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气管插管全麻患者复苏期不停麻醉药拔管的效果观察

2014-01-23陈丽嫦杨军良

护理学报 2014年1期
关键词:麻醉药躁动全麻

陈丽嫦,杨军良

(深圳市第九人民医院,广东 深圳518116)

全麻患者完全停用麻醉药后再拔除气管导管,护理工作难度大,患者会因各种刺激而躁动,护士需准备注射镇静药,防止患者挣扎,造成二次损伤、静脉管道脱出等。伴随着舒适护理理论的推广,护理界开始了许多有目的、有意识的追求舒适护理的临床实践和科学研究[1-3]。为使麻醉恢复期带气管导管的患者安静地配合护士实施护理,我院于2011年起逐步推行了全麻复苏期不停麻醉药拔管的护理,效果较好,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1年7—12月在气管插管全麻下行择期手术治疗后送麻醉复苏室苏醒的70例患者,男32例,女38例,年龄18~65岁,美国麻醉医师协会分级Ⅰ~Ⅱ级,普外科22例,妇产科20例,骨外科6例,口腔科9例,泌尿外科8例以及胸外科5例。排除标准:术前有精神疾病、严重心血管疾病或阿片类药物成瘾史者。采用随机数字法将7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两组患者均意识清楚,感觉及语言表达能力正常,患者年龄、性别、病情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气管插管拔管方法 两组患者麻醉诱导采用长托宁0.5 mg、芬太尼3 μg/kg静脉缓慢滴注,丙泊酚按3 μg/mL的靶浓度静脉给药(靶控注射泵型号:Graseby 3500)、维库溴铵 0.1 mg/kg,用药 3 min后气管插管;麻醉维持采用瑞芬太尼 0.05~0.1 μg/(kg·min)持续静脉注射,丙泊酚药量维持在2.5~4 μg/mL的靶浓度,间断追加维库溴铵。对照组手术结束后完全停止麻醉用药,静脉注射芬太尼50~100 μg,待患者清醒、肌力恢复且达术前水平,停止吸5%氧气5 min观察其自主吸空气SpO2维持在99%以上时,清理呼吸道,拔除气管导管,期间常规输液、吸氧、心电血压监护,达到回病房标准时送回病房。观察组手术结束后停止肌松药和瑞芬太尼,静脉注射芬太尼50~100 μg,将丙泊酚逐步减量至1.3 μg/mL的靶浓度但不停药,带药送入麻醉复苏室,监测患者心率、血压、躁动与镇静状况,清理呼吸道,待患者呼之睁眼、通气接近麻醉前水平,观察其自主呼吸50%氧气5 min SpO2维持在100%时,拔除气管导管,然后面罩吸氧,逐步过渡到患者清醒、肌力恢复且达术前水平、自主吸空气5 min SpO2可维持在99%~100%时移去面罩,观察期间常规输液、吸氧、心电血压监护。

1.3 观察指标 记录两组患者拔除气管插管前后5 min的呼吸频率、心率、平均动脉压,评估患者Ramsay镇静评分和躁动情况,询问复苏室护士对每例患者配合护理操作的情况是否满意。Ramsay镇静评分:1分为不安静、烦躁;2分为安静、合作;3分为嗜睡、能听从指令;4分为睡眠状态、可唤醒;5分为呼唤反应迟钝;6分为深睡眠状态、呼唤不醒。拔管前、后躁动程度评价:轻度躁动为烦躁,试图坐起,但能遵口头命令安静躺下;中度躁动为不能安静,不服从口头命令或限制,需物理方法制动;重度躁动为试图自行拔除各种插管,试图翻身下床,抵抗医护人员;患者出现上述表现均判断为有躁动。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处理数据,计量资料的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拔管前后呼吸频率、心率、平均动脉压的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拔管前后呼吸频率、心率、平均动脉压的比较(±S,1 mmHg=0.133 kPa)

表1 两组患者拔管前后呼吸频率、心率、平均动脉压的比较(±S,1 mmHg=0.133 kPa)

呼吸频率(次/min) 心率(次/min) 平均动脉压(mmHg)拔管前 拔管后 拔管前 拔管后 拔管前 拔管后观察组 35 17.20±2.34 15.60±1.42 76.80±11.32 77.10±13.13 92.77±6.81 90.10±7.43对照组 35 19.20±2.21 18.60±1.62 98.40±12.41 85.40±14.63 99.20±10.58 97.20±10.93 t 3.34 7.77 7.62 2.48 3.02 3.16 P<0.001 <0.001 <0.001 <0.05 <0.01 <0.01组别 n

由表1可见:两组患者拔管前后5 min呼吸频率、心率和平均动脉压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均较对照组低。

2.2 两组患者拔管前后Ramsay镇静评分的比较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拔管前后Ramsay镇静评分的比较(±S,分)

表2 两组患者拔管前后Ramsay镇静评分的比较(±S,分)

组别 n 拔管前 拔管后观察组 35 2.20±0.10 2.00±0.20对照组 35 1.30±0.30 1.50±0.10 t 16.84 13.23 P<0.001 <0.001

由表2可见:观察组拔管前后5 min镇静评分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3 复苏室护士对患者配合满意度及患者躁动情况的比较见表3

表3 复苏室护士对患者配合满意度及患者躁动情况的比较(例,%)

由表3可见:复苏室护士对观察组患者配合满意度高,观察组患者发生躁动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3.1 气管插管全麻患者麻醉复苏期不停麻醉药拔管的理论和实践根据 本研究患者用药以丙泊酚为主,该药物具有镇痛、止吐、镇静、稳定精神作用,用后患者感到欣快、舒适;近年来临床将该药物不仅用于需控制呼吸的深度麻醉,还广范用于各种局麻手术中的中浅程度的镇静[4-5],故丙泊酚不仅用于手术室,广泛应用于ICU、介入诊疗室、门诊短小检查手术等,这在实践上扭转了一味地强调“麻醉不出手术室”的保守思想,是麻醉向手术室外的有限度的转移。同样,手术室外的某些镇静、镇痛等级也远远超出了手术室内的麻醉苏醒阶段,故在复苏室内尝试不停麻醉药拔除气管插管具有实践和理论依据。

3.2 全麻患者复苏期不停麻醉药拔管利于患者血流动力学稳定,减少躁动,并促进患者配合护理操作

本研究结果显示,拔管前后对照组的呼吸频率、心率、平均动脉压均高于观察组,不稳定的血流动力学容易给患者造成心血管意外,特别是有高血压病史及老年患者。本研究观察组患者血流动力学更趋稳定,避免了造成患者二次损害,患者的稳定、镇静,更利于其术后的顺利康复。躁动为苏醒期的一种不恰当行为,躁动会给患者造成不同程度的伤害。本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患者在拔管前后躁动发生率远低于对照组,本研究观察组无1例患者自行拔管,该组虽有2例躁动患者,但程度较轻,与以往完全停药后再拔管相比不同,患者可以用肢体动作回答护士的问题,拔管后护士更注重与患者进行交流,此刻患者平稳、安静,医生、护士不需反复、高声调喊话,只是稍加引导,患者即可顺利、有效的做简单交流。本研究观察组患者拔管前后安静合作,各项护理操作容易实施,提高护理人员工作的积极性及主动性,增强了护理人员的信心,最大限度地发挥护理人员的工作潜能与责任心。

3.3 实施全麻患者复苏期不停药拔管的护理要点

不停药拔管要求护士更加熟练掌握以下内容:丙泊酚的药理特点,包括药效动力学和药代动力学特点;熟悉靶控给药原理;熟悉靶控泵的工作原理,熟练掌握其使用方法;掌握麻醉深度的判断,了解甚至是熟悉麻醉监护管理的现代概念[6];充分认识到当今的麻醉用药在深、浅镇静和清醒之间的转化或过渡上,其调控的方便程度远好于吸入麻醉药,合理用药可有效避免患者的突然苏醒;更加熟练地使用面罩通气的过渡,苏醒时患者体内仍留有一定浓度的药物浓度,经过5~10 min患者即脱离氧气,在此期间面罩通气,本研究观察组无1例实施人工辅助通气;熟练掌握带药转运患者的技术,根据笔者护理经验,丙泊酚药物浓度控制在2 μg/mL,患者可以耐受搬动和转床操作且无记忆,到达PACU后进行进一步减量和拔管;熟悉医护交接的新模式,不停药拔管是医疗操作向护理操作的过渡,特别是在药物的管理方面,医疗用药尚未结束,护理用药已经开始,医护合作更加推向一体化。

全麻患者复苏期不停药拔管为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模式提供了保障,为我院今后有计划地开放部分PACU实施家属陪同麻醉苏醒过程提供了条件,将为患者提供更有效、更人性化、更舒适的护理服务。

[1]李亚静,王素婷,李慧芳.舒适护理理论的临床研究进展[J].护士进修杂志,2004,19(6):498-499.

[2]朱红民,王金武.舒适护理在手术室中的应用[J].中国社区医生,2009,2(3):271.

[3]高 铁,周文娇.舒适护理对局部麻醉患者手术中舒适护理[J].中国医药导报,2011,22(8):297-298.

[4]杨军良,陈伯銮.新的静脉麻醉药:双异丙酚[J].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1992,13(3):129-132.

[5]Whiter P F,Eng M R.Ambulatory(Outpatient)Anesthesia[M].7th ed.New York:Churchill Livingstone,2010:2419-2459.

[6]杨军良.MAC的过去与现状[J].国际麻醉与复苏杂志,2007,28(6):516-519.

猜你喜欢

麻醉药躁动全麻
腹部神经阻滞联合静吸复合全麻在中老年腹腔镜手术中的应用
许巍 从躁动中沉潜
肥胖与全麻诱导期氧储备的相关性
道路躁动
常见麻醉药在兽医临床上的应用
护理干预在手术室全麻留置导尿管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咪达唑仑抗焦虑治疗对择期腰椎手术患者术中麻醉药用量及术后恢复的影响
两种麻醉镇静深度监测技术在全麻中的应用比较
安徽农化:在变革与躁动中坚守前行
针灸复合全身麻醉干预麻醉药用量的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