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干预前后白内障围术期抗菌药物应用分析

2014-01-23黄天国陈玲园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4年9期
关键词:滴眼液本院霉素

黄天国 陈玲园

干预前后白内障围术期抗菌药物应用分析

黄天国 陈玲园

目的比较干预前后白内障围术期抗菌药物应用状况, 促进合理用药。方法随机抽取2012年10~12月(干预前)60例、2013年10~12月(干预后)60例进行比较分析, 对抗菌药物品种、联合用药、给药时机、疗程进行统计。结果干预后全身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比例为1.67%。抗菌药物的品种选择为二代头孢菌素, 疗程已控制在24 h内。结论通过临床药师干预, 本院白内障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应用已基本合理。

白内障;抗菌药物;合理应用;临床药师;干预

白内障手术属于Ⅰ类切口, 为有植入物的清洁手术, 白内障术后眼内炎的发生率虽低但极具破坏性, 一旦发生, 抗感染效果差, 甚至导致摘除眼球等严重后果。如何规范应用抗菌药物预防术后感染至关重要。本院临床药师2013年1月开始对白内障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进行干预。为了分析干预措施是否达到预期效果, 抽取2012年10~12月(干预前)60例、2013年10~12月(干预后)60例白内障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应用情况进行了比较。

1 资料与方法

1. 1一般资料 抽取本院2012年10~12月、2013年10~12月白内障出院病历共120份, 其中2012年10~12月60例为非干预组, 2013年10~12月60例为干预组, 剔除白内障术前已有感染的病例。平均年龄分别为70.21岁、67.93岁。所有病例均采用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人工晶体植入术。

1. 2方法 抽取、统计120例患者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情况, 并建立调查表。统计患者姓名、住院号、性别、年龄、诊断、手术名称、抗菌药物名称、用药途径、用法用量、总用量、住院时间、继发感染情况等。非干预组60例、干预组60例均在术前术后局部应用抗菌药物,使用率100%。药物品种为洛美沙星滴眼液、氧氟沙星滴眼液、左氧氟沙星滴眼液、妥布霉素地塞米松滴眼液。

1. 3评价标准 围手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合理性评价标准参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关于进一步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的通知》(38号文)等。

1. 4干预措施 成立由主管院长直接领导, 医务科、药学部、院感科和检验科共同参加的抗菌药物合理使用小组, 以临床药师为主体规范白内障围手术抗菌药物使用。采取宣传培训、监督检查与信息反馈相结合的方式, 确保白内障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应用干预方案的顺利实施。与科主任沟通, 组织学习,并把临床药师发现的目前白内障围手术期存在的不合理用药情况反馈给临床医生, 及时整改。

2 结果

2. 1全身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情况 调查结果表明, 干预前60例全部采用了全身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率达100%,其中5例使用头孢西丁钠(8.33%), 9例使用克林霉素(15.00%), 46例使用头孢呋辛钠(76.67%)。干预组60例有1例全身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头孢呋辛钠), 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率1.67%。预防使用率显著性下降。

2. 2干预前、后抗菌药物联合用药情况 调查结果表明,干预前60例、干预后60例均无联用2种或2种以上抗菌药物情况。

2. 3干预前、后抗菌药物给药时机、疗程 调查结果表明, 干预前60例白内障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首次给药时机术前0.5~2 h给药35例(占58.33%)和术后返回病房25例(占41.67%);疗程为2d的13例, 占21.67%, 疗程为1d的47例,占78.33%。干预后60例中1例使用抗菌药物首次给予时机为术前30 min, 疗程为1 d。

3 讨论

3. 1全身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比例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规定:Ⅰ类切口手术一般不预防使用抗菌药物。专家建议[1]常规白内障手术术后一般不采用全身抗菌药物, 除感染高危患者如高龄、糖尿病、独眼、外伤等特殊情况可考虑使用。白内障手术为有异物植入的Ⅰ类切口, 一般不预防使用抗菌药物。干预前本院白内障手术围手术期全身性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比例为100%, 与雷小航[2]报道基本一致。通过临床药师的有效干预, 抗菌药物比例由100%下降为1.53%。同时, 术后无一例感染发生。

3. 2全身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的品种 眼科Ⅰ类切口手术感染主要的病原菌是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等。应有针对性地选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敏感的第1、2代头孢菌素作为预防用药, 对于β-内酰胺类过敏者可选用克林霉素。干预前, 药物品种的选择存在不合理情况:5例使用头孢西丁钠(8.33%)。头孢西丁钠为头霉素类抗菌药物, 对革兰阳性、阴性需氧及厌氧致病菌具有广谱抗菌作用, 可诱导部分肠杆菌科细菌产生β-内酰胺酶, 卫生部38号文未将其列为预防用药品种。9例使用克林霉素(15.00%), 其中7例患者未对β-内酰胺类过敏而选择克林霉素预防感染。

3. 3预防用药时机及疗程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规定:接受清洁手术者, 在术前0.5~2 h内给药, 或麻醉开始时给药, 总的预防用药时间不超过24 h, 个别情况可延长至48 h。干预前本院白内障手术围手术期存在术前未用而术后使用抗菌药物且疗程较长情况。

3. 4局部抗菌药物的使用 吴强等[3]报道, 正常眼和白内障术后的结膜囊可有多种细菌存在, 主要为表皮葡萄球菌、洛菲不动杆菌和金黄葡萄球菌。局部应用抗菌药滴眼液能有效清除结膜囊的菌群, 从而降低术后眼内炎的发生。非干预组60例、干预组60例均在术前术后局部应用抗菌药物,使用率100%。药物品种为洛美沙星滴眼液、氧氟沙星滴眼液、左氧氟沙星滴眼液、妥布霉素地塞米松滴眼液。喹诺酮类药物[4]对多数革兰阴性和阳性菌均有较强的抗菌活性, 前房穿透性较好, 在前房内能长时间维持有效抑菌浓度, 为白内障手术围手术期预防感染的首选药物。

4 小结

通过临床药师干预, 本院白内障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应用已基本合理。今后, 要进一步发挥临床药师的作用, 不断强化临床医师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的意识, 加强围手术期无菌操作及局部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 使本院眼科白内障手术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保持合理化。

[1] 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白内障和人工晶壮体学组.关于白内障围手术期预防感染措施规范化的专家建议(2013年).中华眼科杂志, 2013,49(1):76-78.

[2] 雷小航.白内障晶体植入手术围术期抗菌药物使用调查.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0,20(12): 1785-1786.

[3] 吴强, 管建花, 宋蓓雯, 等. 正常眼和白内障手术前后结膜囊细菌菌谱及抗生素应用的对比研究.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 2008, 30(11):836-839.

[4] 姚克,章征,杨瑶华,等.人眼滴用氧氟沙星和环丙沙星及妥布霉素的前房穿透性研究.中华眼科杂志, 2003,39(12):736-739.

547000 广西河池市人民医院药学部临床药学室

猜你喜欢

滴眼液本院霉素
冰珍清目滴眼液联合玻璃酸钠滴眼液雾化治疗干眼并发视疲劳的临床疗效观察
0.05%环孢素A纳米粒滴眼液治疗干眼症的实验研究
本院急救设备应急库房的建设与临床调配评估的探讨
阿奇霉素在小儿百日咳的应用
溴芬酸钠滴眼液治疗干眼症的临床效果观察
PDCA循环在降低本院住院药房药品调剂差错中的应用
桑叶中1-脱氧野尻霉素的抗病毒作用研究进展
数据挖掘在学校招生工作中的应用
D-柠檬烯对衣霉素诱导的胰腺MIN6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
普拉洛芬联合聚乙二醇滴眼液治疗干眼的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