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17例老年人院内感染的调查分析
2014-01-22马丽
马丽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01医院干部病房,111000)
1 117例老年人院内感染的调查分析
马丽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01医院干部病房,111000)
目的 探讨我院老年人院内感染的发生率和相关因素分析。方法 回顾性调查分析2010-01—2011-01我院60岁以上病例1 117例中,院内感染的病理分析。结果 5 543例住院患者中,老年组1 117例,其中院内感染118例(占10.56%);非老年组4 426例,其中院内感染215例(占4.86%)。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并且院内感染与环境、侵入性操作、住院时间、感染部位、病原菌和治疗情况都有关系。结论 严格室内空气消毒制度,重视清洁卫生,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加强基础护理,不滥用广谱抗生素,及时观察病情变化,做好健康教育及心理护理,加强对老年人的生活护理,增强病人机体抵抗能力,进一步改善老年病区的条件设施,是降低医院感染的重要措施。
老年人;院内感染;因素分析
医院既是一个治疗疾病,救死扶伤的地方,又是一个多种病人和病原菌聚集的地方,患者之间、医护与患者之间容易发生交叉感染,院内感染是指住院病人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1]。院内感染是影响患者病情转归和医疗纠纷的重要因素,控制医院感染是医院管理的重要环节。我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由于老年患者基础疾病多、各脏器都有不同程度的退行性改变和免疫功能减退,从而使其成为院内感染的高发人群,引起医护人员的重视。通过对老年人医院感染情况的分析,对控制老年人院内感染的发生,为医院管理工作提供决策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0-01—2011-01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01医院共出院患者5 543例,其中60岁以上病例1 117例(占20.15%),非老年组4 426例(占79.85%)。老年中男性769例,女性348例,平均年龄(76±4.7),平均住院时间34.3 d。
1.2 诊断标准 根据卫生部医政司《医院感染诊断标准》,院内感染(Hospital lnfection)的诊断标准是指住院病人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通常包括:①无明确潜伏期的感染,规定入院48 h后发生的感染;②有明确潜伏期的感染,自入院时起超过平均潜伏期后发生的感染;③在原有感染基础上出现其他部位新的感染;④在原感染已知病原体基础上又分离出新的病原体。本研究根据医生、护士病历记录、临床症状、化验检查结果和抗生素应用情况进行分析。
1.3 统计分析 所有数据应用SPSS软件进行χ2检验。
2 结果
2.1 院内感染率 5 543例住院患者中,老年组1 117例,其中院内感染118例(占10.56%);非老年组4 426例,其中院内感染215例(占4.86%)。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
2.2 感染与环境 本组1 117例老年患者住院的局部环境条件是相对不同的,其院内感染发生率也呈现出明显差异。其中378例老年患者,住在老年病科内,每人独住一间病室,卫生隔离条件较好,发生院内感染24例(占6.35%),发生感染率相对较低;而另739例老年患者,住在各科普通病室,每间病室住2~6名患者,卫生和隔离条件较之老年科单独住院患者都要存在差距,因此有94例(12.72%)发生院内感染。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
2.3 感染与侵入性操作关系 本组老年患者1 117例在住院期间用了留置导尿管、胃管、气管插管或切开、体腔穿刺或引流等侵入性操作者167例,占14.95%,院内感染56例,占33.53%,显著高于未经侵入性操作者的6.53%(62/950)(P<0.001)。
2.4 感染与住院时间 老年组中住院时间小于2周者260例,医院感染5例(1.92%);2~4周者547例,感染20例(3.66%);大于4周者310例,感染93例(30.00%)。经χ2检验P<0.001说明医院感染随住院时间延长而增加。
2.5 院内感染的部位 老年人院内感染都表现免疫力低下症状,感染部位以呼吸系统为主,其次是泌尿系和消化系(表1)。
2.6 院内感染病原菌种类分析 118例院内感染患者病原学检测97例,通过对患者血、尿、便、痰、分泌物等标本的培养,阳性标本55例次。病原菌培养结果(表2)。
2.7 院内感染病原菌培养的敏感抗生素分布 通过对院内部分感染病原菌进行药敏试验,通过数据汇总(表3),发现结果如下:对3种干部病房常见的致病菌,碳氢酶烯类抗生素亚胺培南呈现出高度敏感性,均达到100%,其次是头孢类复合制剂,如哌拉西林/舒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对干部病房的常见致病菌也呈现出很高的敏感性,最低都高达82.35%。
2.8 院内感染结果 118例老年院内感染者经抗生素治疗,其中感染治愈82例,占69.49%;好转18例,占15.25%;死亡18例,占15.25%,其中7例,占38.89%,院内感染为直接主要死因。非感染者死亡64例,占6.41%,明显低于发生院内感染者(P<0.005)。
3 讨论
近年来,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院内感染越来越受到重视。2001年卫生部《医院感染管理规范》规定500张病床以上的医院感染发生率应小于10%,我院平均开放床位1 300张,2010年医院感染发生率为4.46%,表明我院感染的控制工作总体是好的。
3.1 老年人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 通过对以上临床资料的整理与分析,可明确的是医院感染与以下因素有关:①医源性因素,如住院天数、侵入性的操作、免疫抑制剂的应用以及大剂量抗生素的使用等;②老年患者自身的因素,老年患者由于年龄大,具有易感性、基础病多和免疫防御功能低下等特点。许多同时期、同病房、不同患者培养及药敏基本相同,说明存在较高的交叉感染,院内感染与环境的密切关系,这从数据分析中就可看出。感染与侵入性操作、留置导尿管和胃管,使用呼吸机有关;还与患者的意识模糊、吞咽障碍,易引起误吸,口部及气管分泌物不能顺利排出及抗生素使用不当有关[2]。
3.2 老年人院内感染的特点 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院内感染也呈现出以下特点:①老年人院内感染机会增多。老年人机体抵抗力差,导致感染随时可能发生,且对于长期住院老年人在免疫功能低下的基础上,加以抗生素使用不当,以及各种医源性因素等,导致老年人院内感染发生率高;②老年人院内感染临床症状表现常常不典型,且存在各种慢性基础疾病,当患感染时,并发症多,其临床症状不典型:如乏力、软弱、进食差、精神神志改变,脑血管病后误吸等感染表现常常不明显,因此,临床诊断比较困难;③老年人院内感染不易控制后反复多次使用抗生素导致细菌耐药率增加,也易导致真菌二重感染。由于老年病人的院内感染发病率和死亡率均高,不但影响疾病的预后,也增加了医疗费用。
3.3 老年人院内感染的常见致病菌 从本文细菌培养种类中可以看出,老年人院内感染的常见致病菌主要包括克雷伯菌、肺炎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以及鲍曼不动杆菌等等,其中,排在前三位的是克雷伯菌、肺炎球菌和铜绿假单胞菌,分别占36.08%、20.62%以及15.46%。其中G-菌感染高达63%以上,克雷伯菌感染与长期、大剂量、联合应用抗生素导致的菌群失调有关。
3.4 针对致病菌敏感抗生素的选择 由于老年人院内感染的致病菌主要以G-菌为主,且多为耐药菌,近年来,各致病菌耐药率均有增高的趋势,以克雷伯菌属而言,根据2010年CHINET数据显示,相比较于2009年的数据,克雷伯菌对碳青霉烯耐药率上升达3倍。因此,因合理选择抗生素,针对革兰氏阴性菌可用抗假单胞菌的抗菌素:碳青霉烯类一亚胺培南、美罗培南、第三代头孢菌素酶联复合制剂-头孢哌酮舒巴坦、β-内酰胺类霉抑制剂、氦基糖甙类、喹诺酮类。对于混合菌感染的患者,可联合使用抗生素。联合使用抗生素时,应避免同一类抗生素联合使用,β-内酰胺类联合氯基糖甙类比较合适,β-内酰胺类联合喹诺酮类有较好协同作用[3]。
3.5 老年人院内感染的抗菌药物治疗 随着年龄增长,药物在体内代谢会逐渐减慢,机体对药物清除时间延长,药物在机体中作用时间也随着明显延长,血药浓度处于较高水平时间延长,同时,考虑到长期住院的老年患者发生院内感染时常常存在其他多系统慢性疾病如:呼吸系统、中枢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内分泌代谢系统等,在抗菌药物治疗过程中易发生不良反应,因此,应注意以下问题[4]:①足量足疗程给药,由于免疫功能降低和组织器官功能退化,病灶内细菌的清除更需要抗菌药物的杀菌作用;②由于绝大多数抗生素均由肝、肾代谢,应充分考虑老年人自身的肝肾功能损伤,尽可能减少及避免使用肝、肾毒性大的药物,如氨基糖甙类抗生素、万古霉素、去甲万古霉素及两性霉素B等抗菌药物使用;③老年人的药物代谢明显减慢,药物清除减缓,β-内酰胺类抗生素虽然毒性低,但大多抗菌药物经肾脏排泄,应用此类药物时,可根据老年人肌酐清除率,调整药物剂量后使用;如在使用含有舒巴坦的复合制剂时,可延长给药周期,避免舒巴坦量在机体内聚集;④对于重症感染,初始经验治疗应首先选用一种广谱的抗生素或联合应用抗生素,以覆盖所有的可能病原体,然后再根据药敏结构,选用窄谱抗生素。根据表2~3的研究结果,我院老年人内感染常见的致病菌为G-菌,因此,根据药敏结果,有针对性地选用抗生素进行抗感染治疗,如碳氢酶烯类、酶联复合制剂类的抗生素均对G-菌具有良好的抗菌活性;⑤采用个体化原则进行抗感染治疗,根据患者所在的医院和病房及感染的时间,是否有病房聚集发病效应,以及根据患者的既往抗生素治疗史等,分析出患者院内感染最可能的病原微生物,根据既往药敏结果,给予敏感抗生素治疗。
3.6 降低老年人院内感染的建议对策 笔者认为,制定相应的医护措施以降低院内感染的发生,具体建议包括如下:①加强支持疗法,提高机体免疫力,对易感人群注射肺炎球菌疫苗和流感疫苗,以减少老年人对院内下呼吸道感染的易感性,保持病房空气清洁[5]。②积极治疗原发病,对病员及家属进行医院感染知识的宣教,力争缩短住院时间;减少陪护与探视,以防将传染源带进医院。③医护人员诊疗操作戴口罩,接触病人前、后均洗手,氧气湿化瓶、输氧管道、雾化吸入器等每日消毒,每人1套;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清洁,定期通风换气,定期消毒;老年人注意保暖,尽量缩短住院时间[6]。④对昏迷和绝对卧床患者应勤翻身拍背,保持呼吸道通畅,需机械排痰的要正确掌握吸痰技术,保证吸痰管消毒严格;加强口腔护理,必须使用广谱强力抗生素者宜同时予4%小苏打水漱口,预防真菌感染。⑤尽量在使用抗生素之前留取标本进行病原体培养,选用敏感抗生素,合理使用抗生素等。其中进行病原体培养时应该注意连续送标本,延长培养时间,力争获得阳性结果;同时加强与临床微生物检验医师密切配合,将实验室结果结合临床实际进行综合分析,寻找病人治疗的最佳抗生素方案,可减少并发症,降低病死率[7]。
总之,老年人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很多,只有控制其中的每一个环节,建立各项预防控制医院感染的规章制度及奖惩措施,才能使老年人院内感染的发生率控制到最低水平。
[1]邓乃梅,姜宝法,康维强.2010年青岛市市立医院院内感染情况分析[J].预防医学论坛,2012,18(5):394-396.
[2]朱正红,黄显军,刘登凤,等.急性脑出血患者院内感染相关因素分析[J].皖南医学院学报,2013,32(3):200-201.
[3]张雪梅.老年人院内感染85例临床分析[J].中外医疗,2009,28(7):35-36.
[4]郭淑静,王晓东,李惠青,等.老年人院内感染临床研究[J].中国综合临床,2008,24(10):1038-1039.
[5]刘纯凤,刘艳辉,衣秀萍.探讨护理工作中院内感染的预防[J].中国伤残医学,2013,21(5):372-373.
[6]Kurlat I,Corral G,Oliveira F,et al.Infection control strategiesin a neonatalintensive care unitin Argentina[J].J Hosp Infect,1998,40(2):149.
[7]贾芳玉.医院内感染的预防及控制[J].中华实用中西医杂志,2005,21(18):1460.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incidence rate and relative factors analysis of nosocomial infection for elderly people in our hospital.Methods 1 117 cases of people over the age of 60 hospitalized in our sanatorium from January 2010 to January 2011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and pathologic analysis of nosocomial infection was also conducted.Results In 5 543 cases of hospitalized patients,nosocomial infection patients(118 cases)of the elderly group accounted for 10.56%of the total elderly people(1 117 cases),and nosocomial infection patients(215 cases)of non-elderly group accounted for 4.86%of the total non elderly people(4 426 cases).The differences of the two groups were of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P<0.005).Nosocomial infection was related to environment,invasive procedure,length of stay,infection site,pathogenic bacteria,and treatment condition.Conclusion The important measures for reducing nosocomial infection include strengthening system of indoor air sterilization,attaching great importance to sanitation and hygiene,strictly enforcing aseptic operation,strengthening basic nursing for the elderly,not abusing of broad-spectrum antibiotics,enhancing resistivity of the patient body,and further improving the conditions of the wards foe the elderly.
Elderly people;Nosocomial infection;Factor analysis
1005-619X(2014)01-0065-03
2013-0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