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陈云进入中央核心领导层后的建树与风范

2014-01-23徐文涛谢明

红广角 2014年1期
关键词:北满东北局陈云

徐文涛+谢明

在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中,陈云曾被毛泽东以“能”字慰以赞赏。早在1934年召开的中共六届五中全会上,陈云便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委员、常委并任白区工作部部长。在1945年6月的中共七届一中全会上,陈云继续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委员。同年8月,即在毛泽东与周恩来和王若飞赴重庆参加国共谈判前,陈云与另一位中央政治局委员彭真,一同被增补为中央书记处侯补书记。从这时起,陈云再次进入党的核心领导层,其名字紧随中央“五大书记”之后,成为“毛、刘、周、朱、任、陈、彭”中的六号人物。建国甫定后的1950 年10月,因任弼时逝世,陈云接任中央书记处书记。此时,陈云成为中央“五大书记”中最年轻的一位,人称中央五号。1956年9月28日,中共八届一中全会选举产生中央主席和副主席及总书记,主席:毛泽东,副主席:刘少奇、周恩来、朱德、陈云,总书记:邓小平。这样,中央形成了“毛、刘、周、朱、陈、邓”六人领导核心。即使是在1958年5月召开的中共八届五中全会上,尽管林彪被增选为中央副主席,但其名字仍位居陈云之后。从中央六号到中央五号的将近20年,陈云的领导才华得以充分施展,特别是在新中国的经济建设方面,每遇困难关头,人们总是希望听到陈云的意见,他也总是能够不负众望,洞悉全局,抓住要害,及时拿出解决问题的有效办法。正因如此,一段时间内,陈云成为被毛泽东倚重的中央 “经济一号”。

一 、创建东北根据地,建树岂在决战中

提起三年东北解放战争,许多人会自然而然地想到那气吞山河、雷霆万钧的辽沈决战,想到决战中的首战攻锦、坚守塔山和辽西大追击三步曲。然而,在辽沈决战中,东北我军所以能够在战前对敌形成压倒性优势,这又与北满、南满根据地的创建不无关系。从1945年9月至1949年7月,陈云在东北历时近4年,身兼数职,多方运筹,功勋卓著。尤其在关系东北党政军存亡的根据地建设、坚持南满、东北财经等重大问题上,高瞻远瞩,有胆有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在纷纭变化的复杂形势下,推动了东北解放战争胜利的进程,并对全国解放战争产生了重大影响。

(一)在北满广大地区率先开展了发动群众并创建根据地的工作。四平保卫战之后,处于劣势的东北我军不得不退避于松花江以北的北满广大地区,仅留三纵和四纵于南满实施战略性牵制。当国民党军乘机占领长春、吉林后,东北解放区处于敌兵压境、土匪骚扰、经济紧张和南北满两块根据地被割裂的严重困境。1945年11月,身为中央东北局副书记的陈云由沈阳赶至哈尔滨,出任东北局北满分局书记。初到北满,陈云思考最多、最深入的问题,就是如何发动群众。在他看来,群众能否迅速发动起来,将是党在东北能否站稳脚跟的关键。他曾形象地指出:“我们现在是‘租房,尚未造屋。群众不起来,干部恐怕要当‘华侨,十万主力也要打完的。”由于东北长期处于沦陷状态,同时,东北局成立后的最初三个月主要在大城市开展工作,并未深入到农村去发动群众,因此陈云认为,如何发动包括农村在内的广大群众是当时工作中的一个难点。

1946年1月17日,陈云致电北满各省工委,指示将开拓地、满拓地“原则上分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同时指出这只是分配敌产,并非内战时期的土地革命,对地主的现有土地一律不动,只进行减租减息。这个政策一出台,北满各地迅速掀起一场分配敌伪土地的热潮。到1946年6月,北满地区的开拓地、满拓地基本分配完毕。1946年中共中央关于土地问题的“五四指示”发出后,减租减息随即变为没收地主土地分给农民,土地改革运动在北满地区迅速开展了起来。北满根据地逐步建立并巩固起来,使我们党在东北极端复杂的情况下站稳了脚跟。

与此同时,东北党在敌我形势、和平与战争、城市与乡村、我军作战原则等一系列问题上,还存在着分歧,没有统一认识。为此,中共中央东北局于1946年7月3日至11日在哈尔滨召开了扩大会议,并在7月7日通过了由陈云起草的《东北的形势与任务》的决议。“决议”全面分析了国内外形势,深刻总结了东北党的工作经验和教训,澄清了党内部分同志存在的各种错误观点,着重强调要坚持中央关于建立巩固的东北根据地的方针,“无论目前或今后一个时期内,创建根据地是我们工作的第一位”,并把重点放在中小城市和广大乡村。创建根据地的主要内容是发动群众。作战原则定为“不在于城市和要点一时的得失,而是力求消灭敌人,保卫根据地。”“决议”号召东北党一切可能下乡的干部统统到农村去,造成干部下乡的热潮。7月11日,毛泽东在对东北局《东北的形势与任务》的决议所作的修改稿中,充分肯定了陈云的思想,指出:“我们的方法就是从战争,从群众工作,从解决土地问题改善人民生活,从其他一切努力去增加革命力量。”“七七决议”的通过及毛泽东所作的指示,标志着东北全党的工作方针和战略重心从根本上转向了建立东北根据地的正确轨道,从而为解放战争在东北的胜利奠定了重要的思想基础。可见,陈云是最早、最系统地提出建立东北根据地的领导人,在东北党的战略重心转变过程中起到了重大作用。

(二)为巩固南满,关键时刻拍下决定性一板。国民党军在占领四平后,深感战线过长,兵力不足,无力北进,但又无法增兵东北。为此,国民党东北保安司令长官部制定了“先南后北,南攻北守”的战略方针,并于1946年10月中旬集中8个师约10万人的兵力重点进攻南满解放区,企图吃掉南满我军,解除后顾之忧,然后再转而全力进攻北满,独占整个东北。11月初,国民党军占领了南满大部分地区,并将南满我军主力压缩于临江、长白、抚松、濛江、辑安5县狭小地区。此时,南满根据地处于群众尚未真正发动,兵员不足,装备无着,给养奇缺,土匪作乱的险恶境地。更为严重的是,对于能否坚持南满,军区领导人的认识很不一致,主力部队已准备开过松花江与北满部队会合。根据敌我严重态势,东北局制定了“坚持南满,巩固北满,南打北拉,北打南拉”的战略方针。该方针的关键是能否坚持南满。为了加强南满的领导力量,10月31日,中共中央及东北局决定调东北局副书记陈云兼任辽东分局(亦称南满分局)书记,派肖劲光兼任辽东军区司令员。

当时,陈云与萧劲光乘火车由哈尔滨东行经牡丹江,再南行经宁安,然后再由图们进入朝鲜,并将专列再改挂到朝鲜的列车上,沿半岛的东北海岸线绕行至平壤,全程兜了个大圈子,走了12天。11月15日抵达平壤,下榻于东北局驻朝鲜办事处。俩人在办事处待了五六天,其间分别会晤了金日成和苏方经济负责人,成功商定了诸多重大事项。当月23日,他们离开平壤,于26日抵达朝鲜沿江口岸满浦,并下榻于我方满浦分办事处,即“平壤利民公司满浦分公司”,次日再北过鸭绿江,最终赶到辽东军区和辽东省委所在地临江。

1946年12月11日至14日,辽东军区在通化和临江之间的七道江召开了军事会议,主要讨论南满所面临的严峻形势及今后作战方针问题。会议一开始就在是否坚持南满根据地的问题上发生了严重分歧。多数人认为南满只剩下5县,不利于大兵团作战,坚持下去有困难,因而主张撤出南满;少数人主张坚持南满,做长期斗争打算。去留两种意见各有理由,相持不下,会议连开两天没有结果。12日晚,辽东军区首长获悉敌1个师已进至梅河口,一个师正进犯辑安(今集安),军情万分紧急。但由于会议对去留问题未达成统一,因而影响了具体作战方针的最终确定。在此危机关头,肖劲光将会议情况报给陈云,并请他参加会议,作最后决定。

13日晚12时,陈云冒着暴风雪从临江赶到七道江,14日主持了会议。在了解前几天会议情况经过后,陈云生动形象地讲述了敌我态势及坚持南满的重要意义。他说:“东北的敌人好比一头牛,牛头牛身子是向北满去的,在南满留了一条尾巴。如果我们松开了这条尾巴,那就不得了,这头牛就要横冲直撞,南满保不住,北满也就危险了;如果我们抓住了牛尾巴,那就了不得,敌人就进退两难。因此,抓住牛尾巴是个关键。”尔后,陈云对“留下”和“撤走”的利害得失算了一笔细帐,作了反复比较,用以说明留在南满对全东北战局有利。最后,陈云加重语气说:“我们不走了,都留在南满,一个人也不走!留下来打,要在长白山上打红旗,摇旗呐喊!”陈云有理有据的分析和果断干脆的决定,统一了人们的认识,得到了大家的拥护和赞成。40多年后,肖劲光高度评价道:“这是关键时刻决定性的一板,这是陈云对坚持南满斗争的一大贡献。”

(三)统一东北财经,解决根据地的经济困难。东北解放区是中国共产党在抗战胜利后逐步建立起来的。由于日本在投降前后对铁路、工矿的严重破坏和苏军占领期间大规模的拆迁,从而使解放区财政经济困难重重。在财政方面,收支不平衡,入不敷出;在金融方面,通货膨胀,物价波动;在物资方面,军需民用物资供不应求,极为缺乏。因此,解决根据地的财经困难成为东北党的又一重要任务。在这方面,陈云作了可贵的探索,提出了生财理财之道,并随着革命形势的发展,为统一东北财经工作作出了重大贡献。

1946年2月22日,陈云领导的北满分局给所属各省工委发出《关于目前解决财政问题的几点意见》的指示,提出了三条具体措施,即征收救国公粮,妥为保管,以便将来进行对外贸易,解决财政困难;清算和搜集敌伪资产,恢复和发展工矿业,征收必要的税收;暂时不宜大量发行纸币,以免通货膨胀。3月13日,陈云在通河干部座谈会上,着重指出:“财政经济即收与支的问题,亦即生财之道与理财之道。”在生财之道方面,他提出了财政收入的6个来源:没收敌产,搞好税收,发行公债,征收公粮,发行钞票,开展贸易。据此,1946年各省、市、县均成立了“敌伪资财清理委员会”。清理的主要物资是武器、弹药、粮食、布匹、运输工具等等。据不完全统计,仅吉林市一地在这期间所清理的物资,总价值即达百亿元(东北币)以上。合江省没收敌伪财产的收入,占该省1946年财政总收入的36.7%。为了发展生产和减轻人民负担,各省重新调整税收,减少税目。如1946年合江省省级税收为700万元(东北币),仅占财政收入的2.6%,而东北一级财政收入中,税收只占0.99%。在陈云等人积极建议和支持下,1946年末,东北解放区打开了对苏贸易渠道,到1947年12月止,出口各种粮食76.5万吨,换回了大量的军需民用物资。

在理财之道方面,陈云提出了紧缩开支,提倡节约,防止浪费,搞好生产等办法。这些办法在当时是行之有效的。哈尔滨市从1946年11月到1947年1月底,实行精兵简政,每月节省开支400万元(东北币)以上。吉林省规定,自1946年9月1日起,各级政府所属机关一律实行菜金自给。与此同时,党在解放区积极领导广大农民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1947年共扩大耕地面积800万垧。上述措施,对于打破国民党经济封锁,保证战争需要,解决解放区经济困难起了重大作用。

(四)创造沈阳经验,树立我党接收城市的样板。从1948年起,随着东北我军转入战略攻势,作为东北局副书记兼东北财经委员会主任的陈云开始将注意力由“打天下”转向“治天下”。 11月2日沈阳解放后,陈云开始兼任沈阳特别市军事管制委员会主任。

接管沈阳,意义重大,影响深远,做好这项工作,对全国有着示范作用。在总结接管哈尔滨等城市经验的基础上,经过周密计划,陈云在比较短的时间内使接收沈阳的工作顺利完成,工厂、学校、机关和企事业单位的房屋、设备器材、仓库物资没有遭到破坏。进入沈阳的第二天就恢复了供电,第三天电话接通,第四天与外地的邮政通信恢复正常,第六天各系统接收工作基本完成,商店开始营业,工厂纷纷开工。

11月28日,陈云初步总结了接收沈阳的经验,上报东北局并转中共中央。陈云在报告中写道:为了快速而完整地接收大城市,必须遵循“各按系统,自上而下,原封不动,先接后分”的接收方针,各按系统就是按军、政、市、财、经、公安、铁路、后勤八大系统分头接收;自上而下,按系统找原有各级负责人,正式具报清册;原封不动,原有职工一律上班,重要部门派军事代表;先接后分,各部门只接收,资产档案一律不准搬走。这些做法既能防止乱又能保证快,否则,就会乱接一通,损失很大,影响很坏。为了迅速恢复秩序,做到比较稳当而无大波动,必须解决好五个关键问题,一是恢复电力供应;二是迅速解决金融、物价问题;三是收缴旧警察枪支,让其徒手服务;四是利用报纸宣传政策,稳定人心;五是妥善解决工资问题;同时,还要处理俘虏和疏散弹药。为了迅速恢复和发展城市的生产事业,管理和建设城市,必须依靠群众,保护工厂,首先应该重视沈阳八大战略性工厂的恢复和发展;其次是做好外事工作,慎重对待外国使领馆和外国新闻记者。在陈云的努力下,沈阳解放后二十三天,绝大部分工厂已经开始恢复了生产。

猜你喜欢

北满东北局陈云
论北满抗日游击根据地
My plan for new term
剿匪、建政、土改的工作典范
向陈云学习锤炼“笔力”
关于1946年东北局和东总进驻梅河口时间的考证
TransitivityandCharacterization:AnalysisonDickinTenderisTheNight
Gait analysis of patients with resurfacing hip arthroplasty compared with metal-on-metal bigfemo-ral-head tot ip psy
中共中央北满分局旧址的保护与利用
浅论彭真在东北局时期的思想和实践
解放战争时期北满根据地的特点及其历史作用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