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东北药市动物类药材产销趋势分析

2014-01-23丁立威

中国现代中药 2014年2期
关键词:药材东北价格

丁立威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龙涤集团,黑龙江 哈尔滨 150316)

东北药市动物类药材产销趋势分析

丁立威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龙涤集团,黑龙江 哈尔滨 150316)

动物类药材为我国传统中药材,是市场不可或缺的重要商品,始终为业界所关注。调查显示,自21世纪以来,东北地区(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药材市场上的动物类药材销量与行情逐年攀升,已成为药市上的主打品种。市场调查显示,我国各地动物类药材资源已呈濒危之势,市场供给敲响危机警钟。本文在调研的基础上,剖析动物类药材濒危枯竭的内因与外因,进而分析毒性和非毒性动物类药材在东北药市的产销趋势、价格走势和后市预测,为药企营销和养殖专业户提供参考。

东北药市;动物类药材;产销趋势;分析;预测

进入21世纪以来,动物类药材在东北药市的走势一直向好,销量与价格持续走高,特别是在2012~2013年全国药材市场整体走势不畅、部分品种价格低迷的大环境下,动物类药材不但没有滞销降价,反而逆势上扬,购销两旺,销势活跃,多数品种价格上涨。值得提及的是,富含毒性的动物类药材(如:斑蝥、青娘子、全蝎等)在东北药市上已呈抢手俏货,是市场上的热点品种,颇受业界关注。现将东北药材市场动物类药材的产销现状与后市走势分析如下,仅供参考。

1 概述

动物类药材一般是指动物的全体或某一部分的干燥体[1],95%以上来源于野生,少见或不见家养。据不完全统计,90%的动物类药材,如鹿茸、马鹿茸、熊胆、羚羊角、全蝎、水蛭、土鳖虫、蜈蚣等,均收载于《中国药典》[2]。由于多年无序地滥捕乱杀以及动物类药材生长环境遭到破坏,导致有90%以上的野生动物资源由匮乏到枯竭直至濒危,有些品种如羚羊、熊、蛤蚧、蕲蛇等已被国家列入重点保护品种[3]。为保护生态环境,让野生濒危动物生息繁衍,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政府制定法律、法规,设立专门机构和配置专人保护野生动物类药材,并发布实施细则,严禁无证(猎捕证、收购证、销售证、运输证等)滥捕乱杀野生动物。

2 整体走势分析

通过对2001~2013年东北三省药材市场动物类药材的整体走势调查,13年来市场走势平稳,不见或少见大起大落,特别是2006~2013年的8年间,走势呈逐年攀升的势头,药厂、药企、药市、药商、外贸以及医疗单位等终端用户大量采购动物类药材,拉动东北市场人气兴旺,采购商逐年增多,销势活跃,购销两旺,大货走动畅快,批量交易上升,零星入手频繁,但货源逐年趋紧,特别是一些强势品种如斑蝥、蜈蚣、全蝎、熊胆、水蛭等来货时有中断,导致市场脱销断档,许多用户赶赴南方市场高价收购。由于货源紧缺,供不应求,缺口逐年加大,供需矛盾日趋尖锐,拉升价格逐年上涨。2001~2005年的5年间市价小幅上扬,涨幅每年递增10%左右;2006~2013年的8年间行情直线上升,涨幅每年递增20%左右。动物类药材已成东北药市上的主打产品,是药市整体效益增长的重要组成部分。

3 产销趋势分析

3.1 产销特点

市场调查显示,由于动物类药材的药用价值、应用范围及特殊疗效(功能),是东北药市不可或缺的主流品种,并在连年产销中呈现以下3个特点。

3.1.1 野生动物类药材产量逐年走低 野生动物类药材产不足需,导致价格逐年上涨,涨幅大于市场上其他类的中药材。在高利润的驱动下,产区大捕大抓野生动物类药材,年复一年,周而复始,导致野生动物类药材资源逐年枯竭,产量逐年大幅减少,其中30个重点动物类药材的产量每年平均减少1~2倍,有的甚至减少10倍。如水蛭、蜈蚣、东北林蛙油。

3.1.2 家养动物类药材规模小产量低 十几年家养动物类药材的实践证明,由于许多动物类药材(如全蝎、水蛭、蛤蚧、蜈蚣、蟾蜍等)人工养殖技术复杂,要求严格,很多养殖户或农民难以掌握,导致死亡率上升,成活率下降,加之养殖成本(场地、饲料、人工、运输等)逐年上升,市场行情波动大,流动资金不足,农民难以驾驭市场风险,致使许多养殖户赔本倒闭。同时,养殖动物类药材缺少龙头企业带动,产量难以形成规模。此外,农村多数青壮年去城里务工,家中缺少劳力养殖,也是家养动物类药材产量低的一个重要原因[4]。

3.1.3 动物类药材缺口逐年加大 野生动物类药材逐年枯竭,产量连年大幅减少,家养动物药材发展滞后,产量连年走低,市场供需缺口持续扩大,致使各类终端用户连年不断地“吃”库存。到2013年东北药市上的动物类药材的库存已基本消化殆尽,市场来货不见积压,很快销售一空,致使库存见底,后继难以供给。与此同时,药厂、药企、外贸和各类医疗部门对动物类药材的用量不减反增。产销的一减一增,拉升供需缺口逐年加大[5]。

3.2 品种、销量与价格分析

3.2.1 品种数量分析 随着科技进步与科技创新,我国多家药厂、中药饮片厂、外贸出口以及城乡医疗单位大量使用各类动物药材,用量与品种的需求与日俱增。据不完全统计,在2005年之前市场所用品种大约有20~30种,2006~2014年市场所用动物类药材已大幅增加至60~70种左右,其中一些是新用品种,如:蟋蟀、青娘子、红娘子、天龙、蛴螬、五谷虫等。

3.2.2 销量趋势分析 医疗与保健的广泛普及,拉动动物类药材的销量呈逐年上升之势。东北三省药市上动物类药材的销量一年高于一年。据业内人士估算,销量每年递增至少在10%~15%左右,其中治疗心脑血管和保健所用的品种每年递增已逾30%以上,如水蛭、鹿茸、马鹿茸、熊胆、林蛙(蛤蟆)油、全蝎、土鳖虫、水牛角、海龙、海马等。市场销势活跃,收购人员常年大量收购,市场不见或少见积压,同时商家也因此增加了可观的经济收入。

3.2.3 价格走势分析 据对东北药市常年经销的70种动物类药材价格走势的一项专题调查显示,有约85%的品种价格上涨,涨幅每年递增30%左右,其中部分品种(水蛭、全蝎、鹿茸、九香虫、斑蝥、蝉蜕、林蛙油等)的价格已较2001年上涨5~10倍左右。动物类药材价格的大幅上涨,已引起产地、市场、用户和生产者的密切关注,预测后市价格将再起波澜。

4 毒性品种分析

在东北药市上富含毒性(大毒、有毒、小毒)品种的动物类药材具有用途较广、疗效独特、产量极少、缺口扩大、价格大幅上涨等特点,是多商与用户特别关注的品种。用量上升,价格大涨,乃至暴涨,成为药市的焦点品种。

4.1 富含大毒品种

4.1.1 斑蝥 为芜菁科昆虫南方大斑蝥或黄黑小斑蝥的干燥虫体,有大毒。具有破血、逐瘀、消癥、攻毒散结的功能,并对原发性肝癌、胃癌、食管癌、乳腺癌、肺癌以及痛疖、恶疮、顽癣、狂犬咬伤、斑秃等症均有良好疗效[2~5,8],市场用量每年递增15%以上,但供需缺口连年扩大至几倍,库存空虚,市价不断上涨,涨幅加大。据市场调研,2009~2010年上涨至150~200元(千克价,下同),2011~2012年再上涨至280~350元,2013~2014年已大涨至 400~450元左右。

4.1.2 青娘子 为芜菁科昆虫绿芜菁的干燥虫体,有大毒[4]。具有攻毒、逐瘀的功能。内治经闭、癃闭;外治瘰疬、狂犬咬伤[2]。药厂用本品开发了许多攻毒逐瘀的新药,用量逐年递增20%左右,但由于货源奇缺,供给时有断档,价格由大涨到暴涨,据市场调研2009~2010年上涨至200~220元,2011~2012年再涨至400元,2013~2014年已突破1000元大关,但产区仍无货可供。

4.1.3 蟾酥 为蟾蜍科动物大华蟾蜍或黑眶蟾蜍的耳后腺及皮肤腺所分泌的白色浆液,经加工而成的干燥蟾酥片,有大毒。具有解毒、消肿、强心、止痛的功能[2,4]。药厂及医疗单位用量连年上升,产地供不应求,缺口加大,价格连年大涨。据市场调研,毒素含量为13%的蟾酥由2009~2010年的1 500~2 000元,2011~2012年上涨至3 000~5 000元,2013~2014年已上涨至6 000~7 000元左右,但质优货难求,供给时有中断。

4.2 富含毒性品种

4.2.1 全蝎 为钳科动物东亚钳蝎的干燥全体,富含毒性。具有息风止痉、攻毒散结、通络止痛的功能,还有防癌、抗癌、治顽疾等作用[6]。全蝎不但药用,还大量进入食品、保健品、饮料等多个领域,是开发新药、特药和新型产品的重要原料之一,年用量以15%~20%的速度递增。据市场调研,因其药食两用,市场用量逐年递增,但产量(野生与家养)逐年递减,拉升价格连年上涨,清水干蝎、盐水干蝎和活蝎的价格2009~2010年分别上涨至760~800元、550~650元和350~400元,2011~2012年再分别上涨至1 600~1 800元、900~1 100元和500~550元,2013~2014年已分别上涨至2 500~2 600元、1 200~1 900元和880~900元。

4.2.3 蜈蚣 为蜈蚣科动物少棘巨蜈蚣的干燥全体,富含毒性。具有息风止痉、攻毒散结的功能。市场产销以野生品为主,少见家养品入市。十几年来价格上涨不止。据市场调研,2009~2010年大条货(下同)上涨至1.2~1.6元/条,2011~2012年又涨至1.9~2.6元,2013~2014年已涨至2.7~3.5元。

4.2.4 虻虫(牛虻虫、牛苍蝇) 为虻科昆虫复带虻或同属昆虫的雌性干燥虫体,富含毒性。具有破积、逐瘀、通经的功能。近几年主产区广西、四川、浙江、江苏、山西等地来货日趋减少,减幅已逾80%,东北产量极微,库存已消化殆尽,价格连年上涨。据市场调研,大、小虻虫价格分别由2009~2010年上涨至170~180元和160~170元,2011~2012年再分别上涨至250~280元和180~200元,2013~2014年已分别上涨至300~340元和220~240元。

4.2.5 红娘子(红娘虫) 为蝉科昆虫红娘子的干燥虫体,富含毒性。具有攻毒、通瘀、破积的功能,内服治淤血经闭,狂犬咬伤;外治瘰疬癣疮[2]。近年产量大面积减少,产区少人或无人捕捉,来货缺口1~2倍,价格同步上涨,2009~2010年上涨至120~150元,2011~2012年又涨至200~300元,2013~2014年已涨至450~500元。

4.3 富含小毒品种

4.3.1 水蛭 为环节动物水蛭科蚂蟥、水蛭或柳叶蚂蟥的全体,有小毒。具有破血逐瘀、通经的功能,主要以野生品供应市场,家养品较少[6-8]。市场产销现状是:来货量锐减,销售量激增,供需矛盾尖锐,价格连年上涨。据市场调研,2009~2010年上涨至500~650元(清水干品、下同),2011~2012年上涨至750~800元,2013~2014年又涨至850~900元,同时东北小水蛭已由500~600元上涨至750~800元左右。

4.3.2 蛤蚧 为壁虎科动物蛤蚧除去内脏的干燥全体,有小毒。具有补肺、益肾、定喘止咳的功能,完全以野生品应市。由于蛤蚧生长环境遭到严重破坏,产量连年锐减,南方(广西、云南、贵州等地)来货逐年大幅下降,供需缺口已逾50%,行情不断上涨。据市场调研,2009~2010年上涨至15~20元(大号、每对),2011~2012年又涨至25~30元,2013~2014年已涨至35~40元。

4.3.3 土鳖虫(土元) 为鳖蠊科昆虫地鳖或冀地鳖雌虫的干燥全体,有小毒。具有破血逐瘀、续筋接骨的功能[4-5,8],野生与家养均有,产量与库存较丰,用量上升,产销大体均衡。由于物价、工值连年上涨,拖累土鳖虫捕捉、养殖成本同步上升,致使价格逐年小幅上涨。据市场调研,2009~2010年上涨至22~26元(清水、干品),2011~2012年又涨至30~35元,2013~2014年已涨至40~45元。

4.3.4 壁虎(守宫、天龙) 为守宫科动物蹼趾壁虎或同属他种壁虎的干燥全体,有小毒。具有祛风、定惊、散结、解毒的功能。壁虎对癌症有特殊疗效,用量连年增加,年递增已逾20%[3],但产不足需,供需缺口逐年扩大,缺口已升至80%左右,拉升行情上涨。据市场调研,2009~2010年上涨至160~200元,2011~2012年又涨至220~250元,2013~2014年已涨至250~280元。

4.3.5 蟾皮 为蟾蜍科动物中华大蟾蜍除去内脏的干燥全体或皮,有小毒。具有清热、解毒、利水消胀的功能。蟾蜍生长环境的变迁和恶化,导致产量逐年大幅减少,加之产地少人或无人加工蟾皮,市场来货量锐减,价格连年上涨。据市场调研,2009~2010年涨至18~20元,2011~2012年又涨至25~28元,2013~2014年已涨至30~35元。

5 重点品种分析

5.1 重点品种

市场调查显示,在东北药市常年经销的70个动物类药材之中,除富含毒性的14个品种备受市场关注外,尚有21个无毒性品种亦为多商和养殖户所看好,是市场上的重点品种,主要是:熊胆、梅花鹿茸、马鹿茸、阿胶、水牛角、紫河车,刺猬皮、鳖甲、龟板、蛤蟆油、蜂房、地龙、蝉蜕、九香虫、僵蚕、桑螵蛸、蝼蛄、蚂蚁、珍珠等[6-7]。

5.2 销势特点

在东北药材市场上,21个重点动物类药材品种的销势特点主要是:销势活跃,购销两旺,销量上升,产不足需。其中有约90%的品种供需出现缺口,库存显薄,价格逐年稳定,如:熊胆、梅花鹿茸、马鹿茸、水牛角、鳖甲、蛤蟆油、蜂房、桑螵蛸等,有约85%的品种价格逐年上涨,涨幅逐年加大,平均上涨20%左右,如:阿胶、刺猬皮、紫河车、地龙、僵蚕、九香虫、蝉蜕、龟板等。

6 低迷品种分析

6.1 低迷品种

调查显示,东北药市上的动物类药材中的低迷品种只有5~6个,仅占常年经销品种的8%左右,主要品种是:牛黄(胆黄)、蟑螂、蛇蜕、鹿角(段)、血余炭等。

6.2 销势特点

低迷品种的销势特点:市场上极冷僻的动物类药材,少见用户入手,销量极微,年销量只占畅销品种的2%~3%左右,因此经销商少去或不去产地收购,各地少见库存,价格也呈逐年下降之势,降幅高低各异,如:牛黄(胆黄)由14.5~17万元,下降至13~15万元;蟑螂由120~150元,下降至80~100元;蛇蜕由95~110元,下降至85~100元;鹿角(段)由180~220元,下降至160~200元;血余炭由65~80元,下降至28~30元。

7 后市预测分析

市场资深人士认为动物类药材的后市价格将持续上涨。动物类药材后市上涨将得益于以下几个利好条件和积极因素叠加。

7.1供需缺口扩大 多年以来,东北药市动物类药材的购销工作面临“两难”的窘境。一方面,有约90%的动物类药材(东北产区与关内产区)资源枯竭,产量连年减少,东北各地药材市场库存空虚,后继乏力;另一方面,各类终端用户的需求在连年增长,每年平均递增20%~30%左右。供与销的一减一增,加大了供需缺口,其中野生动物类药材的缺口多达70%左右。缺口即为商机,商机带动价格上涨。

7.2涨价基础牢固 东北各地药材市场上动物类药材价格的上涨,不是昙花一现,而是由来已久,根深叶茂,来货减少,需求上升,库存空虚,逐年涨价等基础条件牢固,涨价纯系需求拉动,少见或不见庄家大户炒作或囤积。

7.3宏观形势回暖 我国连续几年宏观经济呈回暖态势,国民经济向好,稳中有进,助推整个医药行业健康发展,对动物类药材的用量只增不减。

7.4利好叠加助推 前几年乃至后几年国家已或将陆续出台保稳定、保内需、保增长、保民生等多项新政,其中出台的加大医政投入,扩大新版药物目录中的中药类(动物类)品种,药材用量将进一步增加;国家将陆续出台推进医药行业科技创新,开发新型中成药和提取物,特别是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改革目标确立,《国务院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若干问题意见》定位中医药于保健养生领域,将进一步扩大动物类药材中的保健养生类药材(如:梅花鹿茸、马鹿茸、熊胆、海龙、海马、全蝎等)的市场份额;国家以宽松的货币政策保证医药企业的资金供给,尤其是扶持小微医药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加大了富含动物类药材中成药的生产经营力度,助推动物类药材销量的持续增长。

7.5出口势头攀升 据有关媒体报道,多年来我国含有动物类药材的中药材、中成药、中药饮片、提取物和中药保健品等的出口份额继续增长,出口势头不减,将继续拉动动物类药材的量价齐升。

7.6生产成本高企 我国物价、工值连年上涨,短期不易回落,导致动物类药材在养殖、捕捉(杀)、加工、包装、冷藏、运输、出售等诸多环节上的成本居高不下,继续高企,动物类药材等价格持续上涨将是市场经济规律使然。

[1] 杨森,刘东义,杭传珍,等.最新中药材手册[M].北京: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2010,1:329-380.

[2] 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国药典[S].一部.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2,10.

[3] 丁乡.动物药材紧缺,价格连年上涨[J].中国现代中药,2010,12(3):36-37.

[4] 雷载权,陈松育,高学敏,等.中药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

[5] 王惠清.中药材产销[M].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4.

[6] 安北.安国药市部分动物类药材价坚走畅[J].中国现代中药,2009,11(3):50-51.

[7] 丁立威.东北药市动物类药材全面走高[J].特种经济动植物,2011,10:19-20.

[8] 丁乡.毒性动物药材价格大涨[J].特种经济动植物,2010,12:22-23.

10.13313/j.issn.1673-4890.2014.02.017

2014-01-25)

猜你喜欢

药材东北价格
道地药材变成致富“金叶子”
MADE IN CHINA
Make ’Em Laugh
春季种什么药材好?
药材价格表
每到冬天,东北就变成了“冻”北
大东北的春节
价格
价格
价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