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老师妈妈”与14个藏娃的情缘

2014-01-23

共产党员·下 2014年1期
关键词:肩负坐姿藏族

李秀娟1987年从丹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毕业后,回到家乡当了一名小学教师。在上世纪80年代末,农村的教育条件还比较落后,可李秀娟一干就是二十几年。为了给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她每天早早来到学校打扫卫生、布置教室;为了解学生情况,她走遍了山村的沟沟岔岔,每条山路都留下了她的足迹。李秀娟还无偿给差生辅导功课,长期帮扶贫困学生,尽管她的工资不多,却已先后资助8名学生考上了大学。

“咱们是一家人”

2007年8月的一天,李秀娟接到师专同学吴旭萍打来的电话。吴旭萍说自己准备移居海外,但放心不下资助多年、远在青海玉树的14个孤贫孩子,希望李秀娟能接纳他们。“行,藏族娃也是咱们的娃!”李秀娟应允了下来。不久,当14个衣衫不整、蓬头垢面的藏族孩子出现在她面前时,李秀娟心头一酸:“快进家来,以后咱们就是一家人了,我就是你们的新妈妈了。”从此,李秀娟便与这些藏族孩子一起,同吃同住,同堂上课,既当慈母,又做严师。

刚开始,孩子们因为语言不通、习惯不同,不管大事小情,李秀娟都要费几十遍的口舌。为了照顾孩子们,李秀娟在学校附近租了一间小房子,一住就是几年。李秀娟每天早早起床,为孩子们准备早餐,教他们洗脸刷牙,领着他们去上学;晚上,督促孩子们洗脚,按时睡觉;利用休息时间带领他们种菜,让他们了解吃蔬菜的好处……

无愧于肩负的神圣职责

这些孩子的学习基础很差,虽然上了五年级,可还是不会用汉语交流,连最基本的坐姿、执笔都不会。李秀娟就先纠正坐姿和执笔,再手把手地教,一个音一个音地矫正,从20以内的加减法补起,用石子、小木棍作示范。汉语还没学好,孩子们又要学英语,李秀娟利用节假日给孩子们补课,就连平时说话也不忘给孩子们纠正发音。在李秀娟的努力下,孩子们的学习进步非常快,升学考试成绩普遍名列前茅。学习之余,李秀娟还教给孩子做人的道理:“做人要坦坦荡荡,处处为他人着想,即使别人有错,也要以宽容的心来对待他们。”正是由于李秀娟的引导和教育,刚来时还经常吵闹的孩子们,如今已能融洽相处,互相谦让,互相关心。

自从这些孩子来到家里,李秀娟每天都累得筋疲力尽。也许是太操劳的原因,她的头发在一年多的时间里白了三分之二。即使再苦再累,李秀娟也能挺得住,可是风言风语却让她难以承受:“李秀娟肯定想从中捞一把,不是图名就是图利。”李秀娟闻知后感到很苦闷,也曾想过放弃,但一看到孩子们,那个念头就打消了。

6年时间过去了,孩子们都顺利升入了中学,也都有了自己的理想:央青拉毛要当老师,将来回到家乡教书育人;俄金曲措要学医,将来做一名医术精湛的医生;桑却江才要做一名兽医,要给家乡的牛羊治病;索南巴宗想当导游,要介绍中外朋友到家乡观光……学校的老师、同学们都夸赞这些藏族孩子,这些都让李秀娟感到无比欣慰。

“全国五一巾帼标兵”、“辽宁省劳动模范”、“辽宁省三八红旗手”……虽然获得的荣誉称号很多,可“老师妈妈”李秀娟心里装的只有孩子们。李秀娟用无私大爱为藏族孤贫儿童撑起了一片蓝天,也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证明:作为一名教师、一名共产党员,就要无愧于肩负的神圣职责,无愧于人民!

(岫岩满族自治县县委组织部供稿)

猜你喜欢

肩负坐姿藏族
张海:传承家国情怀 肩负使命担当
占豫虹
The Light Inside
藏族对茶叶情有独钟
藏族度量衡起源探讨
学生作业坐姿及台灯控制器
基于坐姿感应的智能视力保护台灯设计
贺文新:肩负使命 服务至上
青年要肩负新时代的使命与担当
论新闻采编人员所肩负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