可认为全麻后苏醒延迟[1]。苏醒延迟是全身麻醉后的常见并发症,是麻醉后威胁患者生命安全的主要原因之一,也增加了麻醉管理的难度,应该引起高度重视,给予及时正确的处理,尽量减少可能导致的严重后果。本文就我院自2005年1月以来施行全麻后发生苏醒延迟的30例患者给予“醒脑开窍针法”治疗,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一般资料
将2005年1月以来我院全麻术后苏醒延迟的非神经外科手术患者50例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20例)两组,两组病人年龄、体重、ASA分级、病种、病程、合并症、手术时间、全麻药量、麻醉方法等没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
治疗方法
麻醉方法:本组均用全静脉复合麻醉,均以咪唑安定、芬太尼、维库溴胺、丙泊酚按常规用量依次静脉注射后行气管内插管。均行IPPV控制呼吸,以丙泊酚静脉滴注,间断追加维库溴胺和芬太尼维持麻醉;手术麻醉期间监测血压(B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心电图(ECG)、尿量及出血量、体温等,手术结束前15~30min停麻醉药,手术历时50min~5h。
苏醒延迟原因分析:经过多项检查及病例讨论认为,本组病例存在的苏醒延迟原因为:全麻药物相对过量、药物应用不当、代谢紊乱、CO2蓄积、体温过低、严重贫血或合并低蛋白血症、输液过量等。
处理:两组病例均经过对症处理、支持疗法、间断静推术乌拉地尔、多沙普仑药物催醒等治疗,常规监测ECG,SpO2、PETCO2、血气、电解质、血糖、体温、肌松弛情况。治疗组加用“醒脑开窍针法”。取穴及针刺法:人中穴,向鼻中隔方向斜刺0.3~0.5寸,用重雀啄法,至眼球湿润或流泪为度;双侧内关穴,直刺0.5~1寸,采用提插捻转泻法1 min;双侧三阴交穴,沿胫骨内侧缘与皮肤呈45°斜刺,进针1~1.5寸,用提插补法。每10min行手法1次,留针30min,每2h一次。两组病例均在5h以内恢复自主呼吸,所有病人继续使用支持疗法。
治疗结果
治疗组所有患者自主呼吸恢复后采取“醒脑开窍针法”治疗,苏醒时间最短的30min,最长的6h20min,平均2.5h。对照组所有患者自主呼吸恢复后仍单纯采用支持疗法治疗,苏醒时间最短的1.5h,最长的18h,平均5h,所有患者均痊愈出院。两组患者恢复意识平均时间分别为2.5h和5h(P<0.05),有统计学意义。
讨论
麻醉苏醒延迟并不少见,正确判断麻醉苏醒延迟及其原因,有助于对因治疗,麻醉苏醒延迟的原因可分为三类:即麻醉药物的残余作用、代谢性脑病和神经损害、某些手术亦可能与感觉和(或)运动延迟性损害有关[2]。各种原因导致患者的呼吸、神经功能抑制,造成意识不清、运动障碍等,严重者可致植物人或死亡。苏醒延迟治疗往往采取对症治疗、支持疗法、药物催醒等。采取“醒脑开窍针法”治疗的目的是提高治愈率、缩短苏醒延迟时间、降低并发症。“醒脑开窍针法”是石学敏院士于20世纪70年代创立的治疗中风病的针刺治疗方法,临床应用已有40余年。“醒脑开窍针刺法”的主穴为人中、内关、三阴交[3]。人中作为醒脑急救之要穴为历代医家所推崇,针之可直接兴奋上行激活系统,解除脑细胞的抑制状态,可特异性地增加颈动脉血流,纠正血液动力学紊乱,改善脑循环,故采用雀啄法泻人中可开窍启闭,醒元神,调脏腑。内关穴为心包经之络穴,可改善中风患者的左右心输出量,改善脑血氧供应,具有宁心调血安神之效。三阴交可补三阴,益脑髓,调气血,安神志。诸穴配合疏通经络,运行气血,改善肢体运动功能。人中为君,内关、三阴交为臣,以调元神,使之达明;顺阴阳,使之平衡;理气血,使之冲和;通经脉,使之畅达。因此,全麻术后苏醒延迟患者采用“醒脑开窍针法”,通过穴位的强刺激,可激活脑干网状觉醒系统的功能,促进患者的意识恢复,共奏醒神开窍之效。临床通过两组病例自主呼吸恢复后意识恢复时间对比,说明“醒脑开窍针法”对于促进全麻苏醒延迟病人脑代谢,缩短意识恢复时间具有明显疗效。
[1]庄心良,曾因明,陈伯銮.现代麻醉学[M].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1037.
[2]邓小明.麻醉苏醒延迟的原因及处理[J].人民军医杂志,1998,41(7):396-397.
[3]石学敏(指导),温景荣,赵晓峰,等.“醒脑开窍针法”临床研究进展[J].针灸临床杂志,2005,21(12):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