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回忆饥荒岁月的“先进煮饭法”

2014-01-23王祖远

红广角 2014年1期
关键词:形形色色饥荒玉米粒

王祖远

“先进煮饭法”全称“粮食食用增量法”,简称“增量法”,是中国“大跃进”时期出现的一种奇特事物。当时,由于各种原因,全国陷入空前的大饥荒。城市居民每月粮食定量只有24斤,笔者是中学生,正在发育阶段,定量也只有32斤。

按照现在的生活水准,每天一斤粮食不一定吃得完。然而当时副食品少得可怜,每人每月只供应食油3两、猪肉半斤,维持生命只靠每天1斤左右的粮食,就很勉强了。那时候人们根本不奢望吃好,连吃饱都不可及,每顿饭只有五、六分饱,挨不到下一顿饭就已饥肠辘辘了。为了让老百姓吃饭有饱的感觉,各地推出形形色色的粮食食用增量法。

先说说大米的先进煮饭法。按千百年来的传统方法煮饭,1斤米加1斤2两左右水,大火煮开后,以小火收干。按照增量法,先把米放进罐里干蒸20分钟,然后加水,1斤米加水3斤2两,再用猛火蒸40分钟。

另一种增量法更牛,将米干蒸半小时后分装入罐,加入凉水,1斤米加4斤水,用猛火蒸一小时。这种先干蒸后湿蒸的“双蒸法”,每斤米能出饭4斤3两到5斤,据说饭粒还不烂。

还有先进蒸馒头法,将去麸皮小麦煮到六、七分熟,从汤水中捞出,再用水磨成糊状,把酵母放到面糊中,发酵后送入蒸笼蒸熟。用传统方法,1斤面粉最多出2斤馒头;用增量法,一斤面粉可蒸出5斤馒头。

再说说玉米增量法。将玉米粒蒸至五分熟,然后将半生不熟的玉米粒磨成粉状,再拌水做成玉米馍蒸熟。用传统方法,1斤玉米只能做1.5至1.7斤玉米馍;而增量法能出馍2.5至2.7斤。

那时,先进煮饭法的产生无疑像是下了场及时雨。报刊上连篇累牍地宣传增量法做出来的饭好吃、易消化、还抗饿。各省纷纷召开现场会大力推广,说增量法可以节约大量粮食,等于是“不动一锄一镰取得大丰收”。就连中共中央对增量法也很重视,专门发了红头文件,要求全国试行。

然而老百姓也不是那么容易忽悠的,他们认为增量法煮出来的饭刚吃下去时确有饱的感觉,但很快就饿了,因为它玩的是多加水使体积膨胀的把戏。

再者,先进煮饭法过程繁杂,既费时间又费柴火,是名副其实的劳民伤“柴”。就连时任北京市委第二书记的刘仁都公开说:“净出幺蛾子(北京方言,指不靠谱的主意),一两粮食蒸来蒸去,不还是粮食一两吗?”

由于增量法增的是水而不是粮食,尽管政府大力提倡,却受到老百姓的普遍抵制,因而始终未成气候。

1963年后,随着大饥荒过去,形形色色的增量法终于寿终正寝,只是在历史上留下这么个名词而已。

猜你喜欢

形形色色饥荒玉米粒
第五单元
——形形色色的人
写好形形色色的人
联合国呼吁提供55亿美元以免3400万人陷入饥荒
形形色色金字塔
形形色色的“导航员”
饥荒是你造成的
饥荒是你造成的
74年前的河南大饥荒
暴脾气玉米粒
每天做好一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