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危重病患者的全程护理探析
2014-01-23严清
严清
急诊危重病患者的全程护理探析
严清
目的 探索急诊科危重患者在医院内进行全程护理的方法以及产生的问题。方法 300例急诊危重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210例)和对照组(90例), 比较成功率和满意度。结果 实验组抢救成功率和满意度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医院在对危重患者进行抢救时, 全程的护理在这里是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危重患者;全程护理
首先介绍的是危重患者护理情况。危重患者的护理是临床护理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在对于危重患者抢救过程中的一些护理常规和怎么样进行抢救, 这是必须要求护士掌握的。所以在对危重的患者抢救的时候护士应该能够准确的知道用什么的方法来进行抢救, 并且同时还要做出一定的评估, 因为这些都是直接关系到患者能否抢救过来, 所以这就要护士准确的了解护理的常规和抢救的流程[1], 并且护士还应该在非常紧急的情况下准确的对患者进行急救, 这样能够提高抢救的成功率。当然在这种情况下应该注意的问题还有很多。
急诊科的患者都是具有急、危、重这些特点, 要是不能够及时的对这些危重患者进行抢救, 这些患者就有可能丧失性命, 伴随着现在社会的不断的发展和医疗卫生的发展, 应该改变以前那种传统的急救方式, 要建立一种能够适应现代社会的抢救方式, 这样才会更够提高抢救率。这样就增加医院的压力, 这样医院才会转变, 才能够找到传统的护理中的缺点并且及时的改正。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医院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内进行急救的危重患者进行普查, 这里主要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210例, 男123例, 女87例, 年龄25~70岁之间, 主要有呼吸系统疾病, 脑血管疾病, 心血管疾病, 创伤疾病等。对照组90例, 男50例, 女40例, 年龄主要在20~80岁之间, 主要有呼吸系统疾病, 脑血管疾病, 心血管疾病, 创伤疾病等[2]。这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疾病等方面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只是进行一般的抢救, 在患者进入急诊之后只是按照很一般的抢救方法。实验组则是采用全程护理对患者进行抢救, 全程护理主要就是指一种全新的模式。这里有120信息网络, 还有提前预约的护士进行治疗, 并且有绿色通道, 住院等一体化[3]。
1.2.1要加强与120网络的联系 各个医院要实施120网络通讯, 这样的话120指挥系统就可以很好的指挥车辆, 这样的话当120车辆上的医生接到患者以后就可以通过无线网络把信息传送到医院, 这样医院就知道患者的性别, 年龄以及患者的主要伤势的情况了, 就可以让护士及时的掌握患者的情况, 提前的做好准备, 有利于患者治疗, 提高成功率。
1.2.2快速的分析伤势 这里对护士的要求就很高, 这就需要5年以上工作经验的护士, 当120车辆上的医生把信息传到医院后, 护士就要提前做好准备[4], 比如说安排抢救床以及抢救人员等一系列安排, 这样不久可以让让患者感到安心还可以患者的家属感到安心, 这样对于危重患者的求生意识有利于加强。
1.2.3进行及时有效的抢救 在抢救的过程中护士要很主动的配合抢救, 要保证抢救过程的顺利, 确定明确的方案,并且还要保持患者在抢救的过程里的呼吸通畅, 还要有专门的护理人员进行记录, 这样医生可以积累经验, 做到随机应变。
1.2.4护士要全程的进行陪护 医院的护理人员要在这段期间对患者进行全程的监护, 主要包括患者的检查、住院。护士在抢救的时候还要检查准备的物品, 要提前找到患者在抢救的时候会出现的一些情况, 这样才会提高抢救率[5]。
1.2.5做好交接工作 在进行交接工作的时候要认真仔细,交代好一切应该注意的事项, 并且双方在交接单上签字。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经过比较, 实验组抢救危重患者的成功率很明显的高于对照组。实验组的满意率比对照组高,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小结
这种临床的模式在现在的医院里很常用, 得到医护人员和患者的认同。全程护理有利于提高危重患者抢救率还有患者的满意度, 当患者出现焦急的情况时, 护理人员可以安抚他们的情绪, 使患者配合治疗[6]。这种模式在一定程度还可以提高护士的满意度。可以这样说这种模式有很大的优点,可以让护士有充分的时间进行准备工作, 还可以提高患者抢救率, 这种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是适应医疗的发展, 在医疗体系中可以充分的进行这一模式。
[1] 孙箐.急重症护理学.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45.
[2] 肖纯希, 陈素秋.病区危重症抢救病室的护理管理.护理实践与研究, 2007(4):65.
[3] 于水, 高凤香, 毕淑翠, 等.全程护理服务模式的建立与实施.护理研究, 2005,19(9):1861-1862.
[4] 宗行万之助.疼痛的估价——用特殊的视觉评分模拟评分法作参考.疼痛学杂志, 1994, 2(4):153.
[5] 丁炎明.以人为本护理服务的探索与实践.中华护理杂志, 2004, 39(1):39-41.
[6] 邓行爱, 郑耀珍.给予人文关怀深化整体护理.护理杂志, 2003, 6(1):77-79.
2014-05-19]
223700 江苏省泗阳县人民医院急诊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