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猪发酵床的管理措施
2014-01-24徐言明
徐言明
(江苏省阜宁县畜牧兽医站,江苏阜宁 224400)
生猪发酵床的管理措施
徐言明
(江苏省阜宁县畜牧兽医站,江苏阜宁 224400)
发酵床生态养猪以其零排放、无污染、效益高、操作简便、产品质量优等特点获得广大养殖户的青睐和政府部门的大力推广,但也有不少生态养猪场因发酵床的管理不善,导致养殖失败和损失。本文就如何管理好发酵床,保证正常生产和延长发酵床使用寿命提出了几点措施和建议,以期改善生猪发酵床的管理和使用状况。
生猪;发酵床;饲养管理
1 保证发酵床足够的深度和适宜的面积
发酵床降解粪便的原理,一是利用垫料的物理吸附功能,二是利用发酵床微生物的发酵功能,前者是暂时和有限的,后者则是长期循环的。只有建立长期有效稳定的微生态平衡,才能实现发酵床的长期利用,而建立这一平衡,就要求发酵床有足够的深度和适宜的面积。
不同季节发酵床的深度可不同,夏季为减少发酵产热可浅一些,有60 cm即可;冬季因气温低发酵慢,深度应厚些,80~100 cm为宜。至于有人认为发酵床30 cm也可以养殖,因薄垫料难以形成有效稳定的微生态平衡,只能利用垫料的吸附功能,当2~3个月后垫料的吸附能力达到极限时,多余的粪尿无法分解,发酵床就形成粪坑了,这时就只能再补充新垫料。因此,薄垫料养殖不能成为正常的发酵床养殖方式。同样,面积过小的发酵床也难以形成有效稳定的微生态平衡,建议发酵床猪舍面积应在15 m2以上。
发酵床使用一段时间后,由于猪的采食和微生物发酵作用,会消耗掉部分垫料,如果消耗超过10 cm时,就要添加垫料并将新旧垫料翻耙混合均匀。
2 控制垫料的适宜湿度
发酵床要保持一定的湿度,一般表面垫料保持在看上去是潮的,但用手用力抓,手上没有明显水渍,手松开垫料即散开为宜;冬天则要干些,以不起尘为宜。新的发酵床养殖场往往会出现湿度过大的问题,原因一是通风不畅,水分难以有效散发;二是有外在水源进入发酵床,如雨水、饮水器漏水等;三是养殖密度过大等。解决方法如下。
2.1 加强通风
通风是带走圈舍内湿气、保持发酵床合理湿度的重要手段。发酵床猪舍必需具有良好的通风设施,一是墙壁有较大的通风窗,一般不少于总面积的1/2;二是屋面安装足够的通风孔,便于空气对流;三是必要时在一端安装湿帘,另一端安装大排风扇通风降温;冬天为了保温,圈舍密封养殖,垫料更易受潮,因此要定期打开通风系统通风。
2.2 杜绝其它水源侵入发酵床
一是发酵床要高于地下水位30 cm以上,圈舍四周要挖有排水沟,防止地下水或地面积水渗入发酵床,二是饮水器最好安装在外侧,下设承水槽,把猪饮水时流下的水引到舍外,防止水滴漏到发酵床内;饮水器损坏时要及时更换,特别是冬天要防止冻坏以致大量水冲入垫料;三是在下雨前要及时关闭门窗,放下卷帘,防止雨水打入。
2.3 合理控制养殖量
部分养殖场过于追求养殖量,导致排泄物过多,超过了发酵床的降解能力,从而出现死床。建议合理控制养殖量,就养猪而言,以1.2~1.5 m2/头为宜,夏季1.5~2 2 m2/头为宜。
2.4 利用垫料调节
在局部特别潮湿的地方,可利用干燥垫料进行补充,混匀,吸附里面多余的水份。
3 保持良好的发酵活性
保持发酵床正常的发酵功能,建立正常有效的微生物生态平衡,是实现发酵床长期正常使用的关键。正常运行后的发酵床下层垫料颜色逐渐变深变黑,无臭味而有淡淡酒香味,温度基本稳定,有时能见到白色菌丝。为此,要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3.1 选择合适的原料
锯末是发酵床垫料制作的首选理想原料。在选择锯末时,要选择原木加工产生的锯末,硬度越高的原木生产出的锯末越好,由于工业板材加工后的锯末中含有防腐剂、杀虫剂,会杀灭发酵微生物,因此严禁使用;在锯末来源不足时,也可以用稻壳、秸秆等部分替代;但替代比例不宜高于30%,替代时要将注意将稻壳破碎,秸秆切短;至于用稻草代替锯末制作发酵床是不可行的,因为稻草较柔软,易吸水、板结、腐烂,不仅不能给微生物提供附着、通气等条件,而且难于清理。
3.2 每天疏粪
生猪具有集中排泄粪尿的特性,局部猪粪尿集中过多时,就会超过微生物分解的能力,形成粪坑。因此要及时将局部过多的猪粪,分散抛撒到发酵床的干燥处,利用猪自身运动,拌入垫料,必要时人工坑埋20~30 cm左右,便于微生物较快地分解。
同时在猪刚进床3~5天,与正常养猪相反,训练猪形成分散排泄的习惯,这样可为以后工作节省很多劳动。同时适当控制喂量(正常喂量90%),可促进猪翻拱发酵床地面,一方面可以采食部分微生物菌丝,改善消化吸收机能;另一方面将分散的猪粪翻拱到垫料内进行发酵,减少疏粪工作量;但不能过于控食,猪因饥饿采食大量垫料,会影响垫料的正常发酵和使用寿命。
3.3 及时翻床
由于动物踩踏和垫料颗粒分解细化,会造成局部或整体通透性下降,垫料板结,影响粪尿的发酵分解,还会为病原微生物的孳生提供条件。这时就要及时翻床,保持适当的通透性,保证发酵床有较高的粪尿分解能力。翻床深度一般20~30 cm,翻床后将垫料翻松、混匀、平整,一般7~15天翻床一次。
3.4 选择适宜的菌种
菌种是发酵的基础,好的菌种可以多降解粪尿而少消耗垫料,因此要做好菌种的选择,可以选择商品菌种,也可选择其他场使用良好的菌种,如果是从自然界中自行选择扩繁的微生物菌种,应先试验确定效果后再大面积使用,杜绝使用劣质甚至有害的微生物菌种。
3.5 适当补充能量原料
能量是启动发酵的必要条件。一般来说,在新垫料刚使用时,必需加入适量的玉米粉等能量饲料,启动微生物发酵;在使用过程中,加入适量的能量饲料,可以提高微生物的发酵活性,但在高温夏季为降低发酵产热则不能在垫料中添加过多的营养物质。补充菌种和能量饲料,可在添加垫料时同时进行。
3.6 控制药物的使用
猪舍内严格控制使用化学药品和抗生素类药品,饲料中也要尽量少添加抗菌剂,否则会影响发酵床内微生物的活性,降低发酵效果。对于病猪要采取隔离措施,治愈后放入普通猪舍饲养。
4 消毒
4.1 日常消毒
消毒是发酵床猪场必不可少的工作之一,在做好日常圈舍消毒工作时,不可避免地有部分消毒药液进入发酵床表面,一般不影响发酵垫料内层的正常发酵力,猪舍消毒过后,微生态垫料的发酵会正常进行,这是因为消毒液只是将表面的一点微生物杀死,当消毒剂功效一过,由于垫料下储藏着大量的有益微生物,加上猪不断地翻动,微生物很快又上来,补充了消毒部位的菌种。
4.2 垫料消毒
发酵床垫料消毒通常是在猪出栏后进行。发酵床猪舍必须实行“全进全出”,在猪全部出栏后,将发酵床进行深翻,适当补充米糠、菌种及垫料,用薄膜或草帘覆盖,继续进行发酵,利用发酵进行垫料消毒,过半个月后,就可以重新进猪了。
4.3 老垫料处理
垫料长期使用后,一方面因有机物不断分解,会出现弹力不足、透气性差、保水能力下降等现象,水分不能通过发酵产生的高热挥发,反会向下渗漏,添加一定量的新垫料并不能改善发酵效果;另一方面因垫料中积累了大量动物代谢产生的盐分,使发酵床分解能力下降甚至丧失,这时需要彻底更换垫料。
更换后的垫料,通过阳光曝晒,可以筛选留下较粗部分,与新垫料混合使用(不超过10%),其他部分腐熟后,作为有机肥料使用。
5 寄生虫防治
猪在入圈前要彻底清除体内外的寄生虫,5~7天后再放入发酵床中饲养,防止猪将寄生虫带入发酵床,虫卵在发酵床中长期存在,导致猪在啃食菌丝时将虫卵吞入体内而再次感染发病。
S821.46
B
1673-4645(2014)02-0052-02
2013-08-21
徐言明,男,江苏阜宁人,高级畜牧师,主要从事畜禽营养与技术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