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急性进展性脑梗死应用依达拉奉和丁苯酞联合治疗的临床研究

2014-01-24贾万春

中国医药指南 2014年16期
关键词:丁苯达拉进展

贾万春

(抚顺矿务局总医院神经内科,辽宁 抚顺 113008)

急性进展性脑梗死应用依达拉奉和丁苯酞联合治疗的临床研究

贾万春

(抚顺矿务局总医院神经内科,辽宁 抚顺 113008)

目的研究评价急性进展性脑梗死应用依达拉奉和丁苯酞联合治疗的临床效果和可靠性。方法按照数字表法将2012年1月至2013年6月我科收治的急性进展性脑梗死患者216例随机的分成单独应用丁苯酞治疗的对照组A72例、单独应用依达拉奉治疗的对照组B72例、以及应用依达拉奉和丁苯酞联合治疗的观察组72例,疗程14 d,对三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IHSS评分)和临床总有效率进行比较。结果对照组A、对照组B和观察组患者治疗后NIHSS评分均优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A和对照组B比较治疗后NIH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A和对照组B比较治疗后NIHSS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A治疗后临床总有效率为76.4%、对照组B治疗后临床总有效率为75.0%、观察组治疗后临床总有效率为93.1%、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A和对照组B,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进展性脑梗死应用依达拉奉和丁苯酞联合治疗具有协同作用,能够显著的改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确切的提高临床的疗效,治疗过程安全可靠。

急性进展性脑梗死;依达拉奉;丁苯酞

急性进展性脑梗死是神经内科的常见疾病,是指由于缺血性卒中引起的神经功能损伤在治疗后仍然表现出逐渐加重的趋势,通常于48 h内或者稍长时间引起严重的神经功能缺损或恶化的脑血管疾病[1]。文献报道其发生率为26%~43%,是造成患者残疾和死亡的一种主要原因[2]。2012年1月至2013年6月我科应用依达拉奉和丁苯酞联合治疗急性进展性脑梗死,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组研究以2012年1月至2013年6月我科收治的急性进展性脑梗死患者216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的诊断均符合第4届全国脑血管病会议通过的判断标准[3],并经CT或者MRI明确诊断。按照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A、对照组B和观察组各72例。对照组A中男45例、女27例,年龄55~74岁、平均年龄(62.5±8.7)岁,平均发病时间(3.4±1.2)h,NIHSS评分(13.5±8.3)分;对照组B中男42例、女30例,年龄53~72岁、平均年龄(61.8±8.2)岁,平均发病时间(3.2±1.0)h,NIHSS评分(13.2±8.1)分;观察组中男43例、女29例,年龄56~78岁、平均年龄(62.7±8.6)岁,平均发病时间(3.4±1.1)h,NIHSS评分(13.3±8.2)分;三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平均发病时间和NIHSS评分等进行的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组间比较性。

1.2 治疗方法

三组患者均常规的使用降血脂、营养神经细胞、脑细胞保护剂、抗血小板聚集以及纠正水电解质失衡的药物。对照组A应用丁苯酞胶囊0.2/次、日3次口服治疗;对照组B应用0.9%氯化钠注射液100 mL+依达拉奉30 mg,日2次静滴;观察组联合应用丁苯酞胶囊0.2/次、日3次口服和0.9%氯化钠注射液100 mL+依达拉奉30 mg,日2次静滴;疗程14 d。

1.3 观察指标

2周疗程结束后,测量三组患者NIHSS评分,以及每周进行血常规、尿常规、肝功能和肾功能指标的检测,评价临床的总有效率和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

1.4 疗效评价标准[3]

按照NIHSS评分改善情况评价。①基本痊愈:NIHSS评分改善90%~100%;②显著进步:NIHSS评分改善50%~89%;③进步:NIHSS评分改善15%~49%;④无变化:NIHSS评分改善低于15%;⑤恶化:患者需外科治疗或者死亡。临床总有效率=(基本痊愈例数+显著进步例数+进步例数)/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分析

使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的处理,计数资料的表示使用百分比,三组间的相互比较使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的表示使用(均数±标准差),三组间的比较使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三组患者治疗后NIHSS评分比较

对照组A治疗后NIHSS评分为(5.6±4.3)分、对照组B治疗后NIHSS评分为(5.4±3.1)分、观察组患者治疗后NIHSS评分为(3.8±2.5)分。对照组A、对照组B和观察组患者治疗后NIHSS评分均优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A和对照组B比较治疗后NIH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A和对照组B比较治疗后NIHSS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三组患者治疗后临床总有效率比较

对照组A治疗后20例基本痊愈、17例显著进步、18例进步、13例无效、4例恶化,临床总有效率为76.4%、对照组B治疗后19例基本痊愈、18例显著进步、17例进步、15例无效、3例恶化,临床总有效率为75.0%、观察组治疗后26例基本痊愈、21例显著进步、20例进步、4例无效、1例恶化,临床总有效率为93.1%、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A和对照组B,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三组患者治疗后不良反应的比较

对照组A出现1例肝功能改变、1例肾功能轻度改变,对照组B出现2例肝功能轻度改变,观察组出现1例肾功能轻度改变、1例肝功能轻度改变,三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均未予治疗自行好转。

3 讨 论

导致急性进展性脑梗死患者发生神经损害的机制复杂多样,其中血脑屏障通透性的改变、炎性细胞因子的作用、自由基介导的细胞毒性反应、机体内环境的紊乱、兴奋性氨基酸毒性作用、酸中毒等多种机制均发挥作用[4]。在诸多因素的作用下,引起大脑中发生缺血改变的核心部位的周围尚保留部分能量代谢的低血流灌注区,即缺血半暗带的神经元发生不可逆性的损伤,神经元细胞出现凋亡、甚至发生坏死[5]。因此,能够有效的作用于缺血半暗带并改善缺血状态的药物治疗成为阻止脑梗死进一步发展的关键。现代药理研究表明[6],丁苯酞能有效的作用于缺血低灌注区脑细胞的线粒体、增加内皮细胞前列环素和一氧化氮的含量、降低释放谷氨酸,提高脑血流量和能量代谢水平,减轻脑水肿,降低脑组织神经细胞的损伤。作为强效抗氧化剂和氧自由基清除剂的依达拉奉。动物实验研究表明[7],依达拉奉能够使黄嘌呤氧化酶的活性受到抑制,促进前列环素的生成增加。降低白三烯等炎性介质的生成,使得羟自由基含量下降,还能够使脂质过氧化的反应降低,使得花生四烯酸造成的脑水肿减轻、消除其代谢中间体脂质过氧化物造成的细胞氧化性损伤,达到显著的减少缺血性半暗带的面积,提高缺血脑组织对缺血状态的耐受能力,延缓脑神经细胞的死亡,有效的延长治疗的时间。依达拉奉还可以作用于血管内皮细胞,减轻其损伤的发生,改善脑水肿的程度和促进受损神经功能的恢复。本组研究中,应用依达拉奉和丁苯酞联合治疗的观察组对NIHSS评分的改善明显的优于单独使用丁苯酞的对照组A和使用依达拉奉的对照组B,观察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也同样高于对照组A和对照组B,与张子宪[8]等的研究结论相符合。表明二者共同作用下对急性进展性脑梗死的治疗具有更加显著的效果。

综上所述,急性进展性脑梗死应用依达拉奉和丁苯酞联合治疗具有协同作用,能够显著的改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确切的提高临床的疗效,治疗过程安全可靠。

[1] 黎敏,唐震宇,沈小平.低分子肝素联合依达拉奉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疗效的系统评价[J].循证医学,2013,13(4):218-224.

[2] 孙丽君,赵世刚.丁苯酞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的临床观察[J].北京医学,2011,33(11):945.

[3] 杨赞,王卫真,曹文锋,等.进展性缺血性卒中567例临床分析[J].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2011,28(6):524-527.

[4] 王霆,蒋纯新,江宏杰,等.进展性脑梗死相关危险因素分析[J].脑与神经疾病杂志,2013,21(2):101-103.

[5] 张淑云,时宝林,宋保华.进展性脑卒中的研究进展[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9,15(11):1034-1035.

[6] 朱建忠,徐雪,梁颖茵,等.丁苯酞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观察[J].新医学,2012,43(7):490-492.

[7] 于丹,陈念,王立平.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进展性脑梗死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3,16(4):56-58.

[8] 张子宪,王峰,李林文.丁苯酞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治疗进展性脑梗死临床观察[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3,16(23):74-75.

R743.33

B

1671-8194(2014)16-0140-02

猜你喜欢

丁苯达拉进展
HIV相关淋巴瘤诊治进展
晚期痴呆患者治疗及照护进展
丁苯酞联合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Micro-SPECT/CT应用进展
扁平苔藓的诊断与治疗进展
丁苯酞软胶囊治疗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的临床观察及配合
丁苯酞联合阿司匹林、阿托伐他汀治疗急性进展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
十天记录达拉维佳能EOS 5DS印度行摄
丁苯酞对老年血管性痴呆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及作用机制
依达拉奉联合奥扎格雷治疗缺血性脑卒中4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