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中医的几点认识
——兼与《晶报》记者黎勇商榷

2014-01-24万兰清黄海龙

中医药通报 2014年5期
关键词:经络西医原理

● 万兰清 黄海龙



对中医的几点认识
——兼与《晶报》记者黎勇商榷

● 万兰清*黄海龙

中医 西医 治病原理 中医理论

《晶报》2009年5月8日刊登《破解中医原理千年之谜:深圳专家和其导师的重大发现——用分子生物学解释中医治病理论渐受重视》一文。作者黎勇写道:“中医能治病,甚至能治疗很多西医治不了的病,这是一些声称‘中医是伪科学’、反对中医的人也不可否认的一个事实。可是,中医治病到底有何理论支撑?如何用现代医学的科学理论来解释中医治病的原理?自有中医数千年来,中医就一直对此解释不清。”

关于中医治病到底有没有理论支撑的问题其实并不陌生。早在西医刚刚传入中国之时,就有人以此为对照批评中医只有经验,没有理论,因而要取缔中医,一时间,掀起軒然大波。几乎是百年后的今天,有些人重新掀起了取缔中医的浪花,同样是站在历经百年长足发展的西医实证科学的基础上来品评中医,认为中医只能治几个病,只有一点经验,没有什么理论。黎记者固然是承认中医能够治病的,却依然认为中医没有理论支撑,以致“数千年来”“一直”对自己是如何治好病的“解释不清”。果真如此,中医岂不是糊涂了数千年?!一个东西,能够糊涂数千年而依然传承不衰、屡打不倒,且仍然受到老百姓的欢迎,岂不是个异数?

笔者致力于中医治病原理的研究数十年,近几年才略有所悟,不敢妄言“破解”,却也不认为中医治病原理是个“千年之谜”。现就以下三个方面谈谈对中医的认识,并与黎记者商榷。

1 从《黄帝内经》谈中医理论

在传统医学里,存在很细致、精深的内证实验。《黄帝内经》正是从微观到宏观多层次、多角度、大样本的内证实验的成果。在《黄帝内经》的缔造者们眼中,活生生的人体完全是一个打开的、不同层次、不同空间的生命系统。书中大量篇幅是对人活体生命的描述,故而留下了一整套迥异于基于尸体解剖的西医学的完整的中医基础理论。《中国中医药报》2006年6月24日第4版刊登毕全忠的《不应被漠视的证实》一文指出:《黄帝内经》中所揭示的经络系统,“直到二十世纪末才被科技人员证实,人体在血液系统、神经系统、淋巴系统等以往被确认的八大系统之外,确实还存在着经脉系统,并且运用电子成象技术让人们看到了人体内的这个系统,其数目及分布、走向和穴位的部位与内经所说的完全一致”,“而这一经络系统只有活人才有,人死后它就不再存在。”而在此前,中医经络曾被认为子虚乌有,若不是其一直在古今中外的临床实践中发挥着无可替代的疗效,恐怕早就被当成糟粕遗弃了。现代科学技术也只是证实了经络的存在和古人的正确而已,还远未达到古人的成就,经络系统的生命活动及其临床意义等仍是其无法企及的高度。

《黄帝内经》实际上是直接对人体内的经络、脏腑及其所有的活泼泼的生命活动,与自然界变化规律之间的密切相应关系的记录与描述,其本意是以教人养生,修炼成超越常人(能够“与天地同寿”或“度百岁”而“不衰”的“真人”、“至人”或“圣人”、“贤人”)为宗旨的。该书之所以能成为中医学之本源,除了它把活着的人体的内在结构与生理病理等功能活动揭示无遗,从而奠定了中医基础理论外,还在此基础上,创造性地为我们后人(不具备特异功能的普通人)建立了“司外揣内”、“取类比象”的黑箱操作方法,使得中医学得以延续发展数千年。

2 从医学理论谈中医与西医的异同

李致重先生认为,中西医之间的共同之处有三:一是二者“皆是科学,皆有确切、系统的、独特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和概念(范畴)体系”;二是“两者面对的皆是人的生命过程中的客观实在”;三是“两者的医学目的(或服务的对象)皆是人的健康与长寿,这个“人”皆由形上(或原形)、形下(或原质)两方面特性相合而成。”

李致重先生曾指出,中医学是以整体层次上的证候为对象,以建立在哲学和系统论原理基础上的阴阳五行为方法论,所形成的以藏象经络、病因病机为核心的医学理论体系;而西医学则是以还原性科学方法,研究人的器官、组织、细胞、分子层次上的结构与功能,所形成的防病治病的科学体系。

而中、西医之间的不同之处,具体有五:其一,就研究对象而言,中医着重于生命过程中整体层次上的机体反应状态及其过程,这个“整体”,是大于部分之和的。而西医着重于生命过程中整体层次下的结构及其功能,它的“整体”是等于部分之和的。其二,就研究方向与方法而言,中医是朝着形而上的方向進行探索的。它着重运用了系统(综合)性的研究方法——把“人”视之为因天道而成的“天然之物”,一步一步地探求其形上性的生成、变化的原理和规律。西医是朝着形而下的方向進行探索的。它着重运用了还原(分析)性的研究方法——把“人”视之为可以层层拆开与组合的器具,一层一层地探求其各个细节的结构以及功能。其三,就各自理论体系的形成及其概念(范畴)的逻辑学特点而言,中医理论体系的形成着重运用了综合—演绎的逻辑方法;其名词术语基本上属于抽象概念(或类比概念)——即以“象什么”来揭示其概念内涵。西医理论体系的形成着重运用了分析归纳的逻辑方法;其名词术语基本上是具体概念(或实体概念)——即以“是什么”来揭示其概念内涵。其四,就科学的一般性分类而言,中医属于哲学体系之下的医学科学,或者哲学与系统论原理孕育下的医学科学;西医属于物理学、化学体系之下的医学科学。其五,就中、西医以上4条不同之处而言,这两种医学是科学“范式”彼此不同的医学体系。在基础理论上,彼此是不可通约性的关系。

3 关于“中医现代化”

有些科学主义者们眼中只有实证科学而不知有其它,所以他们老是要用西医的东西来套中医,认为中医那些古老的名词术语只有改为西医的语言文字才符合“科学”的规范,才能把中医的理论说清楚。于是乎,“中医现代化”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然而事实如何呢?2008年10月22日《中国中医药报》刊登一位国外行医的中医写的《为针灸的前景担忧》文章,对国人总把中医的发展与现代科学研究挂钩深感忧虑。他说:“现代科学包括医学并没有能力解释中医,因为两者认识事物的方法、角度是大不相同的。令人不解及痛心的是,放下甚至抛弃自身优秀的阴阳五行、脏腑经络等理论不用,置先人的‘经典理论与临床相结合’的最佳研究方法于不顾,却硬是要用远不成熟的所谓现代科学理论来解释、研究中医。试问,现代科学、医学连基本的阴阳五行、脏腑经络理论都说不明白、解释不了,又怎么指望用来发展针灸、发展中医?又如何用来揭示出针灸的治病原理?”作为一个在国外工作的中医,这是他的切身体会,分析十分中肯。

时至今日,人们大致认同:中、西医学是根本不同的两种医学,它们可以在医学的终极目标——为人的健康服务时相互协作、相互补充,但决不能在学术体系上融合,更不能相互替代。“中医现代化”的提法是缺乏科学依据的。

4 小结

中医理论自有其合理内核,有着无比坚实的支撑;数千年来自成体系,无不可自圆其说。它不仅有坚实的国内外群众基础,而且有深厚的、无法用西医方法和手段破解的理论基础。

对于用分子生物学方法证实中医的证本质是细胞因子这样一个研究成果,作为老中医,我们是很欣赏的。但目前人类的科技水平只在分子这个层次,比这个层次更微观的层次的东西就无可企及。而中医学理论却远比分子层次更为微观。因此,这种研究注定是艰难的。

感谢黎勇先生和各位媒体记者宣传中医,报道中医。因为中医药事业太需要社会的关爱和支持!

万兰清,女,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医热病专家。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首批500名名老中医药专家万友生教授学术继承人。从事中医内、妇、儿科临床近50年,主持国家及省级重点课题多项,并多次获奖。

广东省深圳市人民医院(510006)

猜你喜欢

经络西医原理
基于包络解调原理的低转速滚动轴承故障诊断
了解咳嗽祛痰原理,有效维护健康
关于经络是一种细胞外基质通道的假说
张竹君 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女西医
4个表现自测经络是否畅通
清热解毒止痛散联合西医治疗带状疱疹的效果分析
展望蒙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的前景
清热利湿方联合西医常规治疗痛风性关节炎50例
中医术语“经络”的英译辨析
经络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