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13年国家审定品种 (续前)

2014-01-22

种业导刊 2014年1期
关键词:米质叶枯病飞虱

2013年国家审定品种 (续前)

导 语:第三届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第二次会议(2013年10月18日)审定通过株两优35、明玉19、鲁7619、金源55号、东农308等85个稻、玉米、棉花、大豆、马铃薯品种,本刊自2013年第12期起陆续刊登。

审定编号:国审稻2013022

品种名称:荆两优1198

选育单位:湖南活力种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荆118S×R1198

特征特性:籼型两系杂交水稻品种。在长江中下游作一季中稻种植,全生育期平均139.4天,比对照Ⅱ优838长5.3天。株高128.8厘米,穗长25.5厘米,每667m2有效穗数14.9万穗,每穗总粒数188.2粒,结实率75.9%,千粒重31.1克。抗性:稻瘟病综合指数6.1级,穗瘟损失率最高级9级;白叶枯病9级;褐飞虱9级;高感稻瘟病、白叶枯病、褐飞虱;抽穗期耐热性较差。米质主要指标:整精米率56.1%,长宽比2.7,垩白粒率72%,垩白度11.5%,直链淀粉含量26.0%。

产量表现:2010年参加长江中下游中籼迟熟组区域试验,每667m2平均产量577.9千克,比对照Ⅱ优838增产7.8%;2011年续试,每667m2平均产量599.2千克,比Ⅱ优838增产5.2%;两年区域试验每667m2平均产量588.5千克,比Ⅱ优838增产6.5%。2012年生产试验,每667m2平均产量576.0千克,比Ⅱ优838增产8.1%。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稻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江西、湖南(武陵山区除外)、湖北(武陵山区除外)、安徽、江苏的长江流域稻区以及福建北部、河南南部作一季中稻种植。稻瘟病重发区不宜种植。

审定编号:国审稻2013023

品种名称:两优383

选育单位:安徽荃银高科种业股份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03S×R83

特征特性:籼型两系杂交水稻品种。在长江中下游作一季稻种植,全生育期平均134.0天,比对照Ⅱ优838短0.2天。株高127.9厘米,穗长25.0厘米,每667m2有效穗数15.4万穗,每穗总粒数181.3粒,结实率82.5%,千粒重28.7克。抗性:稻瘟病综合指数5.1级,穗瘟损失率最高级7级;白叶枯病5级;褐飞虱9级;感稻瘟病,中感白叶枯病,高感褐飞虱。米质主要指标:整精米率46.3%,长宽比2.9,垩白粒率61.0%,垩白度9.5%,胶稠度89毫米,直链淀粉含量23.5%。

产量表现:2010年参加长江中下游中籼迟熟组区域试验,每667m2平均产量565.9千克,比对照Ⅱ优838增产5.5%;2011年续试,每667m2平均产量607.8千克,比Ⅱ优838增产6.7%;两年区域试验每667m2平均产量586.9千克,比Ⅱ优838增产6.1%。2012年生产试验,每667m2平均产量559.9千克,比Ⅱ优838增产5.6%。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稻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江西、湖南(武陵山区除外)、湖北(武陵山区除外)、安徽、浙江、江苏的长江流域稻区以及福建北部、河南南部作一季中稻种植。稻瘟病重发区不宜种植。

审定编号:国审稻2013024

品种名称:两优0367

选育单位:合肥齐民济生生物技术研究所

品种来源:033S×R167

特征特性:籼型两系杂交水稻品种。在长江中下游作一季中稻种植,全生育期平均136.2天,比对照Ⅱ优838长2.0天。株高120.5厘米,穗长24.8厘米,每667m2有效穗数16.2万穗,每穗总粒数178.3粒,结实率81.8%,千粒重27.8克。抗性:稻瘟病综合指数5.6级,穗瘟损失率最高级9级;白叶枯病9级;褐飞虱9级;高感稻瘟病、白叶枯病、褐飞虱。米质主要指标:整精米率60.9%,长宽比3.0,垩白粒率27%,垩白度4.1%,胶稠度80毫米,直链淀粉含量16.3%,达到国家《优质稻谷》标准3级。

产量表现:2010年参加长江中下游中籼迟熟组区域试验,每667m2平均产量571.8千克,比对照Ⅱ优838增产6.6%;2011年续试,每667m2平均产量613.7千克,比Ⅱ优838增产7.7%;两年区域试验每667m2平均产量592.7千克,比Ⅱ优838增产7.2%。2012年生产试验,每667m2平均产量556.3千克,比Ⅱ优838增产5.2%。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稻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江西、湖南(武陵山区除外)、湖北(武陵山区除外)、安徽、浙江、江苏的长江流域稻区以及福建北部、河南南部作一季中稻种植。稻瘟病重发区不宜种植。

审定编号:国审稻2013025

品种名称:两优3905

选育单位:合肥丰乐种业股份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丰39S×0305

特征特性:籼型两系杂交水稻品种。在长江中下游作一季中稻种植,全生育期平均137.6天,比对照Ⅱ优838长3.4天。株高127.8厘米,穗长24.9厘米,每667m2有效穗数14.4万穗,每穗总粒数203.7粒,结实率79.1%,千粒重27.6克。抗性:稻瘟病综合指数6.0级,穗瘟损失率最高9级;白叶枯病9级;褐飞虱9级;高感稻瘟病、白叶枯病、褐飞虱。米质主要指标:整精米率62.4%,长宽比3.0,垩白粒率20.0%,垩白度1.8%,胶稠度69毫米,直链淀粉含量17.0%,达到国家《优质稻谷》标准2级。

产量表现:2010年参加长江中下游中籼迟熟组区域试验,每667m2平均产量556.8千克,比对照Ⅱ优838增产3.8%;2011年续试,每667m2平均产量568.4千克,比对照Ⅱ优838减产0.2%;两年区域试验每667m2平均产量562.6千克,比对照Ⅱ优838增产1.8%。2012年生产试验,每667m2平均产量572.6千克,比对照Ⅱ优838增产8.1%。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稻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江西、湖南(武陵山区除外)、湖北(武陵山区除外)、安徽、浙江、江苏的长江流域稻区以及福建北部、河南南部作一季中稻种植。稻瘟病重发区不宜种植。

审定编号:国审稻2013026

品种名称:盐两优2208

选育单位:江苏沿海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

品种来源:盐220S×盐恢888

特征特性:籼型两系杂交水稻品种。在长江中下游作一季中稻种植,全生育期平均139.5天,比对照Ⅱ优838长5天。株高127.4厘米,穗长25.4厘米,每667m2有效穗数15.8万穗,每穗总粒数168.5粒,结实率79.9%,千粒重30.0克。抗性:稻瘟病综合指数5.7级,穗瘟损失率最高级9级;白叶枯病9级;褐飞虱9级;高感稻瘟病,感白叶枯病、褐飞虱。米质主要指标:整精米率65.4%,长宽比3.0,垩白粒率28.0%,垩白度3.5%,胶稠度79毫米,直链淀粉含量17.4%,达到国家《优质稻谷》标准3级。

产量表现:2010年参加长江中下游中籼迟熟组区域试验,每667m2平均产量553.1千克,比对照Ⅱ优838增产3.1%;2011年续试,每667m2平均产量605.7千克,比Ⅱ优838增产6.2%;两年区域试验每667m2平均产量579.4千克,比Ⅱ优838增产4.7%。2012年生产试验,每667m2平均产量571.4千克,比Ⅱ优838增产8.2%。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稻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江西、湖南(武陵山区除外)、湖北(武陵山区除外)、安徽、浙江、江苏的长江流域稻区以及福建北部作一季中稻种植。稻瘟病重发区不宜种植。

审定编号:国审稻2013027

选育单位: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

品种来源:Y58S×远恢2号

特征特性:籼型两系杂交水稻品种。在长江中下游作一季中稻种植,全生育期平均139.1天,比对照丰两优四号长2.2天。株高122.6厘米,穗长28.3厘米,每667m2有效穗数17.1万穗,每穗总粒数198.5粒,结实率78.9%,千粒重24.8克。抗性:稻瘟病综合指数5.5级,穗瘟损失率最高级9级;白叶枯病7级;褐飞虱9级;高感稻瘟病,感白叶枯病,高感褐飞虱。米质主要指标:整精米率64.7%,长宽比3.0,垩白粒率28%,垩白度3.6%,胶稠度84毫米,直链淀粉含量15.5%,达到国家《优质稻谷》标准3级。

产量表现:2011年参加长江中下游中籼迟熟组区域试验,每667m2平均产量601.9千克,比对照丰两优四号增产3.0%;2012年续试,每667m2平均产量629.0千克,比丰两优四号增产6.5%;两年区域试验每667m2平均产量615.4千克,比丰两优四号增产4.7%。2012年生产试验,每667m2平均产量580.4千克,比对照Ⅱ优838增产9.1%。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稻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江西、湖南(武陵山区除外)、湖北(武陵山区除外)、安徽、浙江、江苏的长江流域稻区以及福建北部、河南南部作一季中稻种植。稻瘟病重发区不宜种植。

审定编号:国审稻2013028

品种名称:盛泰优9712

用SPSS Statistics 19.0进行试验数据的差异显著性分析(Duncan法,多因素方差分析,p<0.05)。

选育单位:湖南洞庭高科种业股份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盛泰A×9712

特征特性:籼型三系杂交水稻品种。在长江中下游作双季晚稻种植,全生育期平均115.6天,比对照金优207短0.6天。株高94.6厘米,穗长22.4厘米,每667m2有效穗数23.3万穗,每穗总粒117.8粒,结实率79.0%,千粒重25.7克。抗性:稻瘟病综合指数6.0级,穗瘟损失率最高级9级;白叶枯病7级;褐飞虱9级;高感稻瘟病,感白叶枯病,高感褐飞虱;抽穗期耐冷性一般。米质主要指标:整精米率55.9%,长宽比3.2,垩白粒率26%,垩白度3.9%,胶稠度54毫米,直链淀粉含量17.7%,达到国家《优质稻谷》标准3级。

产量表现:2010年参加长江中下游晚籼早熟组区域试验,每667m2平均产量490.3千克,比对照金优207增产2.8%;2011年续试,每667m2平均产量527.9千克,比金优207增产6.4%;两年区域试验每667m2平均产量509.1千克,比金优207增产4.6%。2012生产试验,每667m2平均产量512.6千克,比金优207增产7.6%。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稻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江西、湖南、湖北、浙江、安徽的双季稻区作晚稻种植。稻瘟病重发区不宜种植。

审定编号:国审稻2013029

品种名称:新两优917

选育单位:安徽荃银高科种业股份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新安S×YR917

特征特性:籼型两系杂交水稻品种。在长江中下游作双季晚稻种植,全生育期平均118.1天,比对照金优207长2.2天。株高104.5厘米,穗长21.8厘米,每667m2有效穗数21.4万穗,每穗总粒数146.4粒,结实率78.3%,千粒重23.8克。抗性:稻瘟病综合指数6.2级,穗瘟损失率最高级9级;白叶枯病7级;褐飞虱9级;高感稻瘟病,感白叶枯病,高感褐飞虱。米质主要指标:整精米率57.3%,长宽比3.0,垩白粒率22%,垩白度4.5%,胶稠度59毫米,直链淀粉含量15.5%,达到国家《优质稻谷》标准3级。

产量表现:2010年参加长江中下游晚籼早熟组区域试验,每667m2平均产量518.0千克,比对照金优207增产10.0%;2011年续试,每667m2平均产量530.5千克,比金优207增产6.2%;两年区域试验每667m2平均产量524.2千克,比金优207增产8.1%。2012年生产试验,每667m2平均产量507.0千克,比金优207增产6.5%。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稻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江西、湖南、湖北、浙江、安徽的双季稻区作晚稻种植。稻瘟病重发区不宜种植。

审定编号:国审稻2013030

品种名称:岳优华占

选育单位:江西先农种业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岳4A×华占

特征特性:籼型三系杂交水稻品种。在长江中下游作双季晚稻种植,全生育期平均118.0天,比对照金优207长2.1天。株高98.2厘米,穗长22.6厘米,每667m2有效穗数24.9万穗,每穗总粒数129.5粒,结实率74.8%,千粒重23.1克。抗性:稻瘟病综合指数4.3级,穗瘟损失率最高级9级;白叶枯病5级;褐飞虱9级;高感稻瘟病,中感白叶枯病,高感褐飞虱;抽穗期耐冷性弱。米质主要指标:整精米率56.6%,长宽比3.4,垩白粒率29.0%,垩白度4.8%,胶稠度59毫米,直链淀粉17.1%,达到国家《优质稻谷》标准3级。

产量表现:2010年参加长江中下游晚籼早熟组区域试验,每667m2平均产量507.0千克,比对照金优207增产7.7%;2011年续试,每667m2平均产量522.9千克,比金优207增产4.7%;两年区域试验每667m2平均产量514.9千克,比金优207增产6.2%。2012年生产试验,每667m2平均产量502.3千克,比金优207增产5.5%。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稻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江西、湖南、湖北、浙江、安徽的双季稻区作晚稻种植。稻瘟病重发区不宜种植。

审定编号:国审稻2013031

品种名称:深优1029

选育单位:江西现代种业股份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深95A×R1029

特征特性:籼型三系杂交水稻品种,在长江中下游作双季晚稻种植,全生育期平均118.4天,比对照金优207长2.5天。株高103.9厘米,穗长22.1厘米,每667m2有效穗数20.1万穗,每穗总粒数149.3粒,结实率78.0%,千粒重24.1克。抗性:稻瘟病综合指数5.9级,穗瘟损失率最高级9级;白叶枯病9级;褐飞虱9级;高感稻瘟病、白叶枯病、褐飞虱;抽穗期耐冷性较弱。米质主要指标:整精米率52.9%,长宽比3.0,垩白粒率28%,垩白度4.5%,胶稠度71毫米,直链淀粉含量16.5%,达到国家《优质稻谷》标准3级。

产量表现:2010年参加长江中下游晚籼早熟组区域试验,每667m2平均产量501.3千克,比对照金优207增产6.5%;2011年续试,每667m2平均产量503.2千克,比金优207增产0.7%;两年区域试验每667m2平均产量502.2千克,比对照金优207增产3.5%。2012年生产试验,每667m2平均产量502.6千克,比金优207增产5.5%。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稻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江西、湖北、浙江、安徽的双季稻区作晚稻种植。稻瘟病重发区不宜种植。

审定编号:国审稻2013032

品种名称:博优1167

选育单位:钦州市科学农业研究所

品种来源:博A×钦恢1167

特征特性:籼型三系杂交水稻品种。在华南作双季晚稻种植,全生育期平均120.1天,比对照博优998长3.7天。株高114.8厘米,穗长22.4厘米,每667m2有效穗数18.1万穗,每穗总粒数145.7粒,结实率84.6%,千粒重22.8克。抗性:稻瘟病综合指数4.9级,穗瘟损失率最高级7级;白叶枯病7级;褐飞虱9级;感稻瘟病、白叶枯病,高感褐飞虱。米质主要指标:整精米率66.1%,长宽比2.6,垩白粒率54%,垩白度7.4%,胶稠度64毫米,直链淀粉含量22.0%,达到国家《优质稻谷》标准2级。

产量表现:2010年参加华南感光晚籼组区域试验,每667m2平均产量471.6千克,比对照博优998增产5.8%;2011年续试,每667m2平均产量494.9千克,比博优998增产9.1%;两年区域试验每667m2平均产量483.2千克,比博优998增产7.5%。2012年生产试验, 每667m2平均产量455.5千克,比博优998增产3.5%。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稻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广西南部、广东中南及西南稻作区的平原地区作晚稻种植。稻瘟病、白叶枯病重发区不宜种植。

审定编号:国审稻2013033

品种名称:T12优66

选育单位: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

品种来源:T4012A×R7066

特征特性:粳型三系杂交水稻品种,在长江中下游作单季晚稻种植,全生育期平均155.2天,比对照常优1号长2.5天。株高104.2厘米,穗长20.2厘米,每667m2有效穗数16.8万穗,每穗总粒数194.1粒,结实率79.0%,千粒重25.6克。抗性:稻瘟病综合指数5.1级,穗瘟损失率最高级5级;白叶枯病5级;褐飞虱9级;条纹叶枯病7级。中感稻瘟病、白叶枯病,高感褐飞虱,感条纹叶枯病。米质主要指标:整精米率70.7%,长宽比2.0,垩白粒率64%,垩白度11.3%,胶稠度68毫米,直链淀粉含量16.6%。

产量表现:2010年参加长江中下游单季晚粳组区域试验,每667m2平均产量608.7千克,比对照常优1号增产6.9%;2011年续试,每667m2平均产量607.3千克,比常优1号增产8.6%;两年区域试验每667m2平均产量608.0千克,比常优1号增产7.7%。2012年生产试验,每667m2平均产量691.6千克,比常优1号增产11.9%。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稻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浙江、上海、安徽沿江粳稻区作单季晚稻种植。条纹叶枯病重发区不宜种植。

审定编号:国审稻2013034品种名称:甬优17

选育单位:宁波市农科院、宁波市种子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甬粳4号A×甬恢12

特征特性:粳型三系杂交晚稻品种。在长江中下游作单季晚稻种植,全生育期平均157.1天,比对照常优1号长4.4天。株高120.9厘米,穗长23.7厘米,每667m2有效穗数15.5万穗,每穗总粒数238.4粒,结实率81.4%,千粒重24.5克。抗性:稻瘟病综合指数2.6级,穗瘟损失率最高级5级;白叶枯病5级;褐飞虱9级;条纹叶枯病1级;中感稻瘟病、白叶枯病,高感褐飞虱,抗条纹叶枯病。米质主要指标:整精米率73.7%,长宽比2.3,垩白粒率28%,垩白度3.9%,胶稠度76毫米,直链淀粉含量16.2%,达到国家《优质稻谷》标准3级。

产量表现:2010年参加长江中下游单季晚粳组区域试验,每667m2平均产量611.0千克,比对照常优1号增产7.2%;2011年续试,每667m2平均产量611.9千克,比常优1号增产9.4%;两年区域试验每667m2平均产量611.4千克,比常优1号增产8.3%。2012年生产试验,每667m2平均产量693.8千克,比常优1号增产12.3%。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稻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浙江、上海、江苏苏南的粳稻区作单季晚稻种植。

审定编号:国审稻2013035

品种名称:全优3301

选育单位: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

品种来源:全丰A×闽恢3301

特征特性:籼型三系杂交水稻品种。在武陵山区作一季中稻种植,全生育期平均147.6天,比对照Ⅱ优264短2.2天。株高114.8厘米,穗长21.4厘米,每667m2有效穗数16.7万穗,每穗总粒数158.7粒,结实率84.6%,千粒重29.3克。抗性:稻瘟病综合指数2.0级,穗瘟损失率最高级3级;纹枯病3级;稻曲病5级;中抗稻瘟病、纹枯病,中感稻曲病;抽穗期耐冷性一般。米质主要指标:整精米率57.2%,长宽比3.0,垩白粒率44%,垩白度3.5%,胶稠度43毫米,直链淀粉含量21.6%。

产量表现:2010年参加武陵山区中籼组区域试验,每667m2平均产量568.9千克,比对照全优527增产1.9%;2011年续试,每667m2平均产量632.2千克,比对照Ⅱ优264增产2.1%;两年区域试验每667m2平均产量600.5千克,比对照品种增产2.0%。2012年生产试验,每667m2平均产量618.7千克,比Ⅱ优264增产6.3%。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稻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贵州、湖南、重庆三省所辖的武陵山区海拔800米以下稻区作一季中稻种植。

审定编号:国审稻2013036

品种名称:苏秀326

选育单位:江苏苏乐种业科技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丙00-502/秀水114//秀水114

特征特性:粳型常规水稻品种,在黄淮地区种植,全生育期平均157.5天,比对照徐稻3号长1.0天。株高97.6厘米,穗长16.5厘米,每667m2有效穗数19.9万穗,每穗总粒数153.2粒,结实率78.2%,千粒重25.6克。 抗性:稻瘟病综合抗性指数2.2,穗瘟损失率最高级1级;条纹叶枯病最高发病率12.31%;抗稻瘟病、条纹叶枯病。米质主要指标:整精米率67.2%,垩白米率26.8%,垩白度2.1%,胶稠度80毫米,直链淀粉含量18.2%,达到国家《优质稻谷》标准3级。

产量表现:2010年参加黄淮粳稻组区域试验,每667m2平均产量594.0千克,比对照徐稻3号增产3.4%;2011年续试,每667m2平均产量612.4千克,比徐稻3号增产4.3%;两年区域试验每667m2平均产量603.2千克,比徐稻3号增产3.8%。2012年生产试验,每667m2平均产量692.2千克,比徐稻3号增产4.8%。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稻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河南沿黄、山东南部、江苏淮北、安徽沿淮及淮北地区种植。

审定编号:国审稻2013037

品种名称:中作稻2号

选育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连云港市农业科学院

品种来源:连粳95-1/连0111

特征特性:粳型常规水稻品种。在京津唐稻区种植,全生育期平均180.6天,比对照津原45长4.7天。株高113.6厘米,穗长16.2厘米,每667m2有效穗数24.7万穗,每穗总粒数133.1粒,结实率89%,千粒重25.7克。抗性:稻瘟病综合抗性指数3.5,穗颈瘟损失率最高级3级;条纹叶枯病最高发病率6%;中抗稻瘟病,抗条纹叶枯病。米质主要指标:整精米率63.8%,垩白米率39.5%,垩白度2.8%,直链淀粉含量18%,胶稠度80毫米。

产量表现:2010年参加京津唐粳稻组区域试验,每667m2平均产量631.7千克,比对照津原45增产8.1%;2011年续试,每667m2平均产量653.1千克,比津原45增产5.7%;两年区域试验每667m2平均产量642.4千克,比津原45增产6.9%。2012年生产试验,每667m2平均产量630.3千克,比津原45增产9.4%。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稻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北京、天津、山东东营、河北东部及中北部一季春稻区种植。

审定编号:国审稻2013038

品种名称:中作稻3号

选育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

品种来源:中作0332/中作9017

特征特性:粳型常规水稻品种。在京津唐稻区种植,全生育期平均176.4天,比对照津原45长0.5天。株高117.8厘米,穗长21.9厘米,每667m2有效穗数21万穗,每穗总粒数134.3粒,结实率86.1%,千粒重27.9克。抗性:稻瘟病综合抗性指数4.0,穗颈瘟损失率最高级3级;条纹叶枯病最高发病率2.3%;中抗稻瘟病,高抗条纹叶枯病。米质主要指标:整精米率71.4%,垩白米率19.5%,垩白度1.5%,直链淀粉含量17.4%,胶稠度74毫米,达到国家《优质稻谷》标准2级。

产量表现:2010年参加京津唐粳稻组区域试验,每667m2平均产量623.0千克,比对照津原45增产4.2%;2011年续试,每667m2平均产量632.0千克,比津原45增产2.3%;两年区域试验每667m2平均产量627.9千克,比津原45增产3.2%。2012年生产试验,每667m2平均产量608.6千克,比津原45增产5.6%。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稻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北京、天津、山东东营、河北东部及中北部一季春稻区种植。

审定编号:国审稻2013039

品种名称:金穗9号

选育单位: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滨海农业研究所

品种来源:冀粳14/津原45//垦优2000

特征特性:粳型常规水稻品种。在京津唐稻区种植,全生育期平均177.2天,比对照津原45长1.3天。株高121.6厘米,穗长17.4厘米,每667m2有效穗数23.4万穗,每穗总粒数122.9粒,结实率86.9%,千粒重26.5克。抗性:稻瘟病综合抗性指数3.5,穗颈瘟损失率最高级3级;条纹叶枯病最高发病率13%;中抗稻瘟病,抗条纹叶枯病。米质主要指标:整精米率70.4%,垩白米率8.8%,垩白度0.7%,胶稠度80毫米,直链淀粉含量17.1%,达到国家《优质稻谷》标准1级。

产量表现:2010年参加京津唐粳稻组区域试验,每667m2平均产量597.6千克,比对照津原45增产2.2%;2011年续试,每667m2平均产量620.4千克,比津原45增产0.4%;两年区域试验每667m2平均产量609.0千克,比津原45增产1.3%。2012年生产试验,每667m2平均产量609.0千克,比津原45增产5.7%。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稻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山东东营、河北东部及中北部一季春稻区种植。

审定编号:国审稻2013040

品种名称:富田2100

选育单位:沈阳富田种业科技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辽粳454/盐丰47

特征特性:粳型常规水稻品种。在辽宁南部、京津地区种植,全生育期平均156.9天,比对照津原85短3.1天。株高118.8厘米,穗长21厘米,每667m2有效穗数19.7万穗,每穗总粒数161.9粒,结实率84%,千粒重25克。抗性:稻瘟病综合指数5.4级,穗颈瘟损失率最高级5级;条纹叶枯最高发病率6.21%;中感稻瘟病,抗条纹叶枯病。米质主要指标:整精米率69.1%,垩白粒率48%,垩白度5.9%,直链淀粉含量17.0%,胶稠度80毫米。

产量表现:2010年参加中早粳晚熟组区域试验,每667m2平均产量630.6千克,比对照津原85增产9.0%;2011年续试,每667m2平均产量647.7千克,比津原45增产6.7%;两年区域试验每667m2平均产量639.8千克,比对照品种增产7.7%。2012年生产试验,每667m2平均产量626.3千克,比津原45增产5.4%。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稻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辽宁省南部、北京市、天津市稻区种植。

审定编号:国审稻2013041

品种名称:金粳优11号

选育单位:天津市水稻研究所

品种来源:金粳11A×津恢1号

特征特性:粳型三系杂交水稻品种。在辽宁南部、京津地区种植,全生育期平均162.5天,比对照津原85长2.5天。株高119.6厘米,穗长19.9厘米,每667m2有效穗数20.7万穗,每穗总粒数168.7粒,结实率78.5%,千粒重24.2克。抗性:稻瘟病综合抗性指数3.5级,穗颈瘟损失率最高级3级;条纹叶枯病最高发病率6.2%;中抗稻瘟病,抗条纹叶枯病。米质主要指标:整精米率63.7%,垩白粒率33%,垩白度4.5%,直链淀粉含量15.7%,胶稠度81毫米。

产量表现:2010年参加中早粳晚熟组品种区域试验,每667m2平均产量636.4千克,比对照津原85增产10.0%;2011年续试,每667m2平均产量658.3千克,比津原45增产8.4%;两年区域试验每667m2平均产量648.2千克,比对照品种增产9.1%。2012年生产试验,每667m2平均产量664.9千克,比津原45增产11.9%。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稻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辽宁省南部、北京市、天津市稻区种植。

审定编号:国审稻2013042

品种名称:五优17

选育单位:沈阳杰玉杂交粳稻科技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品种来源:五A×C17

特征特性:粳型三系杂交水稻品种。在东北、西北早熟稻区种植,全生育期平均149.9天,比对照吉玉粳长4.6天。株高107.1厘米,穗长16.6厘米,每667m2有效穗数29.8万穗,每穗总粒数117.8粒,结实率89.0%,千粒重24.7克。抗性:稻瘟病综合抗性指数3.2级,穗颈瘟损失率最高级5级;中感稻瘟病。米质主要指标:整精米率67.6%,垩白粒率16.5%,垩白度1.6%,胶稠度84.8毫米,直链淀粉含量16.5%,达到国家《优质稻谷》标准2级。

产量表现:2011年参加中早粳早熟组区域试验,每667m2平均产量670.5千克,比对照吉玉粳增产15.8%;2012年续试,每667m2平均产量685.6千克,比吉玉粳增产7.9%;两年区域试验每667m2平均产量678.1千克,比吉玉粳增产11.7%。2012年生产试验,每667m2平均产量642.6千克,比吉玉粳增产8.1%。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稻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吉林省中熟稻区、辽宁省东北部、宁夏区引黄灌区种植。

审定编号:国审稻2013043

品种名称:吉大718

选育单位:吉林大学植物科学学院

品种来源:丰选3号/秋田小町

特征特性:粳型常规水稻品种。在东北、西北早熟稻区种植,全生育期平均150.1天,比对照吉玉粳长4.8天。株高104.1厘米,穗长18.4厘米,每667m2有效穗数27万穗,每穗总粒数149.4粒,结实率85.1%,千粒重22.2克。抗性:稻瘟病综合指数0.6级,穗颈瘟损失率最高级1级;抗稻瘟病。米质主要指标:整精米率69.5%,垩白粒率18%,垩白度1.7%,胶稠度84.3毫米,直链淀粉含量15.1%,达到国家《优质稻谷》标准2级。

产量表现:2011年参加中早粳早熟组区域试验,每667m2平均产量632.6千克,比对照吉玉粳增产9.3%;2012年续试,每667m2平均产量653.5千克,比吉玉粳增产2.9%。两年区域试验每667m2平均产量643.0千克,比吉玉粳增产5.9%。2012年生产试验,每667m2平均产量627.3千克,比吉玉粳增产5.5%。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稻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吉林省中熟稻区、辽宁省东北部、宁夏区引黄灌区种植。

(未完待续)

猜你喜欢

米质叶枯病飞虱
50%吡蚜酮WG对水稻褐飞虱田间药效试验
Bph36介导的抗性机制及相关信号通路的研究
褐飞虱体内共生菌多样性研究进展
多年生稻白叶枯病抗性评价
水稻白叶枯病的发生及防治
三种稻田常见螯蜂对半翅目害虫的寄主偏好性及控害作用
43份高结实率四倍体水稻米质检测分析
ATK植物营养水在水稻上的应用效果研究张运航
适宜稻—鳖共生模式的水稻品种筛选研究
红掌帚梗柱孢叶枯病菌的鉴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