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兰文化创意产业之“现代视觉艺术”剖析
2014-01-22,
,
(1.浙江工业大学 艺术学院,浙江 杭州 310023;2.杭州科技职业技术学院 工商学院,浙江 杭州 311402)
在世界各国纷纷发展本国创意产业的征程中,各国都根据本国的产业特点及艺术特色,在众多行业中以创意为核心竞争力,开拓出具有个性化的创意产品。近年来,波兰文化创意产业作为波兰政府重点扶持的项目,以其开放的姿态,在世界创意产业的舞台上不断推出创意产品,展示其特有的创意思想,占领了世界文化创意市场的一席之地。尤其是波兰视觉艺术的创意产品,不仅以其精美的设计面世,更以其具有民族传承性的创意构思和现实责任的担当,将视觉艺术与当今波兰民众生活紧密结合,巧妙精美地将“波兰纯净艺术”转化为生产力,不仅解决了时下波兰人日常生活中类型性问题,同时还将艺术元素与生活功能巧妙地结合起来了。如波兰的剪纸艺术在波兰建筑设计中的运用,将建筑设计中美学及建筑的内在功能性结合,带来了小空间大使用的空间使用效果。在2012年第七届北京国际文博会上,波兰展示了集实用性和艺术性于一体的创意作品——“世界最窄房屋”项目[注]①七届北京国际文博会开幕 各国文化创意产业异彩纷呈:http://gb.cri.cn/27824/2012/12/19/6251s3963762.htm.。类似的项目还有被波兰人民称为跳舞房的“扭曲的房子”,该建筑通过哈哈镜影像投射艺术,在购物中心建筑设计中以有趣的哈哈镜投射造型强化消费者购物中的趣味感,不仅促进卖场销售,同时给城市带来活波元素。同时波兰的视觉艺术元素在其影视、服装及面料设计、环境设计中被大量使用,充分展示了文化创意产业的经济力。本文追溯波兰文化创意产业的创意依据——波兰现代视觉艺术的元素,旨在剖析服务于当今波兰文创产业的视觉艺术的走向和脉络。
一、波兰当代视觉艺术要览
(一)波兰当代视觉艺术发展回顾
波兰在当今东欧地区属于经济高速发展国家,其在经济、文化、贸易等各方面具有极强的扩展性,其中文创产业因具有特色的波兰艺术符号系统的体现,使其在世界创意产品交易平台上具有相当强的竞争力,其不同门类的创意产品如视频类产品、建筑类等都具有很强的市场竞争力。这些市场盈利点来自其植根于波兰深厚的艺术传承和艺术体系。在日常生活和艺术领域中的新技术引发了波兰艺术思想方法的变化,而此后近二十年间艺术家们表达方式的转变标志着转折点的出现。
20世纪90年代波兰最重要的艺术潮流当属“关键技术”,代表人物有毕业于华沙美术学院的Pawel Althamer,Artur Zmijewski和Katarzyna Kozyra。尽管他们都是雕塑系的毕业生,但他们所使用的主要创作工具是一台摄像机。他们提出困难和被忽视的课题,如社会和心理排斥、尴尬的亲密和肉体、政治和个人暴力等,然后利用他们独有的理解方式和艺术表现手法予以展现,用全新的表达方式,如视频图像、摄影、表演性的行动和多层安装组合的各种媒体等。他们是波兰政治自由后的首批因大胆创新而闻名的一代艺术家。
与此同时,世纪之交的波兰也出现了多元化的字符画。后来成为波兰这一时期中坚力量的艺术家,如莱昂Tarasewicz(1957-)和Tomasz Tatarczyk(1947-2010)等,从大自然中汲取灵感拓展了绘画的材料和色彩表现手法。
波兰二十一世纪早期最富有影响力的油画“Ladnie”最早出现于华沙独立画廊“光栅”。其组织的一位成员威廉通过与伦敦萨奇画廊的合作,完成了波兰艺术与国际社会的接轨。自2005年起,他还通过电视“绘画”节目积极推动更多画廊参与到这一开放的交流活动中来。威廉的画是具象的,充满幽默,是现实生活在当代油画世界中的折射。他还是个细心的评论家,其描绘私人和公共生活的作品极具灵敏度和独创性。据《闪光的艺术》杂志报道,威廉2006年在“世界100个最重要的年轻艺术家”评选中位居榜首。米罗斯瓦夫巴莱克是波兰当代最著名的艺术家。他崇尚极简主义,时常创作大屠杀等题材的纪念性雕塑和装置。2009和2010年之交,他做了题为“如何在伦敦的泰特现代美术馆大厅安装(Tate Modern)”的作品,吸引了世界各地成千上万的游客。
(二)波兰当代艺术机构的类型
目前当代艺术在波兰受到广泛的扶持,新的艺术机构可以不受阻碍地发展,国内外的新艺术潮流可以畅通无阻的宣传推广。华沙一直是波兰当代艺术中心,他们为当代艺术推出了奖学金计划,以鼓励来自波兰以及世界各地为波兰当代艺术发展做出贡献的艺术家。近年来,其他城市也陆续推出了类似的机构和政策,波兰当代艺术博物馆、弗罗茨瓦夫当代博物馆和罗兹艺术博物馆是其中的佼佼者,波兰克拉科夫(MOCAK)也在收藏现当代艺术方面久负盛名。目前,华沙现代艺术博物馆是收藏波兰现当代艺术品的最大机构,该博物馆经常举办国际交流活动,如2012年底在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举办了波兰雕塑家阿丽娜Szapocznikow(1926-1973)的个展等,在推动波兰艺术走向世界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2005年,波兰与法国合作推出了一项全国性的扶持当代艺术发展的模式,又一次刺激了波兰当代艺术市场的繁荣。卢布林成为该项目的推行和监督中心,进而成为波兰当代艺术新的集汇地。波兰的艺术教育已有两百余年的历史,华沙美术学院(最早可以追溯到成立于1818年的雅盖隆大学,后改为扬马特伊科美院,1904年后成为华沙美术学院)是波兰两大历史悠久的艺术院校之一。玛丽亚·居里夫人大学艺术学院是波兰东部最大的艺术学院。玛丽亚·居里夫人大学艺术学院包括音乐学院和美术学院两部分,其中美术学院主要有三大研究领域:绘画、图形艺术和视觉艺术教育。学生可以从这三大领域中选择各种专业,如绘画、雕塑、陶瓷、图形艺术、平面设计、摄影、数字媒体艺术等,学院为学生提供了广泛的熟悉当代视觉文化的可能性。此外,玛丽亚·居里夫人大学艺术学院还注重专门化艺术工作室的发展完善。艺术工作室实训基地是学习艺术技巧的基础,对艺术学习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该校的绘画和图形艺术工作室已成为卢布林市最好的艺术教育分支机构。那里的教师与学生分享他们的渊博知识,共同寻找新的语言表达方式,以最大限度地推进艺术发展。
(三)波兰当代艺术展览
玛丽亚·居里夫人大学艺术学院对外交流中,在波兰各类对外艺术交流中最为引人瞩目。该艺术学院不断进行对外交流,通过不同类型的展览,将波兰艺术推广到世界各地,尤其与中国的艺术交流,其中2013年5月由何水法美术馆主办的波兰现代绘画艺术展,充分证实了该艺术学院一贯来的市场推广宗旨。
此次展览是波兰当代艺术首次在中国集中亮相,每位参展的艺术家都发展和表现出了独立的艺术表现方式,构筑起了独立的观察和记录世界的视角和体系,每一件作品代表着一种风格和态度。无论是具象的作品、抽象的作品还是那些符号化的作品,都是艺术家以隐喻和低调的方式表达诗意的现实世界。此次展览的作品包含了多种图形设计技术、架上绘画等形式,为观众提供了一个了解波兰当代艺术丰富性的机会。波兰是当代艺术的多样性得到较为充分发展的国家,在东欧美术界占有重要地位。其源于传统和当代艺术实践以及艺术教学而形成的强势地位,吸引了无数青年艺术爱好者前来求学。与此同时,这里的艺术家和教师也为学子提供了良好的艺术氛围,不仅让他们自主选择未来的艺术之路,还协助他们广泛参与艺术生活、了解国际艺术动向。
二、基于波兰传统精髓的视觉艺术所表达的媒介语言
在波兰现当代艺术家的视野里,视觉艺术的载体——媒介,已不是视觉艺术创作时所采用的材料、场所、工具、姿态、技术过程,以及所相关的一切特征的评判标准,媒介已走出了视觉艺术所框定的范围。而在当今不同的传播途径中,各类媒介被运用到视觉艺术创作中,不仅扮演着艺术表现的载体,同时不断更新这视觉艺术表现中,最新的抽象理论及思想的现实具象的表达。基于这一风尚潮流,视觉艺术创造者不仅在新媒介中创造独特的作品,同时对于传统的作品可以在新媒介语言系统中重新进行翻新和再次创作。但波兰艺术家一贯的“享乐主义”风尚与“纯净艺术”的绘画传统思想在各类新媒介的创作被保存,并被世界艺术市场广泛接受,赢得了“画得美妙、制作精巧、卖得价高”的市场口碑。
引领波兰视觉艺术这一潮流风尚的领军人物里昂·塔拉瑟维奇,是一位新锐画家,1984年首次亮相,他用自己的作品表达了他关于在新时代绘画技艺与媒介的关系:“技艺永远是与传统密不可分的,而与此同时,媒介存在的意义即是将先验理论进行实时更新”[1]。因此,以他为代表的波兰现代绘画艺术家们的绘画创作能走出传统绘画媒介的藩篱,而在不同媒介上酣畅淋漓的表达着作者对世界的感知和意识的呈现。尤为具有世界性创新的作品表达方式在于媒介的可拓展性,如塔拉瑟维奇的风景画ToPaint,既保存了波兰风景画点彩派画法的美妙,同时将画面与呈现环境媒介相融合,使观者从画面的畅游中走入周围的陈列环境和自身所处的实际生活的自然环境中。因此,他所带来的绘画作品具有了空间和时间的可扩展性,因为其走出了固定绘画媒介的语言体系,而将更为丰富的不同媒介、甚至与时代紧密相连的新媒介语言体系纳入其创作系统中,形成了“将先验理论实时更新”的波兰实验艺术流派的实验思想。
当代女艺术家马珊娜·诺瓦克的所呈现的油画作品,走出了以绘画者对光影的距离设定,而表达的色彩、结构乃至画面意识内容这一油画创作中的传统观点。而以观赏者的观赏习惯或观赏意识,确定观赏距离,获得自身对画面的解码,及再次对作者所传达的画面符号系统意义的重构过程,这期间绘画作品媒介在观赏者的解读中被扩展,画面被投放到更为多彩的媒介环境中被放大亦或缩小的意义解读。获得这一绘画效果的色彩及结构素材来源,波兰传统的缝纫裁剪领域中的面料花纹图案,这类装饰性为特点的面料图案,给马珊娜·诺瓦克的作品带来了画面构图及色彩运用的灵感,极具波兰民族特色的“以白色为主色调,多色彩点缀组合”的面料色彩艺术风格在其作品中被形成了一种以观赏者为主体的,一套画面解读系统、一种色彩安排方式及简单的画面结构。观赏者可以获得多维度的赏析空间和习惯性文化解读的时空感。
克拉科夫平面艺术代表着波兰传统版画艺术的最高艺术品相,同时其具象符号的技艺风格,及对“波兰精神”力量的视觉心理诠释的高度美学表达,形成的一种心理抚慰的版画系统。克拉科夫是波兰16世纪之前的首都,是波兰文化系统中重要的文化元素之一。相比于当下数字媒介美术艺术作品,从克拉科夫走出的艺术家,携带着鲜明的克拉科夫符号特点。因为克拉科夫是具有独特文化氛围的城市,城市中所有的经济、文化、政治的宏观氛围与生活在此城中小市民的吃喝拉撒的市井,共同酝酿出克拉科夫与世界的对话方式和媒介语境。版画艺术是克拉科夫的“城市官方用语”,自1962年开始,以克拉科夫版画为主体的“波兰版画双年展”成为世界艺术领域瞩目的世界平面艺术交流平台,因其强力展示波兰人生活细节美学性的意象,逐渐演变成国际版画三年展,并被视为当今最负盛名的世界平面艺术盛会。在现代平面艺术体系中,克拉科夫平面艺术不仅代表着波兰传统视觉艺术的表达语境,同时吸取运用着现代数字媒介美学艺术的媒介语言,对于数字媒介视觉艺术要素所呈现的画面语境表达方式,及对于当代波兰人生存现状的关注:波兰人在日益变化的数字时代的生活环境和自身强烈的生存适应需求性之间的碰撞所折射出的精神理性的思考,这些都成为克拉科夫平面艺术的内容所指和具象平面画面符号能指体系。受众在克拉科夫平面艺术作品前,不仅被克拉科夫传统图形艺术形象的视觉角度的选取所折服,同时受众对于其具有强烈版画元素的设计风格,所诠释的抽象精神所惊叹。从克拉科夫诞生的作品都具有浓郁的、独特的味道。波兰平面艺术设计家们,依据不同的年龄生活经历,家庭背景,以缤纷的色彩和对生活点滴的理解与极富创造力的创意构想,显示出视觉艺术表现形式和思想的多样性。克拉科夫平面艺术作品的媒介语境中,受众接受到创作者们共同的对于艺术形象的兴趣点,及不同的媒介手段来表达他们的美学理解和感悟,如2012年为期5天的“北京——波兰文化节”中的《克拉科夫平面艺术展》使中国观众感受到波兰美学艺术的创新高度[2]。在这里中国观赏者充分感受到了,在二战后跻身为波兰艺术中杰出的艺术现象——克拉科夫平面艺术,以及艺术形式的媒介技术的高质量的金属图形技术,该技术通过金属图形的抽象创意,将金属所具有的媒介特点,通过不同的加工手法实现丰富的思想内涵,形成“克拉科夫”艺术的创作体系。安娜·索伯尔(Anna Sobol-Wejman,1946年出生于雷布尼克)、吉斯凯·斯罗卡(Jacek Sroka,1957年出生于克拉科夫)、斯坦尼斯拉夫(Stanisaw Wejman,1944年生于Jedrzejow)、克日什托夫·斯考尔柴夫斯(Krzysztof Skorczewski,1947年生于克拉科夫),这四位是克拉科夫平面艺术的当代艺术家的代表,他们的作品不仅继承了克拉科夫平面艺术形象设计的传统风格,同时还将当代的生活理念和精神力量通过不同创作媒介工具,传达出鲜明的平面版画设计风格。如安娜·索伯尔的版画印刷作品《坐着的女人》,采用金属蚀刻法图形技术,同时创造性地加入了光刻技术手法,创作出了十分亮丽、颇具现代感的、黄底黑白相间的一幅用蚀刻方法印刷的引人注目的作品。在这个作品中,“坐着的女人”的每个细节通过细微变化的蚀刻手法,将人物造型的局面变化在金属蚀刻的色彩、笔法浓重的变化中,恬静地渲染出了人物状态中的内在精神。
三、波兰文创产业的标志组合
威赫姆·萨斯纳尔、马尔青·马切夫斯基、马伊诺夫斯基的“美妙组合”是波兰文化产业中以不同艺术审美品位、不同的艺术领域相结合,以团队合作的方式组成的“一夜成名”的大师级组合。其发轫之作集中在1952-1989年的波兰人民共和国时期的视觉作品。他们独特的创作视角,以肖像画为该时期重点作品,在画作中画家们不仅有鲜明的画作画面思想,同时在画作中用文字媒介表达思维层次抽象的深邃思想,给观赏者带来不仅是画面肖像的具象符号的思考,更为由文字符号所带来的不轻松的对现实生活的反思。这一时期作品为波兰视觉艺术开辟了新天地,作品以现实主义流派为其核心特点,以美国的波普艺术理念为其创作依据,将真实反映波兰生活质量的纪实性影像作品为创作蓝本,同时将波兰民众经济生活中的商业广告语言运用到创作中,创作出系列与波兰人民生活感官极为熨帖的生活场景,成为波兰国家节日和庆典中必不可少的装饰作品。“美妙组合”这一签名成为波兰文化产业的标志符号,在艺术及公民生活中传播开来。
该组合被波兰艺术评论家Raster誉为“妙”艺术后,人们纷纷将此组合冠之以“波普陈旧主义”、“妙主义”,由此艺术组合所形成的市场影响力,开辟了波兰艺术走向世界文化产业的道路。他们引领波兰视觉艺术创作者们对当代电视视频媒介的画面进行类型化分割,其中以青年人普遍接受的话题画面为主要素材来源,画面以视频动感化的细腻真实的绘画技巧,更为深刻、具有洞察力的现实核心反讽,来表达民众生活中真实思想的具象展示。在波兰文化产业中,“美妙组合”成员中萨斯纳尔的作品是被研究最多的。萨斯纳尔被自己的画作感动着,他坚信美术之根本在于美术本身的自主权。因此,当其作品进入市场引起不同凡响和争议时,“美妙组合”从来不出来分析和解释,而是在公众舆论趋于同化之时,用作品告知观赏者,在同一文化背景下,公众有相似的审美及生活体悟的眼光,但随着他们给予的作品可以思考自己真实的内心所需,走向自己选择的方向。他们这一美学思想恰恰与互联网时代中“小时代”群落生活时代来临时,人们所具有的生活品质和能力相吻合。人,作为人本身,找到真实的自我,首先对于自我的担当,同时宽容于他人的思想及生活状况。
观赏者在“美妙组合”所呈现的作品中,感受他们在对于画面空间媒介语言的运用中,具有一种极为简单的格局和设计安排。每一个线条和每一种色彩的出现将画面的空间语言体系失去了物质性,因其所表达的极为精致,将受众瞬间融入其意象的媒介语境中,将物质心情感受到了空灵的精神符号系统,能使观赏者在对画面的自我解码中创造出五彩缤纷的色块的二度编码过程。“美妙组合”理想地实现了作者与欣赏者之间对作品的不断编码和解码的创作过程。因此,这个组合所运用的媒介体以自然风景为最基本的媒介,将自然风光的瞬间性的生命力的视觉形象的展现在任何一个空间媒介中。因此,在他们的作品展中,欣赏者经常会在不经意间的立柱或是墙体、石雕等装饰建筑体中,感受到“美妙组合”简洁唯美的风光画作。在他们的作品所呈现的场景中,或许有些与周围环境的不和谐,但能使观赏者在不融合中感受到界限分明的画面生命力,以及由此带来的别有洞天的艺术元素的生动表达。“美妙组合”不断的表达着:“在寻找韵律的过程中,我们摈弃了风景画中的装饰性特征:如同一张时间顺序杂陈的网中重复出现了一系列的印象派图样”[3],这种艺术创作的理念直接将艺术的社会功能重新定位,形象设计的艺术创造将自然和人们生活中瞬间的事件、场景及自然之象,以重新人文性定格后,不仅以图象方式装点生活的同时,也用于拓展生活美学的运用领域,激发观赏者不断观照自己的生活维度,生命的瞬间性被放大或缩小,在观赏者心里寻找到了“具象的事物”与“被延展性的灵性理解” 的无限性有了交汇碰撞的接触点。
在波兰文创产业发展过程中,不仅汲取着波兰现代视觉艺术的各类元素,同时波兰创意市场的各种需求,为波兰现代视觉艺术开拓了发展空间,新艺术思维、新艺术技法因市场需求不断得以创新。尤其在互联网时代,艺术家们用互联网思维,在严谨庞大的波兰传统艺术思想和技法大厦下,以网络视频及分众消费的方式,将具有波兰符号特性的各类艺术作品,以消费者热衷的消费品出现在互联网平台上,波兰的现代视觉艺术走出了精神功能的作用,同时与人们的经济生活紧密联系,发挥其生产力功能。波兰的视觉艺术元素在其影视、服装及面料设计、环境设计中被大量使用,充分实现着文化创意产业的经济力。
参考文献:
[1] [波兰]马丁·雅谷比.实验与形式:古今波兰艺术与中波艺术交流[M].上海:上海锦绣文章出版社,2012.219.
[2] 朱伯雄. 20世纪世界美术大系东欧遗韵[M].哈尔滨:黑龙江美术出版社,2001.111.
[3] 奚静之. 俄罗斯和东欧美术[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2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