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新形势下如何搞好永川区蚕业技术推广工作

2014-01-23颜泽兰

中国蚕业 2014年2期
关键词:蚕农蚕业永川

颜泽兰

(重庆市永川区经济作物技术推广站,重庆永川 4 02160)

浅析新形势下如何搞好永川区蚕业技术推广工作

颜泽兰

(重庆市永川区经济作物技术推广站,重庆永川 4 02160)

阐述了蚕业技术推广的含义和重要性,分析了当前重庆市永川区蚕业所具有的蚕桑生产规模小、经营模式单一、基础设施落后、蚕业技术推广体系不健全、蚕农年龄偏大、技术推广方式老化等特点,提出了通过完善蚕业技术推广体系、创新蚕业科技推广方式、拓宽蚕业科技服务范畴等措施来搞好蚕业技术推广工作。

永川区;蚕桑;蚕业技术;推广工作

蚕桑产业是我国传统的优势产业,中国丝绸久负盛名,一枝独秀,蚕茧、生丝、坏绸产量分别占世界总产量的85%、80%、45%以上,居世界第1位[1]。永川区是重庆市主要的茧丝绸生产、加工和贸易基地,栽桑养蚕源远流长,“男耕女织,农桑并重”,长期形成了无地不栽桑,无家不养蚕的可喜局面。1992年发种量达11.7万盒[2],富裕了一方百姓,还兴起了4家丝绸加工企业,扩大城乡就业5 000多人。“满城皆为织机声,彩蝶纷飞误采蜜”,这是对永川蚕丝产业的真实写照,栽桑养蚕已成为永川农村的骨干产业。但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城镇化的快速推进,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大量进城务工,蚕桑从业人员紧缺,老龄化、低龄化突出,加之蚕业技术推广体系不健全、科技队伍薄弱、技术推广创新意识不强、技术推广不到位、科技成果转化率低,科研创新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不足、蚕业科技水平低、综合开发利用率不高、养蚕比较效益下降,茧丝价格波动大、蚕农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不强等多种因素,特别是劳动力不足和科技水平不高两大因素严重制约着蚕桑产业的发展,蚕桑生产大幅下滑,至2013年永川区仅有投产桑园2 000 hm2,发放蚕种10 823盒,生产鲜茧393 t,蚕桑行业面临巨大的危机。传统蚕业向现代蚕业发展是蚕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但要实现传统蚕业向现代蚕业的转变必须要有更广泛的蚕业技术作支撑,而蚕业技术推广是蚕业生产新技术应用于蚕业生产的重要手段,是发展现代蚕业的重要措施。因此,面对新形势下永川区蚕桑产业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如何搞好蚕业技术推广工作成为摆在我们蚕业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笔者结合多年的工作经验就如何搞好蚕业技术推广工作进行了探讨。

1 蚕业技术推广的含义和重要性

1.1 蚕业技术推广的含义

《农业技术推广法》指出:农业技术推广是指通过试验、示范、培训、指导以及咨询服务等,把应用于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的科技成果和实用技术普及应用于农业生产的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的活动[3]。所以,蚕业技术推广是指通过试验、示范、培训、指导以及咨询服务,把应用于栽桑养蚕及蚕业综合开发等的科技成果和实用技术普及应用于蚕桑产业的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的活动。

1.2 蚕业技术推广的重要性

蚕业技术推广是蚕业科研成果转化的重要手段,是科技与农民、科技与政府融合对接的桥梁,是蚕桑产业获得高产丰收的重要措施,技术推广和成果转化在产业发展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通过蚕业技术推广使蚕业从业人员牢固掌握蚕业基本知识、先进实用技术和蚕业信息,不断提高蚕业科技水平、管理能力以及市场竞争意识;实现传统蚕业向现代蚕业的转变,实现蚕业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助推蚕桑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对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2 当前永川区蚕桑产业的特点

2.1 蚕桑生产的特点

2.1.1 蚕桑生产规模小 蚕桑产业是一个劳动强度大且密集的产业,时间短,见效快,主要以户营为主,零星分散,规模小。据永川区2013年蚕桑生产资料统计,永川区2013年有养蚕户1 800多户,全年发放蚕种10 823盒,年户均养蚕不到6盒,户均产茧不足200 kg。由于蚕桑生产规模小,蚕农重视程度不够,同时不能形成规模化生产,严重阻碍了蚕业技术的推广。

2.1.2 蚕业经营模式单一 永川区现有桑园面积2 000 hm2,其中良桑1 200 hm2。蚕农主要以“栽桑—养蚕—售茧”为主,蚕业综合开发利用率低,全区蚕业综合开发利用不到10%,桑园闲置较多。

2.1.3 基础设施落后 由于投入不到位,有专用蚕室及配套设施较完善的农户比例较小(约占40%左右),多数蚕农用的是“口袋屋”、“人蚕混居”、“畜蚕同室”,难于彻底消毒防病、科学饲养,这也制约了养蚕标准化技术的推广。

2.2 从业人员的特点

2.2.1 蚕业技术推广体系不健全 村、社级蚕业技术服务体系解体,各镇(街)蚕桑技术人员都是身兼多职,在蚕桑工作中只起着发放蚕种的作用。由于蚕业技术推广人员少、业务不熟、知识老化,在实际工作中难以适应新形势下蚕业技术推广的工作,技术指导与服务难于跟上。据我们调查,永川区的12个养蚕镇(街)没有一个镇(街)配有专职蚕桑技术员,并且,部分兼职蚕桑技术员是从其它行业中抽调出来的,缺乏蚕桑专业知识,无法深入蚕区指导蚕农,蚕业技术得不到即时普及,致使蚕农无法获得最好的经济效益,从而影响蚕农栽桑养蚕的极积性,最终阻碍了蚕桑产业的发展。

2.2.2 蚕农年龄偏大 农村大量劳动力外出务工,留守在家的基本是老人,他们年龄偏大、文化程度较低且兼有照顾留守儿童之责,这种现状严重制约着蚕业技术的推广和蚕桑产业的发展壮大。据永川区2011年蚕桑生产资料记载,永川区蚕桑重点镇(村)的蚕农中年龄在50~60岁的占65%,45~50岁的占30%,40~45岁的占5%之间;文化程度是小学的占52%,初中的占45%,高中的占3%。近两年,随着进城务工人员的增加及现有养蚕人员年龄的增长,有进一步恶化的趋势。

2.3 蚕桑生产技术的特点

蚕桑生产涵盖种植、养殖、蚕业综合开发、加工及销售等多个环节,涉及千家万户的蚕农,面广、技术含量高。

2.4 当前蚕业技术的推广方式

目前,重庆市永川区蚕业技术推广方式单一、老化、手段落后,在推广过程中多以培训讲解为主,是一种简单的单向式技术传输,缺乏互动交流平台;讲解的知识属于普遍性的知识,针对性不强,不能满足个性化的需求,不能适应蚕农对新技术的需求;每次培训时间短,内容多,理论性强,缺乏可操作性,蚕农兴趣不浓,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

3 搞好永川区蚕业技术推广的措施

3.1 完善蚕业技术推广体系

市场的基本特征就是竞争,既是质量的竞争,也是人才的竞争,其实质是比技术水平、比管理水平。有了先进的蚕业技术、科技成果,也要因地制宜在生产实践中反复地试验、展示、应用、传播,才能推而广之,提高增产效益。蚕业技术推广体系是蚕业技术应用的载体,也是现代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重要手段。因此,新形势下,更应不断理顺蚕业运行机制,完善蚕业技术推广体系,特别是完善由国家、集体、个人相结合的多层次、多渠道、多辐射点的蚕业技术推广体系;进一步发挥区、镇(街)、村、社一级的技术服务网络的作用,提高服务水平;还要不断扩展专业合作组织,培育农村蚕业技术协会,并组建一支由蚕业技术人员、养蚕大户、行业主管等组成的专业技术推广队伍,指导蚕桑生产的各个环节,解决蚕业技术推广最后一公里的问题,促进蚕桑实用技术进村入户。

3.2 创新蚕业科技推广方式

当前农村最稀缺的资源是人才,是科学技术,蚕农也渴望通过提高科学文化素质来发展生产致富,但面对农村千家万户推广蚕业新技术也面临不少的难题,所以我们在蚕业技术推广中必须创新蚕业科技推广方式,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3.2.1 创新技术资料编写 蚕业技术推广部门应积极组织经验丰富的专家和技术人员,编写实用技术资料,把栽桑养蚕丰产的关健技术、专业术语、计量单位编印成广大蚕农一看就懂、一学就会、易记、好操作的“傻瓜”技术,发给蚕农。

3.2.2 创新技术培训办法 采取镇(街)、村、社、产业基地联合,有针对性地开展订单培训、专业培训,在田间地块搭建课堂,通过多媒体、挂图等形式,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以最易接受的方式,真心耐心地给蚕农讲授先进的实用技术。“喊破了嗓子,不如做出样子”,讲完后还要将蚕农带到现场实地观看,互相交流,解答疑难问题,使蚕农能够当场听得懂,回去做得来,实现从填鸭灌输式培训向实用互动参与式培训的转变,同时也减轻了组织安排的烦锁和经济的压力。

3.2.3 创新样板示范模式 区、镇(街)、村要以示范大户为依托,层层建立蚕桑技术示范推广点,每个重点村培育1户示范大户,在蚕房设施设备、生产技术等方面实行标准化,在经营模式上实行多样化,让蚕农“看得见,摸得着”,亲眼目睹示范效果,示范带动广大蚕农发展生产,实现科研、示范、推广三者结合,实现经济效益和示范效应的同步提高。

3.2.4 创新服务体制机制 一是设立专家咨询平台。由区(县)级技术部门设立专家咨询电话,由经验丰富的专家进行全天候服务,使专家与蚕农能够进行面对面的服务,充分发挥蚕桑“110”的作用,随时随地解决蚕农的疑难问题,为蚕业生产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二是加强蚕业技术信息服务工作。利用农业科技电视节目、蚕业信息网络、手机短信服务、广播电台等平台,根据不同的季节,及时准确地向镇(街)、村、社蚕桑技术员及蚕农发送相关的技术措施、行业信息、气象信息等,让广大蚕桑工作者及蚕农第一时间掌握知晓相关的技术和信息,为广大蚕农即时提供最快捷、最有效的服务,实行“科技人员+协会+农户”的运作模式,使协会能够做到信息共享、技术共用、市场共占、利益共沾。同时通过信息服务,拓宽推广视野,积极引导广大农民运用蚕业新技术,缩小与蚕业发达地区的距离。

3.2.5 创新物资配送方式 每个蚕业重点村设立1个蚕需物资服务点,为蚕农提供优质的蚕需物资,让蚕农“买得放心”,同时开展技术咨询,为蚕农搞好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可在来苏、宝峰、金龙、青峰、松溉等重点镇的重点村,设10个蚕需物资服务点。

3.3 拓宽蚕业科技服务范畴

现代蚕业的特征是高产、优质、绿色、生态、低碳、环保、安全,最大限度地实现农民增收、行业增效和可持续发展[4]。因此,蚕业技术推广必须结合当地的具体情况,有重点地不断拓宽推广服务范畴,从单纯的产中种养技术服务中解脱出来,向产前、产中、产后全方位服务拓展,向高产、优质、高效、绿色、生态、低碳、环保、安全的技术服务转变,向跨部门、多学科、综合开发技术服务结合转变,向高新技术开发转变。为此,永川区蚕业发展不能再循守传统落后的低水平运行方式,必须建立以良种为核心,省力、优质、高效为重点,消毒防病为保障的先进实用的配套技术体系,推广蚕业综合开发、循环蚕业等技术,充分利用永川区丰富的桑树、蚕房、劳动力资源和旅游资源,发展桑枝食用菌,生产桑叶茶,桑园内套种黑麦草发展养兔业,发展林下经济饲养土鸡,结合旅游业和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建立果桑采摘园,发展观光蚕业,开展蚕桑科普宣传,展示蚕桑农耕文化等,变无用为有用,变一用为多用,提高蚕业综合开发利用率。同时,极积参与生产流通和加工环节的技术服务,贯彻落实各项惠农政策;参与蚕桑产业农用物资质量监督,防止假、劣产品坑农,助推蚕桑产业的发展。

通过完善蚕业技术推广体系、创新蚕业科技推广方式、拓宽蚕业科技服务范畴等措施,切实破解蚕业科技推广的“瓶颈”制约,提高科技水平,提高单产和质量,保证蚕农的利益,全面提升蚕桑产业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实现传统蚕业向现代蚕业的转变,从而稳定永川区蚕桑产业的发展。

[1]佚名.形势分析:丝绸产业进一步海阔天空[J].重庆蚕丝信息,2013,(7):1.

[2]永川市农业志编篡委员会.永川市农业志(1986—2006)[M].永川:[出版者不详],2007.

[3]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农业技术推广法[EB/OL].找法网,2012- 08- 31.http://china.findlaw.cn/fagui/p_1/371205.html.

[4]林元吉.县校合作科教兴农[J].蚕学通讯,2005,25(2):43-44.

[S88-9]

C

1007-0982(2014)02-0045-03

2014-02-05;

2014-03-26

颜泽兰(1964—),女,重庆合川,本科,高级农艺师。

Tel:15803003258,E-mail:506170045@qq.com

猜你喜欢

蚕农蚕业永川
黄永川和他的“中华花艺”
四川蚕业2021年总目录
《四川蚕业》稿约
四川蚕业2020年总目录
《四川蚕业》2021年征订启事
躲雨
苗品记永川秀芽
苗品记永川秀芽
苗品记永川秀芽
始兴首批春茧鸣锣开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