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科技动态
2014-01-23
技术·科技动态
叶面施肥提高桃叶绿素含量及果实品质
据《农业科技通讯》2013年第10期《叶面喷施对桃叶绿素含量及果实品质的影响》(作者尚霄丽等)报道,为探索喷施磷酸二氢钾和氯化钙以及附加激素等处理对桃叶片叶绿素含量及果实品质的影响,作者以桃新品系 “秋蜜红”“秋甜”为试验材料,研究了单独喷施氯化钙、磷酸二氢钾、混合喷施以及附加一定浓度NAA等喷施处理对叶片叶绿素含量、果实品质的影响。
结果表明,附加NAA 20 mg/L混合喷施对桃叶片叶绿素含量提高较明显,分别为3.54、3.36 mg/g;单独喷施磷酸二氢钾或混合喷施明显提高了桃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糖含量,分别为14.54%、14.37%和9.72%、8.78%。不同处理均提高了秋甜、秋蜜红叶绿素含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对果实硬度影响不明显。
(杨朴丽/摘录)
猕猴桃基因组解码有新发现
最新一项猕猴桃基因组解码研究指出,研究发现猕猴桃的全部39 040条基因中有多条与其他物种,如番茄和马铃薯存在相似性。这项研究还揭示了发生在数百万年前猕猴桃基因组上的两个重要的进化过程。
猕猴桃是一类具有高度经济价值和营养价值的水果,由于富含维生素C、矿质元素、膳食纤维和其他营养类物质,长期被称作“水果之王”。这项研究由来自美国和中国的植物学家共同完成,研究成果发表在2013年10月18日的《Nature Communications》杂志上。在这项研究之前,已有猕猴桃维生素C、类胡萝卜素和类黄酮的次生代谢方面的相关研究报告,但是对育种和品质改良关系重大的基因组序列方面数据较少。该研究排出来的基因组序列将为猕猴桃的比较基因组学和进化研究提供重要的数据来源,并将促进猕猴桃的品质改良和增强抗性方面的研究。该研究小组将继续研究其他猕猴桃品种的基因组,以进一步阐明猕猴桃的遗传多样性和重要生物学过程的调控网络。
(樱 桃/摘译)
风媒对猕猴桃授粉作用微弱
据《北方园艺》2013年第19期《风媒对猕猴桃授粉作用的研究》(作者安立成等)报道,为寻找传粉效果的客观规律,为研究猕猴桃授粉技术和解决生产中的授粉问题,作者于2012年以“金龙2号”和“海沃德”猕猴桃为试材,在东、西、南、北4个方向,利用10目尼龙网进行套袋传粉授粉试验,以消除昆虫传粉的影响,研究在自然条件下猕猴桃雄花粉在风力作用下不同距离传粉效果。
结果表明,传粉距离1m,2个品种着果率在4个方向平均小于50%;传粉距离3 m,着果率平均小于10%;传粉距离5 m,着果率小于4%。2个品种之间有差异,传粉距离大于等于3 m,“海沃德”北向着果率为27%,南向为12.5%,“金龙2号”南向和西向为7.4%和3.7%,其余着果率为0;“海沃德”0 m处着果率为100%,0.5 m处为71%~89%,1 m处为41%~88%。“金龙2号”0.5 m处着果率为7.7%~30.6%,1 m处为3.6%~21.6%。2011年以“徐香”“海沃德”和“米良”猕猴桃为试材,距离雄株大于3 m进行套袋试验,3个品种多点着果率为0,但是套袋内人工授粉着果率近100%。2年的结果一致。试验结果表明,自然风传粉力弱,风媒对猕猴桃授粉作用甚微。
(杨朴丽/摘录)
薄膜覆盖可免遭猕猴桃PSA侵染
最近,新西兰和意大利的猕猴桃果农正尝试使用塑料覆盖来防治猕猴桃PSA。已有的试验结果表明,塑料可以有效阻止PSA对猕猴桃的威胁。PSA是一种细菌性病害,主要借助于雨、风和雾传播,喜潮湿环境,目前已对新西兰的猕猴桃产业造成极大威胁。PSA病菌的存活和生长需要潮湿环境,这正是塑料薄膜覆盖的原因,主要是隔离雨、雪和雾,减少潮湿环境的形成。创建密闭的可调控环境是治理PSA的长期有效措施。
研究人员指出,塑料薄膜离植株顶部的高度为3 m,可以在现有的果园上方进行搭建。在这样一个几乎敞开的大塑料棚空间里,PSA病菌还是有可能生长,但是一旦剥夺了其赖以生存的潮湿环境,该病菌就不能够侵染树体。同样的试验也在意大利开展,试验采用两种覆盖材质:防雹膜和塑料薄膜,供试品种为“Horti 16a”,覆盖防雹膜的猕猴桃园遭到了PSA严重侵染,大部分果树绝收,而在覆盖塑料薄膜的猕猴桃园中,98%的果树都能正常结果。新西兰的试验也表现了同样的结果。尽管薄膜覆盖成本很高,尤其是相对于黄肉猕猴桃来说,但是这种方法看起来是目前抵抗PSA病菌的最可行的措施。这是一项新举措,在新的栽培环境下种植猕猴桃,果农们还需要相关方面的技术支持。果农们已经开始采用这种防治方法,目前已有不同品种,不同海拔分布的30 hm2的猕猴桃园覆盖了塑料薄膜。
(樱 桃/摘译)
中华猕猴桃褐斑病病原鉴定及抑菌药剂筛选
据《中国农业科学》2013年第23期《中华猕猴桃褐斑病病原鉴定及抑菌药剂筛选》(作者赵金梅等)报道,为确定引起中华猕猴桃褐斑病病原菌种类,研究常用杀菌剂对该病原菌菌丝生长的抑制作用,作者对病原菌进行分离、纯化、致病性测定以及形态学、分子生物学鉴定,确定病原菌种类;选用常用的18种杀菌剂分别对病原菌进行抑菌效果测定,并建立毒力回归方程;筛选出有效的抑菌药剂。
从不同病斑上分离出了3个纯化菌株,其形态特征相同。通过病原菌rDNA-ITS克隆测序、比对分析,3个菌株为同一致病菌,应用BLASTn比对结合形态学特征确定该致病菌为链格孢。在10 μg/mL含药PDA平板上,7种杀菌剂对链格孢菌菌株的抑菌率均大于80%,分别为氟硅唑400 g/L、异菌脲500 g/L、80%戊唑醇、10%多抗霉素B、12.5%烯唑醇、33.5%喹啉酮和10%苯醚甲环唑。中华猕猴桃褐斑病由链格孢菌引起,氟硅唑400 g/L、异菌脲500 g/L、10%多抗霉素B和10%苯醚甲环唑对链格孢抑菌效果较强。
(杨朴丽/摘录)
用水二次冷却贮藏苹果增效降成本
采收期苹果二次冷却会消耗大量能量。荷兰阿纳姆—内梅亨大学 (HAN)工程学学生Robin Beukers研究出一种方法,可以让冷却过程更快更有效。苹果每年成熟期仅一次,为做到周年供应,必须采用低温冷藏,在冷藏库中保持1℃左右,配合其他合适的环境条件。低温冷藏存在很大缺点:在采收期,要维持冷藏库的温度需消耗大量能量,这样种植者需要更多的设备才能解决能量问题。而紧连着冷藏库的是一个小型变压器建筑,该设备在一年中的大多数时候是不用的,在一定程度上来说是浪费。
已有研发人员想出了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利用太阳能板建起夏天用的冷藏库,在采收季用于苹果的二次冷却,这可能就不再需要冷气,但要通过水浴的方法。降低水的温度比降低空气的温度需要较少的能量,用水降温更均匀。来自HAN大学的学生认为:浸泡苹果需要太多的空间,此外,果箱需要隔离开,这就需要耗时和添置额外机械设备。而喷水系统可以兼顾以上优点,效果与水浴一样。试验表明,浸泡一箱苹果,50分钟内才能达到所需温度,温度从22℃降到5℃,而采用喷水系统只需2分钟。目前种植户对这套系统很有兴趣,有望推广应用。
(周 洲/摘译)
BA及GA处理发育中“粉红女士”苹果维持果皮高细胞密度及降低萼端破裂
据《Scientia Horticulturae》的一篇研究报道(2013.11.020),来自以色列沃尔卡尼农业研究组织中心的人员用细胞分裂素(BA)和赤霉素GA4+GA7的混合物处理发育中的“粉红女士”苹果,以维持果皮高细胞密度和降低果萼端破裂。“粉红女士”苹果萼端破裂围绕着花柱底部发展为同轴破裂。引起萼端破裂的原因还不清楚,不过有研究表明,破裂的强度可以通过在果实发育的不同物候阶段施用合成赤霉素(GA4+GA7)与BA的混合物来控制,通过增加细胞密度从而影响萼端表皮层的弹性。本项研究的重点是研究施用BA+GA4+GA7后萼端果皮的组织学分析。
试验于2011—2012年在以色列北部进行。2011年于盛花期后60天每14天施用0.2%(V/ V)SuperlonTM (40 mg/L BA+40 mg/L GA4+7)一次、两次或三次。在2012年,为检测低浓度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功效,施用0.025%SuperlonTM。于盛花期后60~90天(细胞膨大期)和盛花期后7~35天(细胞分裂期)喷施。结果表明,细胞膨大期的所有处理中,与对照相比,BA+GA4+7混合物增加了萼端表皮细胞密度。与一次喷施相比,多次喷施维持了果实膨大期较高的细胞密度,较高浓度的植物生长调节剂的效力更强。萼端破裂的评估表明,在细胞分裂期喷施3次低浓度植物生长调节剂 (BA 5 mg/L+GA4+75 mg/L)最有效。
2011年萼端破裂发生率显著低于2012年和2010年,后者特点是白天高温(>34℃)的时间较长。因此,如果在早期气温高于平均年份时种植户如果施用植物生长调节剂,则果萼端破裂发生率可能较高。
(周 洲/摘译)
减少苹果黑星病喷药次数可行
据《Scientia Horticulturae》的一篇研究报道(2013.11.016),来自乌拉圭共和国大学的研究人员研究了减少夏季喷药次数对治疗苹果黑星病的效果。
苹果黑星病菌是乌拉圭苹果生产中最重要的病害。目前乌拉圭传统防治方法是每个生长季平均喷洒14~16次杀菌剂。为减少喷药次数,降低成本,研究人员进行了本项研究。研究人员连续两个生长季就3个红冠 (乌拉圭苹果主产品种)苹果园在12月中旬以后停止喷洒杀菌剂对苹果黑星病防治的影响。这项研究是以个体抗性为基础,即苹果叶片和果实对苹果黑星病的敏感性随着组织年龄增长而下降。结果表明,夏季和秋季所有处理的果园中,感染苹果黑星病的叶片均增加,不管夏季是否喷杀菌剂。12月15日以后,所有处理的果园中的苹果黑星病的感染均未增加。试验表明,在控制乌拉圭1—3月采收的苹果果实黑星病管理措施中,减少喷洒30%杀菌剂是可行的。
(周 洲/摘译)
木质部功能与苹果苦痘病关系大
据《Scientia Horticulturae》的一篇研究报道(2013.11.029),来自巴西圣卡塔琳娜州大学的Aquidauana Miqueloto等人研究了富士和圣卡塔琳娜苹果 (分别为BP低敏感和高敏感品种)木质部功能、钙含量和苹果果实苦痘病(BP)发生率的关系。研究人员评估了果实发育期 (盛花期后40~188天)鲜重、木质部功能(初级和次级皮质维管束)和矿物质含量(Ca、Mg、K和N),还评估了采收期(盛花期后188天)苹果苦痘病发生率(%)及严重程度。结果表明,在果实发育期,与富士苹果相比,圣卡塔琳娜苹果表现木质部功能丧失较早,Ca含量较低,K含量较高,K/Ca、(K+Mg)/Ca和(K+Mg+N)/Ca比值较高。圣卡塔琳娜苹果木质部功能最大程度的丧失导致果实较高的 (K+Mg+N)/Ca比,似乎可以解释它对苹果苦痘病较高的敏感性。木质部功能可能是苦痘病主要的生理起因。
(周 洲/摘译)
氨基酸硒肥提高梨品质
据《中国南方果树》2013年第6期《不同时期和不同方式施用氨基酸硒肥对梨树的影响》(作者王斐等)报道,以16年生“华酥”梨为试材,分别于盛花期和果实发育期,采用叶面喷施和土施两种方式施用氨基酸硒肥。
结果表明,氨基酸硒肥可以改善梨果实品质,极显著提高果肉中硒元素的含量 (是对照的8.8~16.3倍)、降低石细胞的含量(比对照降低39.9%~50.2%),喷施氨基酸硒肥还可以改善叶片质量。综合考虑施肥效果和硒的利用率,盛花期喷施氨基酸硒肥是最经济有效的方法。
(杨朴丽/摘录)
脉冲光处理可用于鲜切杧果保鲜
杧果是一种重要的热带水果,由于杧果的营养和保健功能,近年来鲜切杧果的消费量逐渐增多。鲜切杧果容易褐变和软化,传统的热处理办法会减缓褐变过程,与此同时却会加速品质劣变。目前,脉冲光处理是研究得最多的一种杀菌消毒方法,是一种非热能处理方法,代替传统的热处理方法。在食品工业,脉冲光处理早已经开始用于物体表面、包装以及食物的杀菌处理,但目前还没有用于鲜切水果的相关报道。
法国科学家研究了脉冲光处理对鲜切杧果的外观品质(硬度和色泽)和营养价值(类胡萝卜素、维生素C、多酚、PAL活性、PPO活性及蛋白质含量等)的影响。研究人员对杧果进行削皮、切片,接着用含有次氯酸钠的水冲洗,风干,随后用脉冲光处理,最后保存于玻璃罐中,6℃贮藏7天。脉冲光的波长从紫外光(UV-C)到红外光,处理4次,每次剂量为2 J/m2。
结果表明,脉冲光处理可以很好地保持鲜切杧果的硬度、色泽和类胡萝卜素含量。贮藏3天后,PPO活性增强,PAL活性不变。多酚和维生素含量保持不变。
脉冲光处理技术可用于鲜切杧果的保鲜,但是科学家们同时也强调:脉冲光处理是否会影响到杧果特定代谢过程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脉冲光处理中的合法使用有待完善,以欧盟为例,欧盟并不接受脉冲光处理这种技术,但是接受某些经过脉冲光处理的食物。
(樱 桃/摘译)
不同树冠部位克里迈丁桔采后贮藏品质有差异
据《Scientia Horticulturae》的一篇研究报道(2013.09.035),来自南非斯坦陵布什大学的研究人员采用可见/近红外光主成分分析(Vis/ NIRS PCA)对Nules克里迈丁桔不同树冠部位的果实采后贮藏期的品质进行了评估,目的一是调查Nules克里迈丁桔果实冠层位置、果实套袋而形成的限制光、果皮生物化学成分和贮藏期对果皮崩塌疾病 (Rind Breakdown Disorder,RBD)的敏感性之间的关系,二是探索可见/近红外光谱(Vis/NIRS)作为采前无损检测技术对不同冠层位置的柑桔果实品质的检测效果。供试果实的Vis/NIRS信号通过LabSpec(r)分光光度计获得。
在供试果园中,树冠内部套袋果实的RBD发生率显著高于外围不套袋果(P<0.001);树冠内部套袋果实采后果皮组织失重较严重,干物质(DM)含量较低,表明这些参数与RBD的敏感性有关。树冠内部套袋果实与外围未套袋果实相比,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果糖、葡萄糖和蔗糖)含量较高;外围不套袋果实与树冠内部套袋果实相比果皮蔗糖含量较低,但葡萄糖含量较高。主成分分析(PCA)表明,Vis/NIRS信号对于由树冠位置对果实进行分类是有效的。在PCA得分划分中,样品表现出群集,不同采前处理表现出差异。使用Vis/NIRS信号利用PCA可以区分外围和内膛果实,表明这种技术在区别不同果实对RBD敏感性方面的潜能。
(周 洲/摘译)
多效唑等几种药剂用于柑桔防腐保鲜的效果
据《中国南方果树》2013年第6期《多效唑等几种药剂用于柑桔防腐保鲜的效果》(作者段志坤等)报道,为探明多效唑、防落素等几种药剂用于柑桔果实贮藏防腐保鲜的效果,以辛女椪柑、纽荷尔脐橙为试材进行室内常温贮藏试验。
结果表明,采后浸果,高锰酸钾和食盐有一定防腐作用,但无果蒂保鲜作用;赤霉素防腐作用较差,且加重果蒂干枯。多效唑采后浸果不仅防腐作用较差而且加重果蒂干枯,但采前喷施有一定防腐和果蒂保鲜作用。防落素不仅有防腐作用,并且对果蒂有保鲜作用(与2,4-D相当),适合用于柑桔保鲜剂。防落素混用食盐或多效唑后有增效的现象。防落素混用食盐或多效唑,2,4-D混用多效唑或高锰酸钾,均具有较好的防腐和保鲜效果。生产中,可在采前10天喷施多效唑1 000 mg/L+防落素50 mg/L,采后不必进行浸果杀菌而直接入库贮藏。
(杨朴丽/摘录)
新型环保材料地面覆盖提高温州蜜柑品质
据《中国南方果树》2013年第6期《新型环保材料地面覆盖对温州蜜柑品质的影响》(作者郭元成等)报道,为了筛选能够替代易造成“白色污染”的塑料反光膜的覆盖材料,通过开展桔园地面覆盖麻地膜、无纺布、银黑塑料反光膜和不覆盖等4个处理的比较试验,研究了不同覆盖材料对提高“兴津”早熟温州蜜柑果实品质的影响。
结果表明,不同的覆膜材料均能显著提高兴津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维生素C含量,能显著改善果实品质;无纺布和麻地膜之间的效果无显著性差异,均优于银黑反光膜。麻地膜和无纺布替代塑料反光膜,用于柑桔覆膜控水增糖栽培。
(杨朴丽/摘录)
西班牙11个商业柑桔品种的果实品质鉴定
据《Scientia Horticulturae》的一篇研究报道(2013.11.022),来自西班牙穆尔西亚省大学的研究人员对西班牙11个商业栽培的柑桔品种进行了果实品质鉴定。供试的这11个商业品种分 别 是 克 里 迈 丁 桔 (ClementinaFina、Clemenules、Hernandina)、Ortanique、Afourer、爱伦达尔桔、福琼桔、卡拉桔、Mor、诺瓦桔和Yosemite。分析结果表明,爱伦达尔桔果汁含量最高;诺瓦桔和Clementina Fina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高,可滴定酸含量低;Clementina Fina钾含量尤其高。Clementina Fina和Clemenules最适合鲜消,果实中等偏小,优质果汁比例较高。
(周 洲/摘译)
25%噻虫嗪水分散粒剂防治柑桔蚜虫效果好
据《中国南方果树》2013年第6期《25%噻虫嗪水分散粒剂防治柑桔蚜虫药效试验》(作者李晓娇等)报道,作者于2011年柑桔秋梢期及2012年春梢期进行了25%噻虫嗪水分散粒剂防治柑桔蚜虫(桔蚜和桔二叉蚜的混合种群)的田间试验。
结果表明,25%噻虫嗪水分散粒剂防治柑桔蚜虫速效性好,8 000~12 000倍液药后1~7天的防治效果均保持在100%。试验剂量范围内未发现药剂对柑桔产生药害,对天敌比较安全,可以在生产上推广应用。
(杨朴丽/摘录)
生物炭有利于酸性红壤改良及脐橙苗生长
据《中国南方果树》2013年第6期《生物炭对酸性红壤改良及枳砧纽荷尔脐橙苗生长的影响》(作者张祥等)报道,采用盆栽试验,以0.1%、2%生物炭量及其与化肥配合施于酸性红壤中,研究了生物炭对酸性红壤理化性质以及枳砧纽荷尔脐橙幼苗生长的影响。
结果表明,施生物炭对酸性红壤理化性质有明显影响,pH值、有机碳含量和速效钾含量均有显著改变,如pH值提高0.45~0.96个单位,有机碳含量提高1.2~3.0倍,速效钾含量提高2.0~4.6倍,同时,保肥能力增强。红壤施生物炭促进了盆栽脐橙苗茎粗增长,与底肥配施还可促进抽梢批次和叶片总量增多。
这些研究结果表明,施生物炭能改良酸性红壤,有利于脐橙苗的生长。
(杨朴丽/摘录)
柑桔果实发育后期适度水分亏缺处理好处多
据《Scientia Horticulturae》的一篇研究报道(2013.11.023),来自西班牙卡塔赫纳理工大学的研究人员研究了果实发育后期“Fortune”福琼桔适度亏缺灌溉处理对果实采收品质、贮藏和货架期的影响。研究人员也检测了收获前植株的水分状态。灌溉处理包括对照组 (始终供给100%蒸发的水)和两个亏缺灌溉处理,以便在果实生长期平衡对照处理组和亏缺灌溉处理(信号强度,SIFGR)组的果实生长速率(FGR)比。这两个亏缺灌溉处理为严重干旱(DI10)和中度干旱(DI5),比值分别为1.1和1.05。DI10和DI5中供水量与对照相比分别减少40%和29%。
本研究中没有观察到对产量指标有负面影响。在果实生长的第二个阶段,DI5和DI10正午茎水势分别为0.4和0.9 MPa,与对照相比FGR显著下降。总的来说,DI处理由于提高了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果汁脯氨酸含量而提高了采收时的果实品质,同时也延长了贮藏期。DI处理后冷藏的果实硬度与对照相似,但果汁脯氨酸、总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含量提高,因此成熟指数低于对照。贮藏后期,DI果实果皮更厚,由于冷害造成的商业损失减少。
(周 洲/摘译)
UV-C辐照对感染地中海实蝇的番石榴采后生理指标的影响
据《Scientia Horticulturae》的一篇研究报道(2013.11.015),来自巴西生物研究所实验中心的研究人员研究了UV-C(200~280 nm波长紫外线)辐照对感染了地中海实蝇的“Kumagai”番石榴果实及其采后生理指标的影响。目前有研究人员开发生物检疫方法,以取代熏蒸剂在果蔬采后处理中的应用。此次试验评价了使用UV-C辐照消灭番石榴害虫地海实蝇卵的效果,还评价了两种不同贮藏温度下辐照处理的果实品质。
采用体外测试,一天大的地中海实蝇卵暴露于辐照剂量递增的UV-C下并贮存于B.O.D.贮藏室中。另外为体内测试,将“Kumagai”番木瓜暴露在人为的地中海实蝇感染环境下,然后将感染地中海实蝇的番木瓜果实放置在辐照剂量递增的UV-C下,并贮存于(23.0±0.2)℃的B.O.D.保温箱中20天。 体外测试表明,1.383 kJ/m2UV-C对防止地中海实蝇卵孵化为幼虫有效,但感染地中海实蝇的番木瓜需要16.0 kJ/m2UV-C才能阻止幼虫化蛹。UV-C处理并放置在(8±0.2)℃的番石榴比放置在(22± 0.2)℃的果实品质好,表明贮藏温度是维持果实品质的重要因素。
(周 洲/摘译)
热空气处理提高白玉枇杷贮藏品质及抗冷害能力
据《中国农学通报》2013年第34期《热空气处理对“白玉”枇杷品质及冷害的影响》(作者周慧娟等)报道,为研究热空气处理对白玉枇杷贮藏品质及冷害的影响,以白玉枇杷为试材,探索了46℃热空气处理对蛋白组分含量变化的影响,并对各处理(6±1)℃冷藏期间果实冷害指数、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失重率、腐烂率和果实硬度进行测定。
结果表明,冷藏及货架期间,46℃热空气处理果实可维持较高的可溶性蛋白和热稳定蛋白含量;抑制了冷藏期间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含量的下降,保持了较高的果实硬度,显著降低了果实腐烂率、失重率和冷害指数,其中以46℃热空气处理30分钟后冷藏效果最好。果实蛋白组分含量的变化与果实采后冷藏过程中抗冷性有关,且热空气处理提高了果实贮藏品质。
(杨朴丽/摘录)
短梢修剪促葡萄花芽分化
据《北方园艺》2013年第19期《短梢修剪对葡萄花芽分化及碳氮物质代谢的影响》(作者高秀岩)报道,为研究短梢修剪对葡萄花芽分化进程及营养物质含量的影响,作者以1年生“无核白鸡心”葡萄为试材,分5个不同修剪阶段,分别对新梢冬芽和副梢冬芽进行短梢修剪处理,用蒽酮比色法测定可溶性糖含量和淀粉含量,用凯式定氮法测定总氮含量。
结果表明,短梢修剪后,冬芽迅速进入花器官分化阶段,修剪Ⅱ(花后30天进行短枝修剪)、修剪Ⅲ(花后40天进行短梢修剪)处理效果最好,提高了叶片可溶性糖含量,降低了叶片全氮含量,处理5天后50%以上的冬芽进入了花器官分化阶段。新梢重摘心可以促进冬芽当年萌发,短梢修剪后叶片的全氮含量降低,间接地提高了叶片的C/N比例,促进了花芽分化。
(杨朴丽/摘录)
便携式乙烯感应器便于全程检测水果成熟度
以前需在实验室才能使用乙烯感应器,现在种植户可便携使用,在田间即可检测水果成熟度。2013年亚洲果蔬展上首次推出的F-900便携式乙烯气体分析仪就可达到上述效果。
控制水果采后处理和贮藏环境的一个关键因素是乙烯管理。该分析仪具有携带方便、操作简单、检测精确且无损化等优点,不用切开水果进行检测,可实现从“种植至销售”的全程乙烯监控,为消费者提供最新鲜的水果,也有助于进入高端品牌的水果市场。创立并维持一个消费者信赖的水果品牌 (如CutiesTM克里迈丁桔或Zespri GoldTM)猕猴桃)需要有效监控该水果的每一个生产和运输环节,以保证其质量。乙烯检测可在水果的每一个生产和运输环节中提供该水果精确的成熟度。
F-900乙烯感应器对装运过程的管理特别有用,它可在为期数月的运输与贮藏过程中自动检测乙烯排放量。新型F-900乙烯探测仪分辨率为1 ppb(十亿分之一),满足最严格的实验室条件下的要求,该仪器在相关作物上的试验已在美国农作物中广泛开展。
F-900便携式乙烯气体分析仪在精确水果管理方面备受推崇,使种植户能以实验室的精确标准来衡量自己的水果生产过程。该仪器生产商为新成立的菲利克斯(Felix Instruments)仪器有限公司,是CID生物科技公司新成立的子公司。
(童 彤/摘译)
骏枣不同株系间的枣疯病抗性多样性
据《中国农业科学》2013年第23期《骏枣不同株系间的枣疯病抗性多样性》(作者肖京等)报道,为揭示骏枣品种内枣疯病抗性多样性,筛选高抗枣疯病的骏枣株系,作者以骏枣的16个株系为试材,通过田间调查和PCR检测,研究不同株系在嫁接侵染枣疯病后的症状表现和病原侵染情况;利用“合成-合理满意度”和多维价值理论的合并原则,对不同株系果实的相对含水率、单果重、可食率、果形指数、维生素C含量、可溶性糖和可滴定酸含量等性状指标进行综合评价;采用AFLP技术对不同株系进行基因组遗传多样性分析。
结果表明,不同株系对枣疯病抗性表现出显著差异,可分为感病型、延迟感病型、延迟抗病型和抗病型等4种类型,T15、J2、J5、J8这4个骏枣株系高抗枣疯病,其中,T15、J5和J8的果实综合性状在骏枣株系中亦居于较高水平;进一步的AFLP分析发现,不同抗性类型间在基因组水平上存在一定差异。
(杨朴丽/摘录)
“科技动态·技术”栏目责任编辑:董朝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