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大学生就业难的职教改革
2014-01-23贺婧
贺婧
高等教育培养目标定位偏重研究型、学术型,沿袭传统的教育、教学方式,过多注重基础文化和专业基础理论的传授,忽视学生的技能培养和实际动手能力,毕业生高学历、低技能,引得很多企业抱怨大学生不如职业学校学生好用。高校毕业生数量屡创新高,而企业需要的高技能人才越来越短缺。很多企业招工难,特别是技工和熟练技工紧缺。据调查,60%的企业反映,应届大学毕业生学什么专业干什么工作的不足40%,而且,多数学生所学过的知识转化不出来,不能变成自己在工作岗位上的实际能力。与大学生就业难相对应,近几年,职业学校毕业生的就业质量逐渐提高,实际收入呈增长态势,而且七成的毕业生就业岗位与所学专业基本对口。正因为如此,近几年,高职院校就业率仅次于“985”,力压“211”院校,中职学校就业率更是连续三年高于本科院校。然而,受人口红利出现拐点和偏好上大学的观念影响,很多职业教育学校的生源在减少。报考高校,大多数学生及家长乐此不疲。目前,大多数家长和学生仍把目标定位在考大学上,普遍存在“不上大学就没有出路”的认识误区。有调查显示,七成家长不愿让孩子上职校。然而,部分高校毕业生在就业压力下开始“回炉”学技能,考取“职业资格证”,以重新获得更好的工作机会,这已经屡见不鲜。
2012年,江苏省在全国率先进行职业教育改革,推出了中、高职与大专、普通本科院校之间联合分段培养的模式,由此打通了中、高职与大专、本科院校之间的教育衔接,实现相同专业一体化培养,形成“知识+技能”的选拔制度。试点实行联合招生、分段培养,具体分为四种模式,实现了四个突破:一是重构了学制体系,打通了职业院校毕业生的升学之路。二是开发了课程体系,实现同一专业方向的一体化培养。三是建立了招考体系,形成“知识+技能”的人才选拔制度。四是建立了与企业需求相结合的职业资格证书体系,比如,中职毕业生可取得“中级职业资格证书”,高职毕业生可取得“高级职业资格证书”,应用型本科毕业生可取得“准技师”、“准工程师”资格证书。
改革后的职业教育联合培养模式备受学生青睐。2012年,江苏省首批71个试点项目5个实验区,实际招生4885人。计划培养出来的学生可以将职业院校动手能力强、本科院校理论基础强的优势相结合,更符合企业的需求。更重要的是,把就业与升学较好地统一起来,将来还有上大学深造的机会。
2013年,江苏省教育厅审定批准了215个试点项目。高职本科“3+2”培养项目成为热点。其中,三年制高等职业教育与普通本科“3+2”分段培养54项,是与本科联合培养几种模式中项目最多的。高职院校与本科院校对接,读完3年高职后再读2年本科,可拿本科高校的学历和学位。3年高职学习结束后,全省不再组织统考,由对接的两所高校联合制定考试方案,学生只要能顺利完成高职学习,基本都能升到本科院校,淘汰率很低。学习期间,由对口试点的高职和本科院校,按照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标准和高端技能人才要求,联合制定专业理论知识课程和技能训练实践课程教学体系,确定学生在高职院校和本科院校灵活多样的学习方式,培养具有高级技能的本科层次应用型人才。每所高职院校参与试点的专业只有一个到两个,不同的专业对接的本科院校也不尽相同。
职业教育是教育事业中与经济社会发展联系最直接、最密切的部分,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职业学校与本科院校联合招生的培养模式,为缓解就业压力开辟了一条新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