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段尘封80年的历史浮出水面

2014-01-23张书英

红广角 2014年1期
关键词:左翼史料支部

张书英

日前,被列为重大党史题材的《中共东京支部》一书,获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和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审查通过,并由广州出版社出版发行。于是,一段被尘封了80年的历史终于浮出了水面。原东京支部成员的后人获悉该书出版,更是欢欣雀跃。他们的父辈往往因为这一段难以道明的历史,长期笼罩在政治运动的阴云之中,而这本书的出版,让他们有一种遮蔽在父辈身上半个多世纪的阴影一朝烟消云散的欣慰。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进步文化运动,在20世纪30年代很有特色、很有成效。由上海党组织文化工作委员会等领导的左联,在进行革命宣传和进步文化活动方面做了大量工作。而中共东京支部,就是在上海左联党团书记周扬直接领导下,由在东京的中国文化人和到日本留学的党员所组成。《中共东京支部》通过大量的回忆资料,真实记录了中共东京支部在日本的活动。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认为,此书“政治观点正确,重要史实清楚”,“具有一定的重要的史料价值”。认真阅读此书,颇有感触。

一、该书较全面、生动、具体地反映了中共东京支部的活动,弥补了中共党史征研左翼文化运动史料的不足

1931年的九一八事变后,国民党政府采取“攘外必先安内”的反动政策,一方面纠集大军对工农红军围追堵截,另一方面在其统治区实行文化“围剿”,到处搜查、破坏革命组织,杀害共产党员和进步人士,禁止人民进行抗日救亡活动。由于党组织遭受破坏,许多共产党员、共青团员和革命青年,在国内难以立足,被迫东渡日本,到当年被称为“马克思主义东方图书库”的东京寻求真理,为以后回国革命打好基础。于是,东京一时成为上海、北京、广州等地左翼文化人在国内遭受迫害打击之后的流向地和聚会点。中共东京支部正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之下,由中共上海文委负责人周扬直接领导,以林为梁(后改名林基路,1943年9月与陈潭秋、毛泽民一同壮烈牺牲于新疆)等人为骨干,于1935年秋在日本东京建立起来的。林为梁任支部书记。党员人数从初时的十来人发展至50人左右。从1935年9月成立到1938年初结束,中共东京支部虽仅存在两年多,但其团结流亡日本的左翼文化人和留学生,组织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致力于开展进步文化活动和抗日宣传活动,发挥了骨干和核心的作用。全国抗战爆发前后,该支部党员及其联系的左翼文化人,先后回国投身抗战,足迹遍布全国各地,许多人为民族的独立、为崇高的共产主义理想和人民的利益英勇牺牲。他们的事迹,为中共党史和革命文化史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但是,相对于对留美、留法、留俄学生中的中共活动的研究而言,学界对中共在旅日文化人和留学生中建立党组织及开展活动的研究是不足的。一部中共党史,只是在写到左翼文化团体活动地区不断扩大时,提到了“日本东京”几个字。其他党史书箱刊物,对于中共东京支部活动的宣传和介绍也不多,即便有一些,也相当零散。由此可见,对这段历史资料的发掘、整理、研究和宣传是党史工作的薄弱点之一。在中共广州市委党史研究室主持下,在东京支部、东京“文总”(东京左翼文化人成立的各文化团体总称)后人的支持帮助下,编者挖掘了大量生动、详实的史料,将有关内容汇集成书,全面再现了那段鲜为人知的历史事实,为史学研究者以及普通读者提供了很大便利。

二、中共东京支部的历史是广东党史的组成部分,该书有助于丰富对广东党史的认识

中共东京支部的历史与广东革命历史有着密切的关联。20世纪30年代,当南方革命运动陷入低潮时,在广州暗地里却出现了不少左翼文化社团,还有为数相当多的读书会和读书小组。当时不少先进青年为之吸引,想方设法加入,为参加其中的活动而甘冒坐牢杀身之险。东京支部、“文总”的人物中,大多是广东人(如支部书记林为梁,组织委员陈洪潮、陈健等),或在广州上过学,教过书,当中就有左翼社团和读书会的成员。当左翼文化运动在国内遭到重挫后,老师学生一帮人彼此照应着从广州挪到东京。当祖国抗战的呼声召唤时,他们又从日本回到广州。广州市文明路63号广州留东同学会就是他们的聚会点。而广州留东同学抗敌后援会,就是1938年1月发起成立“广东青年抗日先锋队”的团体之一。1937年9月,陈健率东京支部党员及留日同学30多人离开日本、回到广州,遂通过梁威林(支部宣传委员)与上海党组织取得联系,上海党组织向中共中央组织部长博古汇报了东京支部成员在广州的情况,并“要求解决广州关系”。经联络,陈健、梁威林于是年底在香港会见了中共中央派来的南方工作委员会书记张文彬。遵照张文彬的指示,中共广州市委接收了东京支部最后回国的20多名党员的组织关系。当时广州约有中共党员400人,原东京支部成员占了二十分之一。此后在广东各地的抗日、革命活动中,到处活跃着“留东同学”、原东京支部党员的身影。

因而,中共东京支部的历史,与中共广东党史有着不可分割的密切关系。编辑出版中共东京支部的历史资料,对完整地保存革命史料,使学界进一步丰富对中共广东党史的认识,以及向青少年进行光荣革命传统教育,都是很有必要和十分有意义的。

三、中共东京支部、“文总”走出了大批杰出人物,该书有助于深化对一些党史人物的认识

中共东京支部初期和中期的党员有官亦民、陈洪潮、陈健、梁威林、李云扬、张建、伍乃茵、侯甸、邝启常、蔡北华、梁微娟、苏曼、黄维克、梅景钿、潘沃权、李隆等,党员人数后来增至50人左右,陆续加入的党员有胡成放、杨克毅等。当时,在东京的中国左翼文化人和留学生有数千人,东京支部所能联系、影响的约有500人。对于东京支部、“文总”党员来说,东京是他们上的一所特殊学校,是他们人生历程中的一个革命驿站。他们在日本所学和所做的一切,实际上只是一句话:为抵抗日本侵略中国作准备。他们自日本归来,即踏上了艰辛漫长的抗日之路,相继奔赴延安、新疆、海南及全国各地,从事抗日武装斗争、抗战文化活动和抗日统战工作。有的人甚至在抗日、革命中英勇牺牲,中共东京支部书记林为梁(林基路)就是其中之一。为抗日、革命献身者还有丘东平、蒲风、梅景钿(梅青)、苏曼、罗文坤、黄日东、卫国尧、官亦民等。从东京“文总”、支部走出的人中,不乏卓有成就的小说家、戏剧家、画家、文艺评论家、翻译家和社科理论家,还有人长期工作在外交战线或隐蔽岗位上,为国家作出了许多有意义却罕为人知的贡献。

该书汇集了中共东京支部一批党员的详实资料,有助于深化对一些重要历史人物的认识。例如,通过许多当事人的回忆,林为梁(林基路)的形象更加丰满生动。该书介绍了他在上海的活动,详细阐述了他在日本的进步活动:领导进步学生公开成立“中华留日学生联合会”(学联),并迫使有关方面承认其合法性;发起成立“文化座谈会”、“中华留日同学座谈会”等进步组织,指导留东妇女运动等等。同时,加深了对陈洪潮、陈健、梁威林、丘东平、伍乃茵等中共党员的了解和认识。

四、编者辛勤挖掘新史料,该书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为再现那段光辉历史,编者与中共东京支部成员后人建立起密切合作。该支部成员后人提供了许多珍贵的历史资料和图片,多次召开座谈会,为追寻父辈的足迹,前往台山——林基路烈士的家乡,向台山市委党史研究室收集资料。编者还到上海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成立大会会址纪念馆收集资料。根据挖掘的大量史料,分为回忆录、访谈录、自传、怀念诗文、烈士传略、留日学生活动报道文选等部分进行编排,很有特色。该书以《三十年代中期的中共东京支部》一文为核心文章,所选编的史料,都与该文提及的人和事有关,且除烈士传略外,基本是历史亲历者的回忆,反映了历史真实的一面,为我们今天认识和研究中共东京支部这一专题,留下了极为珍贵的史料。

例如,该书第97页谈到关于左联解散问题,在上海的周扬解释说是因为左联驻国际革命作家联盟萧三来信,说中国成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左联就要解散。据当时的外文刊物上季米特洛夫在共产国际七大上的报告,提出要组织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中国应当组织抗日统一战线。由此可见,萧三的信是有理论和组织根据的,所以才按照国内国际形势的发展解散左联来组织一切爱国作家在内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作家组织。鲁迅先生开始不同意,后来同意了。这些都是很有价值的历史资料,值得我们重视和研究。

在此谨以小文缅怀革命先烈,并对不辞辛苦的编者和中共东京支部后人们表示敬意,希望今后看到更多朴实严谨、史料价值高的书籍,进一步揭示广州、广东乃至中共党史的真相,不断填补党史征研的空白。

猜你喜欢

左翼史料支部
支部联建润“甘泉”
强支部才能支部强
五代墓志所见辽代史料考
江南书院
支部+支部,党建破“地界”——汉阴县基层党组织“三联”机制之“支部联建”
史料二则
例谈数据史料的辨伪与解读
史料教学,史从何来
左翼戏剧运动时期(1930-1935)
前期延安文学对左翼文学的继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