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高校青年教师政治信仰问题的研究
——基于江苏省高校的问卷调查

2014-01-22刘国栋孙云霄

关键词:政治信仰青年教师信仰

刘国栋,孙云霄

(中国矿业大学 党委组织部,江苏 徐州 221116)

不久前,笔者参与了一项在江苏省高校开展的题为“关于党对青年教师信仰吸引力问题”的问卷调查,调查对象为高校青年教师。全省共有31所高校共计1106名青年教师参加问卷调查,其中,普通本科高校的青年教师计876人,高职院校青年教师230人。该调查问卷由江苏省委教育工委牵头组织,部分高校具体负责设计,在不断征求各方意见的基础上,逐步完成调查问卷的设计工作。问卷设计好后,在一定范围内进行了试测,在试测过程中重新评估问卷的适用性和科学性,进而对问卷内容进行了全面的信度和效度分析,以保证调查研究的可靠性和实用性。问卷的发放和回收工作由31所高校的组织部门负责,共发出问卷1106份,回收问卷1076份,有效问卷1059份。

一、当前高校青年教师政治信仰现状

1.肯定政治信仰的引领作用,对共产主义信仰和社会主义理想普遍认同,但是部分青年教师的信仰呈现多元化趋势。调查显示,认为“一个人的政治信仰对个人未来的发展很重要或比较重要”者占85.67%,认为“一个人的政治信仰对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很重要或比较重要”者占88.69%。这说明高校青年教师普遍肯定政治信仰对个人及国家社会发展的引领作用。与此同时,75.46%的青年教师的信仰最倾向于“共产主义和社会主义”,61.13%的青年教师认可“共产主义社会是马克思对未来世界的描绘,是共产党人的远大理想”这句话。在回答“您的信仰最倾向于什么”时,虽然选择“资本主义”、“宗教”、“没有明确信仰”的比例(分别为:2.73%、3.65%、18.34%)不高,但其绝对数量并不小,信仰多样化的趋势已客观存在。

2.认同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对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充分信任,但是党内负面问题影响了部分青年教师对共产主义的政治信仰。调查显示,青年教师对“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持“赞同”和“基本赞同”态度者占87.96%,对“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发展中国”持“赞同”和“基本赞同”态度者占93.76%,86.77%的青年教师对“国家改革发展稳定的情况”表示“很有信心”或“比较有信心”; 88.59%的青年教师对“党带领人民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更是“信心倍增”或“增添了一些信心”。与此同时,在回答“您认为目前影响人们信仰共产主义的最主要原因是什么”时,排在首位的是“党内不正之风,特别是腐败”(所占比例高达58.76%),排在第三位的是“周围党员没有党员应有的形象”(所占比例为29.47%)。该调查结果与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在线调查干部作风问题时选择“贪图奢侈享受”高居第一位的结果不谋而合*此处统计结果来源于2013年8月8日教育部党组转发的中央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印发的工作简报。。

3.青年教师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积极向上,能将个人发展与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普遍联系,但是享乐主义和个人主义也不同程度影响青年教师价值取向。调查显示,91.79%的青年教师在回答“您是否将自己的人生追求和国家的发展联系起来”时持肯定态度;82.66%的青年教师认为“奉献是人生最大的价值体现”,96.13%的青年教师“赞同”或“基本赞同”“个人利益应服从国家、集体利益”,90.68%的青年教师“赞同”或“基本赞同”“人与人之间应互相关心、帮助”;在回答“作为一名高校教师,您认为实现自己的价值主要取决于什么”时,排在前两位的分别是“教书育人,希望自己的工作得到学生认可”(所占比例为47.81%)、“为社会、学校做贡献大小”(所占比例为30.02%)。与此同时,有84.49%的青年教师认同“爱国主义”、65.42%的青年教师认同“集体主义”价值观,也有4.65%的青年教师认同“个人主义”、2.74%的青年教师认同“拜金主义”;45.62%的青年教师对“人的本质是自私的”持“赞同”或“基本赞同”的态度,7.85%的青年教师对“为了成功可以不择手段”持“赞同”或“基本赞同”的态度。

二、当前高校青年教师政治信仰问题的成因分析

影响青年教师坚信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因素,不外乎社会大环境、高等教育体制和青年教师自身阅历等三个方面。

1.社会环境层面。当今世界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世界范围内各种思想文化的交流、交融、交锋更加频繁,西方敌对势力通过不同渠道对其意识形态大肆宣传,千方百计地对我国实施“西化”、“分化”战略,尤其是对青年人在意识形态领域的争夺可谓不遗余力,他们不择手段地丑化社会主义中国、美化资本主义制度,积极推销所谓的“普世价值”。资本主义全球化的逻辑,正是要在全球范围开发经济,把政治和意识形态置于经济需求的从属地位[1]。意识形态首先是一种政治纲领,其主要价值是政治价值[2]。经济力量和意识形态的结合成为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争斗的决定性的因素[3]。在此社会环境之下,如自由主义、利己主义、功利主义、拜金主义等各种社会思潮此起彼伏,这些游离于主流意识形态之外的种种社会思潮通过各种渠道——如学者的阐述和发挥、文艺作品、网络媒介等——不断侵袭着涉世未深的青年教师,其不甚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会逐渐发生动摇,个人利益由此凌驾于集体利益之上。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历史转型期,人们对旧的体制还有依赖性,而新的体制尚未完善[4],社会上各种假恶丑现象滋生,更是加剧了青年教师价值取向的转变,青年教师的精神困惑由此而生。青年教师的终极关怀到底是什么?在回答“您认为目前影响人们信仰共产主义的最主要原因是什么”时,排在第二位的是“市场经济负面因素的影响”(所占比例为31.93%),排在第四位的是“西方民主政治体制及价值观的输出”(所占比例为16.88%)。

2.高等教育体制层面。钱学森生前不止一次问道:“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这就是发人深省的“钱学森之问”。这既是对我国现存教育制度的反思,又直指我国高等教育的痛处。温家宝同志曾经说过:“钱学森之问对我们是个很大的刺痛,也是很大的鞭策。”[5]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此项内容触及我国当前高等教育的发展瓶颈。高等教育体制内存在的弊端对青年教师影响颇深。首先,高等教育的不断扩张,引起的生师比例严重失调。在此背景下,许多刚迈出校门的青年教师即刻补充到高校教师队伍中;与此同时,青年教师的教学任务日益加重,科学研究则无暇顾及,由于市场经济体制盲目性、自发性和滞后性的固有弊端,使很多现实问题摆在青年教师面前,比如:个人价值的实现、职务职称的晋升、生活负担的现实需要与职业操守的博弈等,部分青年教师的信仰追求和价值取向逐渐迷失。其次,高校内部学术风气不正,少数专家作风霸道。一些青年教师入职伊始,便要面临“分人站队”的困惑,因为已有的学科内部“山头林立”,“站错队”可能要付出巨大代价,在此情况下,很多青年教师对“象牙塔”的憧憬逐渐庸俗化、世俗化,其个人信仰难免多元化。第三,教师考核方式只注重指标化,导致部分教师急功近利,以致学术造假现象层出不穷。当下,新闻媒介曝光的学术造假事件充斥着我们的视听,学术造假带来的实际利益和虚假声誉让青年教师蠢蠢欲动,但是学术造假与马克思主义实事求是的学风背道而驰。在回答“您目前感受到的最大的困难是什么”时,排在第二、三、四位的分别是“教学工作负担太重”(所占比例为15.78%)、“学术腐败,治学风气不正”(所占比例为12.96%)、“缺乏理想追求”(所占比例为8.30%);在回答“您认为当前青年教师党员存在的突出问题是什么”时,排在首位的是“个人主义较严重,追逐个人名利”(所占比例为51.64%)。

3.青年教师自身阅历。马克思主义哲学告诉我们,要辩证地看待实际问题。在面临诸多现实问题时,有的青年教师迎难而上,有的青年教师踯躅不前,这与青年教师自身的社会阅历密不可分。部分青年教师在中学阶段和大学阶段不能文理并重,理工科目成绩突出,人文科目则是敷衍了事,这种“一条腿”走路的青年教师,人文素养严重缺乏。人文知识恰能给人带来内心的平静和境界的提升,是“麦田里的守望者”(坚守信仰),“要是有哪个孩子往悬崖边来”(背离信仰),“就把他捉住”(呵护信仰)。由于人文素养的缺乏,导致部分青年教师的道德操守在与现实利益的博弈中败下阵来,民族文化的认同感逐渐丧失。龚自珍曾经说过:“欲知大道,必先为史;灭人之国,必先去其史。”没有民族认同感的青年教师在物欲横流的社会里容易迷失方向,乃至寻求来自宗教的精神满足。在回答“您认为极少数青年教师信仰宗教的最主要原因是什么”时,排在首位的是“寻找心灵的慰藉”(所占比例为50.82%)、排在第二位的是“受西方文化、宗教活动等影响”(所占比例为23.14%)。在回答“您的信仰最倾向于什么”时,12.23%的青年教师没有信仰;在回答“您读过多少关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书籍”时,39.05%的青年教师选择了“很少”,选择“很多”和“比较多”的青年教师比例仅为52.37%。

三、进一步加强高校青年教师政治信仰教育的对策

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结合2013年8月习近平同志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精神,为进一步加强高校青年教师政治信仰教育提出如下对策:

1.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政治信仰教育。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在过去、现在都未改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唯一合法的执政党,她的权利的强制性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具有不证自明的合法性。习近平同志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强调,“经济建设是党的中心工作,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6]。各级政府及教育主管部门应在宣传思想工作中贯彻落实习近平同志的讲话精神,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高校青年教师的政治信仰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具有包容性的特点,需要尊重差异、包容多样,以最大限度地形成社会思想共识[7]。对于目前出现的信仰多样化、复杂化和功利化的倾向,我们既不能回避,也不必惶恐,而是要理性对待、辩证分析,看到这是社会现实在高校意识形态领域中的必然反映,不能把“功利化”简单地等同于利益的私欲化,从而全盘否定其中的合理成分。对于高校青年教师的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不仅只在其入职后开展,应当从“娃娃抓起”,在其接受小学、中学、大学教育的全过程都应当常抓不懈。中国的国情、世情决定了中国的事情,只有中国共产党来办,也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办好;不论世界风云如何变化,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不能变,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能变。习近平同志曾经指出:“党的十八大精神,说一千道一万,归结为一点,就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8]

2.构建青年教师政治信仰教育的立体网络。调查显示,当代高校青年教师对马克思主义的认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认同稍显薄弱。青年教师平时忙于个人业务,觉得马克思主义是“遥远的事情,仿佛可以不管”,这是青年教师在主观认识上的偏差所致。因此,当下应举全社会之力构建青年教师政治信仰教育的立体网络,客观上帮助青年教师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具体来讲,应包含以下内容:首先,党的各级宣传部门要旗帜鲜明地捍卫和宣传马克思主义,致力于全面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创新宣传教育途径,让青年教师易于、甘于、乐于接受马克思主义;其次,高校应建立青年教师政治理论学习制度,要求青年教师主动学习中共党史和党的理论,从学习中感悟到中国共产党是领导中国走向伟大复兴的核心力量,感悟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新时期整合社会、凝聚人心的重要力量,从而个人思想自觉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再次,高校各级党校应该有计划地组织相关专家,定期为青年教师讲授形势政策课,解读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并考核青年教师的出勤情况和学习情况;第四,高校应建立青年教师参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制度,鼓励青年教师兼任大学生班主任和政治辅导员,青年教师的专业技术职务的晋升和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效果紧密相关;第五,高校应强化青年教师的师德师风教育,积极发现典型,树立典型,宣传典型,倡导严谨治学、敬业修德、无私奉献的师德师风,帮助青年教师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事业观和利益观。

3.重视高校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建设。近年来,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一直面临着理论教育工作者和党务管理工作者都较为缺乏的双重压力。人手少,任务重,而工作待遇和工作地位却没有相应保证,队伍自身的理论水平、工作能力也需要不断提高。因此,高校应高度重视理论教育工作者和党务管理工作者的队伍建设,在工作队伍建设的制度设计、教育培养、工作待遇、绩效考核、经费保证等方面多措并举、务求实效。二级单位党组织充分发挥政治核心作用,积极创建服务型党组织,党组织负责人应给予青年教师工作和生活足够的重视和关怀,尽可能地为青年教师营造宽松的工作和生活环境,解除青年教师的后顾之忧,有针对性地与青年教师开展谈心工作。同时,以青年教师所在学科或系所为依托,让业务能力突出和德高望重(简称“双高”)的党员教师,不仅在做学问上为青年教师指点迷津,还需要在政治诉求和信仰上为青年教师引领方向,把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渗透到青年教师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去。“双高”党员教师要率先垂范,在教学、科研、生活中体现并发挥党员的先进性,有了榜样的力量,这对青年教师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与此同时,要加大在青年教师中发展党员的力度,有针对性地对青年教师进行培养,避免在青年教师中出现“重业务、轻政治”的现象。对于已经加入中国共产党的青年教师,要强化后续的教育和管理工作。

四、结束语

对个人而言,信仰是超越当下生命状态的一种未来认知和追求,能够产生巨大的方向牵引力量;对于社会而言,信仰是整个社会群体对于未来社会发展方向以及人类文明发展的一种共识,是一种共同意志和共同理想,能够形成强大的社会凝聚力,引导社会群体为着共同的目标形成发展前进的合力[9]。20世纪初,无数革命仁人志士不断寻求救中国的途径,当马克思主义来到中国,他们随之确立了共产主义信仰,把个人的生命与国家、民族和人民的命运紧密结合,把有限的生命与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结合起来,在艰难困苦面前无所畏惧,由于他们的坚持和执着,新中国随即建立,这就是信仰的力量。反观苏联,苏联共产党员从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到“持不同政见者”,到逐渐背离和最终抛弃马克思主义,普通群众政治信仰危机为苏联剧变提供了社会基础和必要条件,苏联的解体和苏共的垮台只是时间问题。苏联解体和苏共垮台告诉我们,政治信仰的演变是罪魁祸首。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和无产阶级政党历来高度重视信仰体系建设,用共产主义信仰来统一人们的意志,整合社会思想,形成革命斗争和社会发展的合力。当前,青年教师日益“成为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第一资源和核心要素”[10]。加强青年教师政治信仰教育工作,应引起全社会的高度重视,不管是从国家层面的制度设计,还是从主管部门和高校层面的贯彻落实,都不应当停留在空洞口号上,而应当扎实推进、具体落实、务求实效,使青年教师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进而保证完成“怎么样培养人”和“培养什么样的人”的历史重任。

参考文献:

[1] (美)罗纳德·H·奇尔科特.批判的范式: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学[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213.

[2] 张骥,等.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在我国面临的挑战与回应[J].马克思主义研究,2002(2):67-72,79.

[3] 张雷生.马克思主义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旗帜和灵魂[J].思想理论育,2008(21):4-9.

[4] 谭建平,等.高校青年教师信仰危机及重建[J].云梦学刊,2010(1):120-123.

[5] 温家宝:钱学森之问对我是很大刺痛[N/OL].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0-05/05/c_1273985.htm.

[6] 习近平: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N/OL].http://www.zj.xinhuanet.com/newscenter/rb/2013-08/20/c_117021695.htm.

[7] 梅荣政,等.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7(6):8-12.

[8] 赵乐际.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 深化党建研究工作[J].求是,2013(5):1-3.

[9] 金民卿:社会信仰体系崩溃:前苏联制度颠覆的一个重要根源[EB/OL].http://myy.cass.cn/news/497460.htm.

[10] 高校青年教师队伍建设:让能者居其位尽其才[EB/OL].http://news.xinhuanet.com/school/2012-01/10/c_122563171_3.htm.

猜你喜欢

政治信仰青年教师信仰
让有信仰的人讲信仰
如何指导青年教师上好一节数学达标课
与信仰同行
信仰之光
用人文关怀激励青年教师专业成长
坚定政治信仰 夯实党的政治建设根基
论政治信仰在党的政治建设中的作用
新时代如何准确理解和把握坚定政治信仰
论信仰
铁的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