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索提高煤炭安全培训实效的方法与实践
——以全国“万名煤矿总工程师安全培训工程”为例

2014-01-22虎,杨

关键词:总工程师煤矿安全煤炭

王 虎,杨 瑾

(中国矿业大学 教育培训处,江苏 徐州 221008)

安全生产培训是实现煤炭安全生产的治本之策,是提高安全管理水平、做好安全监管工作的根本手段,是建立安全生产长效机制的重要举措。近年来,煤矿安全生产和安全培训工作得到高度重视,安全培训工作力度不断加大,全力推动安全生产形势不断稳定好转。但是,煤矿安全培训还存在着随意性,流于形式,培训手段和方法单一,培训实践效果差强人意,尤其是针对高级安全管理、技术管理人员的培训,缺乏系统的理论指导和理性思考,没有完整有效的培训体系,导致培训与企业发展战略脱节,没有突出针对性、实践性、应用性,与人力资源能力提升脱节,造成培训资源的浪费,给培训工作的长远发展留下隐患。

在煤炭行业竞争环境日益复杂化的今天,人力资本已成为决定经济发展、企业竞胜的稀缺资源,成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因素[1]。尤其是煤矿高级管理人员的培训,成为影响煤矿企业战略发展与安全生产经营的重要举措。为此,国家安全监督管理总局、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根据“科技兴安” 、“人才兴煤”战略,于2011年4月正式启动了全国“万名煤矿总工程师安全培训工程”,用三年时间对中央、省属涉煤企业与大型煤矿总工程师实施安全技术管理培训。中国矿业大学作为全国“万名煤矿总工程师安全培训工程”的承办单位,在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的部署和指导下,以创新的观念思考煤矿总工程师的继续教育,探索培训模式,精心组织培训、严格规范管理,共举办了27期培训班,培训2230人次,考核优良率达到了99.8 %,取得了显著的培训效果,达到了预期的培训目的。中国矿业大学在形成适应煤矿安全生产需要,增强培训针对性、实效性,提高安全培训质量,具有矿业高等学府特色的培训体系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对推进我国煤炭矿业领域高端人才培训,建立科学合理的培训长效机制,提升煤矿行业安全管理科学化水平发挥了积极作用,为煤矿安全培训工作的持续、健康稳步发展积累了宝贵经验。

一、科学构建安全培训工程项目的运行机制

安全培训体系是一个动态的、开放的系统工程,如何有效运行需要科学的规划,不仅要着眼于当前所需知识和技术的传授,更要着眼于企业未来的发展,同时要根据企业发展战略和目标进行及时的调整。所以,构建煤矿安全培训体系的运行机制是安全培训的核心与出发点,从调研、计划、管理、实施、监控等环节出发,形成一个高效运行的循环机制与管控模式,在培训管理思路、课程体系、授课方法、考核标准与意见反馈等方面进行探索和创新,确保培训体系的设计符合企业的发展战略。

“万名煤矿总工程师安全培训工程”作为国家在“十二五”期间组织实施的煤炭安全和人才培养方面的重大举措,培训效果直接关系到我国未来煤炭安全事业的发展格局。中国矿业大学从实际需要出发,根据煤炭企业可持续发展对管理人才的知识结构、综合素质的需求,针对煤矿总工程师的职责要求及人员素质特点,严格按照培训体系构建环节进行运作与实施,对培训运行机制实施全方位的精细化管理,统筹安排,精选内容,灵活教学,严格考核,注重学员意见反馈,及时更新思路,不断调整培训模块,获得了显著的培训效果。

(一)全面分析培训需求,根据目标制定计划

培训需求调研分析决定了培训目标的准确定位,为培训计划的完善提供科学依据。作为此次培训项目的首要环节,我们以国家煤炭企业经营战略为导向,着眼于煤矿总工程师在企业未来发展中所需要的知识与能力,对主要煤炭集团以及总工程师的知识结构、专业需求等进行抽样调查,量化培训需求,从战略上、组织上及个体层次等方面对培训项目进行了全面分析。作为国有大型煤炭企业的主要决策人与管理者,煤矿总工程师对建设安全高效的现代化煤矿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他们的综合素质相对较高,但是由于长期工作在生产第一线,很少有机会参加系统的学习培训,知识片面老化,很难适应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针对此现状,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研究出台了《煤矿总工程师技术手册》,明确规定煤矿总工程师岗位职责与技术管理体系建设,系统、具体,可操作性强,为煤矿推广运用先进适用技术提供可靠的参考,是提升煤矿安全保障能力的有效途径。

经过充分调研,在全面客观的培训需求分析基础上,我们确立了总工程师培训工程要达到的培训目标,就是提高煤矿发展迫切需要的综合管理水平,强化总工程师履行岗位职责能力,不断改进和提高煤矿技术和管理水平。以培训目标为指导,根据参训人员的层次和预期要达到的培训效果,紧紧围绕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这一中心环节,根据煤炭企业国际化发展趋势和安全发展需求,量身定制了具有针对性的教学计划,整个计划各环节之间相辅相成,保证培训效果与质量。

(二)培训实施体系完善,全程质量监督保障

培训实施是培训工作的主要阶段,是落实培训计划、实现培训目标并决定培训项目成败的关键性过程。在实施培训的过程中,我们主要围绕以下四个方面开展工作。

1.三级联动协同推进,培训工作有序开展

煤矿总工程师安全培训工程作为国家在“十二五”期间组织实施的煤炭安全和人才培养方面的重大举措,自项目启动之初,便构建了三级联动的工作体系,即国家安监总局、国家煤矿安监局总体部署和全面指导,中国矿业大学负责组织实施培训与考核,各参训单位积极派员参加。为确保培训工作的有序开展,国家煤矿安监局采取了多项措施对培训工作进行安排和部署。在首期培训班开班典礼上,主要领导莅临现场并发表重要讲话。培训期间,主管负责人多次来到现场对培训工作进行具体指导,并亲自为学员授课。中国矿业大学作为培训工程的具体承办单位,成立了以校长葛世荣为组长的培训工作领导小组,多次召开全校性协调会议,对各项工作均作出了明确安排,正如学校党委书记邹放鸣所言,以全校之力确保培训工作的顺利开展。来自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40家参训单位积极派出工程师如期参加脱产培训,许多单位在培训任务完成后要求增加参训人数。根据三年的统计汇总,参训学员对会务组织、住宿、餐饮及培训设备的满意率分别为98%、95%、95%和91%。

2.课程创新务实,师资完备雄厚

培训课程与师资是培训实施的核心,影响着培训工作是否得以顺利开展并能否起到实效。煤矿总工程师安全培训工程的课程内容主要围绕三大模块开展:一是视野开拓,由院士、知名专家、国家行业主管部门负责人讲授,主要内容是与煤炭发展相关的新理论、新技术、新成果与行业发展趋势;二是《煤矿总工程师技术手册》培训,主要邀请《手册》主要编写人员围绕《手册》内容进行讲解;三是“总工程师论坛”,为参训学员搭建相互交流与学习的平台。培训课程注重新理念的引入和新的规程规范、技术标准的应用,使培训与煤矿的技术进步和加强技术管理理念紧密结合起来,充分了解国内外煤炭行业发展动态和安全生产形势,注重培养技术上的敏锐性、前瞻性、创新性,及时更新观念、创新机制,了解现代化煤矿管理方法与理论,如全面质量管理、目标管理、网络技术、信息系统、安全分析、人文管理等,增强科学的组织协调与决策能力,不断提高煤矿安全管理水平。

在实施培训教学工作中,始终秉承“组织一流、师资一流、教学一流”的原则,充分利用学校优势,根据课程设计邀请国家部委行业主管领导及行业专家、学者进行授课,构建了一支师德高尚、经验丰富、素质过硬的教学师资队伍,使学员们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技术理念和业务水平的最大提升。如在前沿性学术讲座方面,学校邀请了刘炯天院士、彭苏萍院士等名师讲授煤炭能源的低碳发展、绿色开采等前沿性讲座,在学员中引起了强烈反响。为了增强培训内容的实用性,还邀请了一大批经验丰富的行业专家与学员进行面对面的深入交流。培训课程极大地开阔了参训学员的思维视野和工作思路,为从事安全生产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进一步激发了学员服务煤炭行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为了确保培训质量,我校还对主讲教师和教学效果实施了考评,对评价优良率在95%以下的实施末位淘汰法,这一举措得到了学员充分认可。教师教学情况调查报告数据显示,学员对授课专家和老师的业务水平、教学态度和教学效果给予了较高的评价,总体教学质量优良率为99%,其中优秀率为86.8%,未出现一个差评。

3.教学方式灵活多样,讲授讨论高效有序

安全培训的特殊性决定了培训过程中要充分重视教学方法的研究与应用。我校在培训过程中,结合煤矿安全生产的特点,采用讲授式教学和互动式教学相结合的“三一教学模式”,即教师讲授三学时,课堂讨论一学时,在集中讲授有关知识后,教师与学员、学员与学员之间就所学内容及在实践中所遇到的难题进行互动与交流。这一教学模式集培训教学与提供技术咨询服务于一体,引导学员围绕煤矿技术领域展开深入研讨,极大地增强了培训教学的实效性。学员在课堂上争相提问、踊跃发言,真正实现了教师主导和学员主体的有机结合。

在具体教学方式方法上,还采取案例教学、直观教学等方式进行培训,充分调动了学员学习、思考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如行管司原巡视员陈国新讲授的“煤炭典型事故案例分析”,触目惊心的事故现场再现和灾难性的后果给参训学员带来了巨大的震撼,增强了学员的安全意识和责任意识。同时,还专门安排时间举办“总工程师论坛”,学员们充分依托这一平台,交流经验,激发了勇于创新的良好氛围。如平煤集团总工程师李永生介绍的“白国周班组管理法”,引发了学员的热烈讨论,推动了“班组安全管理九法”的创新和完善。中煤集团副总裁祁和刚提出的“建设以总工程师为核心的技术管理体系”论题,引发了学员对当好总工程师的深入思考。根据对学员的问卷调查显示,参训学员对教学方法和课堂氛围总体满意。95%的学员认为教学方法灵活多样,课堂氛围融洽活跃,效果良好。

4.严格考核管理,确保培训成效

为了做好培训管理,学校与国家煤矿安全监督局联合制定了《考核细则》,培训班的两名班主任根据考核细则负责班级的日常管理与考勤,全程跟班听课,严格教学管理,学校还采取定期和不定期的方式对参训学员进行考勤,有效地促进了培训班学习生活的有序进行,参训学员也表现出了良好的组织观念和纪律意识,出勤率始终保持在99.7%以上,参训热情很高,基本没有请假外出和旷课现象。在每期组织的闭卷考试环节,没有出现违反考试纪律的现象。精细的管理和严格的考核对规范培训工作和学员行为起到了积极正向的激励作用,许多接受过培训的总工程师表示,培训要求严格,与工程师们日常的严谨精神和责任意识一脉相承,对他们在煤矿倡导和塑造严谨的工作纪律方面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5.多种渠道反馈信息,监控保障培训质量

培训的有效性依赖于以能力为导向的培训及对培训质量全过程监控[2]。培训运作流程的各个环节都必须进行不断的监控和评估,以此作为反馈,及时作出调整,达到更好的效果。

在煤矿总工程师安全培训过程中,我们主要通过多种方式来获取各方对培训工作的反馈信息。包括学员问卷调查、教师教学情况调查等,及时了解学员对于培训课程设置、授课老师、硬件设施、后勤质量等方面的评价,汇总出调查结果,及时作出相应的调整。实施班主任全程跟班制度,学员有任何意见或建议都可以及时得到解决。同时,从国家煤监总局到学校培训负责人,都会不定期检查培训现场,调查学员反应。针对培训效果,国家总局专门组织召开两次各省煤矿安全培训负责人会议,了解各省对煤矿总工程师安全培训的需求,由中国矿业大学根据各省需求来对工作作出调整或改进。通过对全程培训不断的反馈评估,实现了对培训的完全控制,更科学准确地定位培训需求,制定更符合实际的培训课程,及时纠正实施中的偏差。

二、培训效果显著,积极推动全国煤矿安全管理再上新台阶

(一)培训辐射范围广,行业影响力大增

经过不断的创新机制,更新观念,煤矿总工程师培训工程高效开放的培训模式,激发了学员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增强了培训的感染力与吸引力,保证了培训效果,得到了学员的一致好评。学员问卷调查显示,98%以上的学员都认为培训课程很实用或部分实用,能够学习到有效的新理念、新技术、新方法。66%的学员认为自己获得了可以用在工作上的一些有效的研究技巧及技术,认为培训给自己一个很好的机会,客观地观察自己以及自己的工作,部分学员认为培训帮助自己改变了自己的工作态度。89.5%的学员表示愿意再次参加类似的培训。

因为培训课程设置合理、受训学员满意度高,中煤集团、神华集团和潞安集团等大型煤炭集团要求我校为其单独举办总工培训班,对旗下所辖的各煤矿总工程师进行集体轮训,进一步完善和丰富了安全技术体系。司法部直属煤矿管理局等非培训计划内单位也慕名前来,积极选派人员参训并对培训效果给予了高度评价。安全培训工程促进了煤炭行业内部的安全工作乃至管理、科技等多方面的交流,为各大煤炭企业之间的沟通打造了一个新的联络平台,也为煤炭科学研究、成果转化提供了一个新型平台。如在培训中讲解和评价的2010-2012年煤炭十大科技进步成果中有关煤矿安全的部分,迅速被学员掌握并在现场得到了应用;我校教授王作棠等人研发的“煤炭地下导控气化技术”转让给山西美隆集团,合同金额近亿元。

(二)营造培训氛围,引导社会高度关注

安全工作既关系到经济发展,更关系到社会稳定。大力推进煤炭行业的安全工作,需要社会各界达成共识,共同携手营造注重安全生产的良好氛围。煤矿总工程师培训工程的实施,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国家、地方各级媒体和各大门户网站相继对开班仪式、培训进展以及实施效果进行了跟踪报道,对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推动实施的此项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煤炭报等国家级媒体以及新华网等网络媒介相继刊发相关新闻报道,引导社会各界尤其是高层管理者对安全生产与培训工作给予高度关注,取得了相应的社会效果。

(三)学以致用,培训价值体现明显

培训的现实意义是为了“学以致用、学以致变”, 即培训成果转化,受训学员能积极主动地应用培训中所学到的知识、技能、行为模式,解决实际工作中的问题[3]。培训成果转化是实现培训终极目的的决定因素,正如美国培训顾问詹姆斯·普耐德所说,培训的根本目的是提高受训者履行岗位职责的能力,培训不是为了知道的更多,而是为了行为的改变[4]。接受本次培训的煤矿总工程师,几乎涵盖了各产煤省份和各大煤炭企业,根据对不同煤炭企业的反馈调查,许多总工程师把在培训中学到的先进理念、前沿技术、成熟经验与煤矿安全工作密切结合起来,以实际行动落实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提出的“建设本质安全矿井”的战略要求,为煤矿生产安全形势的持续好转、三年跨越三个台阶作出了巨大的努力。统计数字显示,全国煤炭百万吨死亡率已经由2010年的 0.749下降到2012年的0.374,首次下降至0.5以下。因为安全管理疏漏或由操作不当引发的煤矿瓦斯等事故发生率也大为降低,一些大型煤炭企业实现了“零死亡”的突破。

三、注重实践促进创新, 突出品牌培训特色

中国矿业大学作为全国煤炭行业第一高等学府,也是煤炭行业人才的继续教育和高端培训的重要基地,在煤炭生产、安全、管理等方面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师资力量、科研平台,在承担培训工程中充分彰显出学科地位的独特优势和组织实施能力。该培训课程的许多内容涉及中国矿业大学在煤炭生产、安全、管理等方面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最新研究成果,授课专家基本是国内行业权威,培训课程既具有理论的前瞻性和指导性,又注重煤矿总工程师的知识结构更新,结合工作实际,增强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真正解决学员在工作中存在的困惑和问题。

在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和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的领导和支持下,中国矿业大学承担的国家“万名煤矿总工程师培训工程”圆满完成任务,以实际行动为煤炭工业高素质人才培养和煤矿安全工作作出了应有的贡献,通过培训工程的实施,中国矿业大学发挥了品牌优势,创新培训模式,突出了一定的培训特色,积累了举办全国性大型培训工程的工作经验,形成了独特的国家级培训平台。

(一)发挥学校学术平台优势,注重开拓学员国际化竞争意识

培训实施过程中,煤炭经济形势呈现下滑趋势,煤矿发展面临困境。为了帮助学员应对煤炭国际化发展所产生的问题,增强煤炭企业积极到海外开疆拓土、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学校组织煤炭学术权威与专家,根据煤炭行业发展动态和煤炭生产的实际需要,围绕企业解困变革发展思路,解读国内外煤炭经济形势,使学员们对当前的煤炭形势有了清晰的认知和评估,能够立足国际先进技术和安全生产理念,在工作中转变思路, 完善知识储备体

系,为不断实施安全生产技术创新、增强企业竞争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为摆脱煤炭企业危机,适应新形势下煤炭经济发展的需要,学校邀请了德国鲁尔集团矿山系统公司总裁马丁·雍克等国际人士以及具有海外留学背景的煤炭科技教育专家、学者专题讲解德国鲁尔区煤炭安全生产及转型经验。作为煤炭转型成功典范,鲁尔区在煤炭危机时,以传统工业为基础,不断创新,以新技术革命促进区域经济结构的全面更新和提升,取得了明显的成效。经过培训学习,学员开拓了视野,解放了思想,掌握了许多新方法、新思路,提高了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素质,为企业的发展走向提供了具备借鉴意义的经验。

(二)发挥培训示范作用,扩大了省级培训受益面

我校在顺利完成了培训2000余名总工程师、副总工程师、主要技术负责人的同时,还面向各地一二级安全培训机构承担煤矿总工程师培训任务的采煤、掘进、机电、运输、通风、信息化、煤炭洗选加工与测量专业的教师,举办了两期师资培训班,为全国各省二级及以上煤矿安全培训机构、中央企业、省属大型煤炭企业所属培训单位培训了129名师资,为省级煤矿安全培训机构培养了一批师资力量,为各省独立进行的总工程师轮训工作提供了队伍保障和智力支撑,为安全教育储备了高水平的人才,推动了“全国煤矿总工程师安全培训工程”多级管理、分层培训的顺利实施。同时,为中煤集团、神华集团专门开设的总工程师培训班,进一步扩大了安全生产培训的实际效果和受益面积。经过培训,一批煤矿技术人员的整体素质明显提升,技术管理明显提高,安全技术管理工作明显增强,安全生产技术保障能力明显增强。

(三)创新完善三级培训体系,开创性地构建了全国煤矿安全教育大格局

“全国煤矿总工程师安全培训工程”的实施,对煤矿安全培训教育而言,不仅其培训力度和范围之广是前所未有的,而且还开创了建国以来在煤矿专业技术人才培训方面的历史之最。经过三年的努力,基本建构起了全国、省级和各大煤矿企业的三级安全培训体系。其中,由中国矿业大学承办的第一层次的培训工作,前后历时27期、承训了2230名全国主要煤炭企业的总工级的核心专业技术人才,也为以各省市和各大煤炭企业为主自主组织实施的第二、第三层次的安全教育培训工作提供了具有较强的操作性和可行性的范本。在培训过程中,通过煤矿总工程师学校建立了全国26个涉煤省份的煤炭局(厅)、安监局、煤监局以及中央大型煤炭企业的联络图表,形成了深厚的友谊联络信息平台。这些都为科研交流、举办大型培训工作提供了极其便利的条件和经验。

参考文献:

[1] 钮维花.提高煤炭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途径探讨[J].现代商贸工业,2008(12):66-67.

[2] 王鲁捷.企业培训绩效评估方法研究[J].中国培训,2003(6):33-35.

[3] 陈仲元,杨瑾.煤矿安全生产培训教学方法的探索与改进[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

[4] 杨云东,殷建平.西方企业的员工培训及其启示[J].经济问题探索,2000(3):100-113.

猜你喜欢

总工程师煤矿安全煤炭
8月我国进口煤炭同比增长5.0%
煤矿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消除煤炭:是时候将煤炭载入史册了 精读
煤炭
强化忧患意识,推动全国煤矿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向好
煤矿安全生产实现高质量发展
抓煤矿安全基础建设四大支柱
煤炭:去产能继续 为煤炭正名
站在测绘前沿 攻克技术难关
——记人国测绘地理信息系统先进工作者、贵州省第三测绘院副总工程师申朝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