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产后出血的危险因素和应对措施探讨

2014-01-23倪永梅

中国卫生产业 2014年25期
关键词:胎盘出血量产后

倪永梅

云南省红河州建水县妇幼保健院,云南红河 654399

产后出血(postpartunm haemorrhage,PPH)是指在胎儿分娩出后24 h内的出血量超过了500 mL,它属于产科分娩期最为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发病率为2%~3%,是致使产妇死亡的主要因素,危害极大[1]。分析、探讨产后出血的危险因素,并依此来制定合理、有效的防治措施,能有效降低产后出血的发生率,保障产妇安全。本次研究对我院产后出血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产后出血的危险因素以及合理有效的应对措施,现将详细情况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选择对象共5000例,均为2011年1月—2014年5月在我院分娩的产妇,其中出现产后出血的90例,产后出血发生率为 1.8%。平均出血量为 800 mL;年龄 20~38岁,平均(28.7±4.3)岁;剖宫产 1300 例(26.0%),阴道分娩 3900 例(78.0%);其中初产妇 3100例(62.0%),经产妇 1900例(38.0%);单胎 4850例(97.0),多胎 50 例(1.0%);孕周 37~43 周,平均(38.3±1.2)周;90例产后出血产妇中,出血时间在2h以内的80例(88.9%),出血时间超过2h的有10例(11.1%)。

1.2 诊断标准

胎儿分娩出后2 h之内出血量≥500 mL被称为早期产后出血;胎儿分娩出24 h后,产妇在产褥期内有子宫大出血的情况出现就称之为晚期产后出血;产妇阴道有反复出血现象,而且出血量最大的一次≥500 mL,这种情况在产后3周以上容易出现,有些特别的产妇甚至在数年后还会出血。

1.3 产后出血的计算方法

产后出血量的计算要依据各个产妇的具体分娩方式,不同的分娩方用不同的方法测量。阴道分娩:准备好一个消毒弯盘,待胎儿分娩出后置于产妇臀部下面收集出血,2 h后用医院的标准量筒进行出血量的计算,产后2~24 h之间就用会阴垫称质量法计算出血量,两个时段出血量之和就是产后24 h内的总出血量;剖宫产:切开产妇的子宫壁后将里面的羊水吸取干净,随后用医院消毒的负压瓶来进行出血收集,余出的血量测量则与阴道分娩的方式相同。产妇在分娩过程中,也要用纱布浸血计算法来估算出血量[2]。

1.5 统计学分析

对上述两组患者各项记录数据进行分类和汇总处理,采取统计学软件SPSS 19.0对上述汇总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计数资料采取率(%)表示,组间率对比采取χ2检验;对比以P<0.05为有显著性差异和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分析

本次研究中,5000例产妇有90例出现产后出血,产后出血发生率为1.8%。平均出血量为800 mL,90例产后出血产妇经我院积极治疗后无死亡情况;阴道分娩产妇的产后出血发生率低于剖宫产产妇,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χ2=5.371,P<0.05);单胎妊娠产妇的产后出血发生率远低于多胎妊娠产妇,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χ2=4.364,P<0.05);经产妇的产后出血发生率也高于初产妇,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χ2=2.378,P<0.05);出血时间在 2 h以内的80例(88.9%),出血时间超过2h的有10例(11.1%)。

2.2 产后出血危险因素分析

本次研究发现,产后出血最主要的原因的产妇宫缩法力,除此之外,胎盘因素、软产道裂伤、凝血功能障碍等因素也会造成产妇产后出血[3]。90例产后出血产妇中,宫缩乏力55例(61.1%)、胎盘因素24例(26.7%)、软产道损伤 6例(6.7%)、凝血功能障碍 2例(2.2%)、巨大儿 2 例(2.2),其他原因 1 例(1.1%),详见表1;胎盘因素的平均出血量高于其它原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862,P>0.05),详见表2。

表1 产后出血危险因素分析

表2 产后出血情况分析

3 讨论

产后出血是造成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如果不能及时发现出血原因并采取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案,产妇极容易出现失血性休克,造成产妇死亡。子宫收缩乏力、胎盘因素、软产道损伤和凝血功能障碍是产妇产后出血的4个最为主要的原因,这4种因素也可以同时存在,而宫缩乏力是产妇产后出血最常见的原因[5]。本次研究中,因宫缩乏力而造成产后出血的有57例,占产后出血总例数的63.3%。

通常情况下,胎儿分娩出后,产妇不同方向走行的子宫肌纤维的收缩,能有效压制其肌束间的血管,从而抑制产后出血。如果产妇出现子宫肌纤维收缩无力(宫缩乏力)的情况,其血管就会失去有效的压迫,产后出血就非常容易出现。引起产妇宫缩乏力的原因很多,但主要包括下列几个方面:①产妇在分娩过程中太过于紧张,长时间不能放松下来;②整个分娩过程太长,产妇已出现疲劳反应;③分娩时产妇的羊水过多以及巨大儿、多胎妊娠现象都会使产妇的子宫肌纤维过度伸展,这就会造成其子宫肌纤维在产后难以恢复,出现收缩乏力的情况;④产妇因多次分娩,其子宫肌纤维已经有所受损;⑤产妇可能因子宫畸形、子宫肌瘤等病症而造成子宫肌纤维发育不良,功能不够齐全[6]。治疗因宫缩乏力而造成的产后出血可用欣母沛、卡孕栓进行治疗,药物治疗的同时配合适当的子宫按摩,然后用医院的无菌纱布填塞子宫进行压迫止血。宫腔填塞时,要准备4层长100 cm,宽3~5 cm的无菌纱布,将5%的甲硝唑液中来浸湿纱布后弄干,在子宫切口处用卵圆钳夹起纱布放入宫腔,为了不留下空隙,可以从底部开始,自左到右折叠填塞,在子宫颈口出剪去多余纱条,将预留的纱条尾部没入阴道2 cm。为了使纱条容易取出,在缝合创口时不要将其缝住。需要注意的是,前置胎盘孕妇的子宫下段是重点填塞区域。术后还需抗生素消炎,保证下体清洁。为了避免发生感染,纱条必须在术后24 h内取出。首先给孕妇静脉注射缩宫素,并严格对外阴消毒,然后慢慢取出纱布,再观察0.5~1 h。如果经上述方法后产妇任无法止血,为挽救产妇生命,可进行子宫动脉结扎术。

研究发现,胎盘因素占产后出血原因的26.7%。根据产妇具体的胎盘剥离情况,产妇的胎盘滞留、胎盘粘连和胎膜残留都会影响到其宫缩的状态,这是胎盘因素造成产妇产后出血的原因所在。如果胎儿分娩出超过了30 min,经积极治疗后产妇的胎盘仍然没能剥离,而且有大出血的情况,这个时候徒手进行胎盘剥离是个不错的选择[7]。

产妇的软产道裂伤,主要是指其会阴、阴道、宫颈和子宫下段的裂伤,这些裂伤容易造成产妇产后出血,引起软产道裂伤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①产妇的外阴组织弹性比较差,这里面包含有外阴和阴道炎症的不良作用;②多胎妊娠、巨大儿或者产妇在分娩中用力过度都可能造成软产道损伤;③产妇因难产进行过相关阴道手术助产,这也会损伤到其软产道;④分娩后的检查不彻底、不仔细,有些出血点没能及时处理;⑤在最后的缝合阶段操作不当。针对此种出血可用欣母沛、卡孕栓进行药物止血,积极仔细的检查患者的裂伤部位,如果出现血肿,要及时切开清除淤血,宫腔填纱法也是个不错的止血选择,填纱在1~2d后取出来[8]。

其他诸如凝血功能障碍、妊娠期并发症等因素造成的产后出血,出血量较大,而且难以控制。针对此种产后出血状况,要对孕妇进行定期检查,分娩前要注意营养摄入和保健,对孕妇的生产历要做详细了解,在分娩过程中也要对产妇的相关指标进行实时监测,发生意外及时处理[9]。

本次研究表明,阴道分娩产妇的产后出血发生率低于剖宫产产妇,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χ2=5.371,P<0.05);单胎妊娠产妇的产后出血发生率远低于多胎妊娠产妇,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χ2=4.364,P<0.05);经产妇的产后出血发生率也高于初产妇,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χ2=2.378,P<0.05),这与龚志华等人的研究结果相符[10]。

总而言之,产后出血严重危害着产妇的生命健康,产后出血也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宫缩乏力引起的产后出血最为常见,这需要产前的检查、产中的监护和产后的应对相结合。临床证明,欣母沛、卡孕栓治疗产后出血非常有效,而传统的宫腔填纱法也有较好的止血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许丽美.妇产科阴道分娩产后出血相关因素分析及应对措施探讨[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4(1):257.

[2]邓巧云.产后出血相关危险因素的研究进展[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3(S3):514-516.

[3]高丽杰.影响产后出血的危险因素分析[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3(32):3571-3572.

[4]滑文美.剖宫产产后出血的相关危险因素调查及干预措施[J].血栓与止血学,2013(6):267-269.

[5]赵春松.产后出血的相关危险因素和减少出血的措施[J].中国医学创新,2010(21):41-42.

[6]戴秋兰.产后出血量的评估及产后出血相关因素的探讨[D].福建医科大学,2012.

[7]黄倩.血的危险因素分析及对策[J].湖南中医药大学学,产后出报,2013(4):61-62.

[8]张丽平.产后出血的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措施[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0(3):30-32.

[9]鲍优兰.浅析产后出血的危险因素[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1(8):1351-1352.

[10]龚志华.产后出血影响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D].中南大学,2012.

猜你喜欢

胎盘出血量产后
被诊断为前置胎盘,我该怎么办
女性产后便秘怎么办
探讨子宫压迫缝合术在产后出血治疗中的作用
产后出血并发症的输血治疗及预后
不同分娩方式在产后出血量估计上的差异
被诊断为前置胎盘,我该怎么办
猪胎盘蛋白的分离鉴定
前置胎盘伴胎盘植入的磁共振诊断价值
爱自己从产后护理开始
产后出血量的评估及产后出血相关因素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