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名人水果”不愁卖想到的
2014-01-23袁亚祥
袁亚祥
时下,我国水果市场总体上供大于求,不少水果常常要面临“卖难”问题。然而,最近一两年有几款名人水果——“褚橙”“柳桃”和“潘苹果”等,异军突起,在全国刮起了市场旋风,售价高出同类商品一大截,仍然销售火暴,但凡有头有脸的人都会买来品尝。高价的“名人水果”为什么会有如此大的魅力?
审视这些新冒出的“人气果”,不难发现,名人背后的故事是吸引众多消费者的首要因素。“褚橙”“柳桃”和“潘苹果”相对应的主人分别是褚时健、柳传志和潘石屹,他们背后都有传奇的故事。褚时健,曾经的云南烟王,是企业家中的传奇人物,76岁时从头再来,在哀牢山下建园种植冰糖橙,10年的苦心经营,成就了“烟王”到“果王”的华丽转身。柳传志中年创业,把“联想”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企业打造成世界级的巨头,65岁再度出山,把陷入危机的联想重新带出泥沼;并在投资地产大获全胜后,转身进军农业领域,立志为中国人提供安全、营养的高品质猕猴桃。潘石屹出身农村,靠着一股不服输的劲头,从社会底层一路打拼上来,成为了众人眼中的成功人士,并为家乡甘肃天水苹果代言,使得花牛镇苹果名扬神州。这些名人传奇的人生经历,让自家的产品成了“励志”“奋斗”的代名词。很多消费者坦言,“买的是水果,吃的是精神。”有网友发微博称:“吃橙子总会想到褚时健的故事,我们自己身边有一些正在奋斗着的朋友,就想着要多买几箱送给他们。‘褚橙’更是励志橙。”
名人水果高价热销,除了名人的光环效应外,也与产品品质密不可分。作为食品,质量不过关,再传奇的故事也得“变馊”。“褚橙”在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声名鹊起,购买的人络绎不绝,有报道称北京每天能卖出15万个。“皮薄、易剥,酸甜自然,关键是有股久违的果香”,消费者如此评价。“柳桃”产于国家级猕猴桃标准化示范区四川省蒲江县,不仅生产中精心管理,每个果实在上市前还要接受严格“体检”,保证了外观和甜度。潘石屹也承诺为严把苹果质量关,“潘苹果”无论大小一定要没有农药残留。在食品安全屡屡成为热点的当下,这些名人对质量细节、食品安全的苛刻追求,大大提升了产品品质,给消费者留下了“可信赖”的印象,最终赢得了他们的坚定支持。
再好的产品也离不开营销。“褚橙”“柳桃”“潘苹果”的热卖,更是网络营销“推波助澜”的结果。这些名人水果,无一例外地都把销售触角伸向了网络等新渠道,在销售方式上不断创新。有的依托电商搞团购,有的则在微博上为自家产品摇旗呐喊,这大大激发了消费者的购买欲望,带火了网络销售。
诚然,不是每个人都能像褚时健、柳传志、潘石屹那样,拥有一张如此响亮的“人生名片”,但在“名人水果”高价不愁卖的事实背后,仍有不少经验值得汲取。首先,农产品要想卖得好离不开品牌。品牌好似市场推广的介绍信、通行证,没名没姓的大路货不但越卖越贱,而且市场也越做越小。要想让自己的农产品“皇帝女儿不愁嫁”,就必须让它“有内涵”“叫得响”。其次,质量安全是农产品的生命线,产品好才能有竞争力。眼下,我国正进入消费结构升级阶段,消费者更加挑剔,更加注重安全健康和品质。在这种背景下,只有做到“人有我优,人优我特,人特我精”,方能在残酷的市场竞争中占得一线先机。最后,农产品销售不能再死守传统营销手段。当下80后、90后已成为消费市场的主力军。这个群体的一个鲜明特点就是对网络高度依赖,农产品要想赢得他们的认可,就必须紧随时代脉动,借助互联网这个营销新平台,讲好数字化时代的“水果故事”。
“褚橙”“柳桃”“潘苹果”走过的路并非不可复制,只要做好品牌、质量和影响这三件事,相信你也能够打造出不愁卖的高价水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