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护理干预在预防手术室感染中的效果评价

2014-01-24李春荣

中国实用乡村医生杂志 2014年14期
关键词:医患手术室家属

李春荣

(吉林省结核病医院手术室,吉林 九台 130500)

・特别关注・

护理干预在预防手术室感染中的效果评价

李春荣

(吉林省结核病医院手术室,吉林 九台 130500)

目的 分析手术室护理引起交叉感染的不安全因素及探讨总结防范措施,全面提高患者围手术期护理质量。方法 回顾性分析总结近年来手术室护理工作出现或者潜在存在的交叉感染相关不安全因素,加以总结并制定防范措施。结果 2011年的伤口及肺部感染率为4.5%~13.6%,明显高于2013年的1.4%~5.2%。医护之间配合水平、护理质量、患者及家属满意度均有大幅度上升。2011年患者满意度为81.9%,明显低于2013年的97.6%。结论 手术室实施护理干预措施后,能够有效控制和预防不安全因素,减轻患者痛苦,改善医患关系,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护理干预;手术室;感染;效果

近年来,护理学科发展越来越精细,护理工作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加上临床上侵袭性检查和治疗的原因,手术室感染也成为一个重要命题浮出水面,护理安全管理、护理质量也慢慢成为医院管理的重要方面。手术室护理预防感染相关安全工作是整个医院安全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手术室是一个多层次的复杂运行单元,工作量巨大,工作程序复杂,涉及专业多且专业面较深,成为极易出现医疗事故的高风险科室[1]。加强手术室护理安全、减少手术感染发生是医院管理工作的重点。本文回顾性分析总结2009—2013年手术室护理工作中存在或者潜在的感染相关不安全因素,制定相应处理和预防措施,减少医疗纠纷,提升医护人员形象,获得患者及家属信任。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2年3月—2013年12月收治的138例术前均未见明显感染的外科患者,实施全程护理干预措施。其中,男91例、女47例;年龄21~79岁,平均56.1岁。

1.2 护理干预措施

1.2.1 加强手术室护理人员安全意识教育 由护理部组织护理人员定期开展护理安全教育和法制学习讲座,帮助手术室护理人员培养良好的法律意识和安全意识,使手术室护理人员能够严格按照手术室工作准则进行工作,提高护理人员责任感,防范护理工作出现差错或者不安全隐患。

1.2.2 规范行为 由于手术护理人员业务素质水平高低会直接影响护理工作质量。不断通过举办业务学习班提高医护人员专业技术理论水平和操作水平。鼓励手术室护理人员积极参与到各种医学继续教育项目中,增加奖励政策,对于突出表现者加以奖励,促进护理业务质量提高[2-3]。

1.2.3 保持医患之间沟通顺畅 术前让患者及家属全面了解手术的大致流程和必要性,减少患者及家属的负面情绪,增加患者及家属对医护人员的信任,增加患者的安全感,进而缓解护患矛盾,这是缓解医患关系紧张的最有效方法。护理行为过程中,将护患沟通能力作为护理人员考核的一个方面,在护理记录项目中加设沟通项目,护理部严格考察护理人员的沟通能力和次数,并且积极与患者核实沟通的情况,加以总结,提高护理人员与患者之间的沟通水平。

1.2.4 改善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机制 落实手术室护理安全责任制,建立科室、班组、个人三级护理质控管理网络,加强手术室基础质控、环节质控和终末质控,强调和划分清楚各级护理人员责任,严格遵循手术室工作行为准则,对于不遵守者严厉处罚,对于表现出色者加以鼓励。

2 结果

实行手术护理干预措施后,普外科手术室感染得到有效控制,2011年的伤口及肺部感染率为4.5% ~13.6%,明显高于2013年的1.4%~5.2%。医护之间配合水平、护理质量、患者及家属满意度均有大幅度上升。2011年患者满意度为81.9%,明显低于2013年的97.6%。

3 讨论

手术患者中以伤口感染、肺部感染最为多见,手术室感染的出现不仅会加重病情,使治疗时间加长,还会加重患者及家属心理压力和经济压力。相关研究结果表明,手术患者合并肺部感染病死率显著高于其他并发症[4-5]。目前,临床手术室一般采用常规护理模式。主要是指在术前告知患者家属手术大致流程及可能出现的意外情况,详细解答患者关于手术的各种疑问,术后指导用药和休息体位等细节。完全按照程式化工作,容易忽略工作潜在的风险因素,极易导致患者出现手术室感染等情况,从而对患者身心健康可能造成不可磨灭的损坏。而进行相关护理干预措施是在提升医护人员自身水平以及风险安全意识的前提下,提前掌握手术中可能出现的感染相关危险因素,加以控制,最大限度杜绝意外事故的发生。护理干预措施可以保持医患之间沟通顺畅,进入手术室后让患者及家属大致了解医院及主刀医生的情况,讲解治疗的意义,减少患者及家属的负面情绪,增加患者及家属对医护人员的信任,增加患者的安全感,进而缓解护患矛盾,这是缓解医患关系紧张的最有效方法。护理干预措施的实施在增强护理人员信心的同时,也能在心理和精神层面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从而能够积极健康地面对自身疾患,在治疗时不会出现因抗拒治疗而带来的负面影响,使患者在接受治疗时候不会有排斥心理,达到一个信任状态,为手术的顺利进行创造良好的基础,从而有效减少围手术期交叉感染等意外事故,减少重复治疗和并发症的出现,能够提高患者对临床工作的满意度以及对护理人员的信任度,保证患者身心健康。

综上所述,手术室实施护理干预措施后,能够有效控制和预防不安全因素的存在,减轻患者痛苦,改善医患关系,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 李淑梅,苏丽庄.手术室感染发生原因素与管理对策[J].中国伤残医学,2009,17(3):87-88.

[2] 陈昌珍,魏晓燕,罗丽平.手术室感染常见不安全因素分析及对策[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1,6(2):71-73.

[3] 李淑贤,许少先.手术室护理工作不安全因素的对策[J].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2008,5(6):337-339.

[4] 邱锦芳,郑灵,邓小嫡.手术室护理不安全因素分析与防范措施探讨[J].当代医学,2010,11(9):87-89.

[5] 徐洁.护理干预对控制手术室感染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导刊,2011,13(5):114-116.

1672-7185(2014)14-0004-02

10.3969/j.issn.1672-7185.2014.14.003

2014-03-02)

R47

A

猜你喜欢

医患手术室家属
挡风玻璃爆裂致人死亡,家属诉至法院获赔偿
手术室优质管理在提高手术室安全性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术前访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手术室细节护理对提高手术室护理安全性的作用
手术室细节护理在提高手术室护理安全性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南平市妇联关爱援鄂医护人员家属
河北乡村端午文艺活动慰问农民工家属
一句“咱妈的病”让医患成为一家
解开医患千千结
分级诊疗 医患各自怎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