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张缙教授烧山火手法操作术式及其精髓*

2014-01-24于学平孙晓伟

针灸临床杂志 2014年9期
关键词:金针针灸学三进

邹 伟,王 珑,于学平,孙晓伟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黑龙江 哈尔滨150040)

张缙教授是我国著名针灸学家,曾任中国针灸学会资深常务理事,中国针灸学会针法灸法分会主任委员,东北针灸经络研究会会长。毕生致力于对针灸学巨著《针灸大成》的研究,尤其在针刺手法研究方面,取得丰硕的成果,为我国针刺手法的规范化工作做出巨大贡献。笔者师从张缙教授多年,听课随诊,常登门拜访,探求针刺手法之精髓,并不断在实践中反复练习、应用,渐有所成,于临床熟练应用,倍感其针法之神妙。遂就张缙教授复式补泻之烧山火手法作以简要介绍。

1 烧山火手法概述

烧山火手法属于常用复式补泻手法之一,是热补法的代表性手法。最早在《素问·针解》篇中记载:“黄帝问曰:愿闻九针之解,虚实之道。岐伯对曰:刺虚则实之者,针下热也。气实乃热也。”[1]在《灵枢·终始》篇中也记载:“刺寒厥者,留针反为热。”[2]可见当时已有虚实补泻和针刺取热的概念。其后,金代窦汉卿在《标幽赋》中有“推内进搓,随济左而补暖”的论述,成为后世热补手法的要点。烧山火手法的名称最早见于明代徐凤的《针灸大全》所载《金针赋》中:“考夫治病之法有八。一曰烧山火。治顽麻冷痹。先浅后深。用九阳而三进三退。慢提紧按。热至。紧闭插针。除寒之有准……皆细细搓之。祛病准绳。”明代杨继洲在《针灸大成·三衢杨氏补泻》中曰:“烧山火能除寒,三进一退热涌涌……凡用针之时,须捻运入五分之中,行九阳之数……渐渐运入一寸之内,三出三入,慢提紧按。若觉针头沉紧,其针插之时,热气复生,冷气自除。未效,依前法再施也。”[3]对烧山火手法的操作和主治范围作了较为细致的描述。其后的历代医家虽根据各自的临床体会和经验手法各有侧重,但皆以《金针赋》、《针灸大成》中所载针刺手法为准绳。

当前,以国家规划教材为准的经典烧山火术式操作方法是将穴位的可刺深度分为浅、中、深三层(天、人、地三部),先浅后深,每层各做紧按慢提九数,然后退回至浅层,称为一度。如此反复操作数度,再将针插至深层留针。在操作过程中,可配合呼吸补泻中的补法,出针时按压针孔[4]。该术式操作手法主要是参考《金针赋》“烧山火”手法而定,但语言过于简练,对具体操作中的细节问题没有详细阐述,实际操作过程中仍使人存在诸多疑惑,所以深入研究“烧山火”手法的术式操作过程是必要的。

2 张缙教授烧山火手法简介

张缙教授在针刺补泻手法的研究中指出,补泻应针对总的机体机能状态而选择,虚者宜补、实者宜泻,但这都需要通过调气解决。医生需要用针激发经气或使气至病所,经气的调节机制便自己启动。具体可以使用徐疾补泻、提插补泻、捻转补泻、呼吸补泻和九六补泻等方法。张缙教授将《针灸学》教材上的7 种补泻作了系统的研究,并把徐疾补泻、提插补泻、捻转补泻、九六补泻与烧山火、透天凉手法相联系,使之各得其所。

张缙教授认为烧山火手法是徐疾补泻、提插补泻、九六补泻等几种单式手法的组合,术式全过程简单而言,即速刺进针、行针得气、分层操作,配合口呼鼻吸,取热,留针。并提出关键注意事项,施术患者如为寒证,选择肌肉丰厚的穴位,用力要重,向内用力为主,针刺时首先要有酸胀的得气感为宜。指出要运用好烧山火手法的操作,首先要掌握好单式手法的操作要点[5]。

2.1 徐疾补泻操作要点

补法操作,针刺得气后,用重力慢(徐入)插针。泻法操作,针刺得气后,用轻力慢(徐出)提针。

2.2 提插补泻操作要点

补法操作,针刺得气后,用力重插。泻法操作,针刺得气后,用力轻提。

2.3 捻转补泻操作要点

补法操作,针刺得气后,拇指向前(顺时针)用力重捻。泻法操作,针刺得气后,拇指向后用力(逆时针)轻捻。

2.4 九六补泻操作要点

九六补泻中的九六不是指具体的数字,而是用九六来区分刺激量的轻重大小,补者以九为基数多用于补法,意指提插捻转次数多、用力大,反之泻者以六为基数,行针次数少、用力小。九六补泻可诱导针下寒热,从而取得补泻不同的效应。

掌握好上述常用补泻手法是“烧山火”手法操作的基础。

3 烧山火手法操作技术的关键环节探讨

当前针灸学界对烧山火操作手法和对《金针赋》的解读百家争鸣,现就烧山火手法操作的关键环节结合跟师的体会作以简要分析。

3.1 先浅后深、三进三退

多数学者认为是指得气后,先提针至皮下,将穴位针刺深度分为三层,逐层进针,每层做九次紧按慢提手法。笔者参考国内针灸名家刺法[6],结合与张缙教授随诊体会,认为要想把握好复式补泻手法“烧山火”术式的操作,首先要对原文中提到的单式手法明确含义。参考“二十四式单式手法”[7]讨论如下。

进法:是将针由外入内、由浅入深、渐次而进,使针下得气、补气的一种手法。《针经指南》云:“进者,凡不得气,男外女内,及春夏秋冬,各有进退之理,此之为进也。”该手法具有催气、助气、补气和消积的作用。主治久患瘫痪,顽麻冷痹及遍身走痛等一切冷证。

退法:是将针由内出外,由深入浅,出针泄气的一种手法。《针灸大成》云:“欲退之际,一部一部以针缓缓而退也。”该手法具有清气、泄气、消胀的作用。主治风痰壅盛、中风、喉风、癫狂等一切热证。

有学者认为,进退亦可理解为捻转之水平方向手法,《金针赋》中云:“原夫补泻之法,妙在乎呼吸手指。男子者,大指进前左转,呼之为补,退后右转,吸之为泻,提针为热,插针为寒;女子者,大指退后右转,吸之为补,进前左转,呼之为泻,插针为热,提针为寒”。所以,三进三退可以理解为是指拇食二指的左右旋转动作手法[8]。但笔者认为,原文中有先浅后深之说,浅深属于垂直方向,而进、退之单式手法也是垂直方向操作的,所以烧山火原文中之三进三退应理解为垂直方向之进法似乎更为贴切。

另外,三进三退中的“三”,笔者认为是虚数词,“三”在古汉语中是多数、反复的意思,如再三,这里不是进退三次的意思,三进三退是指多次反复地进退。

3.2 慢提紧按、紧闭插针

这里提到了三个单式手法:提法、按法和插法[7]。

提法:是将针上提豆许,以抽气、引气的一种手法。《难经》云:“得气,因推而内之,是谓补;动而伸之,是谓泻。”将针上提,向上向外,即为伸的泻法。

按法:有两种理解。一是《金针赋》中提到“重沉豆许曰按,轻浮豆许曰提”。另一个是针刺得气后,用手指按压针前或针后,以控制针感的一种手法。《金针赋》云:“按之在前,使气在后,按之在后,使气在前,运气走至疼痛之所。”

插法:针刺时将针向下按豆许,以助气、补气的一种手法。与提法相对应。

结合原文慢提紧按应该是指重插轻提的意思,或许并无异议。但笔者认为,结合紧闭插针,或许还有一层深意,即重插轻提而重按。在重插轻提的基础上,双手同时操作,刺手采用轻提重插手法同时,押手重按穴旁,其义是在采用提插手法的同时守气、助气、闭气,不使经气外泄。

3.3 细细搓之

搓法是将针如搓线状单向转动,以加强针感,促使针感向单一方向传导的一种手法。《针经指南》云:“搓者,凡令人觉热,向外卧针,似搓线之貌,勿转太紧”,张缙教授认为,搓法是一个最重要、最关键的单式手法,是凉热手法的根基。搓针方向多为顺时针,但勿转太紧,令人肌肉缠针,但临床实际情况是针连续向一个方向搓2 ~3 圈,极容易导致肌肉缠针,为解决此问题,张缙教授提出“实搓”和“虚搓”的概念,实搓是搓针360°,虚搓是指搓摩针柄而针体不转,使一种环形力量沿针体传入到腧穴中[9]。在烧山火手法中要重视搓法的运用,有利于加强针感,促进热感的产生和维持。

综上可见,烧山火手法是由呼吸补泻、提插补泻、九六补泻、开阖补泻等单式手法综合运用的复式补泻手法,张缙教授在该手法的运用方面,强调紧按和搓法是技术的关键,在临床操作上亦不要拘泥于次数,在得气的基础上,把握操作的关键多可产生热感,达到明显的取热效果和临床疗效。针刺手法是针刺疗法获效的关键,精准地应用针刺补泻手法,可以更好地激发腧穴的调气治病作用,同时也将大大提高临床疗效。所以,研究和总结针灸名家传统针刺手法,并在临床中广泛实践,既是继承与发展针灸学的重要途径,又是提高针灸疗效之关键。

[1] 山东中医学院.黄帝内经素问校释[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5:674

[2] 南京中医药大学.黄帝内经灵枢译释[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1:104

[3] 黑龙江省祖国医药研究所.针灸大成校释[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489

[4] 王华,杜元灏.针灸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2:156

[5] 王顺,刘军,王威岩.张瑨教授论针刺补泻[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28(4):28

[6] 方晓丽,王芬,郑俊江.郑魁山教授创新针法“热补”法与“凉泻”法[J].中国针灸,2012,32(1):35-38

[7] 邵水金.针刺手法图解手册[M]. 上海:上海中医药大学出版社,2003:76-112

[8] 张稀,魏清琳.《金针赋》烧山火、透天凉赋文辨析[J]. 针灸临床杂志,2012,28(5):4-6

[9] 尚艳杰. 张瑨教授针刺单式手法精要[J]. 中国针灸,2010,30(10):853-855

猜你喜欢

金针针灸学三进
针灸学教材中行针手法来历考证
重庆市针灸学会刮痧、推拿、耳穴专委会举行2019年学术年会
棋乐
藏垢纳污
跋山涉水 三进下党——习近平同志“九到寿宁三进下党”调研往事的回忆
课堂学习与案例教学法相结合在《针灸学》教学中的应用
乡村的金针花
人与羊
“三进”为载体 学知做雪锋
金针花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