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规模适度 农牧结合 生态循环——嘉兴市畜牧业转型升级的发展之路

2014-01-23张建宗张少东孟庆平

浙江畜牧兽医 2014年5期
关键词:沼液畜牧业全市

蒋 皓,张建宗,张少东,孟庆平

(嘉兴市畜牧兽医局,浙江嘉兴314000)

嘉兴市地处长三角杭嘉湖平原腹地,境内水网密布,自然资源得天独厚,也给畜牧业的现代化发展提出了更高的生态要求。因此,该市早在2005年便启动了畜禽养殖污染整治工作,开展“两分离三配套”设施建设,推进畜禽排泄物资源化利用水平。

1 发展现状

近年来,嘉兴市畜禽饲养总量稳居全省前列,畜牧业年产值占全市农业总产值的30%以上,为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作出了积极贡献。然而,养殖业以“低、小、散”传统粗放模式为主的现状一时难以扭转,部分养殖废弃物未能实现有效利用,给农村生态环境带来了一定影响。特别是2013年“黄浦江漂浮死猪事件”以来,市委、市政府更以铁的决心,启动了以“拆违减量”为核心的畜牧业转型提质三年行动。

2013年,全市拆除违建猪舍581.15 万m2,生猪存栏减少77.66 万头;2014年上半年,全市拆除违建猪舍664.26 万m2,生猪存栏减量十分明显。预计到2014年底,全市将确保生猪存栏量控制在150万头以内。全市7 个县(市、区)均出台了畜牧业发展专项规划,建立了4 种区域性病害动物无害化处理模式,实现了“规模适度、农牧结合、生态循环”的养殖理念,养殖废弃物无害化资源化利用水平进一步提升。

2 前路回顾

2.1 “设施配套”为主的整治模式在一定阶段发挥了积极作用 2005年起,嘉兴市连续两年将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工作列入市政府实事工程,特别是2008年畜禽养殖污染问题被列为省政府督办的重点环境问题以来,全市上下按照“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生态化”原则,坚持治旧控新、疏堵结合、建管监并举的工作方式,加快推进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取得了明显成效。2010年8月,畜禽养殖污染问题顺利通过省级验收,实现“摘帽”。在此基础上,按照统筹规划、逐步推进的原则,全市分年度实施了三轮“811”整治工程,2005-2007年,重点开展了生猪存栏500 头以上的治理工作,2008-2010年,重点开展了生猪存栏50 头以上的治理工作,2011年之后,全市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工作重点开展了散养农户的治理和健全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的长效机制,一手抓发展,一手抓污染防治,促进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的整体推进,实现保护和改善农村生态环境。据调查,其间全市共完成3.6 万家生猪养殖场(户)的治理设施改造,建设沼气池40.2 万m3、沼液池61.1 万m3、干粪池11.2 万m2、雨污分离设施78.0 万m,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排泄物综合利用率达到97%,农村生态环境得到了有效改善。

2.2 以“三废服务”为支撑的平原收集处理模式迎来新的转折点 在三轮“811”整治工程干湿、雨污“两分离”,干粪堆积池、沼气池和沼液储存池“三配套”设施建设的基础上,基本实现了污水分户处理生产沼气,干粪“户聚、村收、片处理”加工成商品有机肥,最终达到猪粪尿资源化利用。该治理模式在南湖区推行效果最佳,被形象地命名为“南湖模式”,作为四大主要生态循环养殖模式之一,在全省平原地区推广,同时得到了中央部委的充分肯定,入选了中组部生态文明建设与可持续发展案例选编。在“南湖模式”带动下,该市一度有三废收集处理服务队伍118 支,人员530 人,建成畜粪收集处理中心65 家,运营费用以政府补贴为主,基本实现了市域范围全覆盖。然而,自2013年以来,随着生猪拆违减量工作的强势推进,全市生猪存栏量明显减少,伴随着“三废服务”工作量的下降。从畜粪收集数据看,2012年至今,全市共收集畜粪149.8 万t(其中2012年收集70.6 万t,2013年收集55.2 万t,2014年上半年收集19.9 万t),收集量呈明显下降趋势。南湖、海盐、海宁和桐乡等地部分养殖场(户)实现了沼液纳管,污水月入管量也由2013年底的6.22万t 降至目前的5 万t。虽然“三废服务”工作总量有所下降,但全市服务面积不减,养殖污染物收集总量的减少带来的是污染物平均处置费用提升,“三废服务”运营资金压力较大。为加快推动养殖业转型提质,2013年,该市抓住省人大常委会制定加强畜禽养殖污染防治促进畜牧业转型升级决定的契机,及时出台相应实施意见,积极探索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制定生猪养殖污染处置收费管理办法,按照“谁污染、谁治理”的要求,通过村规民约等形式,以“能繁母猪50 元/头·年,‘过路猪’30 元/头,其他普通肉猪10 元/头”的标准推行生猪养殖污染处置收费制度。目前,该制度试行一年,已在南湖区、海盐县实现了全面推广,在秀洲区、平湖市和海宁市部分镇(街道)试点,效果明显。

2.3 以“农牧结合”为依托规模适度的生态循环畜牧业是发展的主导方向 2013年4月,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召开了市、县、镇三级干部参加的“三改一拆”暨生猪养殖业转型发展千人动员大会,启动了以“拆违减量”为核心的生猪养殖业转型升级三年行动计划。全市上下进一步统一思想、狠抓落实,全市7 个县(市、区)均依法划定了禁、限养区,禁养区总面积2339.67 km2,占市域总面积的58.9%。各地按照“有违必拆、上不封顶”的要求,大力推进违建猪舍拆除工作,截至2014年7月28日,全市已累计拆除违建猪舍1378.81 万m2,生猪存栏量减少近半,农村生态环境大大改善。同时,同步推进了产业提质工作,按照生态循环发展要求,依据城乡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结合生态环境承载能力和本地市民消费需求,全市7 个县(市、区)均已科学制定了畜牧业发展专项规划。目前,各地正在加快实施畜牧业发展专项规划,因地制宜、统筹安排畜牧业用地,确保规划布点落地到位。对规划区内的规模化生猪养殖场,组织开展用地、环境评价、动物防疫审批工作,对达不到审批要求者,一律限期关闭。对规划内保留的合法养殖场,鼓励按种养结合要求,引导积极流转周边土地或协议对接,通过沟渠、管网运至就近配套土地进行消纳,发展种养结合等多种生态养殖模式,如秀洲区生华生态养殖场畜牧业与“两区”相结合,列为首批省级农牧结合生态消纳试点单位;没有区位优势者,干粪集中收集运往有机肥生产企业生产有机肥,沼液收集暂存后通过槽灌车运输异地配套消纳。此外,鼓励养殖场自主创新污染处置方式,如南湖区五丰牧场开展狐尾藻吸收沼液试验,探索沼液深度处理模式,针对沼液量多、利用难的问题,开展了沼液经二级A/O 生化处理系统处理后达标排放试点和沼液生产小球藻研究,已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3 对策措施

3.1 依托规划,合理布局,严格执行禁、限养区制度

按照“有违必拆、上不封顶”要求,全面拆除禁养区内的违建猪舍,基本拆除限养区内的违建猪舍,扎实推进生猪减量工作。加快实施畜牧业发展专项规划,因地制宜、统筹安排畜牧业用地,确保规划布点落地到位。加紧组织对规划区内的规模化生猪养殖场开展用地、环境评价、动物防疫的审批工作,加快对达不到审批要求的养殖场开展清退和对符合审批要求的养殖场开展提升工作,引导流转周边土地或协议对接,落实生态消纳地,发展种养结合的生态循环畜牧业,实现主体小循环。

3.2 农牧结合,引导主体种养互补 推进畜牧业减排工作,培育沼液配送、干粪收集、病害动物收集等社会化服务组织和有机肥加工、病害动物无害化集中处理等生态循环企业。按照成本内部化原则,落实畜禽养殖场污染治理的主体责任,全面推行生猪养殖污染处置收费制度,构建科学合理的生态补偿机制。落实养殖场(户)“两分离三配套”设施配套,推广沼液就地利用、种养对接、异地消纳或纳管处理等模式,全方位实现排泄物资源化利用。强化属地管理和联防联控责任,进一步完善病害动物无害化收集处理长效体系,确保实现全覆盖。充分利用畜粪收集处理中心、“三废”收集服务队伍和生猪养殖污染处置收费制度等软硬件条件,实现种养业互生互补,构建区域生态循环。

3.3 区域统筹,实现生态良性循环 培育并发挥好一批农牧结合生态循环典型主体的示范带动效应,进一步总结提升,通过技术培训交流、实践指导和组织现场观摩学习等形式,引导农民向新型种养业转型。以县域为单位,统筹畜禽养殖场和沼液配送、有机肥加工、养殖废弃物收集处理等配套服务,整体构建生态循环农业体系,将畜牧业真正融入农业大生态循环,全面提升畜牧业规模化、生态化、标准化和产业化水平。

猜你喜欢

沼液畜牧业全市
微藻处理后的沼液对水稻种子萌发与幼苗生长的影响
映像畜牧业
畜牧业也要打好“翻身仗”
映像畜牧业
映像畜牧业
2016年1—9月全市经济运行简况
2016年1—9月全市经济运行简况
2016年1—9月全市经济运行简况
2016年1—11月全市经济运行简况
沼液喂猪有讲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