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教”才是“为了不教”
——例谈语文阅读教学中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的策略

2014-01-23顾红梅

教育教学论坛 2014年25期
关键词:燕园藤萝李老师

顾红梅

(江苏省昆山市第二中学,江苏昆山215300)

如何“教”才是“为了不教”
——例谈语文阅读教学中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的策略

顾红梅

(江苏省昆山市第二中学,江苏昆山215300)

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过“教是为了不教”,这句话不仅精辟地道出了教育的目的是“为了不教”,同时也高屋建瓴地启示我们思考教学的策略,即如何“教”才能实现“不教”的目标呢?本文从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切入,结合教学案例和反思,旨在阐释语文教学中“教”的策略,以期与同行们一起商榷探讨。

教是为了不教;自主学习;教学理念;教学策略

我国古代著作《老子》中有言——“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也有“教是为了不教”的论说;语文《新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育前辈的真知灼见,课程标准的条分缕析,无不昭示为人师者要真正践行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原则,通过转变教学观念、优化教学策略,轻松地“教”,智慧地“教”,唯其如此,才能迎来“不教”的美好春天。

一、转变教学观念,有效地“教”

笔者曾听两位老师上《治水必躬亲》,做过如下记录:李老师将本课教学安排了两课时,其中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与目标设定为:读准字音,能熟练朗读全文;字词落实,能准确疏通文意。课堂上,李老师带着学生认读了生字词,通读了两遍课文之后,就逐字逐句地进行字词解释和文意疏通。在大半节课的时间里,李老师一个人串讲到底,细致入微,无一遗漏。一节课完了,李老师口干舌燥,如释重负,还倍感欣慰地说:“总算把它讲完了。”王老师设定了一教时,她的教学内容与目标是这样设定的:读通全文,疏通文意,认识海瑞形象;理清脉络,把握论证法,明确治水必躬亲的道理。课堂教学中,第一大步,读通文句,读懂文意。王老师通过检查预习,轻松地完成识读生字词与读通内容的环节。接着,同桌合作落实掌握字词含义,鼓励学生质疑问。第二大步:理文脉,明方法,析形象,抓观点。紧扣三个主问题展开教学:①治水为什么必躬亲?②为什么要写海瑞的事例?③本文要阐述什么道理?通过启发引导,学生逐渐深入文本,逐渐把握文脉、逐渐认识形象,逐渐明确道理。一节上下来,虽然课堂容量大,但学生都积极参与,思维很活跃。以上两堂课,从表面上看,是因为设定了不同的教学目标与内容而呈现出不同的教学行为和教学过程,但实际上,是因为不同的教学观念而导致了不同的教学模式与教学风格。李老师在教学中唯恐遗漏一点一滴,片面地追求知识的全面、细致、严密,采用满堂灌、填鸭式教学,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压抑了学生的主动性与创造性。而王老师的可贵之处在于她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课前布置预习、课堂合作学习、质疑解疑、问题引导思维等等,教学方法灵活多样,富于变化,而且紧扣学生学习实际,用得适时适度,收放自如。学生在课堂上反馈、交流、记忆,真正体现出学生是课堂的主人。

二、优化教学策略,智慧地“教”

如果说教师转变教学观念是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的前提的话,那么,教师优化教学策略则是实现学生自主学习的关键。

1.导引,让思维走向深入。目前学生阅读存在的普遍现象就是:走马观花和浮光掠影。对文本的解读仅停留表层,缺乏深度的思考、感悟、咀嚼、品味。这就要求教师在语文教学中,有效唤醒、引领、深入,直达学生深度阅读的目标。笔者开设《幽径悲剧》一课,围绕一个主题词“悲剧”,紧扣一个主问题“幽径上的悲剧是_____的悲剧”展开教学。教学的第一阶段:古藤的悲剧。主设两个问题:①文章哪些语句描写被诛伐后藤萝的惨状?②既然文章要写的是藤萝被砍断的悲剧,那么为什么要在之前花很多的笔墨写藤萝的美呢?随即,教师抛出一个问题:这仅仅是一棵藤萝的悲剧吗?一石激起学生思想的涟漪,学生渐次进入阅读的纵深。教学的第二阶段:燕园的悲剧。教师引领学生捕捉语句,努力推进学生思维:就藤萝这一种植物而言,它年代悠久,见证着历史,很神奇;就这一棵藤萝而言,它是燕园中仅存的一棵了,它躲过了十年浩劫,成为燕园藤萝界的鲁殿灵光。引导学生理解:现在它的毁灭,就是燕园的悲剧了。教学的第三阶段:人性的悲剧。教师出示以下句子:古藤的下面被人砍断。毁于愚氓之手。在茫茫人世中,人们争名于朝,争利于市,哪里有闲心来关怀一棵古藤的生死呢?你倘若问一个燕园中人,决不会有任何人注意到这一棵古藤的存在,决不会有任何人关心它的死亡的,决不会有任何人为之伤心的。学生在交流中认识到:茫茫人世不乏有愚昧者、冷漠无情的人,他们只顾追名逐利,漠视大自然中的真善美,缺乏应有的爱美、护美的意识。从这个意义上说,文中的悲剧还是人性的悲剧。以上教学案例的成功之处在于,教师在文本解读与课堂设计中,采用层层剥笋法,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地进行文本阅读,实现浅阅读向深阅读的跨步。

2.拓展,让学生学会跨越。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学生总要从课堂内走向课堂外。所以,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就要有意识地进行有效拓展。在苏州市相城区语文教学观摩活动中,笔者执教《花儿为什么这样红》,设计了这样的延伸拓展作业: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工培育花卉也逐渐走向深入,请阅读相关材料,筛选其中的相关信息,写一段二百字左右的说明文,用这样的句式开头和结尾:开头,“花儿为什么这样红?还离不开现代科技的力量。”……结尾,“其实,科技的作用还远不止这些,在不久的将来,花儿定会越来越红。”这项拓展训练,既承接文本中的内容要点,又开启了新的学习空间。实现了从课内走向课外,延展了课堂教学的空间,拓宽了学生的视野。促进了课内外学习的结合,调动了学生学习语文、运用语文的积极性。

苏霍姆林斯基有这样的阐述:“教师所务唯在启发导引,使学生逐步增益其知能,展卷而自能通解,执笔而自能合度。”我想,要实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标,为人师者务必在“如何教”这一点上去深思,去研究,去探讨。只要我们不断探索如何有效地教、智慧地教,我们的语文课堂才有生气与新意,学生才会积极自主、活跃灵动,也才能真正实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

G632.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4)25-0176-02

猜你喜欢

燕园藤萝李老师
该得奖的李老师
《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情系燕园六十年》评介
藤萝之歌
燕园的山
一不留意(二)
公家之藤萝
舍不得您,李老师
“李老师是坏人”——对5+2=0教育的思考
燕园思达通“燕园”猿声啼鸣创“平台”
燕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