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高中生的数学运算能力
2014-01-24赵红霞
赵红霞
运算能力是学生学习数学必须具有的基础能力之一,是学好数学的基础.就我国高中教学现状来看,大部分高中生运算能力都比较低,存在各种各样的不良习惯,进而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数学的学习.
一、影响高中生运算能力的因素
一方面是教师.学生能力培养都是长期的,需要长时间不间断地坚持下去.现在人们重视的是高考,是成绩,是分数,因此很少有教师将学生运算能力的培养加入到教学计划中去,在教学过程中单纯追求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对于题目的讲解只是追求方法,对运算步骤一般都是让学生自己完成.另一方面是学生本身,学生在遇到难的不会的题目时,往往都不会去试图进行运算,对会的但是经常出错的题目,一般认为是因为马虎,不能正视运算能力差这一事实.同时学生在运算过程和运算结果之中还是重视结果,认为只要结果出来了过程不重要,不利于其运算能力的提升.
二、提升高中生运算能力的改进措施
1.培养学生对数学运算的兴趣
数学学习不但受学生智力的影响,也有很大部分是受非智力因素影响,因此,教师想提升学生运算能力,首先要做的就是要激发学生对运算的兴趣,增强其信心.教师要让学生了解数学是一门实用性比较强的学科,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有句老话“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而运算能力是学好数学、用好数学的基础,要增强学生对运算能力的培养,激发学生对数学运算的学习兴趣,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进而不断提升学生运算能力.
例如,在讲“函数的单调性”时,教师出一道题:证明函数f(x)=-1x-1在区间(-∞,0)上是增函数.证明过程为:设x1 2.培养学生重视运算细节 数学运算往往都是以细节论成败,很多学生都出现过明明会但是出错率高的现象,这就是因为过于托大,对于细节不能掌握,导致错误频出,因此教师在提升学生运算能力时必须要培养学生对细节的掌握能力.首先,教师应该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良好习惯,良好的审题习惯是解决问题的基础和先导,是有效运算的前提.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在日常学习过程中动口、动眼、动手以及动脑相结合的方式来审题,将题目默读出来,遇到关键性的条件用笔标出来,针对条件进行运算思路的思考,同时要求学生一遍不懂可以多读几遍,以免出现审题不清的情况. 例如,判断函数(x)=1+sinx-cosx1+sinx+cosx的奇偶性.很多学生遇到这个题以后首先做的就是化简,即f(x)=1+sinx-cosx1+sinx+cosx=tanx2,所以,函数f(x)是奇函数.错误的原因是学生在阅读题目后,一看公式这么复杂肯定是先化简然后进行判断,根本就没有仔细思考.其实不然,仔细观察题目就会发现,函数成立条件1+cosx+sinx≠0,进而得出函数f(x)的定义域为﹛x|x≠2kπ+π且x≠2kπ-π2,k∈Z﹜,因为定义域不关于原点对称,所以函数f(x)既不是奇函数也不是偶函数. 3.培养良好习惯 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除了要审清题意,在确定运算思路以后还要注意运算过程,要确保整个运算过程观点明确、语言简洁、步骤完整.同时,书写要规范,保证书面整洁,考试时良好的卷面可以为学生争取到教师的好印象.另外学生还可以准备一个习题集,将平时遇到比较难、容易错、比较经典的题目整理下来,可以更好地提升学生运算能力. 例如,已知椭圆mx2+3y2-6m=0的一个焦点为(0,2),求m的值.正确解法为,将方程变形为x26+y22m=1,由条件过焦点(0,2)得2m>6,m>3,由椭圆标准方程得c=2,所以2m-6=22,m=5符合条件,因此m=5.方法简单明了,在遇到相类似的题目时可以快速准确进行运算. 总之,运算能力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学习数学的整体能力,因此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应该加强对学生运算能力培养的重视程度,督促学生改正存在的不良习惯,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课内、课外的运算训练,不断提升学生的运算能力.
运算能力是学生学习数学必须具有的基础能力之一,是学好数学的基础.就我国高中教学现状来看,大部分高中生运算能力都比较低,存在各种各样的不良习惯,进而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数学的学习.
一、影响高中生运算能力的因素
一方面是教师.学生能力培养都是长期的,需要长时间不间断地坚持下去.现在人们重视的是高考,是成绩,是分数,因此很少有教师将学生运算能力的培养加入到教学计划中去,在教学过程中单纯追求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对于题目的讲解只是追求方法,对运算步骤一般都是让学生自己完成.另一方面是学生本身,学生在遇到难的不会的题目时,往往都不会去试图进行运算,对会的但是经常出错的题目,一般认为是因为马虎,不能正视运算能力差这一事实.同时学生在运算过程和运算结果之中还是重视结果,认为只要结果出来了过程不重要,不利于其运算能力的提升.
二、提升高中生运算能力的改进措施
1.培养学生对数学运算的兴趣
数学学习不但受学生智力的影响,也有很大部分是受非智力因素影响,因此,教师想提升学生运算能力,首先要做的就是要激发学生对运算的兴趣,增强其信心.教师要让学生了解数学是一门实用性比较强的学科,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有句老话“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而运算能力是学好数学、用好数学的基础,要增强学生对运算能力的培养,激发学生对数学运算的学习兴趣,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进而不断提升学生运算能力.
例如,在讲“函数的单调性”时,教师出一道题:证明函数f(x)=-1x-1在区间(-∞,0)上是增函数.证明过程为:设x1 2.培养学生重视运算细节 数学运算往往都是以细节论成败,很多学生都出现过明明会但是出错率高的现象,这就是因为过于托大,对于细节不能掌握,导致错误频出,因此教师在提升学生运算能力时必须要培养学生对细节的掌握能力.首先,教师应该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良好习惯,良好的审题习惯是解决问题的基础和先导,是有效运算的前提.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在日常学习过程中动口、动眼、动手以及动脑相结合的方式来审题,将题目默读出来,遇到关键性的条件用笔标出来,针对条件进行运算思路的思考,同时要求学生一遍不懂可以多读几遍,以免出现审题不清的情况. 例如,判断函数(x)=1+sinx-cosx1+sinx+cosx的奇偶性.很多学生遇到这个题以后首先做的就是化简,即f(x)=1+sinx-cosx1+sinx+cosx=tanx2,所以,函数f(x)是奇函数.错误的原因是学生在阅读题目后,一看公式这么复杂肯定是先化简然后进行判断,根本就没有仔细思考.其实不然,仔细观察题目就会发现,函数成立条件1+cosx+sinx≠0,进而得出函数f(x)的定义域为﹛x|x≠2kπ+π且x≠2kπ-π2,k∈Z﹜,因为定义域不关于原点对称,所以函数f(x)既不是奇函数也不是偶函数. 3.培养良好习惯 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除了要审清题意,在确定运算思路以后还要注意运算过程,要确保整个运算过程观点明确、语言简洁、步骤完整.同时,书写要规范,保证书面整洁,考试时良好的卷面可以为学生争取到教师的好印象.另外学生还可以准备一个习题集,将平时遇到比较难、容易错、比较经典的题目整理下来,可以更好地提升学生运算能力. 例如,已知椭圆mx2+3y2-6m=0的一个焦点为(0,2),求m的值.正确解法为,将方程变形为x26+y22m=1,由条件过焦点(0,2)得2m>6,m>3,由椭圆标准方程得c=2,所以2m-6=22,m=5符合条件,因此m=5.方法简单明了,在遇到相类似的题目时可以快速准确进行运算. 总之,运算能力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学习数学的整体能力,因此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应该加强对学生运算能力培养的重视程度,督促学生改正存在的不良习惯,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课内、课外的运算训练,不断提升学生的运算能力.
运算能力是学生学习数学必须具有的基础能力之一,是学好数学的基础.就我国高中教学现状来看,大部分高中生运算能力都比较低,存在各种各样的不良习惯,进而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数学的学习.
一、影响高中生运算能力的因素
一方面是教师.学生能力培养都是长期的,需要长时间不间断地坚持下去.现在人们重视的是高考,是成绩,是分数,因此很少有教师将学生运算能力的培养加入到教学计划中去,在教学过程中单纯追求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对于题目的讲解只是追求方法,对运算步骤一般都是让学生自己完成.另一方面是学生本身,学生在遇到难的不会的题目时,往往都不会去试图进行运算,对会的但是经常出错的题目,一般认为是因为马虎,不能正视运算能力差这一事实.同时学生在运算过程和运算结果之中还是重视结果,认为只要结果出来了过程不重要,不利于其运算能力的提升.
二、提升高中生运算能力的改进措施
1.培养学生对数学运算的兴趣
数学学习不但受学生智力的影响,也有很大部分是受非智力因素影响,因此,教师想提升学生运算能力,首先要做的就是要激发学生对运算的兴趣,增强其信心.教师要让学生了解数学是一门实用性比较强的学科,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有句老话“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而运算能力是学好数学、用好数学的基础,要增强学生对运算能力的培养,激发学生对数学运算的学习兴趣,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进而不断提升学生运算能力.
例如,在讲“函数的单调性”时,教师出一道题:证明函数f(x)=-1x-1在区间(-∞,0)上是增函数.证明过程为:设x1 2.培养学生重视运算细节 数学运算往往都是以细节论成败,很多学生都出现过明明会但是出错率高的现象,这就是因为过于托大,对于细节不能掌握,导致错误频出,因此教师在提升学生运算能力时必须要培养学生对细节的掌握能力.首先,教师应该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良好习惯,良好的审题习惯是解决问题的基础和先导,是有效运算的前提.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在日常学习过程中动口、动眼、动手以及动脑相结合的方式来审题,将题目默读出来,遇到关键性的条件用笔标出来,针对条件进行运算思路的思考,同时要求学生一遍不懂可以多读几遍,以免出现审题不清的情况. 例如,判断函数(x)=1+sinx-cosx1+sinx+cosx的奇偶性.很多学生遇到这个题以后首先做的就是化简,即f(x)=1+sinx-cosx1+sinx+cosx=tanx2,所以,函数f(x)是奇函数.错误的原因是学生在阅读题目后,一看公式这么复杂肯定是先化简然后进行判断,根本就没有仔细思考.其实不然,仔细观察题目就会发现,函数成立条件1+cosx+sinx≠0,进而得出函数f(x)的定义域为﹛x|x≠2kπ+π且x≠2kπ-π2,k∈Z﹜,因为定义域不关于原点对称,所以函数f(x)既不是奇函数也不是偶函数. 3.培养良好习惯 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除了要审清题意,在确定运算思路以后还要注意运算过程,要确保整个运算过程观点明确、语言简洁、步骤完整.同时,书写要规范,保证书面整洁,考试时良好的卷面可以为学生争取到教师的好印象.另外学生还可以准备一个习题集,将平时遇到比较难、容易错、比较经典的题目整理下来,可以更好地提升学生运算能力. 例如,已知椭圆mx2+3y2-6m=0的一个焦点为(0,2),求m的值.正确解法为,将方程变形为x26+y22m=1,由条件过焦点(0,2)得2m>6,m>3,由椭圆标准方程得c=2,所以2m-6=22,m=5符合条件,因此m=5.方法简单明了,在遇到相类似的题目时可以快速准确进行运算. 总之,运算能力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学习数学的整体能力,因此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应该加强对学生运算能力培养的重视程度,督促学生改正存在的不良习惯,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课内、课外的运算训练,不断提升学生的运算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