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人物形象,从揣摩人物心理开始
2014-01-21管树青
管树青
摘要:分析文学作品的人物,揣摩人物心理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教师具体可以从四个角度进行分析:直击心理描写,揣摩人物心理;紧扣神态描写,揣摩人物心理;抓住动作描写,揣摩人物心理;注重环境描写,揣摩人物心理。
关键词:人物形象;揣摩心理;神态;动作;环境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01-079-2
阅读文学作品最重要的任务之一是分析人物形象。其方法可谓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事实上也的确没有什么公式化的方法,选择什么样的方法,应该是因人而异吧。揣摩人物心理,进而把握人物形象是一种比较常规的阅读与分析方法之一。笔者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也一直非常注重这种方法在教学实践中的运用。那么,如何揣摩人物的心理呢?
直击心理描写,揣摩人物心理
有的文学作品,本身就有对人物心理的直接描写。遇到这样的文学作品,教师应该抓住这些描写,深入进去,引导学生向更深处剖析,掌握人物的心理轨迹,从而直面人物内心的真正想法,把握人物形象。这样的分析方法由浅入深,符合文学作品情节发展的轨迹,更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易于操作,能更大程度的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使得课堂教学轻松而高效。苏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窗》就属于这样的课文,在教学中,笔者有这样的一段教学对话:
师:请同学们按照次序找出描写不靠窗病人心理的句子?
生1:有三句话:①为什么偏是挨着窗户的那个人,能有幸观赏到窗外的一切?为什么自己不应得到这种机会的?②紧挨着窗口的为什么不该是我呢?③他凭什么要占据窗口那张床位呢?
师:同学们觉得不靠窗病人的心理活动有什么变化吗?
生2:开始的想法挺正常的,后来好像不是了。
师:仅是好像吗?
生3:后来就是不正常了!
师:怎么不正常了?
生3:越来越自私了,占有的欲望越来越强了!
师:如果请你以不靠窗病人的口吻接着说一句,你会怎么说?注意,是接着前面的三句话!
生4:我如何才能占据窗口的那张床位呢?
生5:我怎样才能将他赶走呢?
生6:唉,他什么时候才能断气呢?
生7:他为什么还不死呢?
师:想法虽可怖,但是很符合人物的性格啊!最后面对病友的痛苦挣扎他的确没有施以援手!那么,你怎么评价不靠窗病人呢?
生7:自私又嫉妒!
生8:见死不救,冷酷卑劣!
这里的抓住人物的心理走向进行对话,可以说逐层剥掉了不靠窗病人冷酷的外衣,人物的分析可谓是有条不紊。
紧扣神态描写,揣摩人物心理
人物的神态许多时候就是人物心理的晴雨表,所以扣住神态描写不放,也可以弄清楚人物的心理,进而把握人物的性格与品质。请看苏教版九年级上册《故乡》的一段课堂教学对话。
师:课文第59段说“他站住了,脸上现出欢喜而凄凉的神情;动着嘴唇,却没有做声”,这是对闰土进行了哪方面的描写?
生1:这是神态描写。
师:主要表现在哪些词语上?
生2:欢喜而凄凉。
师:这两个词语是否矛盾?为什么会欢喜?又为什么会凄凉呢?
生3:不矛盾。“欢喜”是因为与相别二十多年的童年朋友相见,“凄凉”则是因为自己觉得身份与地位的卑贱,这是他精神麻木的表现。
师:是的,这两个词语写出了闰土在与“我”重逢时的瞬间的心理变化,那么,同学们能以第一人称的口吻,还原闰土的心理状况吗?
生4:啊,真是太好了!二十多年不见了,今日相见,多么高兴啊!
生5:那时候我们都还小,现在迅哥儿可是见过大世面的人了,我怎么能和他比呢!
生6:迅哥儿是二十多年前的称呼了,现在的我们已经不是从前了,他是老爷了,我还是恭敬地叫他老爷吧!
课堂进行到这个地方,人物形象就已经呼之欲出了。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结合文本分析闰土心理变化的原因,就能完整地把握人物形象的全貌了。
抓住动作描写,揣摩人物心理
人物的行为通常是受其心理支配的,所以通过抓取人物的动作描写,也可以来帮助我们还原人物的心理状况,进而把握人物形象的特征。在教授苏教版九年级下册《台阶》时,笔者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造台阶时父亲的心情如何?请结合相关细节加以阐述。针对这个问题,课堂上出现了分歧,笔者正是通过揣摩人物心理的方法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引导学生加深了对问题的理解。
师:造台阶时父亲的心情如何?
生1:主要是一种渴望而快乐的心情。
师:能找一些细节描写来证明吗?
生1:第19段有这样的几句话“那时已经是深秋,露水很大,雾也很大,父亲浮在雾里。父亲头发上像是飘了一层细雨,每一根细发都艰难地挑着一颗乃至数颗小水珠,随着父亲踏黄泥的节奏一起一伏。晃破了便滚到额头上,额头上一会儿就滚满了黄豆大的露珠。”,这几句话主要通过父亲凌晨早起踏黄泥的动作描写表现了父亲内心抑制不住的喜悦之情。师:“抑制不住”的喜悦之情,说得真好。
生2:老师,我觉得不对,父亲和黄泥的时间,和黄泥的方式以及和黄泥时的神态都表明此时的父亲内心承受的更多的是生活的痛苦,哪里开心得起来呢?
生1:九级台阶的新房即将落成,辛苦也是高兴地啊!
师:你们俩各有各的理啊!我们换一个思路来思考一下:父亲和黄泥时,心理会怎么想呢?请你以父亲的口吻表达出来。
(学生稍作思考准备)
生1:我得再抓紧点干,虽然苦一点累一点,可是,等到那九级台阶的房子造成功了,那真是一件值得庆贺的事情啊!endprint
师:是的,值得庆贺,可见是一种激动快乐的心情。
生2:等到九级台阶的新屋造成了,就再不会感到低人一等了。想想乡亲们羡慕的眼光,真是有无穷的力量啊,就算再累也是快乐的!
师:噢,你是说累却快乐着!不再是刚才所说的痛苦了?
生2:是的!
师:大家注意到刚才这位同学为什么会在不知不觉中改变了自己的初衷呢?是的,这就是揣摩心理的作用啊!所以,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文学作品的阅读中,要多多的试着运用心理揣摩的方法走进人物内心,感知人物形象!
这个教学片断所彰显的正是揣摩人物心理的魅力。在文学作品的教学中,分析人物形象遇有卡壳的时候,运用此种方法往往能化难为易,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注重环境描写,揣摩人物心理
文学作品中,作者为了取得一定的文学艺术效果,在刻画人物形象的时候,往往会运用环境描写加以侧面烘托。苏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我的叔叔于勒》中有这样的两处环境描写:“我们上了轮船,离开栈桥,在一片平静的好似大理石桌面的海上驶向远处。”(第20段)“在我们面前,天边远处仿佛有一片紫色的阴影从海里钻出来。”(第48段)两处环境描写的作用,除了结构上的呼应之外,还烘托了“我们”全家的心理,为了引导学生明白这一点,笔者和学生进行了这样的对话。
师:大家阅读第20段和第48短的两处描写环境的句子。
(学生自读课文有关内容)
师:“一片平静的好似大理石桌面的海上”给你什么样的感觉?
生:景色宜人啊!
师: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觉呢?这是与“他们”出行的背景密切相关的!请说说这样的背景是什么?
生:叔叔于勒要回来了!
师:说清楚是什么样的叔叔,这一点相当重要啊!
生:做买卖赚了钱的于勒叔叔!
师:是的,赚了钱的于勒,他会给“我们”家带来福音的!如果你是菲利普太太,面对着“平静的好似大理石桌面的海”,你会怎么想呢?
生:真没想到于勒发财了,不过,他能回来真是帮我解决了很多大问题,至少二女儿的婚事有落实了!
师:揣摩的很好。那么,海面上“仿佛有一片紫色的阴影从海里钻出来”时,菲利普太太又会怎么想呢?
生:真是太糟糕了!这个流氓打乱了我全盘的计划,千万不能让二女儿的对象知道,否则,这门婚事真肯定会泡汤的呢!
师:支持你的想法!综合大家的心理揣摩,同学们知道本文的环境描写还有什么作用吗?
生:我觉得是烘托人物的心情。
师:对本文而言,分别烘托了怎样的心情呢?
生:第一次环境描写,可以参照第20段最后一句,烘托了“我们”“快乐而骄傲”的心情,后一次则是烘托了“我们”无比沮丧失落的心情!
课堂教学进行到这个地方,笔者进而引导学生抓住人物心理状况的巨大反差,分析原因,最终把握人物形象,使得整个教学过程灵巧而高效。
需要说明的是,引导学生揣摩人物心理,可与培养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结合起来,即将模拟的人物心理以书面的形式呈现出来,使得学生的思考能力、写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在课堂上尽可能得到完美的统一,以不断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endprint