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美国骗局》:反腐电影的好莱坞版本

2014-01-21刘思羽

中国新闻周刊 2014年1期
关键词:国会议员联邦调查局罗素

刘思羽

联邦调查局雇佣江湖骗子来“钓鱼”、为了让腐败国会议员上钩,这样的情节,就像三流政治阴谋论小报编造的内容,可恰恰是美国历史上真实发生过的。

如此戏剧性的题材,电影圈自然很早就在打改编的主意。法国导演路易·马勒80年代初就想拍这个题材,剧本都写好了,最终因为主演的突然离世而作罢。到了大卫·罗素导演的这版,他在2012年执导的《乌云背后的幸福线》获奥斯卡提名,并最终得到最佳女主角奖,关注的焦点已不再是真实事件背后的政治风云,而是行动本身的戏剧性,包括行动各方的表现与动机。

电影开篇就说明了“本片有些情节是真实发生过的”,言下之意,与其说本片是对联邦调查局Abscam行动的改编,不如说是受真实历史启发的一种戏说。

真实的事件背景,来自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之交的一场针对国会议员的反腐行动,非常符合国人关于 “金钱政治”丑恶本质的想象。作为美国政治核心的国会,从来都不是一片清明,从建国到1970年,共有10位国会议员被查出有收贿受贿等腐败行为。从1978年开始的名为Abscam的反腐行动,是联邦调查局史上首次针对政府官员的大规模行动。

为了让一切看起来更真实,调查局雇佣了梅文·维恩伯格(Melvin Weinberg)这个货真价实的骗子来设计骗局。他们注册成立了阿卜杜尔创业有限公司,让内部探员假扮有钱没处花的中东土豪酋长,想方设法接近事先圈定的国会议员和行政官员,通过向后者行贿的方式寻求在政治避难、高额投资、洗钱方面的便利。在酋长与议员会见的场所,联邦调查局事先安装了隐蔽摄像头,当议员上钩答应如此进行权钱交易时,就可以做成证据确凿的“铁案”。

联邦调查局在整个“钓鱼”行动中设定了31个目标,最终有6名众议员和一名参议员上钩、并因此受指证而下台。这一行动本身也引起了不少争议,主要围绕调查动机本身是否纯正——联邦调查局此前没少受国会各委员会的骚扰,国会有理由怀疑前者开展行动的主要目的是报复;此外,媒体和民众对“钓鱼”的调查方式是否符合“程序正义”也有不同意见。因此,此次反腐行动事后政治“余震”也不少,包括一系列针对联邦调查局运作方式的指导条例。

影片承袭好莱坞一贯的跟政府顶牛的传统,特别对联邦调查局这条线和相关角色做了喜剧处理,让他们看起来像是一群急功近利、同时在性格上各种不靠谱的极品集合。编导对于骗子这一方,其描绘手法则相对更为严谨。这种对比与对撞碰出的火花,贯穿全片,娱乐观众的同时又让人赞叹剧情构思之大胆和巧妙。

而这次大卫·罗素基本采用个体视角,通过充满变化而错综复杂的人物关系,逐步将这个“局”的全貌展开:在这个过程中,剧本又赋予每个主要角色特定的“纠结”,随着剧情的展开,他们各自的纠结又彼此限制,因而到最后不可避免地有个爆发点。

这样一个复杂精妙的故事,导演大卫·罗素的表现大大超出预期,他不仅流畅地讲清楚了这个复杂的故事,还让人在画面节奏和影像风格中,体会到他所倾注的激情和创造力。

本片的格局和风格,会让很多影迷想起马丁·斯科塞斯的巅峰之作《好家伙》,巧合的是,斯科塞斯今年也有新作《华尔街之狼》,但《美国骗局》比《华尔街之狼》完成度更高,更完整地继承了《好家伙》的精髓。

本片中几位主演也都贡献了从影生涯的最佳演技。即使是最具有喜剧效果的布莱德利·库珀,他在片中的表现,也比在《乌云背后的幸福线》中更突出,正是通过他在各种极端情绪间的精彩转换,影片传递出对历史上联邦调查局行为动机的轻微嘲讽。贝尔的表演是完全的方法派,他的内心矛盾,被演绎得内敛而精准。两位女演员紧绷与放松的演绎方式各有千秋。杰瑞米·雷纳是本片最大的惊喜,他的真挚让一个相对偏弱的角色变得非常抢戏,而这种抢戏又强烈地体现了这个故事所体现的令人思考的复杂性。

观影之前,从未曾想本片能如此复杂,也从未曾想本片能如此精妙。如此酣畅淋漓的感受,正是人们热爱好莱坞作品的根本原因。在普遍制造奇观或玩弄文艺的今天,《美国骗局》又让人对好莱坞重燃希望。

猜你喜欢

国会议员联邦调查局罗素
罗素悖论的成因
罗素悖论的成因
我就是他们要保卫的那种文明
充满喜悦的生活
“非常害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