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屑病患者社交回避及苦恼与应对方式社会支持相关性的研究
2014-01-23杨文华孙媛媛
张 明 ,高 伟 ,杨文华 ,孙媛媛 ,李 衎
(1.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输液中心,山东 济南 250012;2.山东大学 护理学院,山东 济南 250012)
银屑病是一种常见病,全国流行病调查显示患病率为0.12%[1],但最近1项关于中国6个省市的研究显示[2]银屑病的患病率为0.47%,患病率有增高的趋势,给患者的精神和身体带来了巨大的伤害。目前尚未有根治银屑病的有效方法。社交则是人在社会活动中必不可缺的一部分,心理或生理的问题可能影响人的社会交往。高晓敏等[3]研究显示银屑病患者存在社交回避及苦恼,提醒医护人员应对银屑病患者提高重视。有研究表显示应对方式和社会支持是影响患者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4]。为更有效地实施临床护理干预,改善银屑病患者是心理状况,本研究对应对方式和社会支持对银屑病患者社交回避及苦恼的关系进行探讨。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采用方便取样的方法对2012年3—10月在济南市某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门诊就诊和住院的银屑病患者进行调查。纳入标准:(1)符合银屑病诊断标准[5],其中包括临床诊断和病理诊断;(2)年龄>16周岁,无认知定向障碍,能够理解问卷含义;(3)既往无精神疾病史;(4)自愿参与本研究。排除标准:(1)合并其他严重皮肤病,合并其他脏器严重病变及其他疾病;(2)年龄>80周岁或年龄<16周岁;(3)不愿意参与本研究者。共纳入102例患者,其中男性 59 例(57.8%)、女性 43 例(41.2%),年龄16~77(39.04±17.26)岁。 文化程度:以初中及以下为主,为 54 例(52.9%),本科及以上者 17 例(15.7%);婚姻状况:已婚 75 例(73.5%),未婚 27 例(26.5%)。
1.2 方法
1.2.1 调查工具 (1)一般资料问卷:包括患者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婚姻状况等社会人口学资料。(2)特质应对方式问卷 (Trait Coping Style Questionnaire,TCSQ)[6]:由姜乾金编制,包含消极应对和积极应对2个维度20个条目,其中每个维度各含10个条目。每个条目采用5级评分,2个维度总分分别反映被试者在应激状态下积极和消极2方面的态度和行为特征,得分高表示经常采用该应对方式。(3)社会支持量表(Social Support Rating Scale,SSRS)[6]:该量表为肖水源编制,共10个条目,包括主观支持(4条)、客观支持(3条)、支持利用度(3条)3个维度,总分即10个条目得分之和。该量表具有较好的效度和信度,重测信度为0.92,各个条目内部一致性信度系数为0.89~0.94。总分≤22分为低水平,23~44分为中等水平,45~66分为高水平。国内常模为(34.56±3.73)分[7]。 (4)社交回避及苦恼量表(Social Avoidance and Distress Scale,SADS): 由Watson及Friend于1969年编制,该量表共28个条目,包含社交苦恼和社交回避2个维度,每个维度含14个条目。采用是-非制评分方法,回避及苦恼分量表的信度分别为0.87及0.85。得分范围从0(最低的回避及苦恼程度)到28(最高的一级),各条目累计得分,得分越高,被试者社交回避与苦恼越严重[8]。
1.2.2 调查方法 所有问卷均由调查者统一发放并解释,要求患者当场填写,当场收回。共发放问卷106份,回收102份,有效回收率96.2%。
1.2.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进行数据录入与分析,采用均数±标准差来描述各量表得分,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法进行相关性分析。
2 结果
2.1 银屑病患者社交回避及苦恼量表评分 本组银屑病患者社交回避及苦恼量表评分为 (14.20±7.17)分,与我国健康人社交回避及苦恼量表得分(8.03±4.64)分[7]比较,t=8.80,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2 银屑病患者特质应对和社会支持得分情况见表1
表1 银屑病患者特质应对和社会支持量表得分情况(n=102,分)
2.3 特质应对、社会支持量表各维度与社交回避及苦恼相关性分析 将特质应对、社会支持量表各维度得分与社交回避及苦恼总分进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发现除了消极应对得分与社交回避及苦恼总分呈正相关外,积极应对得分和社会支持各维度得分与社交回避及苦恼总分均呈负相关,见表2。
表2 特质应对、社会支持量表各维度得分与社交回避及苦恼总分相关性分析(n=102)
3 讨论
3.1 银屑病患者的社交回避及苦恼得分较高 社交回避及苦恼分别指回避社会交往的倾向及身临其境时的苦恼感受,回避是一种行为表现,苦恼则为情感反应[8]。本次研究结果显示,银屑病患者社交回避及苦恼得分与我国健康人得分[9]相比,高于健康人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这说明了银屑病对患者的社交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其原因主要包括银屑病本身特点,如病程长、难治愈、易复发,对患者自身形象产生了严重的影响,有研究显示[10]32%的银屑病患者会感到自卑,不愿与家人沟通,不主动参加社交活动。此外,对银屑病知识缺乏,认为银屑病是传染病,嫌弃、歧视而躲避患者,这也间接阻碍了患者的社会交往。因此,临床护士应鼓励患者进行适当的修饰,如遮挡患处皮肤、勤洗澡、勤换衣等提高患者自信。普及银屑病及其相关知识,告知患者家属、同事等银屑病不是传染病,相互接触不会传染疾病。有研究表明,积极的心理治疗可以改善患者的社交回避及苦恼情绪,提高患者的心理健康水平,可以有效的增强其社交行为[11]。因此医护人员可以有针对性地对银屑病患者进行心理干预或积极心理疗法来改善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3.2 银屑病患者消极应对得分显著高于常模,社会支持水平处于中等水平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消极应对得分为(32.78±4.60)分,显著高于常模,表明大多数患者在应对疾病时采用消极应对。银屑病目前无法治愈,患者病情反复需要长期治疗,银屑病作为一个负性生活事件,使患者产生明显的焦虑、抑郁、社交障碍等不良情绪。由于皮肤受损,当他们在游泳池、公共浴池等地方暴露受损皮肤时,常有受到歧视或被拒绝等不良经历[12]。患者因悲观失望、病耻感,而采取消极的应对方式应对疾病。而社会支持得分为(30.83±8.14)分,处于中等水平,由于患者感到羞耻害怕与人交往,主动性的社会交往就会减少,获得的社会支持也会减少,性格随之改变,生活质量下降,从而损害患者的心理健康。研究显示[13-14],银屑病患者普遍存在焦虑、抑郁、人际关系敏感等心理应激反应。
3.3 银屑病患者社交回避及苦恼与特质应对和社会支持密切相关 消极应对得分与社交回避及苦恼总分呈负相关,社会支持总分、积极应对以及主观支持、客观支持、支持利用度的得分与社交回避及苦恼总分呈正相关;相关程度均为弱相关,表明影响患者社交回避及苦恼除了应对方式和社会支持之外还存在其他影响因素。消极应对是阻碍患者进行社交的因素,而社会支持是影响患者社交回避及苦恼的重要因素,即社会支持得分越高,患者的社交回避及苦恼越低。社会支持3个维度中,对社交回避及苦恼影响最大的因子是客观支持,说明客观支持越高,患者的社交回避及苦恼越低。应对方式是个体处理压力情境时有针对性的采取的行为手段、方法和策略,是应激源与应激结果的中介与调节,积极的应对方式可以有效缓解心理压力,促进心理健康。在应激情境下能够采取正确的应对方式来缓冲应激,对维系心理健康至关重要[15]。Wamoto等[16]通过研究表明,采用消极应对型的人群相对于其他人群的抑郁的水平更高。而以消极应对方式为主的患者往往采取回避、否认、自责、敏感的态度,不积极配合治疗,且许多患者伴有吸烟酗酒等不良习惯,并伴有失眠,这些都会诱发疾病和加重病情,严重影响患者心理健康,不良的心理状态又会诱发和加重银屑病。因此,医护人员在以后的工作中应有针对性的加强患者疾病相关知识宣传,耐心地为患者讲述消极应对对身心健康的不良影响,鼓励患者采用正确积极的应对方式缓解压力。指导患者通过运动、听音乐、旅游、打太极等宣泄负性情绪,帮助患者克服自身的心理障碍,增强自信心。
社会支持是指建立在社会网络机构上的各种社会关系对个体主观和/或客观的影响力[17],较高的社会支持可以帮助患者更好的恢复健康,有减轻压力事件的作用,改善患者的心理状况。社会支持直接影响患者的社交回避及苦恼。银屑病患者回归社会时对社会对其的接受程度持怀疑态度,害怕他人嫌弃鄙视的目光,强烈的自卑影响了患者的社会交往[4]。吉莉[18]对银屑病患者研究也显示,患者主动减少社交活动。因此,可以鼓励患者家属多给患者情感支持;加大宣传银屑病相关知识,提高人们对银屑病的认知,鼓励人们能多给银屑病患者支持与鼓励,减少银屑病患者的内心孤独和自卑情绪;鼓励社区或医院为银屑病患者组织联谊会,增加银屑病患者相互交流经验与体会的机会,鼓励成功回归社会的银屑病患者进行现身说法,增强患者回归社会的自信心,从而减轻患者应激水平,减轻患者社交回避及苦恼。
综上所述,银屑病患者社交回避与苦恼状况比常人要严重,与特质应对方式和社会支持呈呈一定相关,消极应对阻碍患者社交活动,医护人员应对银屑病相关知识进行积极的宣传,给予患者应对方式方面的指导,并充分利用患者的社会支持系统,促进患者社交活动,降低患者社交回避及苦恼。
[1]全国银屑病流行调查组.全国1984年银屑病流行调查报告[J].中华皮肤科杂志,1986,19(4):253.
[2]晓 岚,王婷琳,沈佚葳,等.中国六省市银屑病流行病学调查[J].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10,24(7):598-601.
[3]纪红艳.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关系研究综述[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0,1(1):51-53.
[4]高晓敏,王 蓉,王亮琪,等.银屑病患者自我概念与社交回避及苦恼的相关性研究[J].护理学杂志,2008,23(24):61-63.
[5]赵 辩.临床皮肤病学[M].3版.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
[6]汪向东,王希林,马 弘.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9,13(增订版):120-194.
[7]肖水源.社会支持评定量表[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3,7(增刊):42-43.
[8]汪向东,王希林,马 弘.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M].增订版.北京: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1999:241-244.
[9]林雄标.社交恐怖症的临床与认知特点[J].上海精神医学,1997,9(2):87-90.
[10]Gerald Krueger M D,JohnKoo M D,MarkLebwohl M D.The Impact of Psoriasis on Quality of Life[J].ArchDermatol,2001,137:280-284.
[11]李金娜,高晓敏,王明旭,等.积极心理治疗对银屑病患者心理状况及行为的影响[J].中华护理杂志,2011,4(7):669-671.
[12]廖少华,谢 彦,谢满生.60例银屑病患者心理状况分析[J].实用医药杂志,2007,24(5):32-33.
[13]李桂霞,路云环.银屑病病人社会心理因素调查及心理干预[J].护理研究,2006,20(10):2649-2651.
[14]刘传玉,周素荣,佘 红.银屑病患者心理社会特点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2011,14(32):3727-3729.
[15]纪红艳.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关系研究综述[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0,1(1):51-53.
[16]Wamoto D K,Liao L,Liu W M.Masculine Norms,Avoidant Coping,AsianValues,andDepressionamongAsianAmerican Men[J].Psychology of Men and Masculinity,2010,1(1):15-24.
[17]吴小桃,刘旭峰.社会支持的本质及其测定[J].中国社会医学,1995,58(3):7-10.
[18]吉 莉.银屑病患者的疾病感知和应激应对[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