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蜜蜂自然中毒的病因与诊治

2014-01-24余海波

中国蜂业 2014年9期
关键词:巢门枣花蜜粉

余海波

(湖北武汉市农业学校,430043)

蜜蜂自然中毒的病因与诊治

余海波

(湖北武汉市农业学校,430043)

蜜蜂自然中毒是指蜜蜂采食某种天然植物的花粉或花蜜,以及甘露蜜(蚜虫、介壳虫等昆虫分泌的甜汁并经蜜蜂采集酿成)后,而出现的中毒现象。在养蜂生产中,多见于有毒植物中毒、枣花中毒、茶花中毒、油茶中毒和甘露蜜中毒。

1 有毒植物中毒

1.1 病因

有毒植物如乌头(俗名:草乌,老乌)、羊踯躅(俗名:闹羊花,黄杜鹃,老虎花)、苦皮藤(俗名:苦树皮,棱枝南蛇藤,马断肠)、喜树(俗名:旱莲木,千仗树)、藜芦(俗名:大芦蔡,老旱葱,黑蔡芦)、博落回(俗名:号筒杆,黄薄荷)、雷公藤(俗名:断肠草、红药、菜虫药)、昆明秋海棠(俗名:白背雷公藤、山砒霜、鸭子药)、八角枫(俗名:包子树)、曼陀罗(俗名:醉心草,狗核桃)等,其花粉或花蜜均含有对蜜蜂有毒的植物毒素,这些毒素进入机体后,能侵害机体的组织器官,在组织器官内发生化学或物理化学作用,破坏机体正常生理功能或出现器质性质变。由于有毒植物种类多,各种植物所含毒素有异,加之蜂种的采集习惯不同,故此类中毒的症状和程度也各不相同。如曼陀罗花期在6~10月,曼陀罗含有莨菪碱、阿托品、东莨菪碱等,花蜜和花粉均对蜂有毒,一般干旱年份中毒严重,外界蜜粉源缺乏时易发生中毒。有些毒蜜甚至会导致人中毒或死亡。

1.2 症状

1.2.1 花蜜中毒:多为采集蜂。初期常呈兴奋状态,但身体失去平衡,随后转入抑制状态,表现为行为呆滞,吻伸出;后期多在蜂箱内和场地间爬行,直至死亡;剖检腹部不膨大,中肠无变化。

1.2.2 花粉中毒:多为幼蜂。中毒后失去飞翔能力,常在箱底或爬出巢外后死亡;剖检腹部膨大,中后肠内充满黄色花粉糊;中毒严重者,引起蜜蜂幼虫死亡,虫体腐烂呈灰白色。

1.3 诊断

1.3.1 初诊:根据放蜂地有毒植物种类和气候条件,结合临床剖检症状作出初步诊断。

1.3.2 确诊:

(1)花粉形态鉴定法:取可疑有毒蜂蜜25 g,置于100 ml的小烧杯中,加入50 ml 80℃左右的热水,使蜂蜜充分溶解(若为蜂花粉,则取5~10 g,加足量水,用玻棒充分搅动至完全散开),放入每分钟2000~3000转的离心管中离心5~10分钟,使蜂蜜中的花粉沉淀,用玻棒沾取少许花粉滴于载玻片上,放在400倍显微镜下观察花粉形态,辨认是哪种有毒蜜粉源植物中毒,若辨认不清,可以将花粉分解后再进行鉴定。将上述离心后的沉淀花粉用冰醋酸浸泡24小时,泡软后的花粉通过细铜网将花粉过滤到离心管中,经过离心沉淀后倒去上清液,再加入9份醋酸酐与1份硫酸配伍的混合液,然后将离心管放入水浴锅中加热至煮沸,随时取出少许花粉在显微镜下观察花粉内含物是否已全部去除。分解后迅速离心沉淀倒去混合液,加入少量蒸镏水,再离心,重复3次。经过处理的花粉在显微镜下可以清晰地观察到花粉外壁纹饰及层次结构,即可确诊。各类植物的花粉各不相同,根据花粉形状大小,对称性和极性,萌发孔的数目、结构和位置,壁的结构以及表面雕纹等,往往可以鉴定到科和属,甚至可以鉴定到植物的种。

1.4 防治

1.4.1 迅速确诊,及时取出有毒蜜脾和粉脾,并喂酸性饲料(如在4∶1的蜜水中添加5%醋酸或0.1%柠檬酸);或用生姜25 g加水500 g煮沸后加糖250 g喂蜂解毒。

1.4.2 选择具有良好的蜜粉源地放蜂,尽可能避免有毒植物蜜粉源引诱蜜蜂,如定地养蜂场可种植一些与有毒植物同时开花的蜜粉源植物。

1.4.3 定期检测,严禁含毒蜜粉流入市场。

2 枣花中毒(枣花病)

2.1 病因

枣树每年5月底6月初开花,花期长达30多天,是我国北方的主要蜜粉源植物,枣花中毒主要发生在流蜜期间,其原因主要是枣花蜜中生物碱及游离的钾离子含量较高所致。一般来说,在山区和沙质土壤地区中毒较重,在平原和湿润粘质土壤地区中毒较轻;气候干旱年份中毒较重,雨水充足、气候湿润年份中毒较轻;枣花期无辅助粉源的地区较重,有辅助粉源的较轻;枣树成片地区较零星地区重;意蜂较中蜂中毒重。

2.2 症状

蜜蜂采集枣花蜜后,开始出现腹部膨大,失去飞翔能力,两翅平伸或竖起,在巢门外作跳跃式爬行,随着中毒加深,病蜂常仰卧在地,腹部抽搐,最后痉挛而死。死蜂双翅张开,腹部向内弯缩,吻伸出。中毒严重者,巢门前死蜂遍地,蜂群群势迅速下降。

2.3 诊断

2.3.1 初诊:根据放蜂地有枣林且正值枣花流蜜期间,结合临床症状作出初步诊断。

2.3.2 确诊:

(1)钾含量测定法:准确称取中毒样品蜜2 g,置于坩埚中放入500℃马弗炉中灼烧7小时灰化,残渣用2 ml 1N盐酸溶解、过滤,滤液置于50 ml容量瓶内,用10000 ppm氯化铯定容,然后用WFX-IB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进行钾的含量测定,如测得钾在1400±200 ppm之间,可以断定是枣花中毒。

(2)花粉形态鉴定法:枣花粉为淡黄色,花粉粒为长球形,赤道面观为长椭圆形,极面观为钝三角形,大小为26.3(20.6~28.4)μm×14.7(12.3~17.9)μm,具3孔沟,沟长至极端,内孔大而明显,有时孔膜外突。外壁表面具细网状雕纹,网孔形状不一,网脊宽而平,由细颗粒组成。

2.4 防治

2.4.1 在枣花大流蜜期,每天傍晚用生姜水、甘草水灌脾,或用酸性饲料饲喂蜂群,可减轻病情。

2.4.2 枣花的花粉少,在枣花流蜜前,要选择蜜粉源均较充足的场地放蜂,使蜂群有大量花粉贮备,或先贮存一些粉脾,以备进入枣花期供蜂群食用,可减轻蜜蜂中毒程度。

2.4.3 每天在框上和蜂路间洒一点2%的淡盐水,同时在蜂场内增设饮水器,饲喂淡盐水,以满足蜜蜂对钠离子的需求,促进机体的正常代谢功能。在蜂箱四周及箱底要经常洒些冷水,以保持地面潮湿,并为蜂群架设凉棚遮阴,防止烈日直晒。

3 茶花中毒

3.1 病因

茶树在9~11月开花,花期长,流蜜量大,是我国南方晚秋的主要蜜粉源植物,但茶花蜜会引发幼虫大批死亡,致使丰富的蜜源资源不仅不能有效利用,还会给蜂群越冬带来不良影响。究其原因,茶花蜜成分有别于普通蜜,主要是含有较高的多糖成分。其中寡糖成分占14.2%(5.5%棉子糖和8.7%水苏糖),棉子糖和水苏糖中均有半乳糖成分,占总糖的4%。所谓的茶花中毒,是由茶花蜜所致,茶花蜜并非有毒,引起蜜蜂中毒的原因是蜜蜂不能消化利用茶花蜜中的低聚糖(又称寡糖或复合多糖)成分,特别是不能利用结合的半乳糖成分,而引起营养生理障碍。

3.2 症状

蜂群内的子脾前三日龄的幼虫发育正常,但将要封盖的幼虫或已封盖的大幼虫却成批死亡腐烂,表现为房盖变深,有不规则的下陷,中间有小孔,用镊子挑出幼虫的尸体呈乳白色或灰白色且瘫在房底,散发出一股酸臭味。在茶树区放蜂的蜂群若不采取预防措施,烂子率可达100%。

3.3 诊断

3.3.1 初诊:放蜂地在茶园内或茶园附近,当茶花盛开大流蜜时,检查蜂群出现上述症状即可初诊。

3.3.2 确诊:

花粉形态鉴定法:茶树花粉为黄色,花粉粒长球形,赤道面观为椭圆形,极面观为钝三角形。具3孔沟,沟中间窄,两端呈喇叭状,内孔横长。

3.4 防治

3.4.1 防治原则:采用分区饲养管理结合药物解毒,使蜂群既可充分利用茶花蜜源,又尽可能少取食茶花蜜,以减轻中毒程度。

3.4.2 分区管理:根据蜂群的强弱,分为继箱分区管理和单箱分区管理两种方法。

(1)继箱分区管理:适用于群势较强的蜂群(6框足蜂以上)。先用隔离板将巢箱分隔成两个区,将蜜脾、粉脾和适量的空脾连同蜂王带蜂提到巢箱的任一区内,组成繁殖区,然后将剩下的脾连同蜜蜂提到巢的另一区和继箱内,组成生产区(取蜜和取浆在此区进行)。继箱和巢箱用隔王板隔开,使蜂王不能通过,而工蜂可自由进出。此外,在繁殖区除了靠近生产区的边脾外,还应分别加1蜜粉脾和1框式饲喂器,以便人工补充饲喂并阻止蜜蜂把茶花蜜搬入繁殖区。巢门开在生产区,繁殖区一侧的巢门则装上铁纱巢门控制器,使蜜蜂只能出不能进。

(2)单箱分区管理:适用用群势较弱的蜂群。将巢箱用铁纱隔离板隔成繁殖区和生产区。上面盖纱盖,注意在隔离板和纱盖之间应留出0.5~0.6 cm的空隙,使蜜蜂自由通过,而蜂王不能通过。在繁殖区除在靠近生产区的边框加1蜜粉脾外,还在靠近隔板处加一框式饲喂器,以便人工补充饲喂并阻止蜜蜂将茶花蜜搬入繁殖区。巢门开在生产区,繁殖区一侧的巢门则装上铁纱巢门控制器,使蜜蜂只能出不能进,而出来的采集蜂只能进生产区。

3.4.3 药物与饲养管理相结合

(1)繁殖区每天傍晚喷洒解毒药物:0.1%多酶片+ 1%乙醇+0.1%大黄苏打片+糖浆或蜜水;隔天饲喂1∶1的糖浆或蜜水,并注意补充适量的花粉。

(2)采蜜区要注意适时取蜜。在茶花流蜜盛期,一般3~4天取蜜1次;若蜂群群势较强,可生产王浆或采用处女王取蜜;每隔3~4天用解毒药物糖浆喷喂1次。

4 油茶中毒

4.1 病因

油茶在10~12月开花,花蜜极为丰富,是我国南方冬季的主要蜜粉源植物,但在无预防措施时油茶蜜会引起蜜蜂中毒。究其原因,是油茶蜜中含有生物碱和寡糖、半乳糖所致。据分析,每100 g花蜜中含有果糖和葡萄糖56.8 g、棉子糖7.0 g、水苏糖8.4 g、茶碱2.07 g、生物碱8.4 g。

4.2 症状

蜂箱内子脾出现大批烂子现象,幼虫呈灰白色或乳白色失去环纹,死亡幼虫瘫在房底,并腐烂发出酸臭味;成蜂腹部膨大透明,发抖振翅直至死亡,若不治疗,可能会全群覆没。

4.3 诊断

4.3.1 初诊:若蜂群在油茶园内或附近,时间为10月中旬以后,温度在8℃以上,蜜蜂出勤积极且采集了油茶的花蜜和花粉,并出现上述症状,即可初诊。

4.3.2 确诊:花粉形态鉴定法:油茶花粉为黄色,花粉粒长球形,赤道面观为卵形或椭圆形,极面观为钝三角形。大小为48.7(44.2~51.6)μm×32.5(27.8~36.3)μm,具3孔沟,沟长至极端,内孔纵长,外壁表面具网状雕纹,网孔小,圆形,不规则,网脊粗而明显,呈蠕虫状,表面具细颗粒。

4.4 防治

4.4.1 药物治疗:选用特效药“油茶蜂乐冲剂”,每瓶500克可治疗标准蜂群2~4群。

4.4.2 预防措施:采用单箱分两区饲养法。繁殖区不另设巢门,以人工饲喂为主,在采蜜区开巢门使工蜂出巢采蜜粉,并适时把繁殖区将要出房的老子脾抽出,抖落成蜂,然后补充到采蜜区,换入空脾,使蜂王产卵繁殖。

5 甘露蜜中毒

5.1 病因

在早春和晚秋蜜粉源缺乏时,蜜蜂采食由甘露(蚜虫、介壳虫等昆虫采食农作物或树木的汁液后,分泌出的一种淡黄色无芳香味的胶状甜液)和蜜露酿成的甘露蜜后,会引起蜜蜂中毒。因甘露蜜中含有大量的糊精和无机盐等成分,易使蜜蜂发生消化吸收障碍而中毒;或昆虫分泌的胶状甜液极易被细菌或真菌等病原微生物污染,产生毒素引发中毒。

5.2 症状

中毒蜜蜂腹部膨大,伴有下痢,失去飞翔能力,常在巢脾框粱上或巢门外爬行,行动迟缓,体色变黑发亮;剖检消化道蜜囊膨大成球状,中肠呈灰白色,环纹消失,失去弹性,后肠呈蓝黑色至黑色,黑面充满淡紫色水状液体并伴有块状结晶物;严重中毒时,成蜂甚至蜂王都会出现中毒死亡现象。

5.3 诊断

5.3.1 初诊:当外界没有蜜粉源或缺乏时,若蜂场出现蜜蜂采集积极,并出现上述症状,且蜜房内蜜汁呈暗绿色、无蜂蜜的芳香味,结合早春、晚秋、干旱等季节气候条件,即可初诊。

5.3.2 确诊:

(1)病蜂诊断:取疑为甘露蜜中毒的死蜂20只,研碎后加95%乙醇20 ml,过滤后取6 ml放入称量瓶内,用DDS-11型电导仪测定其导电率,若在200毫微电压/cm以上时,即可确诊。

(2)蜂蜜诊断:取新采进的怀疑含有甘露蜜的蜂蜜4 ml于称量瓶内,加蒸镏水2 ml,混合均匀后,用DDS-11型电导仪测定其导电率,若为80±20毫微电压/cm时,即可确诊。

(3)石灰水检验法:将待测蜂蜜用蒸镏水作等量稀释后,取稀释液2 ml放入试管中,然后加入饱和石灰水上清液4 ml,充分摇匀后放在酒精灯上加热煮沸,静置后若出现棕花色沉淀,即可确诊。

5.4 防治

5.4.1 药物治疗:复方维生素B 20片,食母生50片,将上述药物研碎后加入1 kg蜜水或糖浆中,搅匀后喂蜂,每天1~2次,连喂2~3天。

5.4.2 预防措施:在晚秋外界蜜粉源结束前,除应留足蜂群的越冬饲料外,还应及时将蜂群转移到没有松树、柏树的地方,以避免蜜蜂采集甘露蜜;对已采集甘露蜜的蜂群,要将蜂群内的甘露蜜取出,给蜂群饲喂糖浆或蜂蜜,切忌将甘露蜜留作越冬饲料。

猜你喜欢

巢门枣花蜜粉
蜂箱木巢门改梭拉门的简易方法及优点
贵州省蜜粉源植物的开发利用
关于巢门设计的几点思考
娘的枣花馍
我对蜂箱巢门的改进
黑布罩巢门防盗蜂效果好
北京市蜜粉源植物资源调查与研究(续)
北京市蜜粉源植物资源调查与研究
枣花
清爽“裸”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