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诺德文本分析模式对杭州旅游翻译的意义
2014-01-22
(浙江工业大学 之江学院,浙江 杭州 310024)
一、诺德文本分析模式的内涵
克里斯蒂安·诺德(Christiane Nord)是德国翻译功能学派第二代代表人物,她在《翻译的文本分析模式》(2006)一书中提出一个可运用于所有文本类型和翻译过程的源语文本分析模式。该书以篇章语言学为主要理论基础,其核心思想“语篇是一种交际活动,可以通过语言和非语言的因素来实现”也是该模式的核心思想。该书的另一理论基础是赖斯的文本类型理论,诺德在其基础上将文本功能分为四类:指称功能(referential function)、表情功能(expressive function)、诉求功能(appellative function)和寒暄功能(phatic function)。诺德认为,译者一旦了解了源语文本的功能,就能够“将其与委托人所要求的目标文本在目标语文化中的预定功能进行比较,辨认出或排除掉源语文本中那些没有用的成分”[1]。
源语文本分析帮助译者透彻理解源语文本,解释语言和文本的结构及其与源语语言系统规范的关系,帮助译者考虑到翻译过程中影响翻译决策的各种因素,以提供制定翻译策略的依据。源语文本分析的基本要点是文内因素与文外因素:文内因素包括主题、内容、前提、构成、非语言因素、词汇、句型结构和超音段特征;文外因素包括文本发送者及其意图、文本的目标功能、接受者及其期望、文本媒介、文本交际的场所、时间与动机。通过对这些复杂且有内在相关性的因素进行分析,译者可以清楚地知道,源语文本中哪些信息或语言成分应该原封不动地保留,哪些应该根据翻译的目的进行调整甚至删除[1]。
诺德(2006)认为,具有不同功能的文本应使用不同的翻译策略。在实际翻译中大致有两种翻译类型,即文献型翻译(documentary translation)和工具型翻译(instrumental translation)。文献型翻译是“对源语文本作者和源语文本接受者之间文化交际活动的记录”,工具型翻译是“目标语文化里新的交际活动过程中独立传递信息的工具,旨在实现交际目的,且目标语读者不会意识到他们所读到或听到的文本曾经以另一种形式在其他交际情景中被使用过”[2]。
二、诺德文本分析模式对旅游翻译的意义
(一)诺德文本分析模式有助于发现旅游翻译存在的问题
旅游翻译通常指旅游文字资料的翻译,包括景点介绍、旅游宣传广告、景点标牌、民俗风情画册等[2]。旅游翻译属于实用翻译,是有明确目的的交际行为。据笔者观察,近年来随着旅游经济的快速发展,旅游翻译中令人捧腹的拼写错误、死译硬译等低级错误已较少见,总体水平有明显提高。然而目前存在的问题是,尽管宣传手册等文字载体制作精美、图文并茂,但所载英译文却令人费解和困惑,不符合英语旅游语篇的体裁规范。导致这一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译者在翻译过程中过于忠实于汉语原文,这反映了传统的翻译观。然而英汉旅游语篇在体裁和语体风格上都存在明显差异。笔者曾在《英汉旅游翻译的功能语篇对比分析》中发现,英汉旅游语篇在文化语境、情景语境及语篇纯理功能上均有差异。而读者阅读一类语篇时总会对其体裁有一种期待,如果语篇不能满足这种期待就会造成交际障碍。这是目前旅游翻译令外国游客费解,造成交际不畅,不能很好地服务于外国游客的根本原因。
(二)诺德文本分析模式为解决旅游翻译问题提供了理论依据
诺德(2001)认为,源语文本与译入语文本之间的“对等”不是一成不变的原则,而是由译文目的所决定。“译文目的”应该居翻译过程中一切决定因素之首[1]。旅游翻译服务于外国游客,这一目的决定了英译文应采用英语读者熟悉的体裁和语体风格,而不是一味地忠实于汉语原文。译者在翻译旅游语篇时应采用工具型翻译策略,以源语文本为信息来源,用译入语为源语文化中的发送者和译入语文化中的接受者创造一种新的交际工具。译者应将源语文本与译入语文本在译入语文化下的预定功能进行比较,大胆地对源语文本中不能实现或影响实现译入语文本功能的成分进行调整甚至删除。这为解决旅游翻译存在的问题提供了理论依据。
(三)诺德文本分析模式为旅游翻译提供了步骤与模式
诺德文本分析模式为旅游翻译提供了具体的翻译步骤和详尽的功能模式。首先,译者在着手翻译之前要明确翻译纲要(translation brief),即翻译委托人对翻译提出的要求,主要包括译文的预期功能、读者、传播媒介、交际时间和地点,以及交际的意图和动机。其次,对源语文本进行文内因素和文外因素分析,透彻地理解源语文本。第三,在源语文本分析的基础上确定原文和译文的关系,明确三方面的内容,即:翻译任务是否可行,原文中的哪些信息与功能翻译相关,采用何种翻译策略可以使译文符合翻译纲要。最后,在翻译策略的指导下运用翻译技巧重构译入语文本,满足委托人的需要,实现翻译目的。
三、诺德文本分析模式在旅游翻译中的应用
基于上文所述的诺德文本分析模式的内涵与诺德文本分析模式对旅游翻译的意义,为了更好地阐释诺德文本分析模式在旅游翻译中的应用,本文以杭州西湖景区的“西湖简介”为例,将诺德文本分析模式应用于杭州景区的实例翻译任务中,以此进一步说明以上翻译步骤和模式在旅游翻译中的应用。
西湖简介
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是以秀丽清雅的湖光山色,璀璨丰蕴的文化古迹和文化艺术融为一体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她以秀美的西湖为中心,三面云山,中涵碧水,面积约60平方公里,其中湖面6.5平方公里。环湖四周,绿荫环抱,山色葱茏,画桥烟柳,云树笼纱。逶迤群山之间,林泉秀美,溪涧幽深。100多处各具特色的公园景点中,有三秋桂子、六桥烟柳、九里云松、十里荷花,更有著名的“西湖十景”和“西湖新十景”,以及近年来相继建成开放的多处景点。西湖春夏秋冬各有景致,晴雨风雪别有情韵。
西湖不仅独揽山水秀丽之美,林壑幽深之胜,更有丰富的文物古迹、优美动人的神话传说。西湖四周,古迹遍布,文物荟萃。拥有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6处、省级22处、市级24处,有众多文物保护点和各类博物馆、纪念馆点缀其中,为之增色,是我国著名的历史文化游览胜地。
新世纪初,杭州市委、市政府实施了西湖综合保护工程,一幅“一湖二塔三岛三堤”的西湖全景世纪之图已舒展卷轴,“东热、南旺、西幽、北雅、中靓”的西湖新面貌展现于世人面前。
(一)源语文本文外因素分析
“西湖简介”来自西湖景区主入口之一(文本交际的场所)的一幅巨型标牌(文本媒介),由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管委会(文本发送者)设立,对景区的概况、全景、以及热点景点做介绍,旨在为游客提供一幅西湖风景名胜区的鸟瞰图(文本功能)。该介绍可以看作旅游广告的一部分,与各景点设立的小型介绍标牌有明显不同,除指称功能外,诉求功能突出(文本类型)。文本发送者希望通过信息的提供,吸引游客到各景点游览(文本发送者的意图和动机)。文本的预期读者是进入景区之前(文本交际的时间),希望了解景区情况,并借此决定是否游览景点、游览哪些景点的潜在游客(文本接受者及其期望)。
(二)源语文本文内因素分析
主题和非语言因素分析:文本标题“西湖简介”反映了文本的主题,即全域性地介绍西湖风景名胜区。标牌上所配的景区全景图作为非语言因素也清楚地表明了主题。
内容和构成分析:文本由三段构成。首先,介绍了景区的级别与众多景点,美不胜收;其次,逐一介绍了景区内各级文物保护单位;最后,介绍政府的保护工程及景区的新面貌。
前提分析:根据诺德(2006)的定义,前提指文本发送者预想中文本接受者应了解的交际情景及现实世界因素[3]。本例中“九里云松”和“十里荷花”利用读者对“里”、“九”和“十”的既定概念,分别给读者以“长”和“广”的印象。同样,“西湖十景”和“西湖新十景”也需要读者对西湖已有的印象和背景知识作为前提,以此来传递信息。此外,文本频频提及国家机关和管理机构,如“国家级、省级、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杭州市委市政府”等,也是源自汉语读者在汉语文化下对此感到有权威性、有说服力的审美前提。
词汇和句型结构分析:文本体现了描述性汉语的显著特点。在遣词上用词繁冗,喜用四字修饰语,如“画桥烟柳”、“云树笼纱”、“中涵碧水”、“三面云山”等。景点名称也多为四字语,如“六桥烟柳”、“平湖秋月”等。在句式上喜用平行对仗结构,如“春夏秋冬各有景致,晴雨风雪别有情韵”等。
(三)工具型翻译策略及技巧
通过诺德文本分析模式,译者可以清楚地看到源语文本在本次翻译任务中的作用。为了让外国游客全面地了解景区,更好地实现语际交换,实现宣传景区和吸引游客的功能,对源语文本做如下调整:(1)原文标题“西湖简介”与主题不完全契合,原文介绍的是整个景区而不仅仅是西湖本身。因此需要增加(adding)信息,避免误导。(2)过多地提及国家机关和管理机构不符合译入语读者的预期和审美习惯,可适当删除(omitting),避免影响译入语读者的阅读兴趣,以致中断交际。(3)对于“九里”、“十里”等源语文化特色浓重的词需要调整(adapting),不适合直译或音译,以便译文对译入语读者产生源语对源语读者的同等效果。(4)针对原文用词繁冗、句式对仗、意象渲染的特点,按照译入语同类文本的特点,宜采用释义(paraphrasing)的方法使虚的意象描绘变为实的景物介绍,省译(omitting)同义重复及累赘词藻使描述客观简洁。(5)在语篇组织上,将原文总—分—总的“环式”结构,重构改写(rewriting)为总—分的“线式”结构,迎合译入语同类文本开门见山,重点在前的特点。
(四)译入语文本重构
根据源语文本文外因素分析、源语文本文内因素分析、工具型翻译策略及技巧,为了进一步提高“西湖简介”的翻译质量,笔者认为可以借助诺德文本分析模式将“西湖简介”翻译如下:
PROFILEOFTHEWESTLAKESCENICAREA
The West Lake Scenic Area consists of one lake, two pagodas, three islands, and three causeways. Covering an area of 60 square kilometers, the area is a combination of natural beauty, cultural relics and historic sites.
As the centerpiece of the area, the West Lake is cradled by hills in three directions. On the south hill stands the famous Leifeng Pagoda, who is gazing at Baochu Pagoda on the north hill. From the pagodas you may get a bird’s-eye view of the three islands dotting and the three causeways crossing the lake. With beautiful scenic spots like Sweet-scented Osmanthus in Autumn, Six Bridges in Misty Willows, Nine Miles of Misty Pines, and Lotus Blooming for Miles, the West Lake reveals varied charming scenery in the four seasons at dawn or dusk, in sunny or rainy days.
Around the West Lake, there are countless monuments as well as numerous heritage sites under preservation, and museums and memorial halls of various types, all of which add to its brilliance. Besides the lake you may also find the newly-renovated lakeside area fantastic.
四、基于诺德文本分析模式对提升杭州旅游翻译水平的思考
(一)旅游翻译对于提升杭州旅游城市形象具有重要意义
杭州是全国重点旅游城市之一,随着2011年西湖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成功,杭州一度成为世界关注的重要旅游目的地。旅游翻译的质量对于提升杭州的国际旅游城市形象尤其重要。杭州的旅游经济要走在全国前列,各大景区的景点介绍、路线标识、游客须知以及解说词、旅游图册等出版物,已基本使用中英双语甚至中外多语传达旅游信息。因此,提高旅游服务质量,提升旅游翻译水平,对于提升杭州旅游城市形象具有重要意义。
(二)加快建立杭州旅游翻译语料库
基于诺德文本分析模式的理论依据及杭州旅游翻译的现状, 建立专门的旅游翻译语料库不失为提升杭州旅游翻译水平的一个有效办法。文本分析为语料库的建设提供分类标准,如基于文本功能类型的分类。此外,该语料库不是单纯地词与词的对应罗列,而是杭州旅游资料中频繁使用的词语、句式以及语篇与其英语对等表达的集合,如景点名称、成语、典故及游客须知等。语料库还可对英语同类文本的篇章结构、句型使用、常用词表述进行分类与整理,尝试在英汉语同类文本之间建立匹配关系。如果这个设想能够实现,必将免除旅游翻译者许多重复的劳动,并大大提高翻译的统一性和规范性。这将有助于解决目前杭州旅游翻译存在的形似而神不似的问题,从而提升杭州旅游翻译水平。
参考文献:
[1] Nord Christiane. Translation as a Purposeful Activity:Functionalist Approaches Explained[M]. Shanghai: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1.21,53,69.
[2] 丁大刚.旅游英语的语言特点与翻译[M]. 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8.139,142.
[3] Nord Christiane. Text Analysis in Translation[M]. Shanghai: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6.63.
[4] 陈刚.旅游翻译与涉外导游[M]. 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4.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