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强民族特异性在壮医学科研的基础性作用△

2014-01-23罗本华

中国民族医药杂志 2014年1期
关键词:壮医民族性特质

罗本华

(1.广西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广西 南宁 530001;2.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广西 南宁 530001)

1 目前壮医学科研的基本现状

1.1 壮医学科研的主要科研机构和科研人员主要集中在广西中医药大学壮医药学院和广西民族医药研究所。多年来,壮医学科研人员先后承担了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在内的数十项壮医药研究课题,发表了300多篇壮医药方面的学术论文,出版了20多部壮医药专著等。但是,壮医学研究是严重滞后的。首先,壮医学初始的发掘整理起步较晚:除了壮医药线点灸疗法、壮医经筋疗法、壮医药物竹筒拨罐疗法等少数几种壮医诊疗方法得到发掘整理和推广应用之外,大量的具有特色、疗效确凿的壮医诊疗方法尚未得到认真的发掘整理和规范提高;如壮医目诊、甲诊、壮医刺血疗法、壮医熏蒸疗法、壮医敷贴疗法、壮医火针疗法、壮医解毒排毒等,都有待于投入经费,组织力量,进行发掘整理、研究提高,在规范的基础上推广应用;数以万计的壮医验方秘方“濒临”失传,有待于科学筛选和临床验证。其次,壮医学的基础科研尚处于起步阶段,谈不上真正基础性和科学性研究。其三,科研队伍弱小:广西壮医学人员队伍不足150人,10多位壮医药学硕士,无壮医学专业博士,20多名正副高级职称,2名中医博士,目前壮医学骨干学术队伍较小和脆弱的。

1.2 壮医学开展的科研工作和成果水平。纵观壮医学科研立项或完成课题,以最初始的调研发掘整理、教学和教材、参考书籍编写为主要内容,这是目前学科建设处于初始阶段决定的。但存在的问题较多。首先,原创性较少和不尊重民族特异性:大多是搬抄中医、针灸学的主要内容,改换壮医名字术语重新组合为壮医的理论体系,即之谓壮医学的新发掘,究实质非壮医民族特异性东西,或拥有特异性成分也极少,或明显的生搬硬套、没有自然连贯的痕迹,或一些现已成型的壮医基本理论框架也是明显中医理论翻版痕迹;结果只能是不符合壮医特质的定义。其二,发掘整理不主要是基于可考的史实、务实的民俗民风采集,不尊重民族特异性,即现在的发掘科研工作有投机之情形。借政策发展壮医之际,争得科研费用为先,而真正的怎么执行科研不太讲究,存在一定的搬抄、拼凑结果之风,或以中医思维改造手段之嫌。还有,壮医学科研成果多集中在这些初始内容的发掘整理和编著上;但表现整体的科研水平较低,高水平的较少,真正须深入的和须科研水平的研究就更少了。目前多级政策均优先支持壮医药发掘整理的初级课题,壮医学取得高级别的科研方向和课题立项、成果就甚少,反映壮医人才队伍的科研水平亟待提高。

以壮医教材编写的科研为例,目前壮医学教材如雨后春笋般的完成,而如壮医外科学等存在明显的搬抄之风,非常缺乏民族性的壮医临床基础,临床指导意义不强,更不适用培养壮医学生。一则编者真正长时间从事壮医研究的人员不多,难保证其临床高水平、高质量;二者也不乏中医药学名家投入教材编写之中,但难保持壮医学的民族特异性和传统继承性。

2 壮医学民族特异性是壮医发掘整理及科研所依托的根本属性

壮医学民族特异性是壮医学最本质的属性,是壮医保持独立性的基石,也是区分壮医和非壮医的根本属性,也是壮医学发掘整理研究及科研所依托的根本属性。壮族与汉族自汉代就统一了,有了广泛的交流和交融,中医早在壮族地区生根了,中医学吸收了较多的壮药、解毒药,也吸收一定的壮医学的成分,如痧、盅等病名和一些壮医解毒方法等,并以中医理论升华,更好地指导这些地方病的防治,这在历代的中医著作中多有反映;而壮医也吸收一定的中医精华,并始终保持着壮医的独立性,要素关键在于传统壮医的民族特异性。历史上的壮医不应是在壮族地区行医的中医,中医壮医交融结果更多的是据主流的中医同化吸收壮医,而只有能保留壮医民族特异性为核心的或主体的部分才是传统壮医;传统壮医是壮族医疗卫生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不应是主要部分,即使土司制度下也应是能有记录和组织机构的官方中医。壮民族特异性要求壮医学中壮医元素占据主要比重;而历史上壮医理论体系的大小、内容多寡是个不甚详知的问题,至少目前确知和已成形肯定的较少,很有必要确定其历史的内涵和外延,因为壮医历史上主要形式是口传心授,又没有自己文字文献记录,中医文献记录部分也极少与不详,是值得研究的方面和不可逾越的过程,即传统壮医学本身就是一个未知和有待发掘的任务。历史上的传统壮医学是现代壮医学继承和研究的基础。当前,壮医学目标是要建立完备而庞大的理论临床体系,对目前临床各科具有系统理论指导和有效临床诊断治疗措施的壮医医疗体系,是个宏大的工程计划,这应是现代壮医学,而这个现代壮医学的发掘计划,很有难度、超前和需要极高科学性的研究任务。

3 当前壮医学科研民族特异性不强的原因分析

壮医学研究要求复杂知识结构,当前壮医科研的民族特异性不强。首要的是人才决定科研,壮医素质较弱的人才队伍决定进行高素质的壮医科研较难。如上民族特异性的分析,及壮医学历代口传心授的传承形式,决定了从事壮医学的研究人才就必须具备一定的文史知识背景、医学知识和掌握较高现代自然科学技术的复合型人才;已有壮医学人才,大部分不是壮族,或壮民族特异性素质不强,或文史背景不足,或多数人现代新技术不足或缺乏科研常识,不遵从壮医学科研最基本的民族性准绳;新加入人员须在某方面有一个较长的磨历和补充过程;中医药学名家缺少民族特异性素质,投入壮医学科研须较长时间的的改造。而较小的壮医学队伍和高级科研人才,决定壮医高学历人才培养不是很快的过程,现今社会下,稳固的长期从事壮医学的专业思想也是一个问题。弱小的壮医人才队伍决定了目前壮医学科研的鲜明民族性特异性不强,很难产生高素质的壮医科研成果。还有,历史上壮医学多以口传心授传承,较适合壮族师徒相传、祖辈相传,难以吸引高素质的医学人才和吸纳现代医学知识;决定壮医学不是繁深的理论体系、不须具备深厚的知识背景;因而民间真正传承的壮医学人员是较困难从事壮医学科研的。

4 加强民族特异性自律和评价体系是壮医学科研良性发展的核心所在

目前,新形势广泛需要中医学和东盟的交流,民族壮医学也处于显著位置;加强壮医学科研建设要突显壮医自身民族特异性的重要性,加强民族特异性自律;要求建立以民族特异性为核心标准的壮医学发掘整理和科研的评价标准体系。故而,壮医学的基本科研,无论在最初始的文献发掘,还是在教材整理的编写方面,以及在这些既有科研形成的成果上,均应反映壮医学民族性素质、体现对民族特异性尊重,以之为准绳,进行自律,加强指导壮医学的科研,这是壮医学科研良性发展的核心所在。如对壮医科研工作必须建立在内在壮医民族特质的素质规律尊重基础之上,或以群众内在的民族特质性壮医学观念为基础,或以具有特异性的壮医学主体医疗市场比重为依据,或以能调动的合适特异性的壮医人才有生力量为依托,这些也是国家壮医发展新政策的最基本考量方面;以此为基础,再结合国家新政策基础,务实地发展具有民族特异性的壮医学科研。目前,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基本建成,广西所处桥头堡的位置,客观外部环境迎来良好的壮医政策,这是壮医顺势发展壮大的良好机遇。只是当前良好外部形势下的壮医人该如何抓住机会,该如何做,才是最重要的和决定壮医将来命运的。因而壮医学人应该多考虑壮医学自身民族性自律和人才队伍自身特点去发展;不能急功近利,好大喜功,不能疲于外部政策要求,急于完成教材编著任务,急于政策导向去完成相关的规定下达任务,并作凭借外部力量完成使命之想,而应该建立在率先依据自身壮医特质力量上,加强自身民族特质的素质修炼上,去壮大壮医药民族性特质的人才队伍,去提高自身科研基本素质,去发觉适合自身壮医民族性特点的科研,理顺适合自身民族特质科研的先后缓急。并探讨壮医自身民族特质与中医、西医的关系,在依赖壮医学自身民族特异性规律和建构基础上,即传统壮医学的壮族特异性基础支柱,把这个支柱发掘得足够大、足够强,这是目前壮医学人才的必修课,使壮医学能容纳更多、更好的新知识,并融化为壮医特异性的组成成分;其中最主要是吸纳中医学、现代西医学的合理内核为壮医所用,容纳在壮医独立性的支撑框架之内,能经受住壮医民族特异性的检验,这是现代壮医学的发展之道;决非挪移、拼凑中医、西医知识之异途。因而,壮医民族特异性评价标准体系建设是确保壮医学良性和持续发展之道。

猜你喜欢

壮医民族性特质
基于培养壮医临床思维的壮医五诊实训教学改革探讨
文人的心理探索之“痴颠狂怪”特质
“缺失的伊甸园”:约瑟夫·奥尼尔《地之国》中的美国民族性反思
壮医六方藤方对慢性盆腔炎模型大鼠血清白介素-6、TLR样受体4表达的影响
浅析微广播剧有效传播的三大特质
论儒家思想的宗教特质
比照中医,求同存异
——略论壮医翻译现状及出路
基于ISNTCM的壮医诊断术语英译策略❋
浅谈黄自艺术歌曲的民族性
论传统雕塑的民族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