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莫西林的临床不良反应分析
2014-01-23付彩芳
付彩芳
阿莫西林的临床不良反应分析
付彩芳
目的了解阿莫西林的临床不良反应。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1年12月~2013年12月收治的67例使用阿莫西林治疗后出现不良反应患者的临床资料, 探究患者给药状况、使用剂量与不良反应及治疗、转归等具体情况。结果临床上较为常见的是皮肤过敏与过敏性休克, 幻觉、腹痛、瘙痒、血尿以及死亡等较为少见, 阿莫西林不良反应易发于治疗期间与治疗后。67例患者经治疗出现2例(2.99%)死亡, 65例患者临床症状均消失, 治愈率达97.01%。结论在阿莫西林使用中, 要把握其适应证与禁忌证, 坚持合理用药, 强化临床观察, 避免发生不良反应。
阿莫西林;不良反应
阿莫西林(Amoxicillin)属于一种抗感染药物, 对革兰阳性球菌或革兰阳性杆菌等诱发的器官与组织感染疾病尤为适用, 譬如皮肤软组织、消化道、泌尿系统、呼吸道以及鼻、耳、喉等感染治疗, 均可取得显著成效[1]。伴随着药物的广泛推广与应用, 阿莫西林临床不良反应也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在现阶段, 对其不良反应进行系统研究, 并予以针对性措施,强化预防治疗, 有助于药物的临床推广与使用。本文主要对本院2011年12月~2013年12月收治的67例采用阿莫西林治疗后诱发不良反应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旨在探究阿莫西林诱发不良反应的发生规律与临床特点, 相关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一般资料 本组选择本院于2011年12月~2013年12月收治的采用阿莫西林治疗后诱发不良反应患者67例为研究对象, 其中男35例, 女32例, 年龄8个月~87岁, 平均年龄在(39.87±6.33)岁之间。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均完整, 且与相关临床诊断标准吻合, 均予以阿莫西林进行抗感染治疗。
1. 2方法
1. 2. 1研究方法 统计本院于2011年12月~2013年12月收治的67例采用阿莫西林治疗后诱发不良反应患者的临床资料, 对所有患者一般资料、不良反应类型、发生时间、药物剂型、临床表现、给药途径、治疗与转归等状况展开回顾性分析。
1. 2. 2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采用阿莫西林(生产厂家:珠海联邦制药股份有限公司中山分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44021351)治疗后, 当患者存在明显不良反应后, 即刻停药, 予以对症治疗。过敏患者可予以500 ml浓度为5%的葡萄糖生理盐水, 施加30 ml浓度为10%的葡萄糖酸钙(生产企业:海南制药厂有限公司制药一厂;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46020253), 同时联合地塞米松(生产厂家:天津金耀集团湖北天药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12020514)10 mg与维生素C 3 g, 行静脉滴注。
1. 3观察指标 观察患者出现的不良反应、临床特点、给药类型与途径等状况。
1. 4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对上述资料进行数据分析, 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P<0.05时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用药状况 所有患者用药目的均为预防及感染治疗。针对服药途径而言, 6例为静脉滴注, 0.3 g/次, 1次/d;61例口服, 口服0.5 g/次, 3次/d。口服胶囊剂或片剂患者所占比例较其他给药途径高, 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
2. 2不良反应发生时间 在给药30 min内, 7例(10.44%)患者出现不良反应;于30 min~1 d内, 15例(22.38%)患者出现不良反应;于1~7 d, 31例(46.68%)患者出现不良反应;于7~14 d, 8例(11.94%)出现不良反应;14 d后, 6例(8.96%)出现不良反应。由此可见, 在用药后1~7 d内, 不良反应出现患者所占比例最高,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3不良反应类型与临床表现 14例(20.89%)消化系统,主要临床表现为呕吐、上腹不适、恶心、腹痛、药源性食道溃疡等症状;11例(16.42%)神经系统, 表现为头晕、昏厥、抑郁等;31例(46.27%)过敏反应, 主要表现为全身皮疹、皮肤红肿瘙痒、过敏性死亡、荨麻疹、过敏性休克、淋巴结肿大、过敏性关节炎、喉头水肿、血清型反应与过敏性死亡等;6例(8.95%)心血管系统, 主要临床表现为血压升高;2例(2.99%)血液系统, 表现为造血功能停滞、血小板减少及自身免疫性贫血;1例(1.48%)泌尿系统, 临床表现主要为梗阻性肾衰、急性间质性肾炎、血尿;2例(2.99%)其他系统, 表现为嗜睡、无菌性脑膜炎、视物模糊、偏盲、双眼睑水肿、高热、皮疹、皮炎、瘙痒、表皮大疱松解症等症状。由此可以看出,过敏反应发生率较其他不良反应发生率高,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4治疗及转归 30例(44.77%)患者病情较轻, 予以停药处理, 于停药5 d内所有患者临床症状均消失;35例(52.22%)病症严重患者予以对症治疗后临床症状消失;2例(2.99%)患者治疗无效。治愈率达97.01%。
3 讨论
阿莫西林属于β-内酰胺类广谱抗生素, 胃酸较为稳定,且杀菌能力较强, 一定程度上能够抑制细菌细胞壁合成, 加速细菌破裂溶解, 从而促使革兰阳性菌与革兰阴性菌死亡[2]。在临床上, 阿莫西林在呼吸道、泌尿系统、消化道、视觉系统、血液系统、生殖泌尿系统等感染治疗中得到了广泛的推广与使用, 其疗效确切。从某种角度上来讲, 有助于稳定胃酸。据相关研究显示, 口服阿莫西林后吸收率可达92%左右。此外, 食物不影响药效发挥, 能够最大限度地促进患者康复[3]。近年来, 对阿莫西林诱发的不良反应屡有报道, 严重情况下,易导致患者死亡。由此可见, 对阿莫西林诱发的不良反应进行研究并予以针对性措施具有至关重要的临床意义。在本文研究中, 31例患者给药1~7 d内出现不良反应, 占46.68%。因此, 于给药后相关的医护人员要强化患者生命体征监测,观察患者临床特征, 及时发现患者存在的不良反应, 并将其告知患者, 促使患者自我监测, 便于发现不良反应时及时进行治疗, 有助于控制不良反应。
过敏性反应作为阿莫西林使用者较为常见的一种不良反应, 患者易出现胸闷、头晕、面色苍白、恶心、迟发型过敏性休克以及过敏性休克死亡等[4]。本文研究表明, 本次研究中, 31例过敏性反应患者, 占46.27%, 因此相关的医护人员于给药后0.5 h要强化对患者生命体征的监测, 分析患者呼吸、面色以及皮肤等变化状况, 及时发现不良反应, 并予以针对性处理措施。针对出现过敏性休克症状患者而言, 要予以注射肾上腺素, 借助吸氧等措施缓解患者休克。此外, 必须要强化临床观察, 及时予以有效防范。
一般而言, 于阿莫西林给药后, 患者可能存在消化道不良反应, 临床主要表现为上腹不适、腹痛、呕吐、恶心、药源性食道溃疡等症状。究其根源, 与口服方式存在关联性。据相关报道显示, 通常阿莫西林患者多见于皮肤损害, 临床表现为大疱性疹、多形性红斑、紫癜性疹及剥脱性皮炎等[5]。而在本文研究中未出现这类皮肤反应患者, 可能是由于研究样本量存在局限。
此外, 有学者认为, 阿莫西林易诱发肝损伤[6]。通常情况下, 当患者处在60岁以上年龄段, 其肝损伤发生率显著高于60岁以下年龄段患者, 这主要是由于老年患者的代偿功能与肝肾功能下降, 药物代谢速度缓慢, 在血液中阿莫西林易潴留, 进而易诱发不良反应。在现阶段, 诸多研究学者发现,阿莫西林诱发的肝损伤可能与超敏反应以及特异体制性反应具有一定的相关性[7]。予以患者外周血检查或病理检查, 能够发现患者机体内的嗜酸性细胞明显增多, 且出现浸润现象。而少数患者停药后易形成黄疸, 经病理诊断后, 可发现患者免疫介导胆管损伤。由此可知, 阿莫西林可能存在肝毒性。
在临床预防及感染治疗过程中, 阿莫西林是作为一种重要药物, 其疗效确切, 临床使用较为广泛, 但其引起的不良反应易威胁患者健康, 影响患者康复。由此可知, 相关的医护人员在给药时要准确把握该药物的适应证与配伍禁忌, 强化用药监测, 注意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 从而最大限度地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当患者存在严重不良反应时, 要对其进行及时、有效的诊断, 并予以患者针对性处理措施, 防止不良反应扩大。
综上所述, 虽阿莫西林应用广泛, 在呼吸道、消化道、生殖泌尿系统等感染治疗中疗效确切, 但医护人员要掌握其适应证与禁忌证, 合理用药, 避免发生不良反应。
[1] 井静.阿莫西林与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不良反应的对比分析.中国医药指南, 2013(36):340-341.
[2] 孔锐, 王海.阿莫西林的不良反应分析.中国实用医药, 2013(33): 171-172.
[3] 杨玲玲.阿莫西林的临床不良反应分析.中国医学工程, 2013(07):143-146.
[4] 张玉华.阿莫西林所致不良反应的药学探讨.中国实用医药, 2013(24):152-152.
[5] 苏莉.进口和国产阿莫西林胶囊治疗呼吸道感染的代谢特征及不良反应分析.继续医学教育, 2013(08):6-8.
[6] 耿广平.7例阿莫西林不良反应分析.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0(22):185-186.
[7] 王莉.浅谈阿莫西林的应用及不良反应.海峡药学, 2010(12): 301-302.
122000 辽宁省朝阳市第二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