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金匮要略》妇人杂病外治法
2014-01-24牛锐
● 牛 锐
浅析《金匮要略》妇人杂病外治法
● 牛 锐
仲景治病将不同的治疗方法灵活运用,按需结合,方法变换皆因证治需要而定。《金匮要略》在妇人杂病中更是运用了多种外治法剂型,辅助药物直达病所,取其速效。笔者通过梳理妇人杂病篇章中坐药、沥洗、烙之三种外治方法,以启迪后世医家不断研制新的药物剂型,用于临床。
金匮要略 外治法 妇人杂病
《金匮要略》是一部蕴含了多种治法,融内外并治于一体的治疗杂病的专著,其中的内治法、外治法有着殊途同归之妙。仲景治病不拘泥于一法,而是将针刺、艾灸、药物等不同的治疗方法灵活运用,按需结合,方法变换皆因证治需要而定[1]。如百合病中因“肺合皮毛”而运用的洗剂,狐惑病因湿热虫毒而取其燥湿之性的熏剂,奔豚气烧针灸剂,大黄蛰虫丸取其缓冲之性,以及利用散剂的宣发之性和酒剂的温通之性等。
《金匮要略》在妇人杂病中更是运用了多种外治法剂型,辅助药物直达病所,取其速效。此种剂型不仅在当时具有创新性,就是在现代医学发展的今天,也具有开阔科研思维,拓展治法的现实意义。笔者经过梳理,认为仲景妇人杂病篇章中三种外治方法,启迪了后世医家不断研制新的药物剂型,丰实临床运用。
1 坐药
《金匮要略·妇人杂病》曰:“妇人经水闭不利,藏坚癖不止,中有干血,下白物,矾石丸主之。”方后注曰:“上二味,末之,炼蜜和丸枣核大,内藏中,剧者再内之。”因干血内结导致的闭经,治疗用矾石、杏仁和蜜成丸,此丸剂是将药物做成枣核型,即栓剂,放在阴道内,能够使药物直达病所。《金匮要略·妇人杂病》云:“蛇床子散方,温阴中坐药。”其方后注曰:“上一味,末之,以白粉少许,和令相得,如枣大,绵裹内之,自然温。”因阳虚寒湿带下,用蛇床子暖宫祛寒,燥湿止痒。同样是栓剂,因为病因病性不同,所使用的赋形剂亦有别。干血致闭经采用蜜,取其濡润之性;蛇床子散方的赋形剂用的是白粉,据《药征》考据,白粉即胡粉、铝粉,有燥湿除秽杀虫之功;赵以德、陶葆荪认为是白米粉,取其黏附之性。早在1800年前,仲景采用栓剂目的可想而知,和现代医学的“靶向给药”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即直达病所,直接用药,黏膜吸收,取效快捷。
2 沥洗
《金匮要略·妇人杂病》曰:“少阴脉滑而数者,阴中即生疮,阴中蚀疮烂者,狼牙汤洗之。”方后注曰:“上一味,以水四升,煮取半升,以棉缠筯如茧,浸汤沥阴中,日四遍。”因湿热蕴结,聚于前阴,热毒腐蚀,即成阴疮,用狼牙汤洗之。虽历代医家对狼牙汤具体为何药意见不一,但方法十分明确,即沥洗。所谓沥洗,用棉花缠在筷子上,在药水中浸泡后沥入阴道及外阴。由此可见,这种方法即是现代医学的阴道冲洗和外阴清洗的有效结合,既避免了因为阴道冲洗而破坏的阴道微生态平衡,又可使药物直接接触病变皮肤和黏膜,实属创新。而且使用沥洗的棉茧可谓世界上最早的棉签,有效地说明了仲景作为医圣独特的给药途径和药物使用方法。
3 烙法
《金匮要略·妇人杂病》曰:“小儿疳虫蚀齿方,雄黄、葶苈……末之,取腊日猪脂鎔,以槐枝棉裹头四五枚,点药烙之。”此方是治疗小儿疳热生虫,牙龈糜烂,牙周炎,口腔溃疡等口腔疾病。雄黄杀虫解毒,葶苈子泻湿毒消肿,猪脂凉血润燥,槐枝凉血散邪,通达经气。方法是将油脂初溶,乘热烙其局部,以杀虫蚀虫。此剂型是通过热力达到杀虫祛腐之效,热脂亦促进药物吸收和黏附于病变局部。本法亦是直达病所,但避免了肝脏首过效应及口腔疾病所口服药物经过全身血液循环后达到病所导致的有效血药浓度降低。效果相对迅速,可立即缓解疼痛。
4 膏剂
在妇人杂病篇中有记载用膏发煎导之来治疗阴吹[2],方后注:“和膏中煎之,发消药成,分再服。”可见此剂型为膏剂,并非金黄膏类外涂之膏剂,而是用猪油炼膏滋润填精,养血润燥而通便,发煎养血润燥,二者和之,胃气复而肠道通。服用方法是口服。本方虽不是外用剂型,但在学习上易和外用剂型混淆,故在此提出鉴别,勿涂之。
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无论在皮毛,亦或阴道中,皆与脏腑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生理上保持相生相化,病理上维持制克乘侮;治疗上全身用药有着其不可取代的药效,在途径上亦有其靶向给药,直达病所,促进吸收等疗效优势。虽然本篇仅就妇人杂病的外治疗法探讨相对局限,但可通过此篇,抛砖引玉,启迪思维,鼓励学者在中医药疗法上进一步创新,为其治疗服务,使药物能够以最短的时间、最直接的途径、最好的效果发挥作用,为临床服务。
[1]戚运珍.《金匮要略》中的内外并治法浅谈[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37(5):515-516.
[2]张 琦,林昌松.《金匮要略》讲义[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
陕西中医学院临床医学系(7120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