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脑脊液双向引流治疗重症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护理体会

2014-01-23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4年15期
关键词:侧脑室蛛网膜引流术

马 瑞

河南镇平县人民医院 镇平 474250

颅内血管破裂血液流入蛛网膜下腔,称为蛛网膜下腔出血(SAT)。若出血量大,病人很快进入昏迷直至死亡。笔者对18例重症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采取脑脊液双向引流及有效护理,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08-09—2013-08我院收治的42例蛛网膜下腔出血住院患者,其中重症蛛网膜下腔出血18例。入选标准:有意识障碍,且 Hunt-Hess分级在Ⅲ级以上[1]、CT检查提示各脑池、外侧裂等有高密度出血影。男10例,女8例;年龄20~50岁,平均42岁;激动时发病8例;嗜睡5例,昏睡3例,浅、中度昏迷7例,深度昏迷3例。

1.2治疗方法18例重症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全部行脑脊液双向引流术,即在右侧额角行侧脑室外引流术并接脑室外引流管,引流瓶高出脑室水平15~20cm,引流脑脊液。待手术成功后,用硬外麻醉穿刺针行腰穿,见血性脑脊液流出后,置直径约1mm硅胶管并固定,放脑脊液20~30mL,再静滴0.9%氯化钠注射液20~30mL,置换脑脊液2~3次/d。2~4d复查CT,各脑池、外侧裂等无高密度积血时,可拔管。一般脑室引流管放置4~5d,腰穿引流管放置3~4d,最长置管时间8d。

1.3术前护理常规低流量吸氧、留置尿管以及剃头等术前准备。向病人家属讲解蛛网膜下腔出血相关知识,如常见的病因,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再次出血、脑血管痉挛、急性脑积水等),以及双向引流脑脊液手术目的,使病人家属理解和配合治疗。

1.4术后护理

1.4.1 严密观察生命体征、意识、瞳孔的变化:术后常规用多参数检测仪,及时了解呼吸、脉搏、血压、心电和血氧饱和度的变化。血压较高、脉搏缓慢有力、呼吸深慢提示颅压高,要及时通知医生,及早降颅压。意识、瞳孔是反映脑干受压的敏感指标[2]。病人由昏迷变为嗜睡,瞳孔对光反射由迟钝变为敏锐,说明病情好转;病人清醒后再次昏迷,伴或不伴肢体瘫痪,要及时告知医生,分析原因,必要时复查CT、TCD,判断是再次出血还是脑血管痉挛,以便正确处理。

1.4.2 保持呼吸道通畅:昏迷病人,咽部肌肉松弛加上呼吸道分泌物不能自行咳出,可引起窒息威胁病人生命[3]。让患者头偏向一侧,定时吸痰、翻身、拍背和雾化。及早气管切开是挽救病人主要手段之一[4]。加强气管切开术后护理,常规向套管滴药(糜蛋白酶4000U+庆大酶素4万U+生理盐水20mL混合液分开交替滴注,每15min 1次,每次3~5滴)。定时吸痰,口腔吸痰管与气管吸痰管应分开使用,以免交叉感染。

1.4.3 避免用力和情绪波动,保持大便通畅: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易发生再次出血,再次出血使病死率约增加50%[1]。因此,要使病人绝对卧床休息4~6周,尽量避免过多探视,对烦躁不安者使用镇静剂。因长期卧床病人胃肠蠕动差,尤其老年患者最易大便干结,为保持大便通畅,可用蓖麻油或肥皂水灌肠。

1.4.4 侧脑室外引流管和腰穿置管的护理:①侧脑室外引流瓶要放置高出脑室水平15~20cm,以维持正常的颅压,避免因颅压低,诱发再次出血的可能性。②保持侧脑室外引流管的通畅:引流管通畅时,可看到引流管内脑脊液的波动。③观察侧脑室外引流和腰穿置管脑脊液的颜色和量:起初1~2d,引流脑脊液为均匀血性,色较深,随后渐变淡色。若突发引流的量增加,色红,多提示再次出血,要及时通知医生,必要时复查CT,明确诊断,及早处理。④防止感染:每天用碘伏擦额角侧脑室外引流术和腰穿置管旁的皮肤。

2 结果

基本治愈(生活自理)8例,好转(日常生活需他人协助者)5例,植物状态2例,死亡3例(1例因再次出血,2例中枢性呼吸衰竭死亡)。全部病人无呼吸道感染和压疮发生。

3 讨论

重症SAH患者及早清除脑脊液中的血液是抢救成功的关键[5]。正常的脑脊液是无色透明的液体,对大脑和脊髓起到滋养和保护作用。重症SAH病人的脑脊液有大量血液,可刺激脑膜神经根,表现为脑膜刺激征,如头痛、颈抵抗、布鲁津斯征、凯尔尼格征阳性,同时引起脑血管痉挛、急性脑积水等并发症,这是急性期死亡和致残的重要原因之一。为尽快清除脑脊液的血液,遏制病理生理的恶性循环,我们采用双向脑脊液引流术,即额角行侧脑室外引流术,腰穿置硅胶管,用生理盐水置换脑脊液,避免了单用腰穿脑脊液置换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易引起脑疝的危险。

出院指导,预防SAH再次发生。SAH最常见的病因是颅内动脉瘤,重症SAH病人(Hunt-Hess分级Ⅲ级以上),为防止再次出血,待病情稳定后,要查明病因,对因治疗。病人出院后要到有条件的医院做CTA、DSA检查,同时要控制高血压、吸烟、酗酒等危险因素。

[1]贾建平,陈生第 .神经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193-199.

[2]杨瑞芳.GCS+瞳孔观察在重症颅脑损伤患者中应用[J].天津护理,2009,17(4):56-57.

[3]黄晓敏,谷慧峰 .循证护理在预防重型颅脑损伤并发症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9,12(6):79-80.

[4]吕爱红,王淑敏 .循证护理在ICU患者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9,12(6):80-81.

[5]刘金峰,王志云 .脑脊液双向引流治疗重症蛛网膜下腔出血[J].临床荟萃,2003,18(6):67-68.

猜你喜欢

侧脑室蛛网膜引流术
改良序贯法测定蛛网膜下腔注射舒芬太尼用于分娩镇痛中的半数有效剂量
147例侧脑室增宽胎儿染色体核型分析
维护服在胆囊穿刺引流术后患者管道维护中的应用
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置管引流术在胆汁瘤治疗中的应用
复合手术救治重症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体会
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观察与护理
负压封闭引流术(VSD)在骨外科针对创伤软组织缺损治疗中的研究
16排螺旋 CT 诊断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应用分析
探讨预防基底节脑出血钻孔引流术后再出血及早期治疗
侧脑室内罕见胶质肉瘤一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